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傳統文化浸潤孩子的心田

2023-03-15 03:14劉燕李紅波
教書育人·校長參考 2023年2期
關鍵詞:園本課程傳統文化幼兒園

劉燕 李紅波

[摘? ?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與功能在于其內涵的說服力、形式的吸引力、歷史的影響力和未來的延續力。幼兒期是傳統文化浸潤的重要時期,秉承“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幼兒園從園所實際出發以“傳承生長”為育人目標,嘗試以中華傳統為載體,立足幼兒年齡特點,探索兒童化的傳統文化相融的課程架構與實施,實現傳統文化潤澤童心,助力幼兒在快樂的游戲體驗中感受傳感文化魅力,根植傳統文化民族自信自豪的種子教育意義。

[關鍵詞]傳統文化;幼兒園;園本課程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共中央辦公廳聯合發布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有以下幾個關鍵點:第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是“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精神”。第二,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貫穿于國民教育的始終。貫穿于啟蒙教育……第三,到2025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基本形成。以幼兒、小學、中學教材為重點,構建中華文化課程和教材體系……這使得傳統文化走向了幼兒發展的全面支持。

一、基于實際,挖掘傳統文化課程資源

課程是育人的重要載體,其架構必定是放置于教育背景和周邊資源的一個多邊思考中,作為一所較為典型的“城鄉接合區”幼兒園,特殊的位置也讓園所從誕生之日起便面臨學區資源差異大、生源結構多樣化等多境遇的思考與抉擇。

(一) 于自然資源鏈接傳統文化

幼兒有親近自然的天性和需要自然的本能,應該充分利用天然的自然環境來延展幼兒成長的寬度與深度。富春第四幼兒園位于富陽區西郊,東有城市的熱鬧,西有鄉村的特質,為幼兒體驗提供了便利的多元條件,而且北面與骨傷科醫院遙望,這是難能可貴的具有典型性的優秀的傳統文化內容,也為幼兒進行“百草園”活動提供了參與體驗的自然資源與科學指導保障。

(二)于地域文化鏈接傳統文化

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教育的資源,從經驗主義和建構主義教育思想出發,幼兒園課程實踐秉持的是大課程的立場,幼兒的學習是與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的,其所處的地域承載社會的發展,基于此,對幼兒園周圍的社會文化資源也進行了盤點(見表1)。

富陽人杰地靈,孫權故里興旺繁盛,文化流傳至今。一代文豪郁達夫,土生土長于富陽的一個傳統文化人,其故居猶在,獨具風格的文學影響了無數人。久負盛名的黃公望一幅《富春山居圖》蜚聲國內……為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積淀了傳統文化精神追求的豐富營養,傳統美食保留較多,且不少節氣還有獨特的美食相映,富陽民間民眾的風俗生活文化有許多,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展示出不同的文化韻味,清晰地反映著富陽的地域特點。

旖旎山水風光、人文風貌散發著濃濃的文化氣息,為幼兒園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提供了滋養的土壤。

二、面向未來,梳理傳統文化課程理念與目標

孩子如樹,起于種子,長于幼苗,啟蒙教育重在培根,幼兒教育就是為生長培根的奠基工程,教育實踐方向的正確與否和傳統文化理念及目標密不可分。

(一)結合幼兒發展特點,凝練課程理念

中國上下五千年積淀了豐厚的經典與文化,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知識與內涵,面向未來成長但也不能忘記過去與自己,傳承與創新并不違背也是發展的共同體,基于“我們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的思考,立足于傳承與生長并存,讓經典成為孩子成長的階梯,讓孩子在多元的載體中通過多種感官接觸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形成文化自信,獲得社會人的必需品:善良、博愛與美德……基于此,“承·長”課程理念梳理成為“經典伴成長,文化啟童心”。

(二)結合幼兒學習特點,循證理論基礎

1.傳統文化理論

(1)德育為重。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古人云,“德不孤必有鄰”“德不配位,必有災禍”。我們意識到中華傳統文化就是德育的瑰寶,是一部龐大的教材體系,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內容。

