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課程教學模式存在問題及改革路徑

2023-03-14 02:34劉雪琪呂春楊
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改革高職教學模式

張 輝,劉雪琪,呂春楊

(1.淮北職業技術學院 大專部,安徽 淮北 235000;2.淮北職業技術學院 學報編輯部,安徽 淮北 235000)

0 引言

課程教學是人才培養必不可少的基礎性操作,是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沿陣地。課程教學與教學模式息息相關。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為組織教學而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是開展教學活動的方法論體系,既是“教學理論的具體化”,也是“教學實踐的概括化的形式和系統”[1]??茖W合理的教學模式架構能夠有效保障課程有序實施與良性發展。2019年1月國務院頒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了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的任務,其中的教法改革直接指涉教學模式,是教學模式改革的核心內容。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指出:師資、教材和課程建設是事關教育質量提升的關鍵要素,要系統推進“三教”改革。[2]2021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明確指出,要“創新教學模式與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3]。

隨著高職課程體系的持續完善與優化,課程教學模式也在調整與發展。由于各種歷史與現實、主觀及客觀等方面的原因,課程教學模式呈復雜態勢,差異性和不平衡性突出。首先,部分課程仍沿用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單向講授的一元課堂為主,知識傳遞相對靜態、單一。即使使用了多媒體技術,也仍為簡單的電子課件展示+教師講解。這種情況主要集中于年齡較長、臨近退休教師所授課程,如:在公共基礎課“高等數學”教學中,公式推導、演算證明時常有教師以一支粉筆“一講到底”“一算到底”的現象。其次,一些課程探索了信息化教學模式,但較為淺表化,且重形式輕內涵,師生之間缺乏深度有效互動,學生沒有實現深度學習。入職不久、教學經驗相對不足的青年教師所授課程中該現象較為突出。再次,一些課程結合自身實際開展了教學模式改革,經過不斷地總結、反思、調整與優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高職課程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經過不斷地實踐探索,高職教學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積累了一些經驗,但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思想認識不清

思想認識不清是高職課程教學模式存在的首要問題,突出表現在思維僵化固化,教學模式改革的思路及取向不當,靈活性、識變性、應變性不足。一是有些課程還沒有開啟教學模式改革步伐,或故步自封,拒斥改變;或猶豫不決,徘徊觀望;或無所適從,無力應對。一些年齡較長教師所授課程和個別公共基礎課程,如:“高等數學”及部分思政教育類課程存在該問題。二是在針對教學模式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之后,自我滿足,不思進取,魄力不再,一勞永逸。三是熱衷于求新、求變,受慣性思維驅使,較為頻繁地變革教學模式,缺乏必要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如: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專業的部分課程。

1.2 參與主體單一

參與主體單一是高職課程教學模式改革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教師上演“獨角戲”,以其一元單邊行為開展教學模式改革。一方面,高職院校內部缺乏多元主體參與,沒有形成上下聯動與團結協作的良好態勢。課程教改思路設計、教學資源建設與共享缺乏教學團隊及教研室的有力支撐,教學評價與考核沒有被教學院系及教務處賦予機動靈活的自由空間,教學設施、設備及教學軟件等物質保障缺乏相關職能部門及校方充分而必要的支持。另一方面,校內外缺乏長期穩定的深度溝通與協作,“校企合作”沒有真正落到實處,行業企業的真實參與度較低。一些課程,尤其是文科類課程,在教學模式改革進程中,盡管為行業企業預留了席位,預設了話語權,但僅停留在設計層面,并無實際進展。另有一些課程,如:工科類課程,行業企業的參與力度不夠,缺乏深度合作,沒有真正發揮其作用。沒有行業企業的有效參與,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無法切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不能在就業導向與崗位驅動下開展教改;課程教學各環節皆缺乏針對性、職業性與實用性,教與學的價值無法充分彰顯,學生在面對真實工作場景、職場問題分析解決、崗位工作流程操作等一系列問題時無以應對。

1.3 課程間缺乏交流與協作

課程間壁壘森嚴、零交流、無合作是制約高職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突出問題。各門課程單兵作戰,各自孤獨地探尋自己的教學模式,彼此之間沒有對話交流,沒有信息傳遞。如:小學教育專業在第一學年開設了公共基礎課“大學英語”,第二學年開設了專業核心課“基礎英語”和“英語教學法”,這三門課可謂關涉學生英語學習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其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然而,事實卻是這三門課程無相往來,更有甚者“大學英語”全然不知“基礎英語”及“英語教學法”的存在,似入“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之境。一方面,由于沒有對外交流互動,沒有學習借鑒,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較為封閉,無法取長補短,無法走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認知障礙,自身優化與完善、前進與發展的步伐受到阻滯。另一方面,由于課程間缺乏聯動與協作,各自的教學模式改革勢單力薄,無法借力發力,無法共商共建,彼此成就,而學生在一幕幕“獨角戲”間切換,眼花繚亂,應接不暇,課程體系教學的整體效果無從談起。

