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成立初期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踐探索及當代啟示

2023-03-14 02:27謝平安
賀州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大眾化馬克思主義群眾

謝平安

(貴州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貴州貴陽 550025;廣西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廣西南寧 530001)

新中國成立初期(1949—1956)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以新民主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為依托,以讓人民群眾了解、掌握、運用馬克思主義為目的,巧妙地融會貫通馬克思主義研究、宣傳、教育等基礎性工作,為促進新中國建設和民族振興提供了堅實的思想保障。 全面考量這一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現實動因,全景式回顧其實踐歷程,對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新中國成立初期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現實動因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百業待舉,各種封建的、資產階級的等形形色色的非無產階級思想還不時地困擾著部分群眾的頭腦和心靈。加快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用黨的科學理論統一人民群眾的思想,對于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確立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引領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 提升黨員干部的理論水平和黨性修養,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影響。

(一)鞏固新生人民政權的現實需要

由于近代中國長期處于戰亂之中,帝國主義的入侵更是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災難,中國大地滿目瘡痍、民不聊生。 新中國成立之初,剛剛建立的無產階級政權尚不穩固。 一方面,帝國主義對新生的人民政權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經濟上封鎖、軍事上包圍的政策,妄圖把新生的人民政權扼殺在搖籃里。 另一方面,在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完成之前,存在著工人階級、農民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等多個階級和階層,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是積極擁護中國共產黨的,對馬克思主義也持肯定態度。 但是,不容否認,還是有少數群體對馬克思主義存在一些抵觸和抗拒。 另外,部分國民黨殘余勢力在華南、西南地區仍然負隅頑抗,還有少部分反革命分子和惡霸、土匪等惡勢力相互勾結,對新生的人民政權產生了威脅。 要想確保人民政權長期穩固,就必須借助黨的科學理論的正確指引,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武裝廣大人民群眾,才能最大限度凝聚全體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從而在最短時間內肅清國民黨殘余勢力,打破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重重封鎖和圍堵。 因此,加大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宣傳普及力度,是增強全體國人的凝聚力和自信心、鞏固新生人民政權的現實需要,也是擺在全黨面前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二)確立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內在要求

中國共產黨歷經28 年浴血奮戰, 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奪取全國政權后,如何進一步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這是中國共產黨需要解決且必須解決的一個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 一方面,中國是一個有著長達兩千多年封建歷史的國家,封建思想在人民群眾心中根深蒂固。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 廣大工農群眾長期遭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剝削與壓迫,較少有接受文化教育的權利和機會, 飽受封建迷信、宗族等級、男尊女卑等思想的摧殘和毒害,人民群眾迫切需要黨的科學理論武裝,引導他們樹立馬克思主義的共同信仰。 另一方面,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知識分子隊伍中占比較大的是從國統區過來的知識分子, 少數人仍然對西方民主抱有幻想,存在一些舊習慣和舊觀念。 由于缺乏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入了解,資產階級的思想意識很難在短時間內徹底清除。 如果不及時肅清這些非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觀念,勢必會阻礙社會主義事業的穩步推進。 因此,對人民群眾和舊知識分子深入開展馬克思列寧主義、 毛澤東思想的宣傳教育,使其接受和認同無產階級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既是確立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內在要求,也是廓清人民群眾和舊知識分子思想迷霧的有效舉措。

