?

桃花源的失落與尋找
——葉煒長篇小說《躑躅》論

2023-03-07 13:29楊光祖龍雅妮
關東學刊 2023年6期
關鍵詞:紅顏消費小說

楊光祖 龍雅妮

東晉詩人陶淵明有一篇散文《桃花源記》,從此文誕生起,桃花源就成了中國文化人的烏托邦,是他們靈魂深處追尋的地方。那個似真似假的世外桃源,寄托了多少失落者的夢想。葉煒在小說《躑躅》中也說:“所謂桃花源,只存在于我們的嬰兒時期,也就是子宮里。從我們降生來到大宇宙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再也不可能找得到真正的桃花源了?!?1)葉煒:《躑躅》,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19年,第263頁。我們真的丟失桃花源了嗎,還是它一直就在我們心中,只是被欲望的塵埃所遮蔽?

技術的高速發展,世界的日漸村莊化,生活節奏的加速,讓人們感覺到無家可歸?,F代社會的人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桃花源”,需要一個精神的歸宿。對于《躑躅》中的主人公陳敵而言,女人和愛情則象征了他所追求的桃花源,說到底,他需要的也許并不是一具身體,而是為飄搖的靈魂不斷地尋找一個歸宿與寄托。

長篇小說《躑躅》講述了在農村出生、通過打拼來到城市、并想要在城市立足的農村青年陳敵人生蛻變的一個過程。伊恩·P·瓦特在《小說的興起》中說:“小說家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傳達對人類經驗的精確印象?!?2)[美]伊恩·P·瓦特:《小說的興起》,高原、董紅鈞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2年,第6頁?!盾U躅》雖然描寫的是當下的社會現狀,但其作品生發出來的經驗卻屬于千千萬萬由農村走向城市的年輕人所共有的,這是小說的優秀之處。

一、轉型時代的掙扎與奮斗

人生真是一個謎。從落后農村出來的文化人,更是生活在謎里面,有的人一生可能都走不出來。他們對農村的厭惡和對城市的向往,以及面對城市時的自卑和對鄉村的懷舊,往往都是糾纏在一起的。這種痛苦、糾葛的情感,會伴隨他們的一生。即便他們已經完全融入了城市的生活節奏,在現實中變成了城市的一部分,但由農村攜帶而來的分裂感,始終是他們的難言之痛,尤其在與女性交往過程中,那種骨子里的與鄉村女子的親和和面對城市女性時的自卑,與表面上卑視農村女子、行動上高攀城市女子,都是那么矛盾而自然地交接在一起。

賈平凹就是一個典型代表。他的《廢都》《高老莊》等都非常清晰地呈現這個農裔作家的心理病癥?!稄U都》里莊之蝶可以游刃有余地與之交往的女性,都是來自農村的,如唐宛兒、柳月、阿燦等;而小說里的城市女性景雪蔭,莊之蝶就無力企及了,只能望洋興嘆?!陡呃锨f》中的教授高子路與前妻菊娃,和新妻子西夏的故事,也是重復這個規律。

葉煒是一位來自山東棗莊的作家,應該也算農裔城籍作家了。他雖然是1977年生人,接近“80后”,但身上依然有著農村的那種塵土和壓抑。不過,畢竟是文學博士,又是作家、學者雙棲身份,城市工作多年,所以,在他身上城市的氣息已經很濃厚了。這兩種文化在他身上的貫通、沖突是明顯的,也深刻地反映在他的小說中。相比于他的“鄉土中國三部曲”,“轉型時代三部曲”明顯地成熟了,由鄉土進入了城市,或者城鄉沖突之中,文字也明顯地滄桑了,內容中也有了讓人壓抑的東西。長篇小說《躑躅》便是一部以改革開放為背景,書寫當下農村人向城市人轉型的復雜現狀的一部小說。

