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思政課程教學

2023-03-14 02:34楊立蛟李桂玲
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中華中華民族思政

楊立蛟,錢 瑩,李桂玲

(1.山東科技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青島 266590;2.山東科技大學 數學學院,山東 青島 266590)

德是教育之本,為人之基。思政課程教學是學校德育的核心和重要途徑,對提高學生道德水平,形成正確“三觀”具有重要意義。作為深植于國人體內的“文化基因”,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寶貴財富,是國人重要的精神食糧,其中包含著許多有關德育品質與價值取向的內容,是開展德育教育活動必不可少的教學素材。[1]因此,充分挖掘及應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思政課程教學活動高效開展,構建精品思政課程值得深入探討。

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思政課程教學的意義

1.1有利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在中華民族5 00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它們是滋養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資本。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包含著許多對當今依舊產生深遠影響的思想學說等,如:“求大同” “重民本”“講辯證”“崇仁愛”等思想,以及“愛親孝老” “濟困扶?!钡葌鹘y美德,這些都是傳統文化的精粹所在。無論是過去還是當下,這些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都不會隨時代發展而消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無法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經歷一個發展過程,其間: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與困難,需要幾代人共同努力,需要強大智力支持與精神動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并干預學生的觀念、思想及行為方式等,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豐富他們的精神內涵,從而夯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思政課程教學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逐步培養及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對構建社會主義強國及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實現等具有積極意義。

1.2 有利于提高思政課程教學實效性

習近平提出“課程思政”思想,加強思政課程教學顯得更為重要。大學階段是學生“三觀”養成的黃金時期,在日常生活與學習階段伴有一些價值取向不正確或理想信念缺乏等突出問題。他們缺乏獨立意識,心理承受力不足,在遇到挫折或困難時容易退縮,并且會有一些不良情緒,這對他們身心健康乃至未來發展會帶來不利影響,更無法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2]我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許多有關道德規范、理想信念等方面的內容,尤其包含著一些日常生活問題的解決方法等,可以為學生學習為人處世之道提供必要的參考依據。比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三省吾身”的獨處慎思精神,以及許多傳統教育方法與思想等,這些都可以成為新時代思政課程教學的重要素材,對拓展及豐富思政課程教學內容,提高思政課程教學實效性有很大幫助。

1.3 有利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作為中華民族發展的靈魂與根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實現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也是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必然要求,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對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都會產生深遠影響。學生是傳承及發展傳統文化的中堅力量,是確保中華傳統文化在數千年歷程中源源不斷發展的動力源泉。高校學生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關鍵階段,此時所形成的價值取向不僅對他們的人生發展產生影響,也會對整個社會價值觀的發展帶來很大影響,所以,思政課程教學必須高度重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及發展,尤其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粹內容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涵養,以助力思政課程教學水平的提升。在思政課程教學領域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粹,可以增強高校學生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培養他們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使之更好地傳承與發展優秀傳統文化。[3]

2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思政課程教學的基本原則

2.1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思政課程教學要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用馬克思主義來指導思政課程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4]馬克思主義能夠為學生探尋夢想、追尋夢想及實現自身人身發展價值提供科學方法和理論指導。因此,思政課程教學必須把握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精神內核層面上的“公約數”與契合點,明確現階段思政課程教學的根本出發點及其同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有機結合的關鍵點所在。在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高校思政課程教學活動高效開展的過程中也要注意有計劃地激活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活力,力求在新環境下開創思政課程教學的全新局面,保證最大程度提高思政課程教學水平,突出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功能。因此,在借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思政課程教學期間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材選擇、教育指導等方面出發,切實做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方案的設計工作。

2.2 有選擇地運用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在5 00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創造和積累了豐富的傳統文化,但時代的發展及演變使以往的許多優秀傳統文化在新環境下有了全新的“意味”,有些可能已經不再滿足當下的時代教育需求,所以,在思政課程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不能不加考慮地直接導入各種傳統文化的素材。應該本著“實事求是,去偽求真,去粗取精”的原則,有選擇地鑒別及應用各種類型的傳統文化。[5]這就需要在思政課程教學實踐中注重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認真解讀及篩選,從中華傳統文化內容中發現那些具備德育價值、指向性、時代性及趣味性等基本特征的內容,切實做好思政課程教學中傳統文化內容的“把關”工作。在選擇應用各種類型的傳統文化內容的基礎上,還要善于結合思政課程教學目標,靈活地選擇及應用一些恰當的教學方法與模式推進思政課程教學活動,以提升思政課程教學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效果。

2.3 采取發展眼光分析問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思政課程教學的涵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漫長過程。思政課程教學本身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同現代社會的聯系比較緊密,所以,只有本著“與時俱進”的原則,以發展的眼光分析及看待思政課程教學過程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的問題,才能更好地保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支撐思政課程教學活動有效開展,避免因為某個教育環節的指導不到位或者傳統文化內容選擇不符合時代發展特征等影響思政課程教學的整體效果。因此,在思政課程教學實踐中必須利用發展的眼光分析問題,并總結學習經驗,分享學習心得體會,保證更好地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思政課程教學的有機融合,力求最大程度提升傳統文化助力思政課程教學水平提升的效果。

3 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思政課程教學的邏輯體系

3.1 理論邏輯構建策略

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思政課程教學是貫徹課程思政思想的一個創新之舉。為促使二者有效融合,可依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構建思路,從“馬魂”“西用”和“中體”三方面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思政課程教學的有機融合,具體如下:

