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時代勞動新異化危機及其防范

2023-03-15 06:56陳潔翡
關鍵詞:資本家異化資本主義

武 彥,陳潔翡

(吉林建筑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2)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1]。進入21世紀,人工智能技術加快推進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的普及運用進程,極大地提高了社會各領域的勞動生產率,促使人類社會飛速發展。同時,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工作崗位被人工智能取代,從過去局限于替代一些重復性、機械性、門檻低的體力勞動,到現在一些認知和交往相關的工作也將逐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勞動者獲得了更多的自由時間供自由支配,有利于實現人的類本質的回歸。但是,科技是發展的利器,也可能成為風險的源頭。伴隨人工智能發展而來的風險性與不可預測性也引發了人們的懷疑和思考:人工智能真的會代替人類嗎?人工智能在未來會對人類的生存造成威脅嗎?人類該如何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挑戰?面對層層疑問,基于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人工智能激烈對抗勞動的態勢,有必要探討我國防范人工智能時代勞動新異化危機的有效方案。

一、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的四重規定

“異化”作為一個哲學術語,早在17、18 世紀就開始出現,并在德國古典哲學中被廣泛使用。在《184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對“異化”做了特定指向,即專指勞動的異化[2]?;诂F實的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人的生存發展狀態,馬克思提出了異化勞動的四重規定。

1.勞動者與其勞動產品的異化

馬克思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勞動者同自己的勞動產品的關系是異己的對象關系。勞動產品異化,就是勞動產品不歸勞動者所有,勞動者享受不到勞動產品所帶來的好處。在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相分離。資本家成為生產資料的所有者,而勞動者除了自己的勞動力以外一無所有,因而只能將勞動力出賣給資本家。資本家通過購買工人的勞動力,將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相結合進行生產并獲得剩余價值。因此,工人創造的勞動產品不是為工人自己服務的,而是為資本家牟利服務的。也就是說,工人生產的勞動產品并不屬于自己,工人只能得到勞動力的價值,其所創造的剩余價值則被資本家無償占有。在這種狀態下,“工人生產的財富越多,他的生產的影響和規模越大,他就越貧窮”[3]156。所以,勞動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東西獨立存在并與勞動者相對立。

2.勞動者與其勞動活動的異化

馬克思認為,既然勞動產品已經與勞動者發生了異化,那么生產本身必然也是異化的。在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勞動對于勞動者來說是外在的,即不屬于勞動者的本質存在。因此,工人在自己的勞動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一旦強制勞動停止,工人就會像逃避瘟疫一樣逃避勞動[3]159。勞動者的勞動過程并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而是受制于外部資本力量。從本質上講,曾經是創造性的勞動活動,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變成了異化的勞動活動。因而,在資本主義社會,勞動不是勞動者的自愿行為,而是一種“被迫的強制勞動”;不是需要的滿足,而是滿足各種需要的手段。勞動活動的異化使勞動成為了別人的勞動,在勞動過程中,勞動者也喪失了自身存在的價值。

3.勞動者與自身類本質的異化

人的類本質,即“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3]162。馬克思認為,人與動物的區別在于,人是有意識的存在,人具有主觀能動性,人可以通過創造性的實踐活動來改造客觀世界。然而,資本主義社會造成的異化現象使得人的類本質與人發生了分裂。人的類本質本來是人的根本性質,但是在資本主義經濟關系中卻異化為維持人的肉體生存的一種手段。人的自由的有意識的類本質在資本主義社會變成了自由地為資本服務的屬性。[4]人受到資本的控制,人的“類本質”不在自己手中,而是成為資本邏輯運作下的傀儡,人的類本質變成人的異己的本質。

4.勞動者與資本家之間的異化

人與人的異化是前述三個異化的直接結果,即人同自己本身的關系要通過人同其他人的關系得以確立。而當人與自己本身相對立的時候,也會與其他人發生對立。在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的異化最為突出的表現形式是勞動者與資本家的分裂,即勞動者與資本家互為異己的關系,兩者相互沖突。在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家無償占有工人的剩余價值來擴大自己的資本,使得資本的生命越來越旺盛,規模越來越龐大,而工人卻在日漸萎縮中生存。因此,勞動者在與資本家在經濟關系中處于嚴重不平等的地位,分裂的程度日漸加深,且這種分裂隨著資本主義生產規模的擴大而日益加深。所以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的壓榨和剝削導致了勞動者的不平等和不自由的狀態,也就是造成了勞動者與資本家之間的對立和異化。

