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減負”破局:技術賦能作業智能化管理新探索

2023-03-21 00:40吳昌龍
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 2023年3期
關鍵詞:作業管理減負雙減

吳昌龍

【摘 要】“雙減”政策進一步提出全面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新要求。完善作業管理,充分發揮作業的育人功能成為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智能時代,技術逐漸融入教育,成為驅動教育變革的重要力量。文章以微信小程序“班級小管家”實踐為例,探索“雙減”背景下,技術賦能作業管理的新路徑,打造作業管理新樣態。

【關鍵詞】“雙減”;技術賦能;作業管理;“班級小管家”

負擔,是一個心理范疇的詞語。學業負擔不僅涉及學習者的心理感受,而且具有極強的主觀色彩。同一項作業,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對于后者來說,作業通常被視為一種負擔。長期以來,學業負擔過重是教育改革過程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中小學作業負擔除因人而異之外,還存在作業量多、作業枯燥無趣、作業與課程脫節等客觀問題。因此,教師要著力解決或化解學生的學業負擔問題,就需要聚焦作業負擔的真實困境,了解作業管理工作中面臨的現實挑戰,通過技術賦能,尋求作業變革的有效路徑。

一、“雙減”背景下作業管理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一)作業的種類和布置的形式較為單一

目前學生所完成的作業多集中在考試學科,在作業完成的形式上,基本以書面作業為主。素養導向下的作業更強調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作業布置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因此,教師應追求項目式作業和拓展性作業,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但當前套餐式、多元化的作業資源平臺建設尚不容樂觀。

(二)缺乏對學生開展有效的個性化輔導

后工業時代,教育正在走向有差異的個別化指導。作業的目的之一就在于精準針對每名學生進行幫扶教學。當前的作業輔導主要集中在低階的糾錯、跟進練習,而培養高階思維的拓展類、項目化作業的輔導實則鞭長莫及。傳統“面對面”“一對多”的個性化輔導囿于時空限制,輔導效果捉襟見肘。同樣的作業內容,存在“吃不飽”和“吃不了”的雙重現象。探索智能高效、減負增效的個性化輔導策略已迫在眉睫。

(三)難以對學生的學習品質進行評估

當下,因教師對作業功能認知的局限性,片面認為作業主要是對新知識的鞏固與檢測,強調作業的評估作用。學生學習的態度、學習的信心、學習的習慣只存在于教師對學生的經驗認知之中。教師缺乏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動態管理,對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信念等學習要素難以形成數據化的分析和評估。

(四)對作業的功能缺乏正確的認識

作業究竟是什么?傳統觀念認為,作業是提高學習成績的有效保證,沒有足量的作業,學生的成績就得不到保障。作業的“量”仿佛就和“成績”成正比。在這樣的環境下,教師通常只關注學生的作業是否“完成”和“正確”,而忽略了學生作業中的錯誤所隱藏的思想。作業成了學業成績的保證,這也許是學生學業負擔產生的主要原因。教師應重拾對作業的認識,客觀看待作業的價值意義。

二、技術賦能是作業管理的現實需要

(一)技術賦能的定義

技術賦能創新是通過應用新興信息技術,形成一種新的方法、路徑或可能性,來激發和強化行動主體自身的能力,實現既定目標的創新。[1]以互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拓展了現代教育的學習空間,促進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技術賦能逐漸演變成驅動教育變革的重要力量。教育教學以數據化、智能化呈現,逐漸擺脫了時間、空間的限制。

(二)“班級小管家”的功能

為解決作業管理中的突出問題,筆者所在學校備課組教師對多款App和微信小程序進行了遴選、甄別、測試,嘗試選用微信小程序“班級小管家”進行作業管理。以小學語文教師登錄界面為例,“語文老師常用”和“常用功能”是“班級小管家”的兩大重要板塊。在作業管理上,兩大功能有利于實現班級工作朝智能化、數據化管理轉變。具體而言,“語文老師常用”可以分為“普通作業”“智能作業”“打卡”“測驗”等欄目。一般而言,“普通作業”也叫“自定義作業”,由“任務內容”“設置提交方式”“提交截止時間”等組成,可作為教師常態化作業管理?!爸悄茏鳂I”則是依托現行教材開發附加的智能學習內容,與“打卡”中的“閱讀打卡”“課文朗讀打卡”等一同視為智能AI自我學習系統。學生在智能學習系統中自動生成相關學習成果數據?!俺S霉δ堋庇伞疤畋斫y計”“通知”“活動報名”“成長記錄”“制作獎狀”等欄目組成,為實現家校協同的智能化提供了技術支持。

