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公司差異化服務企業匯率避險的實踐與思考

2023-03-21 23:47郭超編輯白琳
中國外匯 2023年22期
關鍵詞:外匯業務結售匯證券公司

文/郭超 編輯/白琳

部分證券公司以跨境投融資業務為核心場景開展結售匯業務,結合定制匯率避險綜合管理方案、提供市場觀點支持等方式,對商業銀行服務形成有益補充,合力提升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水平。

證券公司作為國內外匯市場服務機構中的“少數群體”,在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國家外匯局”)的政策支持下從2014年開始參與結售匯業務經營,近年來嘗試通過交易、非交易等方式服務企業匯率避險需求取得初步進展,但在業務場景、基礎功能等方面仍存在不小改進空間。下一步,證券公司需要持續研究和優化完善差異化服務,與銀行對客服務形成互補,共同為企業客戶提供更優質高效的匯率避險服務,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證券公司外匯業務發展歷程

2005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加快發展外匯市場有關問題的通知》(銀發〔2005〕202號)發布,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含證券公司)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申請會員資格,進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交易。這是較早涉及證券公司外匯市場準入的制度條款。

2014年11月,國泰君安證券、嘉實基金獲得國家外匯局批準經營結售匯業務。國泰君安證券成為國內首家獲準開展結售匯業務的證券公司。2019年9月和2020年1月,國家外匯局兩次擴大證券公司外匯業務試點范圍,批復同意華泰證券、中信證券、招商證券,以及東方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證券試點經營結售匯業務。至此,7家證券公司參與試點結售匯及部分相關外匯業務的行業格局初步形成并延續至今。

證券公司服務企業匯率避險需求的實踐

各家證券公司取得結售匯業務試點資格后,結合自身對于業務的理解和功能優勢,分別在不同場景下嘗試開展代客結售匯業務,包括通過遠期、外匯掉期、貨幣掉期、期權等人民幣外匯衍生品為客戶提供匯率避險服務。雖然受限于自身業務功能和客群特點,證券公司面向非金融企業客戶開展的代客衍生品業務場景仍然有限,但相應的匯率避險業務實踐為商業銀行的外匯服務提供了有益補充,并為證券公司結售匯業務的持續深化發展打下基礎。

緊密結合跨境投融資業務場景開展結售匯業務,服務企業客戶匯率避險需求

結售匯業務以實需原則為前提,一般不會以單獨的業務需求出現,更多是依托實需的基礎業務場景來開展,例如商業銀行業務量最大的貨物貿易項下結售匯通常與國際結算、貿易融資業務密不可分。證券公司在金融市場主要承擔直接投融資服務功能,業務重心和比較優勢主要集中在資本項目業務,對于經常項目業務場景涉及較少。因此在開展結售匯試點業務過程中,各證券公司并未簡單復制商業銀行“以經常項目業務為重點”的模式,而是更多選擇以跨境、跨幣種投融資業務為核心場景展業,將結售匯業務嵌入關聯業務場景。目前參與試點的證券公司開展較多的是基于投行業務場景的代客結售匯業務。

證券公司的投行部門在跨境投融資活動中往往扮演重要角色,包括在并購業務中擔任財務顧問、在外幣融資業務中擔任承銷保薦機構等。結合這些跨境投融資服務場景,部分證券公司嘗試開展人民幣外匯衍生品業務,例如配合企業外幣債務項下的匯率風險敞口,與客戶敘做人民幣外匯遠期和期權交易,以對沖未來還本付息所需外匯產生的匯率風險;針對一些大型集團公司因外幣計價的資產或負債引起的財務報表數據波動,基于客戶財務報表上暴露的匯率敞口開展相應期限的人民幣外匯遠期交易進行套保,以滿足客戶套保會計要求。

定制匯率避險綜合管理方案,幫助企業客戶打造匯率避險管理體系,助力實現匯率風險中性管理目標

自2005年“7·21”匯改以來,境內企業親歷外匯市場規模從小到大、交易品種從簡單到復雜、人民幣匯率從單邊走勢到雙向波動的過程,對外匯市場、匯率風險以及避險措施的認知也不斷加深。但仍有不少企業內部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匯率風險管理體系和流程,對匯率風險的管理應對仍較為被動,缺乏前瞻性的規劃安排,部分還處在“等業務來了再找機構出方案”的狀態。此外,部分企業在內部管理中還存在基礎業務敞口和匯率對沖風險敞口損益分別對不同部門考核的問題,從財務管理部門角度看,這種模式不僅抑制了企業進行匯率風險對沖的意愿,也增加了其進行匯率風險對沖的難度。

