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山市鄉村振興發展的現狀、問題及路徑研究

2023-03-13 01:01
黃山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黃山市黃山旅游

宋 威

(西安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陜西西安 710054)

一、引 言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堅持全國上下一盤棋,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擘劃農業農村農民現代化發展新藍圖。黃山市地處皖南,這片土地孕育了璀璨的徽文化,造就了美麗的現代鄉村,是一座沒有屋頂的徽州文化博物館。

在鄉村振興發展中,黃山市因地制宜,依托豐厚鄉土資源,充分利用旅游、茶業、徽文化等資源,逐步探索形成“有福祉、有秩序、有活力、有鄉愁、有顏值、有產業”的鄉村振興黃山道路。但在這一過程中,也出現一些問題,如鄉村居民參與維度不深、鄉村旅游內容同質化嚴重、文化挖掘淺薄、旅游與產業融合較難等問題,這無疑是黃山市鄉村振興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因此,基于黃山市鄉村振興發展的現狀與問題提出相應對策,對鄉村進一步發展尤為重要。

通過梳理相關文獻,大多數學者依據黃山市地域特色、區位優勢,著重通過對黃山市的旅游業、茶產業、傳統古村落等進行研究,分析當下形式、破解黃山市鄉村振興發展的困局。張靜等通過問卷調查法就黃山市鄉村旅游扶貧效益評價研究,指出鄉村居民對鄉村旅游扶貧帶來的利益感知處于較高的正向水平,這為對內激發居民參與鄉村振興的維度意識,對外加強機制建立、政策引導提供了借鑒意義[1]。李雪等聚焦提升黃山市茶產業發展,通過輕便機械研發推廣、茶葉供給側改革、品牌宣傳與保護,以期促進黃山市茶產業蓬勃,助力鄉村振興發展[2]。陸林等從微觀層面探析黃山市鄉村功能演變,研究鄉村發展業態、多元功能價值體系,認為“創意+旅游”模式,二次配置鄉村資源、整合鄉村功能對促進黃山市鄉村振興轉型提供了重要經驗[3]。

綜合已有研究,學者擇選黃山市鄉村進行研究,大多從旅游業或茶產業等角度析入,進行綜合性研究的較少?;谙惹皩W者實踐經驗和優秀理論成果,利用系統思維方法,綜合分析黃山市鄉村地區態勢優劣,通過實地調研,探究鄉村振興發展的現狀、突出問題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相關對策。一方面可充實黃山市鄉村振興發展的研究視角,另一方面對黃山市鄉村下一步發展也具有一定促進意義。

二、黃山市鄉村振興工作現狀

(一)地區旅游資源優勢充分發揮

自1979年鄧小平同志視察黃山并發表“黃山談話”后,黃山市委市政府高舉“黃山”旅游牌子,發揮地區旅游資源,做好旅游產業。尤其是黨的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黃山市不斷做好旅游產業,打好黃山牌,深入挖掘徽州鄉村旅游資源,開辟小眾鄉村旅游景點,逐步形成黃山市全域旅游大格局。

黃山市聚力打造區域“微景區”。在西溪南鎮,以中國版“綠野仙蹤”為宣傳亮點的西溪南村,利用“純綠”吸引游客眼球,打造星空夜景,拓展全域旅游空間。2021 年,農業農村部授予其“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稱號;2022年4月安徽省公布第一批特色小鎮,西溪南村位居榜首,真正做到深入挖掘區域特色,打造小眾景點樣板,促進旅游增收。在潛口鎮,蜀源村利用百畝向日葵打造夏秋景觀;每年農歷“二月二”等傳統節日,該村傳統“舞草龍”非遺民俗文化吸引大批游客。近年來,蜀源村鼎力實施“旅游+文化+農業”三位一體的特色鄉村建設方案,逐步形成以農業為主、休閑旅游為輔的美麗鄉村建設方針,文旅農體融合發展,用顏值換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二)鄉村產業發展不斷推進

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當前,破解城鄉二元結構,重構城鄉發展平衡,促進城鄉融合新型發展迫在眉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確保脫貧不返貧、脫貧脫真貧的最佳戰略。

“家庭農場”模式目前在黃山市鄉村產業中遍地開花。歙縣小汝家庭農場在2015年成立,農場主柯小汝流轉了親戚和村中沒人打理的120 余畝茶園,做起承包茶園、開辦茶廠的工作,年產值300 多萬元,帶動周圍村鎮的100 多名居民尤其是留守婦女就業,點對點解決15 個貧困戶就業脫貧問題,并成為相對穩定的茶戶。屯溪區志斌家庭農場蔬菜基地產業不斷更新換代,滿足市縣“菜籃子”的多元需求,將單一的辣椒瓜類產品改為葉菜類時蔬,利用蔬菜大棚,將葉菜年產增至6—8 茬,畝產4000 多斤,總產值達2 萬元左右,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帶動了周圍村民就業?!凹彝マr場”模式綜合利用土地流轉、資金技術,打開了鄉村致富路,依靠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活力。