異化現象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是永遠存在的社會現象。異化是社會發展到特定時期的必然產物,而資本主義私有制是其產生的最終根源。進入21世紀,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但是人工智能的資本主義應用也對人類勞動帶來了威脅和挑戰。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為解釋人工智能資本主義應用帶來的勞動新異化奠定了理論基礎。只要人工智能技術尚存在資本主義的應用,人類尚未實現勞動的解放,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就依然具有現實闡釋力。

二、資本與技術合謀導致勞動的新異化

科技是一把雙刃劍,造福人類的同時,也衍生了風險。人工智能作為一種影響面廣的顛覆性技術,在資本邏輯的驅使下,若不采取有效措施而任其肆意發展,就會成為壓迫、剝削、奴役人的武器,成為阻礙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桎梏,導致人類勞動出現新的異化。根據馬克思勞動異化理論,人工智能技術的資本化可能導致人類勞動產生的新異化危機,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數字勞動產品的異己化加劇

馬克思認為,勞動所生產的對象,即勞動的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存在物,作為一種不依賴于生產者的力量,同勞動相對立[3]156。人工智能時代資本與勞動的對立愈演愈烈。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日益滲透進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人類的一切實踐活動都能夠以數字化的形式被記錄下來,成為可應用于多方面分析的重要數據資源。在數字資本主義時代,資本的邏輯仍然占主導地位,但資本家的剝削方式發生了變化,資本家利用人工智能來收集、整合和分析人們行為的數據,并在此基礎上提供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旨在為外生或內生的目的塑造人們的行為。例如,在線行為廣告、推薦系統、新聞提要和搜索算法等,正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對數字平臺用戶的數據采集和分析,免費占有數字平臺用戶生產的數據資源,然后將原始數據加工成數據商品進行銷售,以獲取利潤。這意味著作為勞動產品的數據資源被資本家獨占并商品化。與此同時,人類日常生活的每分每秒都處于人工智能技術的無形監控之下。數字平臺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根據數字社交平臺用戶對網頁內容的點擊率和瀏覽時間來判斷用戶的瀏覽興趣,精準投放廣告。從網紅爆款到潮流單品,再到生活必需品,在用戶的潛意識里塑造需求、勾起用戶的購買欲望,導致用戶長期沉浸在消費的陷阱中,成為“消費主義的中毒者”。因此,消費成為了資本增值的工具,被資本所主導。工人的生活消費服從于資本邏輯,被迫使自己的個人消費與生產過程相聯系。

簡而言之,資本邏輯控制下的數字社交平臺是資本在人工智能時代價值增殖的聚集地。資本家奪走勞動者的勞動成果,而勞動者也在無意識中被自己的勞動成果所剝削,勞動產品不僅不歸勞動者所有,反而還會被資本家用于剝削勞動者。[5]

2.勞動時間和勞動強度的隱蔽增加

馬克思指出,“機器就其本身來說縮短勞動時間,而它的資本主義應用延長工作日;機器本身減輕勞動,而它的資本主義應用提高勞動強度?!保?]資本邏輯驅動下的人工智能可能會背離減輕人類勞動強度的初衷,導致勞動者出現勞動強度增加、身心疲勞大增的情況。由于技術的進步和生活的需要,資本家利用手機、電腦等智能化機器投放人工智能軟件對勞動者進行剝削。在資本操控的邏輯下,各種迎合大眾需求的人工智能軟件被競相開發和應用,引誘人們沉溺于其中。勞動者不自覺蠶食自己的非勞動時間,對異化勞動的拒斥趨于消除,無間歇的工作觀念被認同[7]。資本家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從傳統的強迫工人被動使用機器的“硬勞動”向現代的吸引工人主動使用機器的“軟勞動”的過渡[8]。與此同時,資本家通過數字社交平臺窺探人們的日常生活,企圖將人們的娛樂休閑時間也卷入資本循環圈中,實現資本增值。處于信息化飛速發展時代的人們通過Facebook、YouTube、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平臺進行交流互動、信息分享、電商購物、影音娛樂等,這種移動式的娛樂型數字勞動過程對于勞動者來說是自覺主動進行的,人們不會察覺到自己是免費數字勞工的身份,甚至還以極高的主動性參與并沉溺其中。而資本家就是利用這一過程對用戶勞動時間進行極為隱蔽的剝削。用戶生產數據商品的數字勞動不是一種雇傭勞動,而是一種休閑娛樂活動,也可以說是一種“免費勞動”。因為勞動者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這種消費數據生產勞動,尤其是在節假日期間,這種數據生產勞動的時間通常會比勞動者工作日進行生產性勞動的時間更長。資本家無償占有了這部分勞動成果,擴大了對他人財富的占有,從而使自己的財富總量不斷擴大。

