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劇《特赦1959》的成功與遺憾

2023-03-13 07:54舒服華張莉莉
影視戲劇評論 2023年4期
關鍵詞:缺憾成就

舒服華?張莉莉

摘 要|《特赦1959》是一部比較優秀的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電視劇,一經播出就受到廣泛的關注和好評。文中從政治意義、歷史價值、藝術成就幾個方面分析了該劇所取得的成就。同時,指出了該劇存在的唱戲過多、虛實結合不緊、素材挖掘不深、詳略運用不當等不足的缺憾。

關鍵詞|《特赦1959》;成就;缺憾;評論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特赦1959》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劇,一經播出,就引發廣泛的關注與好評。該劇講述了在新中國成立之初,黨和國家領導人站在歷史的高度上,高瞻遠矚,深謀遠慮,對在解放戰爭時期被我人民軍隊俘虜的部分國民黨高級將領進行改造和特赦的真實歷史事件。劇中以客觀坦率的態度,果敢直面那段特殊歷史和相關人物,站在社會發展的高度審視歷史故事與人物特征。充分表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風范、精神風貌、行事作風,體現中國共產黨寬廣的胸懷、人道主義精神、鮮明的政治品格。同時,折射出真、善、美必將戰勝假、惡、丑的客觀規律。該劇在題材創作和人物形象塑造上進行大膽突破。在題材創作上,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國際風云變幻的宏達歷史背景中,編者抓取和篩選若干微小細節:戰犯改造過程和中國共產黨最高決策層與執行管理層推動實施過程。將微小細節與宏大背景的相結合,新鮮度、解密感、戲劇性十足。在人物塑造上,以歷史唯物史觀為鏡,從思想、社會、道德、人性多重視角,對“戰犯”進行了全面的、深刻的、細致的剖析,客觀真實還原了人物形象,尤其塑造了一批既不“臉譜化”也不“美化”的“正?!比宋镄蜗?,展現了強烈的藝術張力。揭示了共產黨的勝利不光靠槍桿子,更離不開理想、信念、精神、智慧。印證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義必定戰勝邪惡”的基本道理。但這道理并非通過空洞刻板的說教灌輸而至,而是通過一場場交鋒、辯論,以及故事發展的內在邏輯中顯現出來。在友情、愛情、親情等多種情感的充分交織碰撞中,將這一道理進行了更為深刻的詮釋,也讓觀眾明白:沒有硝煙的“攻心之戰”,有時比戰場上的兵戎相見更為艱難[1]。堅定的信仰、自信、決心、意志,以及為人民謀幸福,腳踏實地的苦干精神,“敢教日月換新天”的無畏氣概,是共產黨人在思想上征服對手的武器。揭示了“人心向背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是人民的意志使然”的必然規律。既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歷史價值,又具有強烈而迫切的現實意義。追溯和探究共產黨人勝利的根源,正是對當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的一次“大補給”,再洗禮、再升華。劇情契機了當前主題教育的歷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教育生動、鮮活的教材。

一、成就之處

該劇相對于在近些年來出品一些革命歷史題材的作品有較大的突破,在歷史禁區、精神內核、文化內涵、藝術膽識等方面匠心獨具,令人耳目一新,刮目相看。成功之處具體如下。

(一)政治意義

該劇表現了中國共產黨博大的胸襟和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展現新中國的強大自信,以及共產黨人堅定的信念、高尚的理想、無畏的氣概、優良的品格。對于在反人民戰爭中犯下滔天罪行的國民黨蔣介石集團高級戰犯,中國共產黨沒有像國民黨對待共產黨人那樣,采取殘酷迫害和肆意屠殺的手段,進行罪行清算,從肉體上消滅他們,而是采取“既往不咎,一個不殺,一個不判”的政策,對他們在思想上進行改造,讓其自覺認罪悔罪,重新做人,回歸新社會。就連在重慶解放前夕,殺害西安事變發動者之一的愛國將軍楊虎城一家,以及屠殺大批關押在渣滓洞包括江姐在內的共產黨人的軍統特務周養浩,消極改造、不思悔改,管理所打報告要求嚴懲也未獲批準。體現了我黨寬廣的胸懷、高瞻遠矚的政治智慧。同時,在當時國家還處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對這些戰犯還進行了特殊的優待,給病得奄奄一息的杜聿明、陳瑞章送到高級干部才能享受的公安醫院治病。為救他們的命,不惜一切代價到香港購藥,并專車火速往返幾千里路。戰犯在生活上也享受優待政策,他們的伙食費標準也要高于管理所干部戰士的伙食費標準。在管理所工作人員普遍穿的是滿身補丁軍裝的情況下,還給戰犯配置了齊全的新衣服,老舊的床鋪全部更新。這一切無不展現了共產黨人非凡的氣度,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與國民黨反動派對共產黨人的兇殘毒辣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至于戰犯管理所里的王光英、賀春年、梁冬芳等工作人員的一言一行,也充分展示了共產黨人的敬業精神、奉獻精神、向善精神。他們忠于職守、甘于奉獻、秉節持重、鍥而不舍、心存關愛,對戰犯傾注了大量心血、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對工作投入了滿腔熱情,在面對戰犯們的囂張、誹謗、刁難、誤解時,即使受到委屈,仍然保持著共產黨人的秉性,毫無怨言,用真誠、耐心、人格,智慧和汗水,化解了一個個難題,最終贏得了戰犯們的尊重和信賴,出色完成黨交給的任務,充分反映了建國初期,我黨干部的優秀品德和對黨的無限忠誠。