“我很痛苦”(3)葉煒:《躑躅》,第1頁。,作者以簡單又具有張力的四個字作為小說的開頭,并貫穿全文,集中表現了小說主人公陳敵的生活和精神狀態。他的痛苦是轉型時代大多數進城的農村知識分子痛苦的縮影。他們是農耕文明和現代文明的結合體,既保留了農耕文明的傳統,又吸收了現代文明的新鮮血液。葉煒在《躑躅》中展現了改革開放時期蘇北農村人的真實狀態。年少時的陳敵和大多數蘇北的農村孩子一樣,是時代悲劇下的縮影。他們過早地步入社會的泥潭,靈魂也過早地失去棲息地。陳敵和自己的第一任妻子紅顏結婚,自以為找到了歸宿,但紅顏“不全乎”的身子、暴躁的脾氣,讓陳敵“風景優美的桃花源沒有了,只剩下餓虎出沒的景陽岡?!?4)葉煒:《躑躅》,第16頁。這意味著神秘與美好的“桃花源”第一次被打破,背后是赤裸的現實。陳敵的首次愛情是失敗的,這種不圓滿與挫敗為他以后對女人的貪婪埋下了罪惡的種子。

陳敵有著豐富的社會經歷。從做建筑工到去中蘇邊界打工被騙,甚至幾番周折經過乞討才回到家。他過早地承受了人生的陰暗面,同時這也造就了他的世故和圓滑。在城市做送水工的過程中,陳敵抓住機遇,選擇考大學,這直接成為了他整個人生的轉折點。陳敵開始了從農村人向城市人的蛻變與掙扎?!皠傞_學他和我們一起上課,大家都說他是貧下中農到大學改造來了?,F在,大家都說他是成功企業家到大學鍍金來了?!?5)葉煒:《躑躅》,第2頁。陳敵把自己完全交付給南京這座城市,然而這種交付意味著自我打破與重新建構,這無疑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從學生會主席到記者團團長的接連競選成功,背后是競選記者團時耍心機、偷聽李偉與女博士的齷齪事、跟蹤前記者團團長和女朋友私會……這無一不體現著他的圓滑與心機。他精心規劃著未來,籌劃著每一件能夠提升自己的事情,野心和欲望也在不斷地膨脹。他在學校里有了立足之地,便向校外編輯部發展,為自己積攢了充足的社會關系。北京來的胡總和雜志社主編冒進談生意,冒進沒有合作的想法便讓陳敵想辦法拒絕。陳敵斡旋在冒進和胡總中間,在完全確保自己利益的前提下,談成了合作。作為簽約條件,胡總需為陳敵出書。陳敵既成全了自己,又為胡總和冒進主編帶來了利益,他的一箭三雕用得極好。這種圓滑為他帶來了事業上的成功。

然而這種成功始終無法彌補他內心深處的缺憾,他被懸掛在自我分裂的人生困境當中,靈魂無處安放。用陳敵自己的話說就是:“在南京待了這么多年,我發現自己根本就沒有進入過這個城市,我不過是這個城市的局外人,是一個局外者?!?6)葉煒:《躑躅》,第190頁。這一狀態是轉型時代下的這一代人所共有的感觸,包括雁南。作為陳敵的傾聽者,他雖站在智者的角度上,但自身的困惑和陳敵別無二致。傾訴者陳敵一語道破本質:“其實你和我一樣,我不斷地試圖用女人來填充精神的空虛,而你,則采取了對女人逃避的態度,沉湎于所謂的學問之中,你只不過是和我一樣,面臨著回不去、進不來的尷尬境地!”(7)葉煒:《躑躅》,第191頁。因此,就如文中所說:“對這代人的一個經典概括就是:身體在城市,精神在鄉村,靈魂在路上?!?8)葉煒:《躑躅》,第190頁。

