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校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模式研究
——以廈門市本科院校為例

2023-03-08 05:37林益萍
體育科學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教職工工會體育

林益萍

(華僑大學教育工會,福建 廈門361021)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標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1]這體現了黨對人民健康的關注和重視達到了新高度。高校教職工致力于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各類高素質人才,同時也對響應科教興國的號召、促進社會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一特殊群體的健康狀況,直接關系到高等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才的培養。

進入新時代,全民健身組織模式的相關研究問題備受關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健康中國做出了許多重要論述,人們對體育組織模式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但從高校教職工這一群體的現狀和現有研究的特征來看,研究支持力量還不夠,較多研究仍然集中于現狀調查,較少對體育活動組織模式的理論層面進行分析和論述。就目前我國高校教職工體育活動現狀調查,從年齡分布來看,中年和老年研究偏多,青年研究較少;從性別層面來看,女性研究較多;從高校教師的類型來看,針對教師系列的研究較多,針對高校研究系列、行政系列等類型教職工的研究相對欠缺。各方研究表明,高校教職工的身心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健康指標頻亮“紅燈”,這其中既有教學科研任務繁重而疏于體育鍛煉的人為忽視,也有學校管理制度中對體育活動組織模式關注程度的缺位。因此,對于高校來說,必須從制度層面推進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模式統籌謀劃。

本文通過對廈門市本科院校開展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模式的研究,探究體育活動組織模式在人員配置、組織結構、硬件設施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議,以期通過優化高校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模式,為高校組織教職工體育活動提供理論參考和實踐指導,從而提升高校教職工的身心健康水平。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文以高校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為研究對象,以廈門市本科院校為調查樣本,其中5所公辦本科院校:廈門大學、華僑大學、集美大學、廈門理工學院、廈門醫學院,2所民辦本科院校:廈門華廈學院、廈門工學院,1所獨立本科學院:集美大學誠毅學院。以高校的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管理部門、業余體育協會、社團負責人及教職工作為調查對象。

基于體育管理學和體育社會學相關理論,綜合運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考察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數理統計法,調查和梳理本科院校工會及各教職工體育協會、基層工會的體育活動組織開展情況、特色及執行政策;通過向組織管理部門負責人、管理干部及教職工發放問卷,詳細了解各院校教職工休閑時間支配情況、業余體育參與形式及制約體育鍛煉因素;通過走訪本科院校相關工作的分管校領導、管理部門負責人、體育協會負責人、教職工代表等,對各高校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情況進行訪談,分析廈門市高校教職工參與體育運動的時間、目的和種類、影響因素,以探求各變量之間的邏輯關系。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高校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模式現狀

2.1.1 廈門市本科院校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機構和形式分析

調查發現,參與校工會或院級工會組織教職工體育活動的教職工占受訪對象的52.26%,通過體育協會或特色社團組織參加體育活動的教職工占16.05%,通過興趣班或興趣小組參加體育活動的教職工占14.20%,通過其他組織形式組織參加體育活動的教職工占1.44%,這表明高校教職工參加體育活動主要是通過工會組織。從組織活動受歡迎程度調查情況來看,工會組織占38.76%、興趣班或興趣小組組織占23.06%、特色社團組織占22.48%、體育協會組織占14.92%、其他占0.78%。這表明工會層面組織活動受歡迎程度雖高于其他形式,但優勢不明顯,側面反映出高校教職工對體育活動組織形式多樣化的需求。

高校教職工開展體育活動的主要組織形式有大型運動會、單項體育競賽、戶外活動、興趣培訓班及其他,分別占25.32%、25.97%、13.64%、16.56%和18.51%。單項體育競賽和大型運動會是高校組織教職工參與體育活動的兩種主要形式。根據對廈門市本科院校開展的體育活動形式調查,高校大都采用了這兩種全校性的體育活動方式來鼓勵教職工參與。雖有個別高校也開設提升教職工體育素養的培訓課程,但是惠及范圍及可持續性效果欠佳。