(二)歷史價值

功德林戰犯管理所關押了一大批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的高級將領,正如王耀武所言:“都來了,恐怕連國防部召開軍事會議也不見得到得這么齊”!這里面有軍銜最高的國民黨上將王陵基,有權位最大的國民黨中常委康澤,1949年國共和談我黨公布的43名戰犯之一的杜聿明,赫赫有名的兵團司令黃維,國民黨封疆大吏山東省主席王耀武,國民黨華北剿總副司令陳長捷,軍統特務頭子沈醉等,對于新中國成立后出生的人來說,知道這段特殊的歷史的人還真是寥寥無幾。但它又是新中國一項成果輝煌的偉大工程。通過觀看電視劇,可以讓一些年輕人對了解建國初期我黨這一對國民黨蔣介石集團戰犯改造及特赦的史無前例創舉。對部分惡貫滿盈國民黨戰犯,積極配合改造,改惡從善,分批進行了赦免。其中,王耀武、杜聿明等人因真心悔過、表現良好獲得了首批特赦。為他們以后的生活起見,國家還給他們安排了文史專員的工作。杜聿明釋放后,為促進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作了大量有益的工作,而且為促成女婿楊振寧回歸創造了機會。而黃維頑固不化,消極改造,直到1975年最后一批才得以釋放,在監獄整整待了26年。當然,這里有因“文化大革命”動蕩年代耽擱的原因。但黃維釋放后并沒有去臺灣,而是選擇留在了大陸,思想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為兩岸和平統一做了許多事。還有就是黃維與方志敏的一段情誼。黃維是在方志敏指引下考入黃埔軍校的。雖然后來兩人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但出獄后不久,黃維還是執意要去拜謁方志敏烈士墓。他對著方志敏烈士墓碑深鞠三躬,佇立良久,老淚縱橫,哽咽道:“方大哥,是您指引我考入黃埔軍校。您期望我成為一個國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可我的前半生卻一直為反動派賣命,與人民為敵,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我對不起您!”,雖然這些是以后發生的事,但我想,電視劇播放后,一些觀眾通過觀看,必然牽動他們的心神,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不由自主地查閱資料,追溯相關歷史事件和人物的故事,緬懷曾經的滄??部罋q月。這不亞于給觀眾上了一堂生動的黨史課,讓觀眾洞諳中國共產黨的胸襟和氣魄,欽佩新中國篤定“人是可以改造的”信念的雄心壯志,增強了他們黨的崇敬,對國家的自豪感。