苦難給陳敵帶來了寫作的欲望,女性則給陳敵帶來寫作的激情。陳敵“是一個天生的情種,唯有在女人那里,他才能讓自己的靈魂安靜下來”(9)葉煒:《躑躅》,第52頁。。陳敵的愛情從紅顏開始——一個身體“不全乎”的女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紅顏并不是陳敵愛情的開始,而是他性啟蒙的開端??陀^來講,紅顏的強勢和潑辣以及陳敵的退避將其推上了命運的轉折點。而另一方面,和紅顏在婚姻和性欲上的缺憾也以創傷的方式進入陳敵的潛意識,幽靈般地干預著他后面的人生。

“善良的女性就是他精神的避難所,是他逃離俗世的桃花源?!?10)葉煒:《躑躅》,第52頁。郭聰是一個小城女孩,勇敢善良。從某種程度而言,處在骯臟世界的我們就是從這種美好的人性本身去抵達各自的“桃花源”。郭聰的美好彌合著陳敵搖擺的靈魂,因而“經由郭聰,他到達了真正靈肉相合的美麗桃花源?!?11)葉煒:《躑躅》,第67頁。而李巧是陳敵在南京工作時遇到的,和郭聰的內斂不同,李巧是個自信開放的女性,男性應該都青睞此類女性?!妒ソ洝分姓f:“不叫我們遇見試探?!?12)《圣經》,《馬太福音》,中國基督教協會,2016年,第6頁。李巧于陳敵而言便是一個試探,人性是脆弱的,它不可試探,試探意味著失敗。陳敵不可阻擋地和李巧在一起,瘋狂做愛,在欲望的海洋里肆意地暢游翻飛。但郭聰的存在又如一口大鐘般震顫著他的靈魂。他在農村和城市的裂口中間徘徊的同時,也在欲望和道德的中線上搖擺,更在放逐和歸鄉的岔路口彳亍。然而,從另一個角度講,人就是在不斷被試探的過程中逐漸成長、認清自己的。正是因為李巧的出現,在經歷了一番人性迷亂與痛苦的角逐之后,陳敵才逐漸認清自己,在舊愛郭聰和新歡李巧面前、在兩種生活面前,陳敵如同懸掛在鏡子中?!霸诠斈抢?他是從鄉村走出來的農家子弟;在李巧那里,他是打進城市的成功男人?!?13)葉煒:《躑躅》,第53頁。郭聰知曉陳敵靈魂的柔軟地,內心的脆弱處;但在李巧面前,陳敵可以保留著男性虛榮的尊嚴。

李巧是陳敵情欲的釋放,他們是激情、是浪漫;而郭聰是溫潤的細雨,將陳敵悄聲包裹?!皟蓚€女人,兩種風格,兩種味道。一個溫潤如玉,一個堅硬如水;一個小家碧玉,一個大家閨秀;一個含苞待放,一個盛大綻放;一個梨花帶雨,一個桃李芬芳;一個欲說還羞,一個干凈利落;一個心思縝密,一個大處著眼?!?14)葉煒:《躑躅》,第213頁。不論是哪一個陳敵都難以割舍,在雁南的指導下,陳敵選擇“順其自然”。當一件事無法當即做出判斷和選擇時,順其自然無疑是最合適的做法。從某種意義上講,順其自然是一種“主觀的延宕”,“主觀的延宕”從另一方面給了潛意識足夠的效果空間。也許一直以來,在陳敵的意識深處,那巨大的“冰山”所投射的陰影早已為他的道路標記好了方向,只是他并不自知而已。小說結尾,雖然并未明確書寫,但讀者明了,陳敵已重新抵達了“桃花源”,終于從欲望貪婪的洪流里一路泅渡到最后的精神歸宿地。

二、消費文化下的人生亂象

1990年代市場經濟迅猛發展,我國快速卷入全球化進程的浪潮之中,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完了西方國家幾百年才走完的現代化道路。在發展所帶來的空前繁榮與喜慶中,我們忽略了人性、道德。由此帶來最為明顯的后果是消費主義蝗蟲般肆虐,我們的時代墮入了急劇異化的漩渦,人們將生命的重心全部投放在物質上,變得越來越功利、浮躁而盲目。人們光顧著感官世界的狂歡,卻忘記了古希臘德爾菲神廟門楣上鐫刻著的神諭:“人啊,認識你自己?!?/p>