如表1所示,體育活動組織模式滿意度調查,僅有體育活動開展情況及體育設施、場館配備的滿意度超過50%,這表明目前的高校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模式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表1 廈門市本科院校教職工對體育活動組織模式滿意度調查

2.1.2 廈門市本科院校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資源分析

第一,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人力資源的構成。通過對高校工會體育活動組織管理人員的調查來看,每個學校工會都有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部門和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計劃,但只有36.36%的學校設有專職體育指導人員。組織和開展體育比賽和常規性大型教職工體育賽事時,通常是由本校體育教師兼職策劃或協助,此類占受調查學校的45.45%,有償聘請兼職社會體育指導員來組織相關體育活動的有18.18%。

第二,教職工體育活動的經費來源及支出情況。充足的體育活動經費是體育活動有效開展的物質基礎。其中,工會專項經費是教職工體育活動經費的主要來源,占教職工體育活動經費支出的81.82%,這表明高校教職工體育活動經費總體有限,教職工體育活動經費依賴學校工會預算。在經費支出方面,校級工會組織的賽事支出占36.36%,二級工會賽事支出占28.37%,體育協會經費支出占26.18%,培訓和對外聯誼占9.09%??梢?學校工會體育活動經費支出,主要還是用于校運動會和各單項體育年度比賽等大型體育活動支出,用于維持廣大教職工日常體育活動支出的相對較少。從實際調研來看,經費緊缺學校比例高達63.64%,充裕和剛好夠用為18.18%。

第三,教職工體育活動的場所和器材設施情況。場地設備是大學開展體育活動的硬件設施,是體育活動的基礎條件。通過現場調查和訪談,本科院校體育設施配套相對齊全,不同高校室內體育館種類和數量不一,體育設施條件差異明顯。調查訪談顯示,由于高校缺乏教職工專用體育設施和場地設備,普遍存在學生和教職工共享共用學校體育硬件資源,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高校工會開展教職工體育活動。

2.1.3 廈門市本科院校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情況分析

第一,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和管理情況。通過與廈門高校的11名長期從事教職工體育活動的負責人及管理干部訪談中發現,學校對組織教職工體育活動的工會干部的崗位職能界定各不相同。34.48%是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按傳統慣例組織校際體育活動或競賽,34.48%根據上級工會及本級工會的要求協助開展教職工體育活動或競賽,27.59%是制定本校的職工體育活動計劃,3.45%是包括其他職責。

通過調查和進一步訪談發現,高校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人員均有較強的健身意識,但組織策劃和健身指導的專業性不夠,這是影響教職工開展體育活動和賽事組織的主要原因。在對教職工參與體育活動情況的調查中發現,受訪者認為其在參與相關體育活動時,需要專業指導的占61.69%,視項目而定的占32.79%,不需要的只占5.52%??梢?缺乏專業指導人員對教職工參與體育活動有較大影響,特別是在使用專業器械的運動項目上,缺乏專業指導則存在安全隱患。

第二,教職工體育活動宣傳情況。各高校舉辦教職工體育活動的信息,通過校工會發布和院系發布的占比較大。對教職工日常體育活動及健身知識的宣傳渠道,以校網站、微信公眾號和宣傳欄等方式為主。目前,微信公眾號已成為廈門高校教職工接收或轉發體育活動相關信息的首選,便捷的傳播互動功能,也是各高校用于教職工體育活動宣傳的主要手段。

第三,教職工體育活動項目開展情況。當前,高校教職工體育活動項目主要以大眾化、趣味性和健身性項目為主,其中田徑、籃球、網球、乒乓球和羽毛球普及率較高。長跑等田徑項目由于不受時間、人員組織的影響,基本能滿足隨時性、自主性的活動要求。在普及全民健身方面,不少高校工會策劃了趣味運動會、環校健步行等活動,有效提升活動趣味性與普及性。在針對高校教職工體育活動項目的吸引力調研中發現,有部分青年教職工對集體活動提不起興趣,因此,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者需要調整體育活動內容,提升活動的新穎性與時代性,以吸引更多的教職工參與。