(三)藝術成就

1.人物塑造飽滿

該劇中的人物形象,不論是管理干部還是戰犯,塑造得都比較成功,個個都特色鮮明,有血有肉,給人毫無程式化、臉譜化、刻板生硬印象,都是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具有人性本質的復雜性、兩面性。所長王英光,有很強的原則性、組織性,同時具有淵博的知識,睿智的頭腦,高超的工作技巧,面對黃維、康澤、葉立三等戰犯的故意刁難,抓住對方的漏洞,有理有據,冷靜地加以回擊,讓他們一一敗下陣來。同時,對戰犯毫無偏見,尊重戰犯人格,在生活上處處為戰犯著想。工作盡心盡責,但就是這樣一個信念堅定、堅持原則的人,在對待讓自己失去心愛的妻子的劉安國時,情緒還是失控了,干出了違反政策之舉。副所長胡大樹,因全家都慘死在國民黨屠刀下,對蔣介石集團懷有深仇大恨,每每說出一些不符合政策的話。如當政委要求增加患病戰犯的營養時,說“干脆把他們供起來唄”!當杜聿明病得快不行,所長王英光準備請示上級到香港購買特效藥時,他不同意,說:“死就死了唄,反正是他自己病死的,又不是我們弄死的”!當黃維因聽到志愿軍打了勝仗,氣得當場暈倒,衛生所醫生外出無人施救,護士梁冬芳冒險準備救治時,他阻止說:“他死了是他自己死的,你要是萬一救不活,人家就會說是你把他弄死的”,顯露出一個苦大仇深、無產階級色彩過于極端的、缺乏共產黨人應有的人道主義精神的人物特點。王耀武,一個誠心想進步和積極改造的原國民黨山東省大員,但又受到其他戰犯的冷嘲熱諷,在學員和干部之間左右為難,只好在夾縫中做人,一方面,對管理所領導干部唯命是從,有求必應,盡力表現得俯首帖耳,以取得政府的信任和肯定;另一方面,對學員表現得恭恭敬敬,笑臉相迎,盡力避免讓別人產生妒忌,以致犯眾怒,受到孤立,努力使自己表現得合群。他恭敬但不奉承,迎合但不附和,謙卑但不茍賤,和氣但不妥協,面面俱到,左右逢源。這種人物的塑造在分寸把握上恰到好處,把王耀武圓滑乖巧,精明強干,厚道耿直,心胸開闊的性格特點描繪得一覽無遺。當聽到毛主席說“王耀武抗戰是有功的,功是功,過是過”時激動得滿面淚痕,在學員面前大聲叫道:“我王耀武要進步,誰也不許拖我的后腿,昨天的王耀武死了,今天是我王耀武的生日”時,劇中才真正揭示了他要與過去徹底決裂,努力改造成為新社會新人的真摯聲心。黃維,這個一直忠心耿耿效忠蔣介石,對蔣介石集團抱有幻想的大戰犯,一方面對抗改造,嫉妒別人進步,對進步學員說風涼話,企圖阻止別人上進,對蔣家王朝死心塌地,但隨著蔣介石對被俘國民黨高級將領冷酷無情的嘴臉一點一點暴露,他對蔣介石的效忠心態慢慢發生變化。首先,當王耀武說來功德林的國民黨高級戰犯這么全時,康澤補了一句“就差老蔣了”!他憤怒地回擊“你說什么啊”!再到蔣介石不給錢給蔡守元的女兒看病,致母子倆雙雙喪命,戰犯們抱怨蔣介石薄情寡義時,他回了一句“他有錢嗎”?再到后來,黃維的兒子因蔣介石刁難自殺,康澤罵蔣介石“卑鄙齷齪,小人也”時,則捂起耳朵,意在自己沒聽見。這些微妙的變化,顯示他對蔣介石的忠誠一點點在減退。另一方面,又怕別人看不起自己,孤立自己,偷偷寫有關美軍材料以幫助志愿軍。從傲慢、保留一絲尊嚴,到最后預感到特赦面單中沒有自己,懊惱、羨慕、后悔,最終主動剃掉之前始終不愿剃掉的胡子,切斷與過去的連續,思想上的矛盾、人性的碰撞、心態的轉化等都刻畫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2.情節設計巧妙

劇中一些情節未必真實發生過,但故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該劇在情節設計上自然、合情、合理,看不出一點著刻意雕琢的痕跡,完全達到亦真亦假、假中似真的效果。比如,黃維為了打壓宋希濂的進步,趁學員學習中背誦詩詞之際,讓宋希濂背誦花蕊夫人的《述亡國詩》“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背完之后,宋希濂才恍然大悟,黃維是在設圈套嘲諷自己。原來,宋希濂是國民黨第十四兵團司令,十四兵團剛組建的時候是十四萬人,在解放西南的戰役中被解放軍追到大渡河邊,無路可逃,全軍繳械投降。這一情節妙就妙在它揭露了黃維的老辣和頑固,對要求進步的學員譏笑挖苦,企圖拖他們的后腿,給宋希濂出了一個大洋相。這樣的情節完全有可能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再如,政委賀春年帶領梁冬芳等功德林戰士到西南協助清剿國民黨殘余,途中遭到國民黨殘部伏擊,多名功德林戰士犧牲,衛生員梁冬芳也失蹤,梁冬芳與王英光有一層特殊關系,梁冬芳深愛王英光并不時表露,王英光也很喜歡梁冬芳,但因難以忘記犧牲的妻子和擔心頭部中彈留下的彈片影響自己的健康拖累梁冬芳,始終沒有接收這份感情。梁冬芳失蹤的事引起政委、所長,以及功德林所有人的牽掛。王英光甚至只身到廣西尋找,賀春年也為此事感到非常自責和悔恨。正在大家萬分焦急時,梁冬芳突然奇跡般地回來了。原來,這幫國民黨殘部中有很多人受了傷,由于缺醫少藥,一些官兵傷勢不斷惡化,他們看到梁冬芳背著醫藥箱,知道她是醫生或者護士,就把她劫持到駐地給受傷的官兵看病。經過梁冬芳的治療,這些傷兵的傷漸漸有所好轉,梁冬芳也逐漸贏得了他們的信任。于是趁機做他們的思想工作,勸他們放下武器,向解放軍投降,爭取得到寬大處理。在梁冬芳耐心的工作下,這幫國民黨殘部思想開始動搖了,最后全部繳械投誠,梁冬芳也放回了。情節既非荒誕離奇、不可思議,又生動曲折、賦有傳奇色彩,也應驗“吉人自有天相”的倫理道德。還有梁冬芳與杜聿明也間接扯上了關系,原來梁冬芳的母親1931年在安徽霍邱與國民黨軍作戰時犧牲,當年正是杜聿明帶團圍剿大別山紅軍時所致。梁冬芳對杜聿明照顧那么細致、周到,誠心相待、無微不至, 杜聿明了解后對自己使一個善良的姑娘失去母親感到無比懊悔。這樣的劇情設計盤根錯節,把一些看似不相干的人和事串聯成冊,既增添了故事的戲劇色彩,又使主題得到了進一步凸顯。再如,陳瑞章的夫人到北京尋夫,碰巧在街上遇到買菜回家的傅作義夫人,傅作義告訴她陳瑞章在功德林戰犯管理所,她便前來功德林要求探視,引發了國家對功德林戰犯管理所的開放問題,最后獲得批準,既揭露了臺灣方面污蔑大陸虐待戰犯的謊言,又激發了戰犯們要求進步,積極改造的熱情。同時牽扯出傅作義和陳長捷的瓜葛。平津戰役時,傅作義和陳長捷分別為國民黨華北“剿總”司令和副司令,陳長捷兼任天津守備區司令,兩人原本決定北平、天津和平解放的,可傅作義為了在與解放軍的談判桌上增加更多的籌碼。讓陳長捷在天津抵抗,邊打邊談,結果天津很快失手,陳長捷成為解放軍的俘虜,眼看形勢不妙,傅作義在談判桌上簽了字,放棄抵抗,北平和平解放。這樣,兩人的命運就大相徑庭,照陳長捷說的“他傅作義成為共產黨的座上賓,我陳長捷成為功德林的階下囚”,傅作義成為新中國第一任水利部長。陳長捷本不想打的,是傅作義逼著他打,抱怨傅作義起義沒帶上他,如今成為共產黨的戰犯,他不服氣,鬧絕食,非要見傅作義不可。再如,在臺灣的蔡守元妻子女兒,當他女兒身患重病無錢醫治,其妻向蔣介石求助時,蔣推脫回絕,導致蔡守元的女兒得不到救治而身亡,其妻因絕望也上吊自殺;杜聿明的兒子在美國念書,因交不起學費面臨終止學業的窘境,其妻求蔣介石幫忙,蔣百般刁難,導致杜聿明之子跳樓身亡。引發眾學員的不滿,也激起王耀武對老蔣的感嘆“丟了江山,丟了氣度,現在連人格也失去了!我們對共產黨犯下的罪還少嗎?人家尚且能這樣寬待我們,杜聿明二十幾歲就給老蔣賣命,他竟然如此無情無義!人家共產黨能成大事,不是沒有道理的”!充分反映蔣介石冷酷無情,虛偽刻薄的丑惡嘴臉。這樣的情節設計,連枝串葉,節外生枝,拔出蘿卜帶出泥。匠心獨具、妙趣橫生,跌宕起伏,引人入勝,扣人心弦。