《躑躅》通過陳敵的發展之路完整地呈現了這個過程。根據鮑德里亞在《消費社會》中的觀點:“今天把個體當作不可替代的需要的領域,就是個體作為消費者的領域?!?15)[法]讓·鮑德里亞:《消費社會》,劉成富、全志鋼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66頁。在消費社會中,消費成為整個社會體系的主導性邏輯,個體在這個體系中無法避免被消費的命運。

城市是物化和消費最為集中的區域。農村人到城市似乎只有兩種結果:一種是被拒之門外,根本進不去;另一種則是拼盡全力進入城市后,卻發現靈魂無處安放,自身已被異化、扭曲,貌似已經融入,實質卻是在一種永恒的分裂狀態之中。陳敵作為一個從農村進入城市的知識分子,當然避免不了被消費的命運。他不斷融入城市的過程就是不斷被異化的過程,直到通過消費將自己從一個獨立的個體變為一個“象征的符號”。他并非不夠努力,只是他的背后是一架巨大的資本機器。他越是追趕社會的步伐,便越是加速異化,甚至陳敵對女人的需要、對性的需要本身也演變成為一種消費。他需要從不斷征服女人的過程中消解曾有過的深重自卑,標榜自己作為一個符號的獨特性。同時,異化的分裂之感同樣讓他需要不斷地從女人身上尋找歸宿感,在對女人的占有中填補他的空虛和盲目,然而結果卻只會帶來更大的空虛。在生產社會中,人們為了滿足自身的需求而消費商品的使用價值,消費即意味著目的的達到和滿足。而在消費社會中,消費者從未面對過自己的需要,個體僅僅是在符號制造的編碼體系中用幻象快慰自己,作為符號的消費本身不會帶來實質性的滿足感。

陳敵進入大學的初衷就是賺錢,他在學校里通過各種競爭、利用各種人際關系為自己賺取利益。當北京一家文化公司想和雜志社合作,陳敵便利用這次機會,為自己出版著作。他匆忙地完成著自身消費與被消費的過程,力爭在符號化的社會中為自己貼上一個光鮮的標簽。陳敵的個人生存被“物欲”緊緊包裹,那“物”所散發的迷人光輝,吸引和迷惑著他,他就像一只撲火的飛蛾,一次次盲目地撲向那遠離生命本質的光和熱,卻忘記了光線來自他自身。

從群體角度去談,《躑躅》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物欲橫流、貪婪骯臟的現代城市生存圖景。消費社會下主體性的喪失意味著人精神力量的消退,意味著被支配和被投喂。由此,人性更大地屈從于資本和消費的邏輯,并在消費制造的巨大符號幻象中滿足著自身種種貪婪的需求,同時人性也不斷地淪喪?,F代社會的人們就像被資本飼養的魚群一樣,無助又盲目,而更為恐怖的是,人們并不自知,依舊在資本制造的繁盛幻象中朝著虛無的烏托邦狂飆突進。