2.2 高校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合理高效的體育活動組織模式有助于豐富高校教職工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健康的體魄,促進人際關系和諧,有效實現高校教職工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通過對廈門市本科高校的調查分析,可以發現目前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模式運行主要存在以下6個方面問題。

2.2.1 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模式固化

當前,高校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模式主要是實行工會系統為主導的組織模式,屬于行政直線型的管理組織模式,體育協會、特色社團、興趣小組和俱樂部組織依屬于高校工會,如圖1所示。

圖1 行政直線型組織模式

雖然現行工會管理模式已不同于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工會管理模式,開始注重教職工的集體利益、關注活動類型和內容,但這種分級管理模型不能充分發揮基層團體和二級工會的自主性和創新性,無法組織滿足小眾的體育活動。因此,現行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模式固化,與新時代高校教職工對體育活動個性、多樣性、新穎性需求不相適應,需要對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模式進行變革創新。

2.2.2 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受重視程度一般

從實際調研來看,認為領導“非常重視體育”活動的教職工占17.86%,管理人員占18.18%;在選擇“比較重視”這一選項上,教職工占34.09%,管理人員占54.55%;在選擇領導“不太重視”和“不重視”程度,教職工占6.82%和4.87%,而管理人員的選擇為零。如圖2所示。

2.2.3 教職工體育活動項目組織形式單薄

第一,如圖3所示,體育協會組織對教職工的吸引力低于由學?;驅W院層面開展的體育活動,說明特色社團和興趣小組的活動組織影響力、覆蓋率較低。由于廈門市高校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模式相似,未能體現不同高校教職工運動的品牌與特色。

圖3 最有吸引力的體育活動組織

第二,興趣小組模式無法滿足教職工多樣化要求。調查發現,興趣小組組織模式項目類型單一、形式固定,從教職工日常興趣愛好的運動項目調查來看,分布較均衡,如表2所示。由于男女參加體育活動項目的愛好差異、教職人員工作時間不固定等因素,大型的、可供全校教職工共同參與的體育運動項目選擇余地較小。

表2 教職工參與體育活動的項目

2.2.4 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管理專業人員不足

第一,體育協會組織專業指導隊伍力量薄弱。隨著我國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休閑體育、娛樂體育及康復健身等體育項目均有突飛猛進的發展,這對高校教職工體育專業指導隊伍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由于當前我國職工體育體制發展的不平衡,高校教職工體育專業指導隊伍缺乏具備高水平體育素養的管理干部。

第二,管理模式運營人員短缺。當前大多數高校,面對相對固定的運動場所,缺乏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管理服務人員。因此,管理模式化的構建不僅需要硬件的完善,更需要軟件的配套,特別是專業人員配比。

2.2.5 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硬件資源不足

體育運動不僅需要專業的組織人員和專業的體育指導人員,更需要充足的活動經費和專屬運動場所來保障。

從調查統計分析結果來看,廈門市本科高校教職工體育活動經費主要來自學校工會的專項經費,經費來源渠道單一且支出相對集中,無法滿足廣大教職工的多樣化需求和日?;顒有枨?。因此,急需拓寬經費來源渠道,例如校友捐贈和社會企業捐贈或與社區、街區、企業聯合舉辦體育活動等,這些均為擴大資金來源渠道的有效路徑。

高?,F有體育場館設施通常是學生和教職工共享共用,在優先保障日常體育教學的前提下,廣大教職工可使用的時間是有限的,活動硬件設施嚴重不足,且教職工體育活動受季節氣候和教學時間的影響。因此,教職工體育活動場館缺乏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2.2.6 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保障制度不完善

體育活動組織模式的有效運行,不僅需要組織模式自身機制靈活,更需要相關組織保障制度的完善。從調研情況來看,高校教職工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規章制度還有待完善,主要依靠工會活動管理辦法和年度工作計劃及經費預算來實施。對學校成立的各類協會、興趣班、俱樂部等缺乏監管舉措和激勵機制,從而限制了基層組織機構的活力與組織活動的積極性。