3.臺詞設計精彩

劇中人物臺詞設計精彩紛呈,不同凡響,亮點頻出。妙語連珠,語驚四座?;蚩犊ぐ?,或熱血沸騰,或震撼心神,或詼諧幽默,或妙趣橫生。令演員表演起來時而激情四射,時而抑揚頓挫,時而氣定神閑,時而談笑風生。且臺詞張弛有度,恰如其分,無故弄玄虛、矯揉造作之感,更無浮語虛辭、絺句繪章。有些臺詞不僅邏輯嚴密,而且富有哲理;有些臺詞雖然長篇大論,但運用排比、對仗、對偶、設問、反問等多種修辭手法,充滿藝術色彩,不僅讓人感覺不到啰嗦,而且覺得意猶未盡,樂此不疲。不少臺詞極富話劇色彩,接納修飾的生活語言。當然一些臺詞也不乏輕松、泰然、自若、幽默、風趣之味。比如,王英光與葉立三辯論“信仰”的一段臺詞,一連串設問、反問,滴水不漏,絲絲入扣,擊中要害,葉立三的論調一一被王英光駁倒,最后無言以對,敗下陣來。再如,王英光與黃維的3次交鋒,排比、對仗氣勢磅礴,驚心動魄。詩一樣的語言,炮彈一樣的句子,箴言一樣的哲理,環環緊扣,層層遞進,步步緊逼,直戳痛點,讓黃維無懈可擊,啞口無言,徹底澆滅了黃維的囂張氣焰,摧垮了黃維的精神世界。如“一個軍人的榮譽,是建立在人民基礎之上的。離開了這個前提,就沒有任何榮譽可言,也就談不上什么辱沒!同樣的道理,任何的犧牲也不能都是有價值、有意義的,離開了人民性這個惟一的設定,犧牲不過是虛妄的空談”!“蔣家王朝的失敗,也代表了你人生的失??!你必須承認你的失敗,反思你失敗的原因,找到你重新開始的起點”?!澳悴豢赡芤惠呑优c人民為敵,在這個新的世界,你做不到?只要你還存在,歷史的車輪都會推著你滾滾向前,一路奔跑”!語言慷慨激昂,言之鑿鑿,如同醒世箴言,充滿智慧哲理,震撼人心!再如,胡大樹問王英光,劉安國害死你老婆,你恨不恨他時,王英光的回答,如舞臺劇般的一大段臺詞,哲理閃耀,煽情催淚,鏗鏘有力,氣貫長虹,他從人的社會特性深刻論述了不同階段存在的三個劉安國及其對它們的態度,表明自己不會因為個人的情感影響國家和黨的政策,在大義上可以原諒劉安國,在小我上不能原諒他!“經過多年的改造,大部分學員總有一天會走向社會重新做人,他們中有些人可能成為我的朋友,但劉安國不會成為我的朋友!無論他是否成功脫胎換骨重新做人,無論他是否能成為一代新人走向社會,他永遠不會成為我的朋友,永遠不會!在這件事上我有選擇的權利 !”精邃、精彩、精辟,坦露了自己在組織原則和個人情感的秉持,既展現了共產黨人對信念的堅守,也閃耀著人性的光輝。還有,戰犯們兩次給毛主席寫的信,雖然表達的都是對共產黨的感恩之情,從結構上看,言簡意賅,有條不紊,一目了然。從內容上看,有禮有節,進退有度,屈伸有道。其措辭不捧不貶,無溢美之辭,吹噓之言,既充滿感激敬佩之情,又無阿諛諂媚之感,完成是推心置腹,真情流露,讓人感到感恩確實是發自肺腑,誠心實意,不是虛情假意。連毛主席也夸獎 “文風清新”當然,劇中也有許多幽默詼諧的臺詞,如胡大樹把土豆烤糊了,王英光風趣地說:“你沒白姓胡”!再如,王英光被提拔為公安部副部長,但仍在功德林處理后續工作,胡大樹說:“那你現在不成了我的領導”?“可以這么說”。王英光回答,“那你為什么還不走啊”?胡問,“舍不得你??!你那么巴不得我走”?王回答。還有,王英光對特赦戰犯的交代一段臺詞“你們要是出去跟我打聲招呼,主要是為了給你們留飯,要不然你們到周總理那里去告我的狀,說我沒侍候好你們”,這些生動活潑的臺詞,既展現了共產黨人睿智的一面,又體現了他們樂觀、灑脫的一面。