1.4 否定傳統教學模式

否定傳統教學模式是高職課程教學模式改革中不容回避的重要問題。一些課程誤讀誤判改革之義,以改革之名,否定傳統教學模式,一味抹殺其存在價值和意義。教師課堂講授成為“眾矢之的”而被完全放棄,教師完全隱退而讓位于學生,一味追求學生自我管理與自主學習的理想狀態。事實上,如此的教學理想并未實現,取而代之的是松散無序、無組織的課堂,以及學生學習的低效甚至無效。否定傳統教學模式會導致另一個極端,即:對技術的盲目崇拜與全部置換,完全倚重與依賴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由此出現各色“技術依賴”現象。教師與學生在各類教學軟件、教學平臺、電子資料、微課視頻等之間穿梭、切換,看似忙忙碌碌,實則學習時長與強度大幅增加,效率不高,效果欠佳。如: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中,教師在使用超星學習通、藍墨云班課、雨課堂等平臺開展線上教學的同時,會輔以各種App分別開展詞匯、聽力、口語、閱讀、寫作、翻譯等專項教學或綜合訓練,在消弭了最初的新鮮感和好奇心之后,學生們往往疲于應付,疲勞厭倦,學習效果甚微。

1.5 生本教育理念踐行不力

生本教育理念踐行不力是高職課程教學模式改革中經常出現的問題。不可否認,“以學生為中心”“以生為本”的教學觀早已深入高職教師之心,但在教學模式改革進程中,生本教育理念沒有得以切實落實。高職學生是課程教學模式改革重要的接受主體。一些課程為改革而改革,一味追求變化與創新,對學生的情感關懷不足,沒有切實考量學生對教學模式改革的接受能力與適應能力,忽略了學生的感受與體驗。新設專業“研學旅游管理與服務”“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等部分課程存在該現象。在原有學習習慣與認知方式受到巨大沖擊之下,一些學生被動接受教學模式變革,于惶惶然和茫茫然中開啟新的學習方式,超負荷配合,疲于應對,學習壓力增加,負面情緒滋生。

2 高職院校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路徑

針對高職院校課程教學模式發展中出現的問題,要樹立系統意識和生態觀念,放眼全局而立足精微,從宏觀、中觀及微觀層面加強統籌協調與規劃設計,積極尋求改革路徑。

2.1 提升思想認識

改革創新,思想先行。要注重加強思想建設,強化思想引領,為高職院校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動力。首先,高職院校有關職能部門及教學院系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提升認識,達成共識,積極營造支持教改、服務教改的良好氛圍。要樹立教學生態理念,加強教學生態建設,完善相關制度保障與服務支撐,為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提供強有力的環境支持。要把高職院校教師視為教學生態之生態主體而予以高度重視,關注教師的教學能力建設、創新能力提升及信息化能力提高,注重充分激發各課程教師參與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熱情。要對公共基礎課程教師及專業課程教師一視同仁,擺脫“重專業課輕公共課”的錯誤認知,要重點扶助年輕教師。其次,要加強對高職院校教師的思想引領,引導他們提高站位,深化對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認識。一要引領教師充分認識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及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走出“舒適區”,秉持批判精神,勇于改革,破舊立新。二要引領教師樹立“本領恐慌”意識,正視自身在課程教改能力方面的弱項和短板,持續加強學習,提升信息素養與創新思維。三要引導教師深刻認識高職課程教學模式的特性與要求,準確把握其動態發展性及相對穩定性,確保其真正可操作、可評測、可持續,從而有效發揮實踐價值和指導作用。四要引導教師堅持問題導向,深入反思教學模式改革進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堅持創新發展,避免思維僵化,從而導致教學模式固化。

2.2 擴大參與主體

明確參與主體、厘清主體范圍是推動高職院校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基礎。高職院校課程內涵復雜多元,課程教學模式架構獨特,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必須多元主體參與,而非高職教師一己之力所能及。首先,高職院校內部要自上而下多方聯動,多元參與,學校分管領導、教務處、教學院系、教研室、教學團隊、任課教師各層級各司其職,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彼此協作,形成合力。其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與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教學是高職人才培養的前沿陣地和教育教學的基層一線,“高職教育的跨界性質使其課程內容與教學過程必須基于工作過程與工作崗位,通過學習工作知識和提升動手能力來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4]由此,在課程教學場域,必須切實踐行校企合作,吸納行業企業真正參與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發揮主體作用。專業課程毋庸贅言,公共基礎課程同樣要立足各自所在專業,以行業企業需求為導向,找準切入點和融合點,在培養課程核心素養的同時突出職業素養培育。各類課程要在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等教學模式改革的各個環節全方位加強與行業企業的深度合作,切實賦予并尊重行業企業的話語權。要切實加強團結協作,在行業企業的指導下,有效對接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堅持校企共商共建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大計。