(三)引領經濟建設和社會變革的必然選擇

新中國成立之初, 國內外形勢異常嚴峻,國民經濟較為落后, 各種復雜矛盾和問題相互交織、相互影響,整個社會處于全面劇烈變動期。 毛澤東對中國社會生產力及文化的落后有一個形象的描述,即“一窮二白”:“‘窮’,就是沒有多少工業,農業也不發達?!住?,就是一張白紙,文化水平、科學水平都不高。 ”[1]44鄧小平也指出:“我們從舊中國接受下來的是一個爛攤子,工業幾乎等于零,糧食也不夠吃,通貨惡性膨脹,經濟十分混亂。 ”[2]63如何著力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逐步穩定社會生產秩序,繼續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與真切擁護,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面臨的一道棘手難題。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如何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利用國家資本主義改造民族資本主義等問題都有充分的論述,這些思想對于恢復生產和發展國民經濟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過渡必然會伴隨著許多社會矛盾,既有地主階級對土地改革運動的抵制和反抗,也有潛伏下來的國民黨特務分子企圖對新生的政權進行破壞。 此外,“黃、賭、毒”等現象還未徹底整治,對社會秩序還會產生消極影響和危害。 要想促使社會變革順利進行,就必須要在全國范圍內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這是幫助廣大群眾改善生活質量的精神支柱,也是引領各項社會變革的思想武器。 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 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奮起直追、攻堅克難,很快就讓國家面貌煥然一新,社會生產秩序逐步穩定,整個國民經濟也得到全面恢復和較快發展。

(四)提升黨員干部理論水平和黨性修養的重要抓手

中國共產黨在革命風雨的洗禮下,逐步發展壯大,黨員人數日益增多。 中共中央組織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新中國成立時,全國黨員人數僅為448.8 萬; 到1956 年,“根據黨中央組織部的統計,截至一九五六年六月底止,全黨共有黨員一千零七十三萬四千三百八十四人,占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一點七四”[3]242。 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黨員隊伍迅速擴大,黨員人數不斷增長,由此也會帶來一些新問題。 比如,有的黨員在政治修養、理論水平等方面還難以達到一名合格黨員的要求,還帶有部分封建腐朽的落后思想觀念。 此外,極少數黨員、干部漸漸產生了驕傲自滿情緒,對資產階級糖衣炮彈失去抵御能力,官僚主義作風開始滋生。 毛澤東曾指出:“官僚主義和命令主義在我們的黨和政府, 不但在目前是一個大問題,就是在一個很長的時期內還將是一個大問題,就其社會根源來說,這是反動統治階級對待人民的反動作風(反人民的作風,國民黨的作風)的殘余在我們黨和政府內的反映的問題。 ”[4]254在“三反”運動中,劉青山、張子善特大貪腐案震驚全國,影響惡劣,令人警醒。 究其根源是他們自身的思想防線出現了松懈,居功自傲、目無法紀,脫離了廣大人民群眾,背離了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全面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使他們徹底克服官僚主義和經驗主義, 擺脫教條主義帶來的危害, 逐步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既是提升廣大黨員干部理論水平和黨性修養的必由之路, 也是加強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迫切需要。

二、新中國成立初期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要舉措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為了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花費了大量心血,進行了艱辛探索,也取得了顯著成效。 通過深入研究闡釋、加強宣傳普及、抓好系統教育等多種方式,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社會得到了空前廣泛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民群眾理解和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有力地推動了國家建設和民族振興的步伐。

(一)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研究闡釋

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首要前提,將馬克思主義高深的理論轉化成為通俗的理論,也就是把馬克思主義轉化成為“新鮮活潑的、 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5]534的理論,才能使其更容易為人民群眾所理解和接受。 新中國成立初期,一大批理論工作者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浩瀚論述進行了歸納、提煉,編撰出版了一批簡明的理論教材,撰寫了一系列通俗易懂的闡釋文章,為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作出了突出貢獻。

第一, 編撰出版通俗易懂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材。鄧小平曾強調:“學馬列要精,要管用的。長篇的東西是少數搞專業的人讀的,群眾怎么讀?要求都讀大本子,那是形式主義的,辦不到。 ”[2]382新中國成立后,一批理論工作者圍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這兩個專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并作了系統的、通俗的全面闡述,為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比如,艾思奇撰寫的《辯證唯物主義講課提綱》最初是他在馬列學院的講課提綱,1956 年充實成書,1957 年正式付印,這本書深刻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要點和豐富內涵。 這本通俗讀物被多次翻印,對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產生了極大影響,很多黨員干部都是從這本書開始真正接觸和理解辯證唯物主義的。