4.演員演技精湛

劇中的演員有些是觀眾熟悉的面孔,有些是陌生的新人,但不管是哪一類,大多數演員都能夠感悟吃透自己飾演的角色,置身于角色的精神、情感世界之中。分寸把握恰如其分,人物性格表演躍然紙上,呼之欲出,形象塑造活靈活現,把各種角色的特征表露得栩栩如生,演員表演可圈可點。其中,劇中王耀武這一角色是比較難飾演的,一方面,他真心實意要求進步,積極改造,希望能早點釋放,因此,對管教干部,畢恭畢敬,言聽計從,盡力向他們展現積極改造,要求進步的一面,另一方面,又要避免遭人嫉妒,引起大家的反感和抵觸,激起公憤,受到排擠,還要向其他學員展示自重自愛的一面,不能巴結攀附管教干部,對學員要以禮相待,坦誠相見,謹言慎行。這樣夾在中間做人,進退維谷。但演員趙恒煊尺度分寸駕馭精準到位,對管教干部他示好但不討好,也讓管教干部覺得是真誠的而不是偽善的;對其他學員謙遜而不卑微,讓學員感到其待人誠懇而不虛偽,為人忠厚而不奸滑,不僅沒招人憎恨厭煩,反而贏得了別人的尊重信賴。趙恒煊游刃有余、揮灑自如的演技,不僅化解了王耀武所處的尷尬境地,而且給觀眾留下一個堂堂正正、胸懷坦蕩會做人的形象,勾勒出一個可愛、可親、可敬的王耀武。劉安國的扮演者米學東,把劉安國詭譎多變,觀風望色,暗箭傷人的伎倆拿捏得爐火純青,輕描淡寫、閑庭信步就把功德林兩個最重要的戰犯杜聿明、王耀武一一擊倒,所采取的招數,不露馬腳,其險惡用心絲毫沒被其他人察覺。當杜聿明、王耀武瞞著黃維給志愿軍寫材料時,黃維氣惱了,劉安國又旁敲側擊、煽風點火:“你是功德林出了名的落后分子、頑固分子、反動分子,別人嫌棄你是自然的”,把黃維也擊垮,說康澤是不肯悔改,是比黃維還壞的壞分子,“人家黃維是頑固,你卻是反動”!嚇得康澤冒冷汗,挑撥離間,故意挑動學員之間對立,破壞學員隊伍的團結,達到阻礙別人進步的目的。把劉安國陰險狡詐、笑里藏刀的一面演得繪聲繪色。演員左百學則把剛來功德林不久的康澤那種心狠手辣、老奸巨猾,自己不想進步,又不希望別人進步,“扇陰風,點鬼火”,對進步學員譏笑嘲諷的心態和花招演得淋漓盡致、生動逼真,特別是那雙透著兇光、陰沉的眼睛,讓人不寒而栗,不由自主讓人揣測到之前他對共產黨人的殘暴兇狠。嘲諷王耀武“不要以為毛主義表揚了你,你就了不起,你還是戰犯王耀武”!當其他學員為志愿軍炒面時,他躲到一旁下象棋,并譏笑“讓共產黨把這些家伙送到朝鮮戰場上,讓他們馬革裹尸”。充分顯露了康澤最初來到功德林的消極改造、打壓別人進步的心態。思想轉變后,又幸災樂禍。當宋希濂問黃維:“你猜,特赦名單中會不會有你時”?他嘲笑道:“還是讓他留在功德林吧,不然誰來研究永動機呀?那國家的損失可大了?”尤其讓人難忘的是,王英光的弟弟,北京燈泡廠廠長,來到功德林找葉立三幫忙翻譯蘇聯專家提出的建議的資料時,葉立三想到了康澤,因為他在蘇聯留過學,懂俄文,就喊他過來,他裝模作樣,“我憑什么聽你的,你又不是學習委員和值日班長?”但最后還是扭扭捏捏來了,簡單的幾句話,把康澤又想進步又抹不開面子,又想表現又要保守一絲尊嚴,那種愛慕虛榮的心態盡收眼底。也充分暴露了雖然他思想改造上有了進步,但在人格上還存在“心胸狹隘”的缺陷的客觀一面。