因此,為保證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模式的有效運轉,首先要完善相關的組織管理保障制度,制定相關的管理辦法和監督辦法;其次要建立專業體育指導人員的考核管理辦法,以確保專業體育指導人員投入工作;最后要構建激勵機制,通過合理的考核辦法,以精神、物質獎勵相結合,調動基層活動組織人員的積極性。

2.3 提升高校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模式有效對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六十條規定:建立社會參與機制,充分展現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力,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組織的作用。[2]盡管廈門市各高校教職工體育活動的組織模式和組織形式相對穩固成形,但學校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均不同程度上存在著“打折扣”現象,組織形式缺乏多樣化和內容設計缺乏創新,教職工參與體育活動動機功利性和碎片性,高校工會缺乏長遠的體育活動組織定位與規劃。因此,建立適合高校教職工體育活動需求的組織模式尤為迫切重要,各高校有必要從模式創新、組織理念、激勵和保障機制的構建等方面進行深入探索和實踐,以創建新型的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管理模式,提升高校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效率。

2.3.1 組織模式創新:創建新型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管理模式

2019年9月2日,國務院發布的《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強調,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制定并實施全民健身計劃,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和健身方法,因時因地因需開展全民健身活動。[3]高校開展體育活動的管理結構以學校領導下的行政管理模式為主,由上至下指示下級部門負責具體的管理、協調工作。[4]創建新型的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管理模式,要遵循高效、完善、職能清晰的原則。新型高校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管理模式如圖4所示。

圖4 新型的教職工體育組織管理模式

在創建新型組織管理模式時,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第一,構建組織與督導相結合的新型組織管理機構協作系統。新型組織管理模式,其優勢在于組織與管理的有機結合、領導與督導的統一,如圖5所示。 第二,管理與運行機制分開。新型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管理模式實現了縱向管理,減少了中間環節,實現了統一的組織任務。第三,建立專業體育指導小組。為彌補活動過程專業指導的缺失,需要建立專業體育指導小組,將無序、零散的體育活動進行系統的設計并提供專業的指導。

圖5 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形式設計

在創建新型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管理模式外,還應對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和組織內容進行創新。第一,高質量地推進學校的體育活動組織模式。高校工會可進一步與地區高校、社區加強合作,共同開展相關體育活動,擴大體育參與度,從而提高教職工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第二,大力鼓勵教職工體育活動自主組織模式。健康理念應該成為體育鍛煉中最為核心的理念。[5]學校層面或校工會應在場地、體育活動器材等方面,給予各組織經費支持,必要時給予學校財政專項支持。學校體育委員會或校工會應鼓勵教職工各社團開展各類體育活動,包括日?;顒雍投ㄆ谫愂禄顒?。第三,積極挖掘戶外拓展體育活動模式。在組織校內、室內體育活動的同時,可在節假日、寒暑假開展教職工戶外拓展體育活動。第四,有效開展具有地區濃郁特色體育競賽模式。鼓勵教職工參與地方社區體育活動,形成高校與社區、街區體育活動的有機融合。

2.3.2 組織保障創新:構建高效的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保障措施

第一,加強高校教職工體育活動專業指導隊伍建設。從實際調研情況來看,只要組織開展體育的內容、活動范圍、活動時間和參與方式符合教職工的體育活動需求,教職工的體育活動參與積極性就高,如圖6所示。因此,在創新教職工體育組織模式、組織形式及組織內容的基礎上,需要加強專業體育指導隊伍的建設。高校工會應加大隊伍建設力度,一方面可從體育學院抽調專業教師,構建專業體育指導小組,加強對各協會、社團、俱樂部和興趣組的日?;顒又笇Ш唾愂屡e辦技術咨詢;另一方面,可以定期邀請國內外知名健身專業人士為教職工提供專業培訓課程,并以各種方式為工會相關人員舉辦專家論壇,為本校體育活動組織人員進行定期的技術培訓。體育活動有助于建立和諧的校園環境,滿足教師多層次的心理和文化需求,并提高大學教職工的積極性。[6]