第二,發表闡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術研究成果。 從1950 到1952 年這一時期,《人民日報》先后重新發表了經毛澤東修改后的《實踐論》《矛盾論》。 這兩篇重要哲學著作發表后,在理論界引發熱烈反響,全國各地迅速掀起了學習和研究的高潮,成為新中國成立初期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標志性成果,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光輝典范。此外,李達對《實踐論》《矛盾論》進行了詳細而深入的剖析和講解,以通俗易懂的形式、生動活潑的語言,先后寫下《〈實踐論〉解說》和《〈矛盾論〉解說》,為那些理論基礎相對薄弱的群眾學習馬克思主義提供了很好的幫助。

(二)切實加強馬克思主義宣傳普及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緊緊圍繞各項中心工作, 并結合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的思想實際,積極運用圖書、報刊、廣播、電影等宣傳工具,不斷豐富傳播載體、創新傳播語態,開展了聲勢浩大的馬克思主義宣傳普及工作。

第一, 翻譯出版大量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編譯出版,迅速充實隊伍,完善組織機構, 加快翻譯出版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速度,切實滿足廣大群眾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需求,翻譯出版事業也由此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這一時期,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大量出版發行,比如《共產黨宣言》和《剩余價值學說》等經典文獻以及《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寧全集》《斯大林全集》也陸續印發出版,為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除此之外,記述馬克思、恩格斯、 列寧等生平的專著也接連翻譯出版,為人們更加深入認識和了解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演變歷程、價值內涵等提供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文本支撐。

第二,充分發揮《人民日報》等黨報黨刊的“喉舌”作用。 報刊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媒介之一,對引導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和理解馬克思主義發揮了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比如,《人民日報》始終緊盯黨的中心任務,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現實問題,發表了系列重要理論及評論文章,激發了人民群眾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熱情。 此外,《人民日報》單獨開辟了“思想問題討論”專欄,特別注重解決人民群眾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難題,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與日常生活有機融合,有效解決了空談理論的問題,避免了空洞說教,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

第三,積極運用廣播影視等新聞媒體開展宣傳。 新中國成立伊始,我們黨充分發揮廣播電臺、電影等媒介的功能作用,緊緊圍繞人民群眾生活方式、道德觀念、情感偏好、價值取向的深刻變化,通過定期播放與馬克思主義有關的理論性的講座,并邀請知名專家就有關理論進行系統通俗的講解, 拓寬了推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渠道。 隨著全國各地廣播電臺播音和收聽系統的不斷建立與完善,對廣大人民群眾宣傳普及馬克思主義理論也就具備了更為便利的條件,特別是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群眾也同樣獲得了認識和了解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的寶貴機會。

(三)系統抓好馬克思主義學習教育

中國共產黨針對不同群體采取了不同的學習教育方法,既有集體式的理論學習,也有根據生產、生活實際而采用的分散教育。 對一些文化水平比較低的群眾,注重寓教于樂,使不同身份、不同階層的社會群體都可以從不同方面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系統教育,確保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取得實效。

第一,機關干部接受馬克思主義教育與自修成為首要任務。 在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就向全黨尤其是領導干部發出了加強學習的號召,他指出:“我們要建設的一個大黨,不是一個‘烏合之眾’的黨……我們的干部非學習不可。 學習是我們注重的工作,特別是干部同志,學習的需要更加迫切,如果不學習,就不能領導工作,不能改善工作與建設大黨。 ”[6]179新中國成立初期,各級黨政機關干部立足于學以致用,通過自修和黨校教育的方式,系統加強了馬克思主義的學習,有效提高了對馬克思主義科學內涵的深刻認知,提高了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素質,尤其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為推進和發展社會主義事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第二, 廣大農民成為接受馬克思主義教育的重要對象。早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就提出了一個重要論斷:“嚴重的問題是教育農民。 農民的經濟是分散的,根據蘇聯的經驗,需要很長的時間和細心的工作,才能做到農業社會化。 ”[7]1477在1949 年到1955 年冬季農閑之時,黨和政府連續七次對農民群眾進行了有組織、有主題的文化教育和時事政治教育,即冬學教育運動。 由于農民群眾文化起點低,所以農村冬學教育的文化教育以識字為主, 通過開辦識字班和組建學習小組,聘請教員給農民群眾上課。 課程內容主要是以宣傳新民主主義文化以及過渡時期的國家政策為主,同時配合當地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來展開,使廣大農民群眾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框架、本質內涵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認識。