大學教授辦雜志賺錢、找賣淫女,大學輔導員李偉和學生、女博士亂搞,市委秘書長錢高樓與李巧同居,女學生馬莉為了競爭記者團團長不惜出賣身體,雁南的師妹為了順利通過畢業論文答辯性賄賂導師,紅顏和村主任(她的上輩)亂倫等……種種消費社會的人生亂象無不展現出消費時代人性道德底線的喪失。在消費社會中,符號化的商品邏輯統治著一切,它不僅支配著勞動進程和物質產品,而且支配著整個文化、性欲、人際關系,以至個體的幻象和沖動?!吧唐愤壿嫛闭f得多到位,《躑躅》就具體而微地書寫了這個過程?!拔野l現導師喬峰睡了我的師妹,或者說是我的師妹睡了我的導師,具體是誰睡了誰我也說不清楚,反正他們睡了?!?16)葉煒:《躑躅》,第247頁。雁南痛苦而又淡漠地告訴陳敵這件事,哪怕涉世未深的學妹還未踏入社會,消費社會“商品邏輯”的烙印已將她歸類,她過早受到利益的擺布?!皫熋玫恼撐膶懙靡话?擔心答辯通不過,就使用了一點非常手段?!?17)葉煒:《躑躅》,第247頁。作為消費的色情本身已經喪失了人的本質所具有的那種浪漫與象征,演化為純粹的經濟行為,至多也只能算享樂行為,永恒的女性不再引領我們上升!引領我們的是資本。在小說中,除了雁南的師妹,還有馬莉、紅顏,她們都是很“善于”利用自己身體進行自我消費的人。在《消費社會》中,鮑德里亞發出提問:“身體是女性的嗎?”(18)[法]讓·鮑德里亞:《消費社會》,劉成富、全志鋼譯,第129頁。所謂的性解放最合適的說法是:“女性,既然她以前作為性被奴役,今天作為性被‘解放’”(19)[法]讓·鮑德里亞:《消費社會》,劉成富、全志鋼譯,第130頁。。在女性與自己身體的混同中、在女性與性解放的混同中,“女性通過性解放被‘消費’,性解放通過女性被‘消費’”。(20)[法]讓·鮑德里亞:《消費社會》,劉成富、全志鋼譯,第131頁。在“消費社會”中,雁南師妹的身體成為運作的資本,如鮑德里亞所說:“必須使個體把自己當成物品,當成最美的物品,當成最珍貴的交換材料,以便使一種效益經濟程式得以在與被解構了的身體、被解構了的性欲相適應的基礎上建立起來?!?21)[法]讓·鮑德里亞:《消費社會》,劉成富、全志鋼譯,第127頁。

三、男權視野下的女性書寫

小說中,與主人公陳敵有情感糾葛的女性主要有三位,分別是農村妻子紅顏、小城戀人郭聰、城市情人李巧。這三位女性在陳敵的生活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也意味著三種不同的命運。

首先是紅顏。紅顏是陳敵的第一任妻子,她是大多數農村女人生存現狀的縮影,也是全文最具悲劇色彩的女性。作為一個沒有文化的農村女孩,紅顏和黃拾來自由戀愛,他們的戀情遭到黃家人反對,黃拾來遵從家庭意愿娶了別的女人,紅顏第一次被拋棄。這本身便是男性話語權的一種體現?!凹t顏受到了打擊,這才答應嫁給陳敵的?!?22)葉煒:《躑躅》,第16頁。只簡單一句,作者便把紅顏由黃拾來轉移到陳敵的生活里。女人本應是一個擁有自由意志的獨立個體,但在小說《躑躅》中,紅顏似乎只是一件物品、一種陪襯,她的存在深深根植在對男性的依附關系上。這是上千年男權觀念的無意識殘留。這種殘留使得男性本身就不會意識到女性的悲劇所在,所有的悲劇都預先具有了倫理的合理性。和陳敵結婚后,紅顏并沒有被愛、被溫柔相待,哪怕一個女人最需要男人的時刻,她也沒有得到守候和陪伴。有了孩子之后依舊是被冷落和忽視,并獨自扛起生活和照料孩子的重擔。直到紅顏來學校發現陳敵和郭聰的戀情后,徹底心力交瘁,這是紅顏第二次被拋棄。在跟隨村主任陳貴回家的路上,又遭遇到陳貴的強奸,她默認順從,生活已令她無力反抗。同時這也是她蓄積已久壓抑情緒的宣泄,“她腦袋中浮現出陳敵惡狠狠對她的樣子,心里泛出一陣悲涼?!?23)葉煒:《躑躅》,第78頁。面對丈夫的背叛及自身的處境,她骨子里的卑微便被激發出來,這也是男權的又一次勝利。離婚后在流言蜚語好不容易平靜下來,無助的紅顏和黃拾來舊情復燃,做了小三。卻不料黃拾來出車禍,紅顏又變得一無所有,最后迫不得已和比她大二十歲的陳貴結婚,逃離農村。紅顏被多次拋棄、侮辱、踐踏,淳樸的農村將全部的惡意都傾注在她身上。紅顏成了社會轉型的犧牲品,男權中心的犧牲品。毫無疑問,紅顏的命運是悲慘的,社會的轉型并未讓人們的道德和價值觀變得更為先進。陳敵和紅顏都沒有錯,錯的是前進的時間和落后的倫理之間的矛盾,是思想開放和固步自封之間的隔閡。紅顏自始至終和陳敵不是一類人。陳敵走出去,以自我為中心;紅顏以夫為天,遭到陳敵背叛后便自暴自棄,這是農村在新時代之風襲來后兩類人的典型代表。

