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術后131I治療前細胞免疫狀態與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研究

2023-03-07 15:11盧承慧李嬌劉新峰王國強王增華張瑩瑩韓娜司增梅王敘馥
精準醫學雜志 2023年6期
關鍵詞:亞群甲狀腺癌外周血

盧承慧 李嬌 劉新峰 王國強 王增華 張瑩瑩 韓娜 司增梅 王敘馥,2

(1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核醫學科,山東 青島 266003; 2 衛生部核醫學重點實驗室)

甲狀腺癌是最常見的內分泌系統惡性腫瘤,其中分化型甲狀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的發病率約占全部甲狀腺癌的90%[1-2]。有研究表明,腫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尤其是細胞免疫功能)與腫瘤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3-4],而T細胞和自然殺傷(NK)細胞是反映細胞免疫功能的最為重要的指標。研究發現DTC患者術后腫瘤細胞的侵襲性與細胞免疫功能密切相關[5],但目前尚未有針對細胞免疫與腫瘤TNM分期及患者預后等相關性分析的研究。本研究綜合分析了DTC術后131I治療前細胞免疫狀態與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旨在為DTC的免疫治療干預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收集2018年3月—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過甲狀腺全切除術及頸部淋巴結清掃術,術后1~3個月行131I治療的155例DTC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①根據指南標準[1-2],DTC患者131I治療前復發風險評估均為中高危者;②近1月內無使用免疫抑制劑及糖皮質激素史者?;颊吲懦龢藴?①合并有其他原發或繼發免疫系統疾病者;②合并有其他腫瘤者;③血清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b)≥115 kU/L者。

收集所有的患者的一般資料(年齡、性別、腫瘤最大徑、是否侵犯鄰近組織、復發風險分層、腫瘤NM分期、是否BRAFV600E基因突變)、131I治療前1 d的血清刺激性甲狀腺球蛋白(Tg)水平。收集患者131I治療前1 d的細胞免疫指標(外周血NK細胞、T細胞亞群)。將所有患者按照性別、年齡(<55歲、≥55歲)、腫瘤最大徑(≤2 cm、>2 cm)、侵犯鄰近組織情況(否、是)、復發風險分層(中危、高危)、N分期(N0、N1a、N1b期)、M分期(M0、M1期)、刺激性Tg水平(<10 μg/L、≥10 μg/L)、BRAFV600E基因突變情況(否、是)進行分組,比較各組患者間細胞免疫各項指標的差異。

2 結 果

155例患者中,男性組患者的外周血CD4+T細胞水平顯著低于女性組(t=-2.120,P<0.05),兩組外周血NK細胞、CD3+T細胞、CD8+T細胞水平、CD4/CD8比值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年齡≥55歲組患者的外周血NK細胞水平顯著高于<55歲組,外周血CD3+T細胞與CD8+T細胞水平顯著低于<55歲組(z=-2.344、-2.681,t=2.266,P<0.05),兩組患者的外周血CD4+T細胞、CD4/CD8比值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腫瘤最大徑>2 cm組患者的外周血CD3+T細胞水平、CD4+T細胞水平以及CD4/CD8比值顯著低于≤2 cm組(z=2.595、-2.652,t=3.861,P<0.05),兩組患者的外周血NK細胞、CD8+T細胞水平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M1組患者外周血CD4+T細胞水平顯著低于M0組(t=4.035,P<0.05),兩組患者的外周血NK細胞、CD3+T細胞、CD8+T細胞水平及CD4/CD8比值差異無顯著性(P>0.05);在侵犯鄰近組織分組、復發風險分層分組、N分期分組、刺激性Tg分組以及BRAFV600E基因突變分組中,各組患者的外周血NK細胞、CD3+T細胞、CD4+T細胞、CD8+T細胞水平及CD4/CD8比值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3 討 論

近年來,人群中DTC發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趨勢,其病因與發病機制越來越引人關注。研究表明,機體免疫狀態與惡性腫瘤的誘發、病情的發展密切相關,在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被抑制時,腫瘤的發生率會顯著增高,同時在腫瘤進行性生長時患者的免疫功能往往會受腫瘤的影響,其中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各項指標的變化最為明顯[6-8]。因此患者自身的免疫狀態對于腫瘤的發展與轉歸有著顯著影響[9-11]。機體的免疫功能中發揮抗腫瘤作用的主要是細胞免疫,即經特異性細胞(T細胞亞群)及非特異性細胞(巨噬細胞、NK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外周血中成熟的T細胞,即CD3+T細胞,根據CD4與CD8的表達不同又分為CD4+T細胞和CD8+T細胞。CD4+T細胞可輔助B細胞分化產生抗體,CD8+T細胞則抑制抗體的合成、分泌及T細胞的增殖,兩者的穩態維持著機體正常的免疫應答[12]。NK細胞在抗腫瘤免疫及遏制腫瘤擴散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13],能夠對侵犯、轉移的腫瘤細胞產生強大的殺傷作用,從而阻止腫瘤的早期擴散。正常情況下機體T細胞及各亞群數目相對穩定,在人體抗腫瘤免疫反應中起著重要作用[14-15]。研究顯示,甲狀腺癌患者CD4+T細胞、CD4/CD8比值及NK細胞活性明顯低于正常人,而CD8+T細胞活性增高,且該現象隨TNM分期進展更趨明顯[16]。CD4+T細胞和CD4/CD8比值的持續下降可能與甲狀腺癌復發有關[17]。這些結果提示,細胞免疫在甲狀腺癌患者中可能發揮一定作用。