2.3 加強課程間的交流與協作

任何一門課程皆無法獨自承擔育人功能,需多門課程組成“鏈條式”結構,需要“某一類知識形成彼此互補與邏輯一致的體系”即課程體系,由此才能更好地實現育人功能。[5]高職課程體系是基于共同的人才培養目標而構建的有機整體,其中各課程之間既各自獨立又相互關聯??扇螕窀呗毮骋粚I以為例。如:酒店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由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組成,前者包含:思想政治理論類課程、“心理健康教育”“勞動教育”“體育”“大學英語”“大學語文”等,后者包含:“經濟學””管理學““現代服務業管理”“酒店管理概論”“酒店前廳與客房管理”“酒店餐飲管理”“酒店財務管理”“酒店人力資源管理”“酒店品牌建設與管理”“酒店商務英語”“酒店公關禮儀”等。這些課程功能不同,作用各異,其間或并列,或包含,或遞進,在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規范下,缺一不可,彼此關聯,相互依托,相輔相成,互促共生。高職課程既以彼此關聯的體系存在,各課程教學模式之間便自有不可分割的聯系,于多樣性的表象之下有著必然的統一性。由此,在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中,各課程必須加強交流與協作,打破各自為政、孤軍奮戰的封閉狀態。首先,課程地位要平等,不失偏頗,每一門課程都有其自身價值,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教學模式架構也自有獨特性與合理性。其次,要保持開放的姿態,加強課程間的交流,引導課程間良性競爭,提升課程教學模式的開放性和包容性,避免人為設置課程間的鴻溝和界限。再次,要秉持大課程觀,建立課程體系協同育人機制,加強課程間的協作,彼此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優化課程體系,發揮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整體效應。

2.4 優化傳統教學模式

正確對待并優化傳統教學模式是高職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關鍵所在。首先,必須秉持理性精神,科學客觀地對待傳統教學模式。誠然,傳統教學模式頑疾諸多,弊端重重,但并非一無是處,其也有自身優勢,且是信息技術無法取代的。傳統教學模式之下,師生交集于物理時空環境,知識傳遞、信息溝通、情感交流具有直觀性、直接性、即時性及有效性,這對于所有課程教學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對于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以及實操類課程而言,更為重要與必要。其次,要深入理解課程教學模式改革之要義,以辯證的態度對傳統教學模式加以揚棄,而非一味全盤否定。再次,合理發揮傳統教學模式的優勢,有效融入信息化教學手段,線上線下教學有機結合,多維互動,避免“技術依賴”不良現象。

教學模式創新主要聚焦于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順應信息化時代發展趨勢,從互聯網+教育出發,建立線上線下一體化混合式教學模式,建構翻轉課堂,課前云端導學,課中合作探究,課后鞏固實踐,尤其注重SPOC混合式教學,強調專業課程要融合虛擬仿真技術,如:數控機床、汽車維修、計算機應用、交通運輸、物流管理等專業的課程;二是基于“職教20條”提出的“1+X證書”制度,結合“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主張教學賽一體化,實施賽教融合、課證融通教學,將崗位要求、技能競賽、技能等級證書與課程教學有機融合,如:財經類課程“財務會計”“稅務會計”“出納業務操作”,土建類課程“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建筑CAD”“建筑施工”,以及醫護類課程“護理學基礎”“老年護理技術”“兒科護理學”等都在此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并積累了成功的經驗;三是基于產出導向(OBE)理念實施課程教學,以產出為導向組織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近年來,從公共基礎課程到各類專業課程,從理論課程到實踐課程,該教學模式在高職課程教學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2.5 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高職教學生態中極為重要的生態主體。高職課程教學的終極目標是生命指向,“相比于高速發展的科技與網絡,教師能夠‘挽留’學生的絕招是對生命的理解”,要“走出純粹的信息傳遞的藩籬,理解生命的意義”[6]。由此,高職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必須切實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耐度定律和最適度定律,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循序漸進,有序推進,綿綿用力,久久為功。首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需求、接受能力和認知水平,加強人文關懷,提供情感支持,避免偏于功利性與工具化的傾向。其次,要加強與學生的深度交流互動,針對不同生源、不同知識和能力基礎學生的學習實際,在把握共性特點和共性需求的基礎上,尊重個體差異,提高教學設計的針對性與個性化,確保全體學生擁有知識學習與技能提升的成就感、獲得感與幸福感。如:數學類、生化類及英語類課程等對部分高職學生來說,如同“噩夢般的存在”,他們對其有著由來已久的焦慮與恐懼。教師應以高度的教學智慧優化教學設計,喚醒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激發他們的學習潛能,引導他們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投入學習,自我肯定,體驗學習的快樂。再次,要隨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承受情況及學習效果反饋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模式改革的進程和速度,且行且看且思。

3 結束語

教學是課程價值的體現與作用的發揮,課程教學模式是教學的實施路徑,決定課程教學效能,關乎人才培養質量。為推動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應立足課程,深入思考課程教學模式,探尋創新之策與改革之道。要將高職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置于職業教育發展的大環境、大方向下考量,樹立系統意識,加強教學生態建設,兼顧內、外適應性,協調學生需求與社會需求,推動課程教學模式改革不斷攻堅克難,取得實效。

猜你喜歡
改革高職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改革之路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改革備忘
改革創新(二)
“一精三多”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導航杯”實踐教學模式的做法與成效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5E教學模式對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瞧,那些改革推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