(2)傳承經典。王財貴是全球兒童讀經教育首倡者,他說,“一個沒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沒有自己的文化就沒有民族的凝聚力,沒有自己的文化,一個民族就沒有也不會有創造力”……主張利用13歲以前人生記憶的黃金時期,讀誦中國文化及至世界一切文化的經典,提升文化修養,以健全人格、道德和智慧。

2.杜威——生活教育理論

杜威認為,兒童的發展與成長就是原始本能生長的過程,生活就是生長。教育的目的就是促進孩子更好地生長。

3.陳鶴琴——“活教育”理論

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就提出了“活教育”理論。他認為,從書本上能吸收的知識是間接的、死的知識,而從大自然與大社會獲得的知識是直接的活的知識?!盎罱逃钡恼n程是把大自然、大社會作為出發點。

立足“德”“行”,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創新中不斷生長。遵循“教育即生長”理念,以及陶行知、陳鶴琴先生的生活教育、活教育理論,同時秉承“傳承經典,蒙以養正”中國傳統文化精髓思想。幼兒園重新審視生活、生長和發展的價值,基于園所實際、幼兒特點與未來需要,把“生活”引進課堂,把課堂“搬到”實踐中,著力實現傳統文化與生活鏈接……立足“德”“行”兩個字,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創新中不斷生長建構一種“生活教育、生活傳承”的美好樣態,夯實幼兒未來發展基石。

(三)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具化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是一個寬泛的內容,目的為教師教育實現“育人為本、實踐取向、終身學習”的三維目標提供可視的新圖景。與此同時,目標的確定要以教師的可操作性為前提,“承·長”課程以“承·長”二字命名,承為“傳承”之意,長為“生長”之意,合二為一即“傳承生長”之意,喻指孩子在傳統經典文化的浸潤中,養成良好習慣與品質,以生長積淀形成未來一生受益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未來所需的各種經驗與能力(如圖1所示)。

通過“承·長”園本課程的實踐,實施“承·長”特色活動,創設“承·長”的環境系統,以“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教師培養出質智雙優的“四有”(有強健的身體、有合作的意識、有探究的欲望、有表現的能力,散發傳統文化氣質的完整兒童)孩子。

具體內涵如下(見表2):

浸潤中,傳統文化的熏陶下養成良好習慣與品質,積淀形成未來一生受益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未來所需的各種經驗與能力(具體設計框架如圖2)。

“承·長”課程以“經典伴成長? 文化潤童心”為理念,以培養“有強健體質、有合作意識、有探究欲望、有表現能力”具有中華文化氣質的中國小公民為課程總目標。

三、基于兒童,探索課程的內容體系與實施路徑

(一)圍繞基礎核心融合課程內容

“承·長”課程內容由基礎課程和特色課程組成?;A課程為省編教材《幼兒園完整兒童活動課程》,內容由專家統一編制,提供了基于幼兒年齡特點的共性發展經驗。

特色課程是“傳統文化”課程,多聚焦于幼兒所在地域的自然資源與傳統文化經驗與體驗,以三大項目為核心:“百草園”以種植園為實踐地,讓幼兒在戶外進行艾草、蒲公英、百香果等傳統中草藥植物的認知,在“播種—護理—收割—收藏”的過程中觀察、探究、發現……與基礎課程中的春、夏、秋、冬主題性活動進行園本化與生本化的融合開展,讓幼兒在種植勞動中收獲成長;“皮影項目”是在感受傳統文化中自然衍生的游戲內容,傳承與創新傳統文化的著力點;“節日節慶項目”活動不僅包括了中華傳統節日也包括勞動節、國慶節及日常節日,同時傳統二十四節氣內容也涵蓋其中,多層面與課程有機結合。