(三)“班級小管家”的賦能價值

1.數據獲取立體化

以往,學生學習結果的數據呈現方式較為單一,且主要來源于教師?!鞍嗉壭」芗摇睂W習數據的采集是全方位的。其數據將不再是考試意義上的分數,而是更加趨向多維度的情感數據、行為數據。立體化數據的獲得將打破時空界限,跳出學?;蚪淌?,全面反饋學生的學習品質。

2.主體參與多元化

教與學的關系通常被定義為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關系。而“班級小管家”則突破教與學的限制,將教師、學生、家長及平臺定義為“學習共同體”,實現主體參與多元化。技術賦能,不僅重新定義新的參與主體,還重新定義了作業任務,改變了學習策略。同時,在智能化背景下,學習主體獲得的學習信息會更豐富,且學習平臺會為了滿足參與主體的學習需要而不斷進行升級迭代。

3.評價反饋精準化

評價反饋是作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鞍嗉壭」芗摇睂W生的學習結果通過可視化的方式及時、精準地反饋給學生。及時性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認識,有助于學生重新調整學習目標、學習策略。同時,教師依據評價反饋結果精準推送優化改進的學習資源,有利于教師的精準教學和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三、應用“班級小管家”探索作業智能化管理策略

2021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明確指出:“在課堂教學提質增效基礎上,切實發揮好作業育人功能,布置科學合理有效作業,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形成能力、培養習慣,幫助教師檢測教學效果、精準分析學情、改進教學方法,促進學校完善教學管理、開展科學評價、提高教育質量?!保?]本文采用“班級小管家”,以技術賦能作業管理,探索有效的作業智能化管理策略。

(一)精心布置作業,提升作業常態化管理水平

自定義作業,顧名思義就是教師依據教學實際情況來布置相關作業?!白远x作業”欄目由“任務內容”“設置提交方式”“提交截止時間”等組成。對于“任務內容”,教師可以依據平臺功能提供給學生不同的作業資源,如圖片、錄音、視頻、文件等。當然,也可以設置學生作業的提交方式,如學生可通過圖片、錄音、視頻等方式提交作業。教師可根據學生作業實際完成情況設置“提交截止時間”,也可以通過設置“與成長記錄同步”等形式激勵學生。自定義作業不僅可以提供給學生多元的作業資源,還能夠提供多樣化的作業完成方式。

(二)發布智能作業,找到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點

“智能作業”欄目的特點主要有三。一是緊跟教材,類型豐富,一鍵發布。如小學語文教學中任意一篇課文,教師都可以選擇從平臺設定的“詞匯聽寫”“詞匯跟讀”“課文跟讀”“課文背誦”等欄目中發布。二是AI檢測作業質量,自動生成反饋與改進建議。如在“詞匯跟讀”“課文跟讀”等欄目中,學生可以多次跟讀,每一次跟讀均會自動生成反饋與改進建議。三是統計結果,一目了然。教師可以在后臺看到學生提交的結果與系統統計的結果。如“課文跟讀”就能夠看到每一名學生跟讀所用的時間、跟讀需要優化改進之處、跟讀質量數據,以及班級跟讀整體情況。學生在智能作業學習中能夠發現不足并不斷改進,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智能作業對于評估學習效果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三)實施精準點評,給予學生個性化作業反饋

教師可以對學生的作業狀態實行全景查看。根據結果反饋,教師對學生作業的優秀率、良好率、及格率一目了然,可以直觀區分作業所處狀態,如“已點評”與“未點評”,“已訂正”與“待訂正”,是否“補交”等。教師可以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自定義評級”,也可以針對學生作業的錯誤之處進行“作業講解”,還可以發布“語音評語”。技術賦能下的個性點評,少了耳提面命,多了溫暖、鼓勵,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四、技術賦能促進作業管理的現實意義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要求學校要完善作業管理辦法,加強學科組、年級組作業統籌,合理調控作業結構。[3]而采用“班級小管家”實施作業管理,對于作業減負關注的作業容量、完成作業的時長、作業種類與作業完成形式的單一性問題都能形成比較清晰的認識,對于進一步優化作業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一)診斷作業容量的大小