結合上述情況,在為客戶提供人民幣外匯衍生品交易的同時,部分證券公司面向重點客戶開展匯率避險管理方案的咨詢設計工作。以國泰君安證券為例,針對某重點客戶在匯率風險管理方面遇到的問題,公司通過訪談、調研等形式,梳理客戶的業務經營模式、財務情況和內部管理要求,為企業進行匯率風險的總體“畫像”和細化拆分,在此基礎上為客戶厘清匯率風險中性原則下的管理目標,并結合情景分析、歷史回溯和案例分析等清晰易理解的方式,比較不同類型匯率衍生產品在匯率風險管理方面的原理和效果,最終從內部考核機制、匯率風險管理分解目標和操作建議方面為客戶提供較為完整的避險方案。匯率避險方案咨詢和定制作為一項增值服務,在為企業客戶匯率避險需求提供支持的同時,能夠有效增強客戶黏性,實現雙贏效果。

研究和自營團隊協同配合,共同為企業客戶提供市場觀點支持,服務匯率避險決策,正確引導市場匯率預期

賣方研究也是證券公司較有特色和競爭力的業務領域之一。近年來隨著市場對于匯率關注程度的不斷提高,不少證券公司均在賣方研究團隊中設置了匯率研究崗位,部分分析師已具備較好的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由于代客結售匯業務規模有限,現階段各家持牌證券公司在外匯業務經營模式上還較為依賴自營交易,倒逼證券公司鍛煉和打造出一批對外匯市場理解較深、交易能力較強的外匯交易員。

整合賣方研究和自營交易兩種能力,部分證券公司通過舉辦研討會、客戶線下拜訪、線上溝通等多種形式,從不同視角為企業客戶提供匯率市場觀點支持,在客戶匯率避險操作過程中提供建議,幫助客戶結合特定時間的市場趨勢和波動率更有效地實現匯率風險中性目標。特別是在市場的單邊預期較強時,證券公司通過輸出專業觀點正確引導企業客戶的匯率預期,緩解市場“羊群效應”,讓企業更好適應匯率雙向波動、彈性增強的新格局,幫助企業有效節約財務成本。

證券公司外匯業務的探索與發展方向

不可否認,證券公司外匯業務仍處于起步階段,無論是業務范圍還是規模都與商業銀行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面對實體企業以經常項目為核心的匯率避險需求,證券公司的對客服務能力還有很大的提升和發展空間。一方面,隨著我國資本市場制度型雙向開放穩步推進,實體企業在跨境投融資方面面臨的匯率風險日益顯著,對證券公司的業務需求將不斷增加;另一方面,如果制約證券公司服務實體企業結售匯需求的基礎功能短板今后能夠逐步得到改善和解決,證券公司對企業客戶的服務范圍有望拓寬,未來服務實體企業匯率避險需求還是大有可為。對此,筆者認為有以下三個可探討的方向。

其一,跨境投融資相關的業務場景預計仍將是證券公司外匯業務的展業重點,如何在自身能力范圍和優勢領域內發掘需求將是長期重要課題。

證券公司作為投融資服務機構的功能角色和差異化定位不會改變,可以預見,未來證券公司結售匯業務仍將重點圍繞跨境和跨幣種投融資場景展開。目前各機構已經試點開展的結售匯業務場景相對有限,同時單一場景下可以開展的業務規模也不足,尚難以支撐起證券公司結售匯業務體系。究其原因,或與已落地的業務場景大多是將銀行存量業務平移到證券行業開展有關。這類業務在各家銀行之間已經充分競爭,而證券公司的基礎功能相對薄弱,想要爭取客戶只能從關聯業務服務、客戶關系等軟實力角度著手,競爭力仍然不足。

未來,在總體展業方向不變的背景下,證券公司需要重點思考如何在自身能力范圍和優勢領域內,結合實體企業在跨境投融資、金融資產交易、存量外幣資產負債套期保值等需求方面拓展新的業務場景和模式,特別是尋求證券公司具備競爭優勢甚至獨占性的業務場景,推動自身結售匯業務規?;箻I,從而能夠更全面地服務企業匯率風險對沖的需求。