基礎課程和特色課程相互聯系、相輔相成,共同形成課程內容統一體,同時也各自具有相對完整架構,可謂合而不同。

(二)立足幼兒主體多維課程實施

課程實施是一個系統性過程,應體現幼兒主體、主動學習的特征。根據內容結構,“承·長”課程實施圍繞雙主體內容以時間線為主軸開啟雙軌交織模式運行,注重過程中的多維融合,集結幼兒園、家庭、社會三者的合力,積極打造一個能讓孩子身入其境體驗、個性表達表征的成長環境,支持幼兒深度學習(如圖3所示)。

1.一維:基礎課程園本化實施

《完整兒童課程》通過前、中、后過程性審議與調整,基于幼兒主體的現狀與發展水平,以主題教育途徑組織實施,有效整合,科學合理安排教學活動、游戲活動、生活活動、戶外運動等,通過靈活多樣的活動方式,讓幼兒在活動中探索、體驗和交往,在行動中獲得情感、能力和知識的發展。

2. 二維:特色課程兒童化實施

特色課程以經典故事、皮影活動、節日節慶等活動為載體,通過“兩廊一園兩館”環境打造和“一節三會”游戲活動在日常生活中落實開展。

(1) 環境浸潤,吸引幼兒感受傳統文化經典。積極規劃環境,打造系列空間區域,構建多元散發傳統文化氣息的特色環境,讓幼兒在濃郁的氛圍中與經典文化對話,體會文化精神。讓視線可及之處成為其個性表達“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墻,激發幼兒興趣互動成長。

傳統文化游戲廊:二樓聯廊由北向南打造了“小舞臺”“故事船”“故事屋”等聯通式活動區,傳統美德故事、經典紅色故事……優秀文化讀本隨處可遇;服飾、頭飾、紙、筆……多樣表征材料信手可??;可操作的故事盒、可視聽的古詩詞、持續性的活動精彩瞬間鮮活而靈動。

傳統節氣互動廊:結合傳統二十四節氣時間變化,音體室外廊成為一道跟隨四季輪回而不斷變化的動態風景。立春豎蛋、春分放風箏、夏至吃餅、秋分賞景……活動以孩子為主體,教師與家長共同參與,讓孩子們在生活中關注節氣的變化與特征、感受生活習俗的不同。

多樣體驗國粹館:立足文化傳承,園內利用專用活動空間打造了面積約為100平方米的國粹館,以孩子興趣為起點,將剪紙、皮影、陶泥……多種孩子喜歡的經典項目齊聚一室,為其提供多樣學習體驗的藝術創造空間。

實踐操作“百草園”:園內“橘子”“桂花”“無患子”……植物品種豐富,成為重要課程資源,幼兒在自然中探究成長,極具四幼特色的“百草園”專項活動區應運而生,順接了生活化的傳統中草藥相關學習。

(2)游戲互動,支持幼兒體驗傳統文化經典。傳統文化中的故事、詩詞以及各種民俗……帶著濃濃的歲月沉淀,有的可能與幼兒目前生活相去甚遠,轉化的最好方式就是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因此游戲成為傳統文化特色課程實施的主旋律,幼兒、家長、教師“三元一體”鏈動式游戲驅動推進文化傳承創新生長的探索活動。

“一節三會”悅享傳統文化:“一節三會”即傳統文化童趣節、小班經典吟誦會、中班美德故事會、大班古詩詞大會。借助每年一度的“六一”周活動,打造幼兒園傳統文化特色活動,師生、家園共商共建游戲計劃與玩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

“四幼主播”演繹文化精彩:以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開設“四幼小主播”專欄,分設“四幼伢兒說節氣”“四幼伢兒講故事”“四幼伢兒說經典”欄目,與故事長廊、國粹館、表演屋等環境結合,創設小劇場、故事盒、皮影戲專屬舞臺,投放音響、頭飾、衣服等材料支持孩子游戲,激發了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及持久性。在閱聽基礎上鼓勵孩子運用口頭、書面等多種語言創意表達,支持幼兒根據內容或情節預測發展或續編、創編……讓幼兒在小主播角色游戲中完成“抽象到具象”的理解與表現。