(三)以媒體為抓手知名度逐漸擴大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聞宣傳工作一直被擺在國家治理的重要位置。鄉村振興工作的推進要充分利用好各級各類媒體。

“只賣花不打漁”的大規模宣傳促使賣花漁村在2021 年春節期間成為黃山市日均突破8000 人次的旅游目的地。村民人均收入達3 萬元,年總產值2000 多萬元,旅游和賣花真正成為賣花漁村鄉村振興的中流砥柱。2021 年4 月22 日,《光明日報》頭版頭條報道了黃山賣花漁村,在全國范圍內再次增加其知名度,不少外地游客更是慕名而來?!饵S山日報》作為黃山市權威的宣傳媒體,在助力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發揮出先鋒隊作用。報社專門設置“鄉村振興之黃山探索”融媒體新聞專題,長期以來走訪黃山市三區四縣100多個鄉村,足跡遍布山林河田,涉及西遞、宏村這些全國知名典型鄉村,也包括官川、杞梓里這種“名不見經傳”的村莊。探查鄉村產業,挖掘振興故事,及時報道,被國家級媒體、《安徽日報》等省級媒體、學習強國平臺等轉載的文章不計其數,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經濟效益尤為可觀。2022 年7 月由黃山市委市政府牽頭編寫的《滿天星——黃山市鄉村振興100例》一書,更是系統總結了近年來黃山市鄉村振興工作,對擴大部分鄉村的知名度意義重大。

三、黃山市鄉村振興發展問題

(一)村民思想認識薄弱,參與維度尚淺

大多數村民長期固守傳統鄉村發展中的游客消費模式,拘泥于在家門口“支攤子、賣葉子、賺票子”,著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思維局限,不能夠充分利用好當地特色徽文化以及革命文化,僅看到眼前利益,沒有長遠目光。發展鄉村地域民宿等農家樂產業存在收費過高、回頭客少等問題,甚至出現強買強賣現象,游客間提醒“避雷”“踩坑”問題突出。

(二)旅游內容同質,區域發展不平衡

一是旅游產業同質化嚴重。黃山市古村落為典型徽派建筑,布局相似,對不少游客而言,選擇其一就可以滿足旅游需求。且景區所售紀念品雷同,只有少數為徽州特產,大多數為批發自義烏的小商品或是與其他旅游城市同質。就屯溪老街而言,售賣的牛軋糖、豬肉脯、老酸奶等都并非黃山市土特產。

二是區域發展不平衡。大多游客僅僅知道“一山兩村”——黃山與西遞、宏村,其他歷史文化厚重的目的地鮮為人知,如道教名山齊云山、花山謎窟,至于尚未完全開發與打出品牌的鄉村更是沒有游客流量。

三是徽文化挖掘利用程度低。據攜程口碑榜單顯示,黃山市著名景點主要圍繞山水與徽州村落。但許多游客只聽說過徽州建筑的粉墻黛瓦、小橋流水,對徽州祠堂、牌坊、花園、雕刻等幾乎不甚了解。傳統徽州非遺技藝、非遺表演、節慶活動少之又少,更多的徽州文化沒有挖掘,旅游文化體驗感極低。

(三)鄉村勞動力外流,產品附加值低

根據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2022年發布的《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在全國337個地級市中,黃山市只類屬第四線城市[4]。這對黃山市的農村而言勢必造成年輕勞動力的外流,致使茶葉產業缺乏充足的勞力,從而荒廢罷園,包括黃山市猴坑茶葉有限公司這樣的大企業也面臨著猴魁開園后外請茶工的難題。且目前黃山市茶產業局限于初加工,對深加工的茶粉、提取茶多酚等尚未深入涉足。蔬菜種植業主供市區,銷路單一,容易受到外來更為廉價商品以及網購影響。

(四)智能化程度低,茶葉品牌式微

黃山市多為單叢茶,山高坡陡,不適宜機械化生產。茶園管理不易,采摘困難,大型自動化設備不能適應當地茶園地區特色,難以大規模推廣。

精深加工水平不高,公共品牌核心競爭力不強。品牌作為消費者記憶商品的工具,可以幫助消費者簡化選擇。黃山市各地茶葉品牌眾多,綠茶品牌就全國知名度而言略低于西湖龍井,紅茶品牌也不如武夷山大紅袍。除去知名的黃山毛峰、太平猴魁,休寧松蘿茶、歙縣滴水香、大谷運等茶葉近年來雖然也水漲船高,但僅僅局限于黃山市各區縣,新打出品牌區域影響力不明顯。