郭聰和李巧是陳敵愛情和婚姻“馬拉松”的參與者。在陳敵看來,他不用自己做選擇,而是要看誰堅持不下去了,提前退出,最后留下來的那一個便是陳敵結婚的對象。陳敵對待感情竟然如此隨意,甚至可以交給偶然,完全就像是在挑選一件物品。

郭聰作為優秀的女大學生出現在陳敵的生活里,她光芒萬丈,成為陳敵的繆斯?!八袑ε说母杏X,都是從郭聰這里開始的?!?24)葉煒:《躑躅》,第67頁。不過,小說《躑躅》中男權依舊占據主導,畢竟這是男性的書寫。正如文章中對于郭聰的描寫,作者沒有直接明了地寫出郭聰的不好,相反,他通過描寫郭聰的好來引起陳敵的不滿?!耙粋€女孩子,鋒芒太露,往往要吃大虧?!?25)葉煒:《躑躅》,第61頁?!澳芨伞痹陉悢晨谥?成了貶義詞。在遇到陳敵之前,郭聰是精明的學生會干部,而遇到陳敵后,郭聰進記者團都要靠陳敵的扶持。相比于農村,大學這個思想開明、文化繁盛的地方,女性也要依附于男性。

陳敵在眾多女人里選擇了郭聰,只是因為相比于農村的紅顏和城市的李巧,小城的郭聰更符合他的擇偶標準:“他從郭聰身上發現了以前所一直忽略的東西。那是小城姑娘所特有的善良、溫柔和順從。這些品德是鄉下女孩和城市女孩優點的集合?!?26)葉煒:《躑躅》,第218頁。在陳敵眼里,結婚的對象首先要考慮的不是兩個人的價值觀是否一致、是否是以愛為前提,而是考慮是否溫良、順從。善良、溫柔的郭聰在落俗的農村姑娘紅顏和奔放的城市姑娘李巧中脫穎而出,變成了陳敵完美的結婚對象。因為這個小城女孩他可以把控住,而那個大城市的李巧,他感覺有點吃力,這種選擇呈現了陳敵作為男性的占有欲和自卑情結。

愛其實是很模糊的一件事,當清楚地說出為什么愛一個人時,愛或許就有了某種目的。陳敵愛郭聰,是因為“她將來肯定會是一個好妻子”(27)葉煒:《躑躅》,第218頁。。陳敵也愛李巧,“陳敵之所以喜歡李巧,是她可以給他帶來安全感”(28)葉煒:《躑躅》,第40頁。。陳敵的兩段愛情都具有強烈的目的性。在陳敵的愛情里,男性很明顯地處于支配地位,選擇權在男性的手里,無論是郭聰還是李巧,都要等候陳敵的“宣判”。在陳敵面臨選擇時,研究生雁南給了陳敵“好建議”:“其實人這一生不能總在一個機場降落吧?!灰诓辉撟鲞x擇的時候做選擇,要學會順其自然?!?29)葉煒:《躑躅》,第69頁。小說里通過描寫陳敵對郭聰的不滿來影射出大時代背景下大眾對于女性的偏見,包括小說中“她們一致建議郭聰那天穿得漂亮一點,郭聰的身材本來就不乏性感,那天她剛好又穿了一件半透明的裙子,這讓參加投票的老師們感覺很不得體?!?30)葉煒:《躑躅》,第61頁。小說中一句“穿著不得體”便否定了女性一直以來的勤懇和努力。女性的一切仿佛都可以被貼上標簽,都可以被當作否定的借口,女性本身便變成了一種否定。