(3)日常融入,推動幼兒理解傳統文化經典。日常中一些重大節日和傳統節日蘊含著特有的中華文化元素和傳統美德,利用清明、端午、重陽、春節、元宵這些傳統節日,融入各種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傳統文化。如中秋吟詩賞月、看皮影、嘗美食;國慶看升旗、唱紅歌、做小兵;春節畫年畫、掛燈籠、貼對聯、送福字、舞龍舞獅……系列沉浸式活動讓孩子們在傳統文化當中去體味傳統習俗,品味傳統文化,感受身為中國娃的幸福與驕傲,播撒一顆愛家愛國的文化種子。

特色課程實施注重讓幼兒能夠真實感受、體驗傳統文化的可行性,把抽象的傳統文化內容轉變成幼兒感興趣的主動參與的可觸、可視、可感的具體操作實施。

四、基于發展,建立課程核心支撐與評價

課程評價是審視課程有效性的重要支撐,重視多主體的共同參與過程性評價反饋。

(一)多元一體,構筑評價主體圈

不同于以往的教師單方面評價,課程的評價主體是多元的,實行以幼兒、教師和家長“三位一體”的評價主體?!俺小らL”課程評價如圖4所示:

教師、幼兒、家長形成一個評價的閉環,圍繞課程實施的各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的立體評價,從而產生教育的向心力,助推課程的優化與有效實施(見表3)。

(二)一元多體,豐富評價方法鏈

課程評價主要采用過程性評價方式,因時、因地、因需靈活“制宜”進行,分別從幼兒、教師、課程的三維出發展開。

1.對“標”課程目標,進行幼兒發展評價

幼兒發展是課程實施的重要評價內容,立足于課程目標,“承·長”課程下的“四有”幼兒,評價從“有健康的身體、有探究的欲望、有合作的意識、有表現的能力”四個維度出發。

幼兒發展評價伴隨著整個教育過程動態進行,采用各種方式發現兒童的學習與生長,準確把握兒童現有水平,為其提供適宜的支持。

2. 指向專業生長,進行教師發展評價

教師發展評價指向教師的專業能力成長,立足日常的各種觀察與反思,進行自我的“觀察兒童→解讀兒童→支持兒童”綜合專業素養的歷練與提升。

3. 聚焦持續發展,進行課程發展評價

伴隨著課程實施的整個過程融合進行,采用表格式跟蹤評價或者調查問卷進行綜合性情況收集信息,梳理形成“評價反饋——優化調整”的課程評價運用機制。

課程評價教師以游戲評價、觀察發現、談話、體檢等多種方式進行,涉及游戲、運動、生活、語言、健康等多維度,充分發揮幼兒參與自主性,提升幼兒發展評價的科學性、過程性,并利用內容反饋、調查問卷、學習記錄等方式將家長資源納入體系,定期開展家長會、家委會、家訪、問卷調查等活動交流反饋。多主體立足教師發展、幼兒發展、課程發展形成評價閉環,過程性、持續性調整改進提升課程實施有效性。

課程是幼兒園園本特質的教育探索,聚焦化、具象化地理解、體驗來帶動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形成了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上的獨特樣式,教師與幼兒同步生長。幼兒發展可視可見,教師發展可觀可感,家園聯系更加和諧緊密……幼兒、教師、家長、社會共建良性循環。

“傳承—生長”,以幼兒為本的課程以多維支架孩子發展,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秉持正確的教育觀與兒童發展觀,應繼續思考、完善、優化、調整課程,加持教育溫度與深度,滋養每一個孩子的個性生長!

參考文獻:

[1]朱家雄. 俗話幼兒園課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

[2]王春燕等. 幼兒園課程概論(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3]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學研究室.幼兒園課程圖景[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4]李季湄等.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5]高路.中華傳統美德書[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7.

[6]教育部基礎教育司.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S].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朱福昌)

猜你喜歡
園本課程傳統文化幼兒園
我愛幼兒園
歡樂的幼兒園
愛“上”幼兒園
家園聯手實施幼兒園本土文化教育課程
淺談我園美術園本課程游戲化的開展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傳統民間游戲與園本課程的開發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