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介時代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繼承和創新

2023-03-21 08:36陳志君于樂永
海外文摘·藝術 2023年14期
關鍵詞:媒介傳統文化

□陳志君 于樂永/文

全媒介時代對傳統文化的影響深遠而廣泛。過去,傳統文化的傳播主要依靠口頭、書籍、戲曲等傳統媒介,受眾范圍有限。全媒介時代到來后,傳統文化可通過電視、網絡、社交媒體等多種媒介進行傳播,比以往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傳統文化可以與現代科技相結合,以全新的形式呈現,使得傳統文化更具吸引力,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以中國的傳統文化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為例,其通過電視和網絡傳播,吸引了大量觀眾,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和喜愛中國的傳統文化。與此同時,全媒介時代也為傳統文化的創新創造了不少的機會,讓傳統文化得以與現代科技、現代審美相結合,形成新的文化產品。例如,一些網絡文學、游戲、影視作品等,均可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以全新的形式呈現在人們面前。然而,凡事皆有利弊。全媒介時代對傳統文化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在全媒介時代,信息傳播的速度和范圍都大大增加,各種文化形態交織在一起,使得傳統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沖擊。同時,全媒介時代也使得一些傳統文化形式面臨著消失的危險。例如,傳統的紙質書籍、報紙等媒介逐漸被電子媒介取代,一些傳統文化習俗也在現代生活方式的沖擊下逐漸消失。一些不良文化、低俗文化也可能對傳統文化產生沖擊[1]。對此,必須加強對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以讓傳統文化在全媒介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

本文以此展開探討,希望提出的建議能夠給高校改革傳統文化教育提供一些參考。

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與意義

1.1 延續旺盛的民族生命力

中華文明歷經數千年的演變,其最顯著的特征在于以傳統文化的精髓作為紐帶,使得中華文明能夠一代接一代地傳承下去。在全媒介時代下,傳承民族生命力需要依賴新一代的年輕人,唯有這批優秀的年輕人學習傳統文化知識、踐行中華傳統美德、培養民族精神,方可為推動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1.2 形成較強的民族凝聚力

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將我國56個民族緊密相連的文化精神紐帶[2]。在全媒介時代下,依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有助于引導新一代深入了解中華民族的思想觀念、基本精神和道德規范,進而深化他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這對于形成中華民族團結一體的強大向心力、凝聚力和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義。

1.3 擴充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聚了中華兒女幾千年的智慧?;谌浇闀r代下,擴充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打造時代特色,探尋創新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形式,糾正年輕人對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錯誤認知,對中華傳統文化復興、增強國家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極為有益。同樣的,這對于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也有重要意義。

2 全媒介時代下高校繼承與創新傳統文化教育的困境

2.1 傳統文化教學認知困境

長期以來,高校教育總是習慣于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成果作為衡量辦學質量的主要標準。然而,伴隨著高等教育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服務功能的不斷增強,以往的傳統教育習慣已經不符合現代教育需求。究其根由,學生的教育側重于課堂教學完成,所以,教師更關注知識的客觀性和邏輯性,忽視傳統文化教育問題。哪怕思想政治理論課被視為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可教師卻比較喜歡遵循課程大綱完成教學任務,缺乏改革的積極性。同時,對于承擔具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輔導員來說,其工作職責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黨團建設、資助、心理咨詢、生涯指導等方面。這些工作消耗了輔導員和學生不少的時間與精力。所以,很難有其他的時間去傳承傳統文化。當然,這與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認識不到位、動力不足存在關系。

2.2 傳統文化教學課程設置困境

在高校教育中,傳統文化課程面臨著兩大挑戰。首先,傳統文化教育被附加于專業課程,變成了學生獲取學分的手段。自1999年起,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在部分重點高校建立,傳統文化被納入教學計劃,成為課程體系的一部分。盡管如此,傳統文化課程通常作為選修課開設,并未獲得足夠的重視,學生選擇這些課程往往只是為了獲取學分。其次,傳統文化教育被視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附屬品,成為政治理論課的一部分。雖然傳統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資源,但高校將傳統文化僅視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輔助資源的做法,嚴重忽視了傳統文化教育具有獨立的學科特點與教學目的,看似重視傳統文化教育,實則未能體現教育價值。因此,高校開設傳統文化課程的目標應該是傳承中華文明,提高大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而不應使其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附庸。

2.3 傳統師資隊伍建設困境

當前社會出現了“國學熱”,基于此形勢下,許多高校也開始加大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程度。然而,在該過程中,高校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師資力量嚴重不足。許多高校缺乏能夠承擔教學任務并具備較高傳統文化素養的教師。如果高校中的傳統文化專職教師數量不足,而教學任務又較重,教師很難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對學生進行精心指導,如此,必然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下降。特別是在當前多元文化并存的環境中,大學生不可避免地會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因此,如果教師難以滿足當代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只是照本宣科地講授傳統文化知識,幫助大學生解決多元文化沖擊下的困惑無疑是癡人說夢,就連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對此,建設一支能夠滿足高校教學需求的教師隊伍迫在眉睫。