人工智能的資本主義應用在未來可能使數字勞動和閑暇娛樂活動高度融合,生產性行為和非生產性行為的邊界逐漸模糊,人們的娛樂活動被普遍勞動化。資本壓榨的對象從現實世界的人擴展到精神世界的人。所以,資本邏輯下的人工智能應用會更加隱蔽地延長人類的勞動時間、加大人類的勞動強度。

3.人的類本質的新型異化

馬克思認為,在機器體系中,“工人不再是生產過程的主要作用者,而是站在生產過程的旁邊”[9]。人工智能最初被開發應用的目的是為了彌補人類勞動的空缺與不足,減輕人們的勞動負擔,進而大幅度提高人類的勞動效率。然而,隨著人工智能技術資本主義應用的泛化,人工智能技術被越來越多地植入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成為人類生存與發展不可或缺的技術載體,其對人們的意識和行為也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

一方面,人工智能的資本化應用導致客體主體化,人類逐漸失去主體性地位,進而淪為人工智能的附庸。隨著人工智能的類人化發展,其外形與內涵越來越接近人類智能,人工智能與人的關系不再僅僅是主客體的主動與被動,主客體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人工智能的應用發展取代了繁瑣、單調、機械的生產線上的工作和危險指數高的工作,人們只需要在機器工作過程中充當“稻草人”的角色即可。[10]人們逐漸失去了原來在勞動中的主體性作用。同時,人們為了維持社會關系,不使自己被數字邊緣化,必須不斷使用數字社交平臺。這意味著人類的行為逐漸被現行的技術控制,人們正在從“工具作為人的延伸”階段進入“人成為工具”的延伸的階段,漸漸地使作為主體的人和作為客體的人工智能之間的角色發生顛倒。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術的濫用正在消解人的“現實性”,削弱人的主觀能動性。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3]501。人總是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進行著社會實踐。人工智能在工作場所中的普及應用,改變了人們原有的工作方式,使得人們更傾向于深居簡出、離群索居的工作模式,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疏離,使得人類脫離一定的社會關系,這是對人的社會性本質的新型消解。此外,人工智能技術作為最接近人類智力的技術工具,已經越來越廣泛地進入諸多以往由人類牢牢把握的、機器無法替代的領域。AI畫作進入拍賣會、AI生成虛擬模特代言人、AI伴侶代替另一半給予情感慰藉等,這些本來獨屬于人類的能力現在被人工智能不斷攻克和掌握,極大削弱了人類的主觀能動性,使得人類的多種能力存在“用進廢退”的退化風險。

濫用人工智能或者不負責任地使用人工智能會造成人的類本質的新型異化,使得人類喪失社會性,逐步淪為人工智能的附庸,這在一定程度上否認了人的主觀能動性,使人的主體性自我異化。

4.工人與資本家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加深

馬克思認為,勞動異化發展的結果,必然導致財富日益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必然導致兩極分化,“而整個社會必然分化為兩個階級,即有產者階級和沒有財產的工人階級”[3]155。早在19 世紀初期英國的盧德主義運動中,當時的工人群體以破壞機器為手段,向雇主施加壓力,反對他們所遭受的不平等的境遇:疲憊的日子、惡劣的工作環境和少得可憐的工資??梢?,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框架下,技術的進步仍然沒有改變資本家和工人階級之間的對立關系,工人與資本家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加深。同樣的,人工智能技術的資本主義應用也強化了這一矛盾沖突。