相比于內斂、溫柔的小城姑娘郭聰,城市女孩李巧便要更為大膽開放一些。她無條件地和有對象的陳敵在一起,無條件接受陳敵,體會“偷情”的快感。在和陳敵的關系里,李巧要比郭聰顯得主動。而作者對于性的描寫,也主要集中在李巧身上,并且大都是通過當事人陳敵的語言表現出來的,女人放心地把一切交付于男人,自身最為隱私的一面卻成為男人炫耀的資本。但相比于其他男性,陳敵的“炫耀”顯得更高級,他的“炫耀”是不經意間的。在傾聽者雁南甚至是讀者眼里,陳敵和李巧的關系對于陳敵確實是一種折磨,但細想便可得知,這是陳敵作為男性其征服欲得到滿足的展現。很有意思的一點是,小說中對于李巧和陳敵的性描寫露骨直白、毫無避諱之意。相比之下,對于郭聰在小說中的性描寫要含蓄很多,大都是點到為止。如“她躺在他的臂彎,面色潮紅,雙目緊閉?!?31)葉煒:《躑躅》,第54頁。只簡短幾句,便將兩人的房事描寫結束。這種不對等的寫作方式和李巧、郭聰二人在陳敵生活里扮演的角色有關。陳敵徘徊于兩個人之間,無法抉擇令陳敵的精神飽受折磨,最后表面上看是因為李巧的“退出”選擇了郭聰,但實際上,在陳敵的潛意識里,郭聰一直是他的“最佳選擇”。對于男性而言,似乎任何一個和自己發生性關系的女性,都是自己侃侃而談的資本。在這里女性作為一種資源,成為男性標榜自己的符號。三個伴隨主人公的女性,雖然命運和性格各不相同,但從其遭遇來看,都是在男權社會里不斷地被排斥,被邊緣化、被操控和賤視,在男性充滿偏見的視線下,女性的命運里總是堆積著深厚的苦難與悲劇。

小結

長篇小說《躑躅》受《廢都》的影響巨大。但小說的背景不一樣,人物都明顯的是兩代人。賈平凹寫的還是他們那一代人,葉煒寫的是他們那一代人,所以,區別還是很大的,作為80后,他對男女關系的處理,和《廢都》中就完全不一樣,更加隨意,甚至隨便了。但隨便里,還是有不忍、不舍和情與欲的沖突。

《躑躅》的細節上有點粗糙,可以看出作家缺乏一種耐心。如此,使得小說有一種梗概性,缺乏一種讓讀者反復玩味的東西。但那種人生況味,是很苦澀的,可以看出作者下了功夫,也動了情感。主人公陳敵,還有郭聰、李巧以及農村女子紅顏,都性格鮮明,顯示了作家一定的塑造人物的能力。甚至小說里出現的那些大學老師、輔導員,還有農村的那個村長,包括陳敵的父親,都不乏性格,三言兩語,就揭露出來了??梢钥闯鲎骷覍r村和大學是比較熟悉的,刻畫都比較到位。

猜你喜歡
紅顏消費小說
國內消費
新的一年,準備消費!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新消費ABC
紅顏墨染悼事哀
梅花香,紅顏薄
扶危定傾賴紅顏
傾盡天下,為紅顏一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