圖6 教職工對本校組織開展體育活動的態度

第二,加大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經費保障。高校應重視教職工的身體健康,加大教職工體育活動的經費投入。首先,保障各協會、社團、俱樂部和興趣組的日?;顒雍唾愂屡e辦的經費支持,確保各項體育活動的有序開展;其次,加大各協會、社團、俱樂部和興趣組的外聯體育活動組織經費保障,鼓勵教職工體育組織與兄弟院校、社區街道構建聯誼活動機制;最后,加大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宣傳經費的投入,普及教職工體育運動保健知識和身體健康知識,鼓勵教職工積極參加體育運動。高校開展文化體育活動是建設和諧校園的主要手段,可以提高教職工參加體育活動的熱情和頻率。[7]

第三,加大教職工體育活動的硬件設施保障。結合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在體育組織內部培養體育人才,在學校環境中支持體育活動組織。[8]學校體育硬件設施是全校師生共享,但有限的硬件設施往往無法滿足廣大師生的體育活動需求。尤其是一些硬件短缺的體育活動種類,學生日常體育教學需求都不能確保,更無法滿足教職工使用。調研中,大部分教師反映體育活動場所不足,嚴重影響教職工的體育活動。因此,應充分根據學生教學、鍛煉需求和教師活動時間特點,靈活安排教職工健身活動時間。[9]推動教師體育活動硬件設施的建設。如高校與政府合作建設大型運動場館,增強高校的硬件設施保障。同時,應積極與周邊社區共享體育場館的使用,擴大教職工體育活動的硬件保障。

2.3.3 組織理念創新:大力推廣和宣傳教職工體育活動

第一,高校管理層面需轉變傳統觀念,以新理念引領教職工體育活動。高校教職工的體育鍛煉意識相對較強。[10]學校組織教職工體育活動不僅與教職工自身體育健康意識直接相關,也與學校層面的重視程度息息相關。在調研中發現,大學教職工對于提升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模式的具體建議中,選擇加強宣傳擴大影響力有154人,占14.42%;加強組織人員的專業培訓有143人,占13.39%;選擇其他有6人,占0.56%。因此,需要加強對體育運動的宣傳,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觀念。

第二,培養高校教職工的健身意識和習慣。調研發現,雖然絕大多數教職工能認識到體育活動與身體健康的相關性,有84.42%的調查對象認為相關性顯著,但是真正經常性參加體育運動的教職工并不多。因此,如何把廣大教職工的健身思想轉化為健身意識,進而轉化為健身的行動并養成運動健身的習慣,是他們參與體育活動的關鍵。想要從思想層面提高廣大教職工的健身意識,應定期組織健身知識講座,幫助他們提高健身意識。同時,高校應重視廣大教職工的健康管理工作,每年對教職工進行健康檢查,為教職工創建健康檔案。在此基礎上,創建高校教職工健身監測系統,實時監測教職工身體健康狀況。把每學期測試教職工健身狀況,作為教職工績效評估內容的一部分,也通過自身健康狀況,刺激引導老師積極參與體育活動。

2.3.4 組織機制創新:完善體育活動各項規章制度

第一,完善教職工的健身管理體系,加強各種體育社團管理的規范化和制度化建設。成立校教職工體育領導委員會,負責教職工體育活動目標規劃的審核、計劃執行監督、活動經費批復等管理工作,包括學校體育活動的總體目標要求,在學校內部建立相應的管理機構以及協調部門與機構之間的關系,對學校內外的體育工作進行統籌安排;校體育活動督導組負責學校教職工體育活動年度執行和經費使用的監督與指導工作,包括各級組織日常管理工作和經費、物資和技術保障的督導;校工會作為學校教職工體育管理的專職行政工作部門,擔負著指導院級工會、校級和院級體育組織委員會的日常體育活動組織管理等行政事務,負責組織、審核年度教職工體育活動計劃和活動經費預算;協調各體育協會、社團、俱樂部和興趣組組織開展教職工體育活動,負責教職工日常體育活動組織計劃安排與活動開展。業務范圍包括上報體育專項活動計劃和經費預算,負責社團內體育活動計劃的實施,以及協調專業體育教師在日?;顒又械膶I指導和技術支持。