首先,人工智能的資本主義應用挑戰了人的勞動權利,使勞動者面臨失業風險。馬克思指出,由于更多地使用機器和一般固定資本,同數工人在同一時間內可以把更多的原料和輔助材料轉化為產品,也就是說,可以用較少的勞動把它們轉化為產品[11]。人工智能作為一個穩定可靠的固定資本可以在生產中“全年無休”地持續高效轉移自身價值并且生產出大量商品。例如在物流領域,“黑暗工廠”就近在眼前,人類工人被大規模替代,“你可以把燈關掉,把這個地方留給機器?!痹趤嗰R遜的一些大型倉庫里,運用分揀和包裝過程自動化的機器人進行工作,加快了運作流程,節省了20%的倉儲運營成本。[12]與人類相比,智能機器工作的時間更長,消耗的資源更少;甚至連輔助機器運行、對機器進行保養的任務都可以交由其他自動化機器來完成。受利潤邏輯支配的資本家為了盡可能多而快地攫取剩余價值,必然會盡快將人工智能廣泛并規?;剡M行資本主義應用,這意味著失業工人人數會大規模增加,工人與資本家之間的矛盾會進一步激化。

除了引起直接失業,人工智能在不同國家地區及企業群體之間的運用將會進一步加大貧富差距。通過賦予機器人看、聽、拿、操作、移動的能力,人工智能會徹底改革制造業。人工智能大規模的應用和部署迫使發展中國家那些雇用了大量低薪工人的工廠破產,切斷底層人民改善生活的路徑,剝奪發展中國家通過低成本出口促進經濟發展的機會。對于勞動者而言,人工智能替代的勞動主要為中等技能勞動,由于部分中等收入群體的收入穩定性不高,長期從事簡單重復勞動或基本無技術含量的工作,在人工智能掀起的產業升級浪潮沖刷下,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最終導致中等技能水平的勞動力向高技能與低技能工作崗位轉移,產生極化效應。[13]

因此,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社會中,由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所帶來的財富不可能惠及社會所有成員,只會進一步集中到極少數私人壟斷資本的手中,使本來就已十分嚴重的貧富兩極分化和社會不平等進一步擴大,導致工人與資本家之間的對抗更加激烈,矛盾更加尖銳。

三、防范勞動新異化危機的中國方案

我國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與應用雖起步較晚,但是卻取得了迅猛發展。諸多技術如人臉識別、無人駕駛、購買預測、地圖導航、打車服務等已廣泛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中。同時,我們也需要警惕人工智能的濫用對我國社會發展的負面影響,積極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采取有效措施,促進人工智能的合理應用,使其服務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最終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1.堅持中國共產黨對人工智能事業的全面領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科技創新事業不斷前進的根本政治保證”“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都高度重視科技事業。我們要堅持黨對科技事業的全面領導?!保?4]黨的二十大進一步提出完善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統一領導的體制。

人工智能的健康發展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從根本上保證人工智能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發展,才能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進而實現為人民服務、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價值目標。

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必須堅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堅持和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特別是人工智能技術的全面領導,這是我國在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下防范人工智能時代勞動新異化的最大政治優勢。同時,通過政府力量和市場力量協同發力,把政府、市場、社會有機結合起來,加大人工智能研發和應用力度,最大程度發揮人工智能潛力,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科技創新的新型舉國體制。[15]在這個過程中,黨中央從戰略高度審視人工智能的發展,提前預判和防范人工智能發展及應用中可能發生的風險,不斷降低人工智能發展過程中的負面效應,確保人工智能始終朝著安全、好用、可靠、可控的方向發展。

2.共有、共建、共享人工智能發展成果

馬克思認為,私有制是導致勞動異化的原因。對異化的揚棄只有通過付諸實行的共產主義才能完成。[3]231這就意味著只有通過共產主義運動,實行共產主義,才能消滅私有制、消滅私有財產、揚棄異化。同樣的,資本主義社會人工智能應用導致的勞動異化危機植根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即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所以,防范人工智能時代勞動新異化危機的一個重要路徑是變革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將生產資料歸還于勞動者全體,防止勞動者除勞動能力外一無所有。因此,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應遵循“共有、共建、共享”的邏輯,以破除人工智能技術私有制、解放和發展全人類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共有即勞動者要全面占有智能生產資料,并共同使用人工智能在內的全部生產工具,營造勞動資料共同享有的社會環境;共建即人們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計劃參與智能社會的構建,使勞動成為人的第一需要,使自由全面發展成為每個人發展的最終目標;[16]共享即人工智能的發展成果不再僅僅由資本家所占有,而是由全體人民共享。在資本邏輯的驅動下,資本家野蠻占有了社會大量財富,導致社會兩極分化嚴重,影響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為推動人工智能可持續發展、向善發展,就必須消滅人工智能技術私有制,使人工智能發展成果服務全人類福祉,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進而推動人類邁向共產主義社會。