5.令人難忘的幾個場景

雖然劇中精彩的場景層出不窮,讓人應接不暇,但有幾個場景尤其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感人至深,讓人難以忘懷?;蜃屓巳炭〔唤?,或讓人喟然嘆息,或讓人感慨萬端。場景一:戰犯們集中在囚室里談論山東戰場失敗的原因。馬勵武指責蔡守元見死不救,口是心非,偷偷撤退,導致其所部被解放軍全殲。蔡守元則反譏馬勵武丟下手下不管,一個人悄悄去見相好的戲子。王耀武責備李仙洲不聽自己的指揮,一個晚上被解放軍抓了幾萬俘虜,挖苦李仙洲“就是抓幾萬頭豬,也得好幾天”。葉立三也數落:“山東戰場敗在從你開始”,李仙洲則辯解,自己要聽陳誠調遣,左右為難,就是個“肉夾饃”,委屈得哭了出來。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相互斥責,冷嘲熱諷,惡語中傷。還沒有找到他們失敗的真正原因,讓人忍俊不禁。場景二:戰犯們為如期完成為志愿軍炒面的任務,挑燈夜戰。有的燒火,有的揮鏟,有的裝袋,有的扛包,干得熱火朝天。正如黃維和康澤念道的李白詩詞那樣“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曾經對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戰犯,但作為一個中國人,當國家受到外敵入侵,中國人民志愿軍不畏強暴,與敵人浴血奮戰時,他們的民族氣節猶存,人性未泯,良知未滅,樂意為志愿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些甚至要求上前線,為國殺敵,戴罪立功。這樣的舉止,怎能不讓人動容,讓人熱淚盈眶呢?場景三:陳庚在受命赴朝途中,到功德林看望他的黃埔同學戰犯們。昔日的同學或校友,幾十年以后在這樣的場合相見,圍坐在一起,命運卻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改變:陳庚現在是新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高級將領,他們則成為人民戰爭的罪犯。有些人悔恨當年因為貪圖榮華富貴、未能堅定立場;有人后悔當時誤判了形勢,走錯了路。要不然,現在也和陳庚一樣,成為新中國的功臣,受到人民的愛戴和尊重。羨慕和懊悔夾雜在一起,心中五味雜陳,百感交集。時事造就英雄,成敗決定于信念。我想,此時此刻,不僅他們追悔莫及,黯然神傷,愾然嘆息,觀眾也不禁會扼腕長嘆,感慨萬千。場景四:最高法院在功德林大會堂給即將特赦的戰犯頒發特赦證,杜聿明、王耀武等10名被特赦的戰犯一字排開站到會堂前臺上,分別接受特赦證。領證完畢后,大家手持特赦證于胸前面對參會者,激動得有的熱淚盈眶、有的淚流滿面、有的泣不成聲。這不僅是他們對共產黨寬宏大度恩情的感激,也是對自己風雨滄桑改造歷程的感懷,臺下即刻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并全體起立,振臂齊聲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一遍又一遍,大家情緒激昂,呼喊聲如雷貫耳,只沖云霄,表達了戰犯對共產黨和新中國的崇敬和欽佩,觀眾無不為此動容和含淚。場景五:周總理接見1959年首批獲得特赦的部分戰犯,其中有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等,他們多數為黃埔軍校的畢業生,而周總理當年為黃埔軍校的政治部主任,是他們的老師。幾十年后,師生以這樣的方式再一次見面,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當年的老師,已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總理,當年的學生,是即將走入新社會的特赦戰犯??芍^斗轉星移,滄海桑田,人生多變。當周總理點名曾擴情坐過來時,曾擴情激動地說,“總理,你還記得我???”周總理哈哈大笑:“我怎么會忘呢?當年在黃埔軍校你是我的少校秘書,我們曾經朝夕相處??!”,說得曾擴情熱淚盈眶。杜聿明等黃埔學生也都羞愧地說“周主任!我們對不起你,我們走錯了路”。周總理爽朗地答道:“這不能怪你們,中國革命的情況很復雜,當年你們還很年輕嘛!”這樣的會面不僅充滿戲劇性,而且把劇情推向了高潮,也抓住了觀眾的心。這么重要的國家領導人會見特赦的戰犯,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蔣介石集團戰犯的改造的高度重視,以及寬廣大度的胸懷。老師會見學生,無論學生千錯萬錯,反映師生情義終究難以割舍。不僅當事人飽嘗了悲歡離合的酸楚,而且觀眾也不由自主唏噓嗟嘆。