其二,證券公司需要進一步完善外匯業務基礎功能,以強化對客服務能力,拓寬對客服務范圍。

證券公司外匯業務起步較晚,賬戶體系、資金劃轉、信息技術(IT)系統等基礎功能都是在獲得試點資格后從零開始逐步建立,雖能滿足初步業務需要,但成熟度還不夠。在不同類型金融機構的外匯業務職能方面,商業銀行主要承擔外匯存貸款、國際收支等基本的外匯業務職能,在客戶和自身賬戶設立、跨境資金劃轉、境外資金頭寸留存等方面有較高的政策靈活度;證券公司原先的業務范圍僅限于境內資本市場,后來陸續參與到B股經紀、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等跨境業務,但基本上仍是以銀行客戶的角色來辦理相關的外幣賬戶開立、外匯資金劃轉等業務。與金融機構業務職能相適應,對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外匯管理也更多是基于銀行客戶角色,與商業銀行形成一定差異。

證券公司試點經營結售匯業務后,在實際展業過程中發現,基礎功能的差異會對機構展業能力造成局部制約。比如,證券公司雖然可以依托投行業務優勢積累境外融資客戶資源,但由于不能提供國際結算服務,客戶在完成境外融資后需要通過商業銀行將外匯資金轉入境內,自然習慣于在銀行進行結匯。如果客戶希望通過證券公司進行結匯,還需要在證券公司多開立一個同類型外匯賬戶,通過同名資金劃轉的方式把在境內銀行的外匯資金劃至證券公司賬戶,才能完成結匯,流程上更為復雜。從上述示例可以看出,即使是在相對優勢的業務領域,基礎功能的缺失也會制約證券公司的業務競爭力,限制證券公司結售匯對客服務范圍的拓展。

對于證券公司外匯業務來說,基礎功能的完善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課題。在遵從現行外匯管理框架邏輯的前提下,如果證券公司能夠在賬戶體系搭建、跨境資金劃轉乃至境外資金留存方面獲得一定的靈活度,將有效增強證券公司服務客戶的能力,拓寬服務客戶場景和競爭力,進而通過證券自身的優質服務和由此帶來的更充分市場競爭進一步提升對客服務質量,更好地滿足企業匯率避險需求。此外,目前部分資本項目結售匯業務已開始嘗試客戶賬戶行代理清算模式,即客戶與金融機構開展人民幣外匯交易時,無需在對手方開戶,而是由賬戶行代理客戶與金融機構完成雙邊清算。這種模式如能拓展至更多業務場景,將使證券公司在無需為客戶提供開戶、結算服務的前提下,以“報價交易商”的角色參與對客結售匯交易服務,使客戶能夠享受的服務范圍得到進一步拓寬。

其三,與結售匯業務配套的非交易服務將繼續成為證券公司服務企業的重要抓手,幫助企業系統性提升匯率風險管理能力。

如前所述,部分證券公司已經著手開展研究、咨詢等非交易業務,為企業提供匯率避險提供增值服務。這類非交易業務雖然還不能為證券公司帶來直接收入,但在提升企業客戶獲得感、幫助企業客戶提高對外匯市場和匯率風險的專業認識,以及提升企業客戶黏性等方面都起到積極作用。未來這類非交易業務有望在證券公司對客服務方面進一步發揮作用。一是目前這類支持服務還處于相對碎片化、散點化的狀態,隨著客戶需求的持續增加和證券公司服務經營的持續積累,相關業務有望體系化發展,逐步形成專門的業務團隊和業務體系,對客戶需求的響應能力和速度也將進一步提高。二是在客戶需求常態化后,證券公司原有的研究、咨詢類業務系統可以應用在對應的外匯類服務領域,提升對客服務效率和覆蓋面。

更為重要的是,從企業客戶角度看,研究和咨詢服務不僅是滿足客戶單次或者單一階段的匯率避險需求,而是在業務開展過程中體系化地培養客戶管理匯率風險的自主能力,最終達到“授人以漁”的目的,切實助力境內企業提升匯率風險中性意識和匯率避險實踐水平。

猜你喜歡
外匯業務結售匯證券公司
《外匯業務百問百答》新書發售
近期境內遠期結售匯業務變動分析
深入開展證券公司結售匯業務試點
投資相關外匯業務
經常項下個人外匯業務
貨貿項下外匯業務
銀行結售匯
提高證券公司營業網點產品銷售能力的思考
第三方支付機構所涉及結售匯管理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