作業的容量有“物理容量”與“心理容量”之分?!拔锢砣萘俊笨梢院唵味x為完成多少題量,如完成多少詞的默寫,完成多少字符的閱讀等。其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控?!靶睦砣萘俊笨衫斫鉃閷W生主觀感受的作業的容量。對于學習程度較好的學生來說,完成一份作業是沒有心理負擔的,而對于學習程度較弱的學生來說,哪怕一道題也可能成為負擔。因此,在實施作業管理的過程中,教師應布置適應不同水平學生的分層作業。同時,在評價等級上也需要做出不同的設定?!皩W習上的成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的東西:對一個學生來說,“五分”是成就的標志,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于,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4]在作業管理中,教師可依托“班級小管家”實行作業分層管理,讓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都能獲得學習成就感,切實減輕作業負擔。

(二)測評作業用時的長短

通常,判定作業負擔的顯著標志是以完成作業的時長為依據。當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長超出正常心理預期時,家長便會認定學生存在作業負擔問題。那么事實是否如此呢?“班級小管家”的反饋顯示,學生完成作業的行為存在較大差異。比如教師布置學生朗誦統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一課《白鷺》,根據數據顯示,全班41名學生平均用時為8分鐘,平均朗讀成就值為91分。在朗讀成就值低于91分的11名學生中,10名學生用時少于或等于8分鐘,個別學生的用時更少,僅有5分鐘。朗讀成就值超過91分的有28人,有13人用時超過8分鐘,約占50%。根據數據顯示情況,學習的努力程度與學業成績呈正相關,學習成就值較低的學生,除了努力程度不夠,更重要的是缺乏毅力、專注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這一類學生,教師可借助周期作業進行監控,通過家校協作、特別鼓勵等方式有效改善學生完成作業的品質和習慣。

(三)展示作業價值的高低

學生對作業不感興趣的原因除了作業容量過大,作業目標要求過高,學習品質不高,還在于所布置的作業無法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通常,聚焦考點的“有意義的作業太多”,發展素養的“有意思的作業太少”。這種“多”與“少”的矛盾長期扎根學生的內心深處。長此以往,學生學習“有意思”的作業或任務的興趣便會被消磨殆盡。因此,在改進策略上,教師可以以“問題+資源”的方式進行優化?!皢栴}”以開放性、拓展性問題為主,“資源”指為完成問題相輔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比如閱讀《西游記》時,教師可以布置“師徒四人取經歸來,長江沿岸發生洪澇災害,請你根據師徒四人的性格特點,合理安排救災活動”的拓展性作業。閱讀《三國演義》時,教師可以布置“如果讓你參與三國爭霸,你會選擇哪些人物來輔佐你?”的思辨性作業。這樣的作業具有挑戰性,學生在產生興趣的同時也可能難以找到突破口,甚至產生畏難情緒。這時,就需要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提供必要的學習資源,如學習指導微課、幫助理解的資料等。學生依據教師推送的各種資源展開深度學習,更有助于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而言之,作業不僅有助于學生鞏固課堂知識,還有助于教師診斷和評估學生的學情。技術賦能下作業管理的優勢,不僅在于能幫助學生遵循作業規范,使學生學會堅持,強化學習責任等品質,還在于能積極引導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自主管理的能力,為未來的學習奠基。

參考文獻:

[1]關婷,薛瀾,趙靜.技術賦能的治理創新:基于中國環境領域的實踐案例[J].中國行政管理,2019(4):58-65.

[2]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EB/OL].(2021-04-12)[2023-02-0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2104/t20210425_528077.html.

[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EB/OL].(2021-07-24)[2023-02-02].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4]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全一冊)[M].杜殿坤,譯.2版.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責任編輯:羅小熒)

猜你喜歡
作業管理減負雙減
“雙減”背景下初中生作業管理的實踐探究
“減負增質”理念下作業管理的創新策略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落實各方責任 加強特種作業管理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客車調車作業管理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