二、遺憾之處

雖然該劇取得了上述極大的成功,但劇中也存在一些明顯的不足和瑕疵,給整個劇本的觀賞性、穿透性、感召力留下遺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過場戲過多

過場戲在任何影視劇都是必需的。它為主場戲作鋪墊和造勢,主場戲需要過場戲來連接和烘托,這樣才能使整個劇情豐滿圓滑。誠然,該劇中有許多過場戲是值得肯定的,比如,劇中王英光和妻子彭雪到尚未解放的江南做國民黨第87軍軍長陳瑞章的工作未果,返回途中被敵軍官劉安國無意發現,隨后告知軍警,引來大量軍警趕來追捕二人,戰斗中,王英光的新婚妻子不幸犧牲。后來王、劉二人在功德林身份轉換后,引發了一系列公、私之間、原則與情感之間的糾葛,以及陳瑞章被關押在功德林后,其妻冒然來到功德林探視丈夫時,恰巧與之前相識過的王英光相遇。這樣的過場戲就運用得很恰當,既為后來的主場戲作了埋下了伏筆,又增添了劇情的戲劇性,同時反映共產黨人不僅大公無私,也有個人情感的一面。但在整個劇中,過場戲顯得過多,有些對渲染主題沒有太大的作用,有給人注水、湊時長的感覺。比如,王英光的妹妹張小花和記者徐高平的感情戲,龍須溝整治、老舍的話劇、識字班等,尤其是張小花和記者徐高平的感情戲,貫穿全劇始終,篇幅冗長,落入了科諢、撒狗血的俗套,不僅難以博得觀眾喝彩,反而使觀眾感到厭煩。

2.虛實結合不緊

文學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創作的原則。作為一個歷史題材的電視劇,該劇中也采取虛實相結合的形式,虛構了幾個人物,如葉立三、徐瑞章、劉安國、蔡守元等,他們身份都是戰犯,可以說是很成功的。葉立三主要用于表現戰犯通過找到自我價值實現人生觀改變;徐瑞章主要用于表達通過戰犯家屬探視來體現共產黨對戰犯改造的開放心懷;劉安國主要起串連戰犯改造中先進分子和落后分子的角色;蔡守元主要用于體現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的冷酷無情。虛虛實實,這樣對彰顯主題毫無疑問是增色的。但是,這種虛實夾雜并非天衣無縫,而顯露出一定破綻。1959年,劇中所呈現的從功德林特赦的10名戰犯都是真實人物,其中,大部分在劇中的戲分量很重,并且展示的都是在改造中積極的一面,如杜聿明、王耀武、陳長捷、宋希濂、邱行湘、鄭庭笈、曾擴情。但有3位劇中幾乎沒有戲,即楊伯濤、周振強、盧浚泉,他們除了頒發特赦令時在上臺露了一下臉外,觀眾在其他場景幾乎沒見過,更談不上有什么正面的印象。這就不得不使人產生疑問,他們憑什么被特赦的,共產黨的特赦政策標準到底是什么?像葉立三、徐瑞章表現那么好,為什么沒有被特赦?1959年從功德林獲特赦的10名戰犯,是從近300名戰犯中優中選優選出來的,他們無疑是改造中的佼佼者,一點好的事跡也沒有怎么可能被特赦?不說一下這3個人能夠讓觀眾信服嗎?如果在特赦之前戲里壓根沒有他們,就不免讓人覺得有點突兀。

3.素材挖掘不深

在功德林關押的國民黨蔣介石集團戰犯中,據史料記載,實際上是有許多耐人尋味的故事的,挖掘出來不僅可以使主題進一步升華,而且也可以調動觀眾的觀看興趣。比如,里面就有一個十分特殊的戰犯叫文強,他是毛澤東主席的表弟,每次毛澤東去外祖母家,他都親切喊“毛大哥”。最初,在毛澤東的影響下參加了革命工作,后來又投靠了國民黨。被俘送到功德林后,思想頑固不化,死不悔改,就連周恩來總理也去勸說過,讓他寫“悔過書”,就是不寫,只到1975年最后一批才被釋放。這是多好的題材,如果進行挖掘,能夠使劇情更富傳奇性、戲劇性,更加血肉豐滿,掀起看點熱度。比如,可以表現毛澤東作為領袖秉公行事,大義滅親的高風亮節,抑或演繹其恩威并重的家國情懷。還有盧浚泉,是云南起義國民黨將領盧漢的侄子,也是1959年功德林首批釋放的10名戰犯之一,據說盧漢曾到功德林來看望過他,對他進行勸導和叮囑,才使他受到很大的慰藉和觸動,認真悔罪,積極改造,最終第一批獲釋。再就是黃維,始終執迷不悟,抱有幻想,對抗改造。妻子蔡若曙聽說后十分氣惱,多次到功德林進行勸誡,政府還妥善為她在北京安排了工作,并專門解決了其孩子們的就學問題。這些現存的素材,稍加發掘,就可以成為很好的出彩點和看點,那樣,可讓觀眾心里五味雜陳,浮想聯翩,欲罷不能??上≈袥]有進一步對現實素材進行深挖,不然劇情更加能夠打動人、更加充滿觀賞性。