第二,完善各項規章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獎懲機制。一個高效合理的組織管理模式,除了需要合理的管理理念和健全的組織管理機構,還需要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從硬件和軟件的完善上,推動組織模式的有效運行。首先,要制訂有利于廣大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開展的各項規章制度,包括體育活動組織目標、組織機構的職責設置、運行管理規程和活動管理辦法等,并通過教師代表大會討論通過,確保體育活動組織管理規范合理;其次,要構建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獎勵機制,學校體育活動組織作用于各類體育協會、社團、俱樂部和興趣小組的有效組織與開展,參與率與互動率,是考核教職工活動組織成果的重要指標。

3 結論與建議

新時代背景下,實施全民健身計劃是一項重要的國家發展戰略,這對高校開展教職工體育活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后疫情時代的高校教職工充分意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他們增強身體素質的意識明顯提高,對學校組織體育活動的需求明顯增加,這對高校體育活動組織職能部門來說,即是良好的機遇,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戰,應該做好以下四個方面:

3.1 高校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的主體應該多元化

高校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的主體應在學校工會單一主體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學校、二級學院、各類體育協會和興趣小組協同發力、各展身手的局面。在學校做好頂層設計的基礎上,各類組織主體應針對不同教職工身體情況和性別年齡特點,通過多種渠道,開展讓教師們喜聞樂見、參與度高的體育活動,以滿足不同教職工體育運動的需求,提升他們的身心健康水平。

3.2 高校教職工體育活動的開展應該受到學校高度重視

高教職工體育活動開展的好壞與學校的重視程度直接正相關,只有學校充分認識到體育活動組織的重要性,加大對教職工體育活動軟硬件設施的投入,加大人財物的支持力度,保障資源配置,良好的體育運動氛圍才能形成,全民健身的發展格局才能真正構建并落到實處。

3.3 高校教職工體育活動的形式應該豐富多樣

目前高校教職工的體育活動主要依靠校工會實行直線式的管理,未能充分發揮教職工基層體育活動組織的作用。應該采取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組織模式,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扶持各類興趣團體,挖掘特色,打造品牌,發展個性化體育活動項目。注重發揮網絡資源的便利性,對體育活動組織的形式進行大數據的分析,把那些在網絡上(比如各大短視頻平臺)有益于群眾身心健康的體育活動的形式借鑒過來;運用大數據分析,把絕大多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在高校開展起來,有效提升高校教職工的身心素質。

3.4 高校教職工體育活動開展應該充分利用社會資源

調查顯示,廈門高校教職工體育活動組織對外部資源的利用率低,地方特色融入教職工體育活動不夠。作為經濟比較發達的特區,廈門市群眾活動形式內容豐富多樣,比如廈門的國際馬拉松、每年端午節全球華僑華人的龍舟比賽等。高校教職工體育活動的開展可以對接、開發并利用社會資源,為高校教職工體育活動的開展注入活力和動力。

總之,通過模式創新、組織創新、理念創新、機制創新等方式,創建新型教職工體育的管理模式,打造符合高校教職工體育活動開展的形式,有效開發適宜教職工的體育項目,完善體育活動的各項規章制度等。在政府的大力倡導和全社會積極參與下,全民健身的發展格局更加清晰,全民健身的教育、經濟和社會功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基本形成了促進社會與高校體育活動共同發展的基本條件。從而讓科學合理的體育活動組織模式豐富高校教職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和諧人際關系,促進教職工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更好地完成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和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

猜你喜歡
教職工工會體育
數讀·工會
數讀·工會
數讀·工會
提倡體育100分 也需未雨綢繆
集大教職工抗疫優秀作品選登
從教職工福利談高校工會工作的創新
工會
2016體育年
我們的“體育夢”
用先進文化引領教職工思政教育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