第三,注重對知識分子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啟蒙與思想改造。 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三中全會上的講話《不要四面出擊》中指出:“對知識分子,要辦各種訓練班,辦軍政大學、革命大學,要使用他們,同時對他們進行教育和改造。 要讓他們學社會發展史、歷史唯物論等幾門課程?!保?]74對廣大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 中國共產黨采取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相結合的形式展開。一方面,通過創辦革命大學、 組織集體討論、 聽專題報告, 使其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以及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進行深入系統的學習。另一方面,通過參加“三反”“五反”等運動,在實踐中不斷加深其對中國共產黨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解與認同。

第四,加強對青年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 青年是黨和國家事業的接班人。 毛澤東曾指出:“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 他們最肯學習,最少保守思想,在社會主義時代尤其是這樣。 ”[4]466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共產黨特別注重對青年學生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系統教育。 一方面,在各類學校建立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組織系統,通過完善黨團組織體系,全方位推動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有利于馬克思主義的宣傳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 另一方面, 在教育體系中設置了馬克思主義的學科體系、教學體系和課程體系,進一步強化了內容設置的針對性、課程安排的系統性,從而對青年學生進行了系統的、全面的、較為深入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

三、新中國成立初期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當代啟示

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進入偉大復興關鍵期,各種思潮交流、交融、交鋒顯著增強,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同時也包含著許多具有共性的普遍規律。 無論是基于特定歷史條件而形成的方式方法,還是基于共性的普遍規律所蘊含的經驗模式,都將對我們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一)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馬克思主義的主流意識形態地位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是直接為教育和組織資本主義時代的先進階級即現代無產階級服務的,它科學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和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指明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 新中國成立初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之所以取得了顯著成效,實現了不斷為群眾所掌握的工作要求,正是因為我們注重“用馬列主義的思想原則在全國范圍內和全體規模上教育人民”,并將其上升為“我們黨的一項最基本的政治任務”[8]292,由此不僅蕩滌了舊社會遺留的各種落后意識形態,還進一步鞏固了馬克思主義的主流意識形態地位,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奠定了良好的思想文化條件。

站在新時代新起點上,多元化的社會思潮交織碰撞,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呈現出復雜的發展趨勢。 意識形態特別是思想理論領域的斗爭充滿著不可預測的不確定性,需要時刻保持敏銳性、警覺性。

一方面,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統領多樣化文化發展的鮮明導向。 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要始終保持學術上的自覺、理論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堅定,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決不動搖,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與權威性絲毫不容置疑。 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就是深刻的教訓,向我們表明了一個國家的解體、一個政權的喪失,往往是從最容易忽視的思想領域開始,必須警鐘長鳴。

另一方面,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絕不僅僅是一般性的學術問題,而是大是大非的政治問題,容不得半點馬虎,必須慎之如始。 面對各種錯誤思潮,尤其是反馬克思主義的不良言論,必須理直氣壯地展開理論斗爭,旗幟鮮明地進行駁斥與批判。

(二)關心群眾利益,把解決群眾的問題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有機結合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之所以會在當時的諸多社會思潮中為中國人民所選擇和接受,就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其“為人類求解放”的思想體系能夠真正解決中國的問題?!榜R克思主義之所以具有跨越國度、 跨越時代的影響力,就是因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的人間正道。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始終遵循一切從群眾的現實需要出發,把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解決群眾的現實問題有機結合,讓廣大群眾真切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進而增強對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支持與認同,最終達到內心真正接受和擁護馬克思主義的良好效果。

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既要在形象化、通俗化、具體化的理論教育上下足功夫,從而不斷提高大眾的思想認識和精神境界,更要始終站穩群眾立場,切實幫助人民群眾解決急難愁盼的生活難題,才能贏得群眾的支持和信任。

一方面,樹牢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人民群眾是密不可分的,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保障[9]9-11。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利益作為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真理力量在為人民謀幸福的實踐中全面展現出來,進而不斷加強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感,全面提升黨的科學理論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和影響力。