4.詳略運用不當

國家決定讓功德林戰犯到全國各地參觀,讓他們目睹新中國建設取得的成就,親身體會共產黨帶領人民建設家園、發展經濟,為人民謀幸福的偉大實踐,增強他們對新中國的認同感,對共產黨產生敬佩感,使他們認清自己的罪行,真誠悔罪,改造為成擁護中國共產黨、擁護社會主義的新人。戰犯們聽到這一消息,熱情高漲,拍手稱快,都期待到全國各地走一走,看一看。這一個引爆看點劇情,但劇中卻采取了簡略的方式。只是借助學員們通過觀看在參觀途中拍攝的一些相片,來表達他們對新中國建設取得的成就的贊嘆,以及故地重游抒發的感慨,著實讓人有點失望。這樣既能凸顯主題、深化主題、升華主題,又能鉤攝觀眾神魂,扣動觀眾心弦的重頭戲,劇中卻一筆帶過,草草了事。這樣的簡略,讓人悵然若失,甚為遺憾。而關于王英光因大腦中彈留下后遺癥,卻大書特書,一次是請蘇聯專家動手術,第二次是到德國手術。他的母親、梁冬芳、賀春年、徐高平等輪番做工作,等等。這些對渲染主題微不足道的過場戲,卻占據了大量篇幅,可謂喧賓奪主。還有,如梁冬芳批準去朝鮮前線,王英光教她保護自己方法的戲,連篇累牘、拖泥帶水、冗沓乏味,給人舍本逐末的感覺,也打亂了觀眾的觀看節奏,使劇情的觀賞性減分降熱。再如,學員們在政治學習中,陳長捷所講的政治經濟學中的商品價值二重論,勞動二重論等內容晦澀難懂,不是專業人士或者具有一定學歷的人是很難弄清楚的,何況這些戰犯都是拿槍桿子的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學習起來更吃力,大多數觀眾看了也是一頭霧水,況且政治經濟學雖然屬于馬克思主義的范疇,但不是戰犯思想改造學習的重點。

三、結語

《特赦1959》再現了建國初期我黨對解放戰爭中被俘的國民黨蔣介石集團高級將領改造的真實歷史。劇中雖然沒有波瀾壯闊的炮火硝煙,沒有驚心動魄的殊死搏斗,但其視角獨特、構思精巧、格局宏大、質感細膩,深刻展現了在功德林關押的國民黨高級戰犯,從抗拒改造到心悅誠服、脫胎換骨的曲折蛻變過程。該劇頌揚了我黨高瞻遠矚,放眼未來,制定實施改造和特赦的創舉。著意描筆中國共產黨博大的胸襟和寬廣的包容度,著力潑墨新中國敢于改造戰犯、特赦戰犯的膽識,著重渲染中國共產黨善于拯救戰犯靈魂的智慧,完成了對曾經為敵人的俘虜的思想改造的艱巨的戰役,創造了驕人的收視率與口碑。該劇突出特點是寫人道,寫人心,繼而深入到寫人性。探索戰犯在人性上的掙扎、糾結,自我反省,自我剖析,自我審看,把個人、家、國、天下多維一體的價值觀進行了大膽的表達,具有準確的政治定位,豐富的故事情節、上乘的藝術水準。從曾經的國民黨高級將領的嘴里,吐露了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為什么戰無不勝,人民為什么選擇了共產黨的深刻道理[1][2]。劇中一群堅持信仰、高風亮節、心懷大愛、艱苦樸素、公而忘私、忠心耿耿、甘于奉獻的共產黨員,感人至深,催人奮起。讓人們真切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堅定信仰、大公無私、一心為民、無所畏懼、敢于斗爭的偉大初心。謳歌了我黨虛懷若谷、功成不居、人道博愛、救贖罪孽的非凡氣度和精神。既高度契合了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主題,也有力彰顯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作品守正創新、引領示范的價值與意義。雖然該劇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但瑕不掩瑜,依然是一部在思想上、藝術上、觀感上的好的作品。中國共產黨和新中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發人深省,催人深思,耐人尋味,讓人振奮,令觀眾與之同頻共振。增強了當代人對昂揚崇高價值的認同,對國家的自豪感。對新時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意蘊做了精辟的注腳。用政治智慧、藝術智慧、傳播智慧擦亮了歷史,為新中國的70周年華誕奉獻了一部質樸厚重的優秀作品。

[舒服華? 武漢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張莉莉? 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猜你喜歡
缺憾成就
了不起的成就
直面落差,成就自我
失戀“成就”的CEO
回顧五年成就
缺憾也是一種美
缺憾也是一種美
“十一五”成就
中國軍事學史研究的缺憾及對策
“渡江第一船”的光榮與缺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