3 全媒介時代下高校繼承與創新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對策

3.1 打破傳統文化教學認知

在傳統文化的教學中,教師常常陷入一種固定的認知模式,認為只有通過傳統的課堂講授,才能將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然而,這種認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們對傳統文化教學的探索和創新。首先,教師需要明白,傳統文化并不僅僅是一種知識體系,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深入人心的價值觀。因此,教學方式也應該突破傳統的束縛,以更生動、更貼近生活的方式來呈現。例如,通過舉辦文化沙龍、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邀請專家學者舉辦講座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其次,可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網絡、影視等,將傳統文化以更生動、更具體的形式展現出來。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傳統文化。此外,教師還可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讓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真正運用傳統文化。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傳統工藝的制作,或者開展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文化,理解文化,從而真正熱愛文化。

3.2 增強高校文化傳承與創新職能

布爾迪厄曾言,習慣如同一個具備開放性的性情傾向系統,會隨著經驗的不斷變化而進行調整和強化,但性質是穩定而持久的,但并非一成不變。所以,高校要改善高校傳統文化教育,關鍵在于改變教育習慣。由于行為者往往不會主動反思并改變自己的習慣,因此,應當從優化外部環境入手去自上而下地改造高校教育的習慣。在宏觀層面,高校要增強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職能,對其進行頂層設計,把文化傳承與創新職能的履行情況及成果視為評價高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從而引導高校更為重視文化傳承工作。在微觀層面,高校應增強傳統文化教育在學校工作中的地位,加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融入程度,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增加傳統文化教育內容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任務中的比重,提高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理解,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加快中國化的進程。同時,增加傳統文化課程基于教學課程體系中所占的比重,唯有如此,高校才可更好地傳承與創新傳統文化。

3.3 提升高校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

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對于傳統文化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具有決定性作用。要全面提高高校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必須從教師培訓出發,高??赏ㄟ^安排教師集體學習、外出培訓、參加學術交流活動、舉辦專題研討會等方式,培養一支能夠勝任高校傳統文化教學的高水平、高素養師資隊伍。如此,教師也能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向學生展示傳統文化的魅力,讓學生明白我國傳統文化蘊含的寶貴資源。此外,高校也能夠尋求社會的支持,充分利用和挖掘社會資源來加強高校師資力量。比如,發揮社會研究機構的價值,聘請傳統文化傳播者、研究者、實踐者,讓其成為高校的傳統文化教師。當然,為了讓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有更深層次的認知,學校還可邀請著名學者開辦講座,邀請傳統藝人、工匠參加校園文化活動等,打造一個雙向交流的信息化教育平臺,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下得到較大的進步。

3.4 打造濃郁的校園傳統文化氛圍

濃厚的校園傳統文化氛圍能幫助大學生在無形中提高文化素養。高??梢砸揽繉W生社團開展工作,鼓勵學生組建戲曲、書法、篆刻、詩詞創作、茶道、棋藝等社團,并安排專業教師提供專門指導。此外,還可以舉辦各種活動,如演講、征文、討論、辯論賽、文化沙龍、知識競答等,使大學生在積極參與中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在寒暑假等業余時間,教師也能夠組織學生搜集民間傳說故事、調查民風民俗、走訪特色村寨,讓學生直接接觸到優秀的傳統文化,這樣的效果要遠遠超過課堂上的照本宣科教學。如今,校園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構成了校園的軟環境,教師可領導學生一起通過建筑設計、雕塑、墨跡、宣傳欄、道路命名、書畫墻等方式來渲染,讓大學生處在一個充滿傳統文化的校園情境中,無形中接受熏陶。最后,用傳統文化來指導校風、學風、教風的建設,用傳統倫理道德來處理師生關系、教職工關系,努力營造出一個情感濃厚的校園環境,這既有利于校園的和諧,更有利于大學生人格的完善和品質的提升。

4 結語

傳統文化凝聚著我國數千年的歷史,更是無數代先輩們在生活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底蘊和根基所在,應當由一代代年輕人為其注入新的動力與靈魂,讓其歷久彌新。然而,伴隨著各國文化的融合,我國文化在全媒體時代也受到了影響,所以,打破高校傳統文化教學認知、增強高校文化傳承與創新職能、提升高校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打造濃郁的校園傳統文化氛圍是非常有必要的,唯有如此,我國高校才能培育出更多優秀的振興中華民族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p>

引用

[1] 張崇曦,高遠.新媒體視域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的創新傳播路徑探究[J].傳播與版權,2023(4):97-99.

[2] 任仲寶,張興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思考——基于黨的二十大報告的學習研究[J].吉林教育,2022(35):3-6.

猜你喜歡
媒介傳統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老傳統當傳承
誰遠誰近?
書,最優雅的媒介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歡迎訂閱創新的媒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