另一方面,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科學解答實踐中的現實問題,把回應群眾的現實關切與推進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融通起來,始終將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扛在肩上、記在心里,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全面展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 唯有朝著這個方向繼續堅持和深化,才能夠真正成為群眾的貼心人、領路人,從而使其內心真正認同與堅持馬克思主義。

(三)注重分層推進,突出大眾化對象與內容的靶向性

毛澤東指出:“做宣傳工作的人,對于自己的宣傳對象沒有調查,沒有研究,沒有分析,亂講一頓,是萬萬不行的。 ”[10]837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對人民群眾進行馬克思主義的宣傳普及教育,特別注重對黨員干部、知識分子、農民群眾、青年學生的分層分類教育,使馬克思主義在新中國得到空前廣泛的傳播。 因此,開展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宣傳教育普及活動需要遵循分類傳播規律,注重研究受眾類型,根據不同群體的特點有序展開,不斷增強馬克思主義宣傳普及工作的針對性。

一方面,尊重受眾的差異,體現宣傳教育的層次性。 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然要求,但大眾是一個復雜的集合體。 要將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作為一項戰略任務有計劃、分步驟地持續推進,就要覆蓋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理論需求、不同利益訴求的大眾[11]52-59。不同的人群對理論的需求、關注、理解等也有很大差異,期望用一種教育、 傳播模式來滿足所有人的需求,顯然不符合客觀實際。 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不能搞“一勺燴”“一鍋煮”,而要在分眾化上多下功夫,對人民群眾進行群體、層次等合理劃分, 實現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的靶向傳播,精準提供適合不同對象的普及內容。

另一方面,做好學理支撐的“深入”和話語表達的“淺出”?!吧钊搿笔谴蟊娀幕A,要結合黨的創新理論實踐發展、中華歷史文化淵源、國際國內大局大勢等,推出一批有思想深度、有感情溫度、有研究厚度的理論成果?!皽\出”是大眾化的關鍵, 要把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講透”“講薄”,幫助廣大群眾學習、消化、掌握要點,努力將學術話語轉化為百姓話語, 推出更多通俗易懂、觀點鮮明、短小精悍的短文短評,不斷增強馬克思主義的說服力、穿透力。

(四)抓好載體建設,合理選擇和靈活運用多種傳播媒介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需要依賴于一定的載體。只有很好地借助載體支撐,才能讓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 發揮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對實踐的巨大指導作用,需要在黨的創新理論與人民群眾兩者之間“架橋”“修路”,才能推動黨的創新理論走向大眾、貼近大眾、服務大眾。 因此,要一以貫之加強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載體建設,合理選擇和靈活運用多種行之有效的傳播媒介,才能有力助推黨的創新理論傳播到千家萬戶。

隨著現代傳播技術日新月異,人們的閱讀習慣和接受方式已發生了很大改變,這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務。 在這種背景下,要提高馬克思主義宣傳的有效性,既要借助傳統媒體, 編寫出版通俗易懂的理論讀物,制作播出喜聞樂見的理論宣傳節目,又要充分發揮新興媒體的便捷優勢, 實現傳播手段的升級換代。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方法應順應時代和條件的變化而變化[12]81-89。

一方面,充分利用傳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媒介。書刊、報紙、廣播、影視等傳統載體存在已久,傳統載體有效地提升了人們的思想覺悟, 極大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載體方式。雖然傳統載體在新時代具有一定局限性,但是它們的基本功能還在,基本作用還在發揮,仍具有較強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所以不能盲目地摒棄。

另一方面, 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的傳播,要充分借助數學技術將其理論體系快速推廣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 努力占領網絡輿論陣地,把握話語權、贏得主動權,積極做好正面宣傳教育。 依托人工智能技術產生的VR、5G、AR、跨媒體平臺等數字媒介, 大力宣傳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 搶占馬克思主義理論網絡傳播的主陣地,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開辟出遠距離、高精度的傳播路徑。

猜你喜歡
大眾化馬克思主義群眾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多讓群眾咧嘴笑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現代高等教育大眾化教育質量觀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為群眾美好生活執著追求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互動式』是理論宣講大眾化的有效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