3.堅持人工智能倫理與法律共治

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應切實保護各相關主體合法權益[17]。資本主義社會人工智能的不合理應用,延長了勞動者的勞動時間,嚴重危害了人們的身心健康。因此,為了更好地維護工人的合法權益,我們應采取“軟硬”結合的措施,堅持人工智能倫理與法律共治,以應對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給勞動者帶來的沖擊。

一方面,建立人工智能治理的“軟”約束,政府及相關部門加快制定人工智能道德倫理準則,明確人工智能發展和應用過程中的風險及其治理的目標。同時,企業應當成為人工智能治理過程中的道德主體,堅守良知和向善的底線,在應用人工智能過程中,合理安排勞動者的工作時間和工作任務,善待員工,保障勞動者身心健康和勞動的合理所得,努力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另一方面,完善人工智能治理的“硬”約束,即在法律意義上約束和規范人工智能活動。黨和政府應積極推動人工智能領域立法,發展負責任的人工智能。積極改善人工智能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工人勞動關系不明晰、勞動付出與收入不相匹配、工人勞動強度過大以致身體健康狀況下降等情況,用法律規制人工智能應用,使其在合理的軌道中運行發展。

4.合理引導人工智能在勞動中的價值取向

馬克思認為,人的發展的最高境界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人的本質的真正實現[18]。人工智能技術作為一種新興技術,其科學發展應符合人類的價值觀和倫理道德[19],以“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價值導向,促進人機和諧,服務人類文明進步。

一方面,我們在應用人工智能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人的主體性及人工智能技術的工具性[20]。無論人工智能發展到何種程度,我們都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其發明和應用本質上是為人類服務的,是促進人類社會發展的一種技術工具。堅持人的主體地位不動搖,增強人的主體性意識,消除人們對人工智能的盲目崇拜與依賴。我們處在人工智能不斷發展的時代,只有不斷地進行自我完善,才能給人工智能客體樹立正確的導向,使其能夠沿著有利于人類發展的方向前進,消除客體主體化對人類社會的威脅。另一方面,社會是人的存在方式。人是現實的人,是社會中的人,是歷史中的人,是處于各種各樣關系中的人,因此需要加強對人的社會性本質的宣傳教育,創造良好的社交環境條件,使人突破固有的社會關系,推動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5.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化解新型勞資矛盾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維護人民根本利益,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21]。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就要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維護好勞動人民的利益,積極改善勞動者與資本之間的關系。

首先,針對人工智能引發的失業問題,政府、企業及工會應合理規劃傳統行業員工轉崗就業,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拓寬“人工智能+”新職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培育新業態,[22]加強人機融合、人機協作,緩解人們因失業而產生的不滿或焦慮情緒。其次,勞動問題的解決不可能一蹴而就,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入發展,勞動者面臨的問題與困難也在不斷出現。在人工智能時代,要加強人工智能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結合,從保障和改善民生、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需要出發[23],使人工智能的發展同廣大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滿足人們的生產生活需要,進一步化解人工智能時代勞動與資本之間的矛盾,促進社會經濟持續協調發展。最后,由于人工智能的有效治理是全球性、全局性議題,沒有一個區域、國家可以成為“孤島”,也很難在缺乏有效國際共識、協作機制的前提下真正實現人工智能領域的善治。因此,必須構建合作共贏、互惠互利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利益共同體,抓住并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牢牢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戰略機遇,積極參與人工智能全球研發和治理,推動人工智能步入發展“快車道”。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為了使人工智能更好地賦能新時代,必須有效應對人工智能的資本邏輯,防范人工智能帶來的勞動新異化危機?!翱萍剂t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14]。面對新形勢新挑戰,發揮人工智能“頭雁”效應,牢牢把握人工智能發展重大歷史機遇,就一定能夠開創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美好未來。

猜你喜歡
資本家異化資本主義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最新發展,是新型帝國主義
農村聘禮的異化與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視角
商品交換中的所有權正義及其異化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剝削的兩重批判——基于《資本論》第一卷的思考
Bernard Shaw’s Wisdom 蕭伯納的智慧
異化圖像的人文回歸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but you probably won’t like them)
當前大眾文化審丑異化的批判性解讀
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發展趨勢
工程師變成“資本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