3.1.1 “馬魂”

所謂的“馬魂”,主要是指將馬克思主義思想與理論作為指導二者融合的一個重要依據。由于馬克思主義是引領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一個核心思想,其強大的辯證性與引導性已經得到了證實,所以,必須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在發展及應用過程中堅持“馬魂”,可有效指導傳統文化與思政課程教學的有機融合。

3.1.2 “西用”

所謂“西用”,主要是指要合理借鑒及吸收西方國家的一些優秀文化。鑒于西方文化體系龐大,其中也包含著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優秀文化內容,所以,在強化思政課程教學與傳統文化融合中也要注意批判地吸收其他優秀文化的成果,更好地激活思政課程教學中傳統文化的影響力。這就要求在思政課程教學中融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內容時,要注意借鑒西方文化中的一些先進、有效元素和內容,這樣才能夠更好從理論邏輯視角來構建更為完善的文化理論體系。

3.1.3 “中體”

“中體”主要是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文化發展的根基和學術研究的主體,其關系中華民族能否永續發展,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人們積累的精神財富。

隨著時代的發展,要始終堅持以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文化發展的根基,并且要借助客觀、科學的態度看待傳統文化,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思政課程教學實踐中要始終堅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使學生對這些傳統文化進行自覺傳承。[6]為了更好地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注意增加內容的趣味性,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學習優秀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3.2 價值邏輯構建策略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孕育出許多有價值的精神品格,是新時代社會大眾的崇高價值追求所在。在中華傳統文化貫穿國民教育的宏觀背景下,充分發揮思政課程傳統文化的教學功能是一項重要的德育教育任務。習近平多次在教育會議上發表了許多重要論斷,為傳統文化涵養思政課教學活動夯實了理論基礎,也為思政課程教學實踐融入傳統文化提供了可靠的理論指導。[7]歸結起來,價值邏輯方面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思政課程教學的策略主要表現如下:

3.2.1 基于中華傳統文化,夯實價值觀的培育基礎

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推進,國內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但是,隨之而來的社會現象日益復雜,出現了誠信不足、道德喪失、理想信仰缺失等問題,許多西方國家趁機從意識形態方面侵蝕國內學生的思想。為有效地抵御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侵蝕及不良現象,需要大力傳承及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這是核心價值觀形成的根本基礎,是中華民族持續發展的精神命脈所在,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靈魂。因此,思政課程教學中介紹有關核心價值觀方面的內容時,要注重有效融入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力求借此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心,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避免受到外在不良因素影響而形成錯誤價值觀,以文化武裝自己的頭腦,堅決抵御腐朽、拜金等不良思想才能更好地承擔傳承發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

3.2.2 基于中華傳統文化,堅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

進入新世紀,中國面臨著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抵制,尤其是“中美脫鉤”“中歐脫鉤”和“中澳脫鉤”等問題顯得越發嚴峻,“中國威脅論”等影響著中國的崛起,甚至部分西方學者想要通過扭曲歷史來侵害中華民族傳承數千年的文化寶庫,致使許多學生的思想和心理受到了影響。[8]如果任由這些腐朽思想侵害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學生群體,就會給國家的未來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尤其會嚴重打擊民族自信心,對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等建設帶來不利影響。因此,思政課程教學要有效運用中華傳統文化資源強化學生抵御歷史虛無主義的能力,使他們將“文化自信”作為自己人生發展的一個基本準則,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抵制腐朽思想。

3.2.3 基于中華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思政課程是學生了解馬列主義思想,領悟及感受中華傳統文化魅力,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念的一門重要社科課程。其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講好中國故事”,要將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展、共產黨執政治國、改革開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等眾多方面的故事講給學生,要有效地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

3.3 實踐邏輯構建策略

在實踐邏輯層面,為了有效融合思政課程教學和傳統文化,需要徹底轉變以往單一化的課程教學方式,從突出及強化思政課程教學的課程地位出發,靈活地采取一些手段來創造性轉化傳統文化,提高思政課程教學效果,具體策略如下:

3.3.1 加強傳統文化自信教育

思政課程教學要堅定不移地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力求以此啟迪及凈化學生的心靈,使他們在體會及感悟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樹立“文化自信”。[9]要注意在思政課程教學中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進一步提升他們的道德覺悟和思想水平。

3.3.2 注重創新思政課程教學內容

思政課程教學實踐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作優秀“教材”,并對其認真研究及合理利用,更好地啟迪學生的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尤其是要高度重視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和了解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仔細領悟其中包含的文化精髓,不斷提升自身道德修養水平。

3.3.3 注重創新思政教學模式

在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課程教學,除注重第一課堂外,也要積極拓展及應用網絡課堂、第二課堂,這也是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思政課程教學有機融合的重要手段。比如:可以通過開發專門的微課課件的方式,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借助手機或電腦來觀看這些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微視頻課件,以此使學生對相關內容形成更深刻認知,這對提升二者的融合效果有很大幫助。

總之,我國已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思政課程教學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思政課程教學有機融合具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在促進二者融合過程中,要注意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有選擇地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采取發展眼光分析問題,從理論邏輯、價值邏輯和實踐邏輯構建二者有效融合的新模式,最大程度發揮傳統文化在助力思政課程教學水平提升方面的積極作用。[10]

猜你喜歡
中華中華民族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