羅全勇等[18]研究發現,DTC患者術后及131I治療后48~72 h需要補充左甲狀腺素片進行TSH抑制治療,補充左甲狀腺素片后3個月,與治療前甲狀腺功能減退狀態相比,其外周血中總T細胞、NK細胞、CD4+T細胞、CD8+T細胞亞群水平均無顯著變化;韓婷等[5]研究也分析了DTC患者術后及131I治療前的細胞免疫指標與腫瘤侵襲性間的關系,指出當DTC患者免疫指標出現異常時,腫瘤侵犯甲狀腺包膜和遠處轉移風險增高。由此推測131I治療前短暫的甲狀腺功能減退應該不會導致細胞免疫狀態發生改變,此時對131I治療前患者的細胞免疫狀態與臨床病理特征進行相關性分析也應該是可行的。本研究對各分組DTC患者的外周血CD4+T細胞水平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男性顯著低于女性,腫瘤最大徑>2 cm組患者顯著低于≤2 cm組,M1組患者顯著低于M0組。CD4+T細胞主要為輔助性T細胞,可通過多種途徑促進抗腫瘤免疫:①輔助記憶性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發揮細胞毒性效應:CD4+T細胞被活化后可以產生一系列細胞因子,進而激活了腫瘤特異性CTL參與免疫反應[19-20];②活化其他效應細胞:CD4+T細胞可通過直接或間接作用活化B細胞、巨噬細胞以及NK細胞,共同發揮抗腫瘤作用[20]。③直接或間接殺傷靶細胞:CD4+T輔助細胞通過Fas-FasL途徑介導腫瘤細胞凋亡,還可分泌細胞因子如干擾素-γ介導對腫瘤細胞的間接殺傷作用[21];④參與腫瘤免疫記憶[20]。有研究探討了DTC中最常見的病理類型,即甲狀腺乳頭狀癌(PTC)與T淋巴細胞亞群的關系,發現CD4+T細胞為PTC中主要的腫瘤相關T細胞亞型,CD4+T細胞極化可能在PTC的免疫調節中起重要作用[22-23]。FRENCH等[23]觀察到外周血CD4+T細胞百分比與PTC原發灶大小呈負相關,外周血CD4+T細胞不僅抑制腫瘤免疫反應,而且通過TGFβ誘導的腫瘤環境中強血管生成因子(如VEGF)表達促進腫瘤進展,即外周血CD4+T細胞的百分比下降提示腫瘤侵襲性更強或預后不佳,這與對宮頸癌、肝細胞癌的相關研究報道結果一致[24]。而本研究顯示,患者外周血CD8+T細胞、NK細胞水平在不同腫瘤分期中均無明顯差異,可能原因:①CD4+T細胞為PTC中主要的腫瘤相關T細胞亞群,原發灶越大,腫瘤基質中的CD4+T細胞數越多,且CD4+T細胞對PTC基質的浸潤與疾病分期有關,而CD8+T細胞、NK細胞在不同疾病分期中變化不明顯[22-23];②也許受本研究的樣本量較少的影響;③以往研究主要針對的是甲狀腺癌的其他病理類型,如未分化癌、髓樣癌,這幾種甲狀腺癌的惡性程度較高,而對于DTC這種惡性程度較低的類型,研究較少,而惡性程度不同的甲狀腺癌患者體內淋巴細胞亞群變化可能不完全一致。

綜上所述,DTC患者術后的細胞免疫狀態與腫瘤的臨床病理特征存在一定相關性,尤其是外周血CD4+T細胞水平,在男性、腫瘤最大徑>2 cm、M1分期中水平更低,因此監測淋巴細胞亞群有助于臨床從免疫角度對患者進行診療干預。但該結論還需增大樣本量和進行前瞻性的研究進一步驗證。

倫理批準和知情同意:本研究涉及的所有試驗均已通過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批準(文件號QYFYWZLL27846)。受試對象或其親屬已經簽署知情同意書。

作者聲明:盧承慧、王增華、張瑩瑩、韓娜、司增梅、王敘馥參與了研究設計;盧承慧、李嬌、劉新峰、王國強參與了論文的寫作和修改。所有作者均閱讀并同意發表該論文,且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猜你喜歡
亞群甲狀腺癌外周血
TB-IGRA、T淋巴細胞亞群與結核免疫的研究進展
甲狀腺切除術后T淋巴細胞亞群的變化與術后感染的相關性
分化型甲狀腺癌切除術后多發骨轉移一例
分化型甲狀腺癌肺轉移的研究進展
全甲狀腺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癌適應證選擇及并發癥防治
外周血T細胞亞群檢測在惡性腫瘤中的價值
白血病外周血體外診斷技術及產品
結腸炎小鼠外周血和結腸上皮組織中Gal-9的表達
慢性蕁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疣狀胃炎與T淋巴細胞亞群的相關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