四、黃山市鄉村振興的發展路徑

(一)堅持黨建引領,思政助力

在鄉村振興工作中,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保障條件。必須結合區域特點和時代需要,選調一批大學畢業生、跨地域基層工作者和有經驗的城市社區工作者擔任當地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委員等,建設一批為村民辦實事的基層黨組織和造就一批有知識、有文化、有干勁的基層黨支部書記。

鼓勵基層村委干部、工作人員深入村戶,做好村民思想工作,拓寬加深鄉村居民參與鄉村振興建設的廣度和深度,積極幫助有想法、有能力、有作為的村民申請政府政策扶持,建立模式創新、活力充沛的鄉村治理新機制。

(二)挖掘地方文化,發揚優良家風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為鄉村振興提供持續且強大的精神動力,做好鄉村振興離不開地區文化底蘊。要抓牢農村家風家訓文化建設,加強年輕一代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改變村民思想。采取實地參觀、集中觀影等模式帶領村民領會徽文化中的“徽駱駝”精神,充分調動村民積極性;挖掘徽商重視職業技術與技能教育的藍本,總結從商經驗與技能,結合時代特征做好現代互聯網商業;發揚徽商安土重遷、尚文讀書的優良家風,鼓勵更多本地大學生學有所成回到家鄉,投入鄉村振興的建設熱潮之中,秉“利”為民。此外,要深入挖掘地區紅色故事,繼承發展紅色基因,更需要擘劃紅色文化旅游圖景,全力點燃鄉村“紅色”引擎,鄉村旅游融合紅色旅游帶動鄉村尤其是革命老區發展,蓬勃鄉村經濟。

(三)發揮鄉賢力量,振興鄉村產業

吸收鄉賢、人才返鄉創業,帶動發展?!皥F體格局的社會里,在同一團體的人是兼善的,就是相同的”[5],黃山鄉村需要一大批鄉賢出道。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因素,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迫切需要一批農村黨組織建設人才、鄉村宣傳治理人才、農業生產人才、科技種植養殖人才等。政府需要實施更加普惠的人才政策、就業補貼政策,讓更多人才愿意留、留得住、留得好。

發展高效、綠色安全的產業振興之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鄉村振興戰略的五大目標之一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根據區域具體實際,做好鄉村“家庭農場”產業,充分利用土地流轉政策,發揮經營權外包優勢,幫助更多農民在家門口就業;發展好黃山市旅游產業,以農促旅,發展研學型旅游以增加游客體驗,區分受眾類型,對青年消費群體、老年夕陽團體、親子游等細分,促進旅游產品研發,形成集約效應。

(四)做好茶旅融合,用好用活政策

打響茶葉品牌,做好“旅游+”茶產。政府需要加強政策導向,聯合茶企和鄉村茶葉產地,做好宣傳工作;鄉村旅游增設茶葉體驗環節,讓游客身臨其中了解一片黃山茶葉從采摘、殺青、炒制到包裝上市的全過程;鄉村企業聯合利用現代互聯技術,借鑒祁門紅茶發展有限公司“智慧茶園”物聯網系統做好茶葉大數據系統監控管理工作,提升生產效率,配合鄉村產地深入調研與扎實做好茶葉文創產品,加快產業集群建設。在政策背景下,做好媒體宣傳,引導大眾關注黃山茶,人人講好茶葉故事。堅持茶文化自信,一二三產融合,全面建立“一縣一特、一鄉一品、一村一優”的黃山茶葉大格局,真正使得茶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6]。

扎實抓好數字發展賦能鄉村建設,建設運營抖音、微信、淘寶等互聯網電商直播場所基地,積極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建立“三農”智庫體系,厘定區塊鏈技術賦能,更好構建農產品信息溯源查詢模式,在產業集聚、夯實基礎等方面持續發力,大力發展智慧農業,進行穩步推進數字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管理融合,適當進行政策傾斜,做好鄉村公共文化產業服務、鄉村治理智慧化建設。用好用活國家政策,助力黃山市鄉村全面振興,為黃山市鄉村發展帶來新的機遇,為黃山市鄉村振興插上互聯網的翅膀,真正實現黃山大地農業興旺、農村美麗、農民富裕。

猜你喜歡
黃山市黃山旅游
黃山日落
《登江陰黃山要塞》
黃山冬之戀
黃山市屯溪區城市道路系統的空間布局
黃山市養老旅游發展對策研究
旅游
“智能制造和產業互聯網”研討會在安徽黃山市召開
老年人住區交往實證分析——以黃山市“陽光綠水”小區為例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戶外旅游十件貼身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