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港股市場發展 拓展銀行跨境金融服務

2023-03-21 23:47萬羊車秀峰姚倩編輯白琳
中國外匯 2023年22期
關鍵詞:港股備案金融服務

文/萬羊 車秀峰 姚倩 編輯/白琳

香港證券市場發展整體機遇大于挑戰,境內商業銀行需要提早布局、持續跟進、整合資源,為中資企業赴港上市提供全周期、專業化的跨境金融服務。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香港證券市場的蓬勃發展對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和提升國際競爭力起到重要作用。近年來,香港已成為內地企業境外上市的首選目的地,在發行主體數量、發行規模等方面持續增長,為中資企業“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撐。商業銀行應整合資源、持續跟進,積極為港股上市企業提供全周期、專業化的跨境金融服務,助力企業“走出去”行穩致遠。

港股市場的重要定位與發展情況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憑借毗鄰內地的地緣優勢、高度國際化的市場優勢以及包容性強的政策優勢,承載著連接中國與國際資本市場的重要使命。香港證券市場在功能定位、投資者結構、交易機制等方面具備獨特價值,相較于滬深主板、科創板、創業板等內地市場,可以充分利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吸引全球資本,為中資企業利用境內境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供更多選擇。具體而言,一是香港市場的開放度高,中資企業能夠廣泛接觸海外投資者,讓海外投資者更加了解和熟悉中國故事,吸引戰略投資伙伴。二是香港市場的再融資便利性高,中資企業可以通過發行股票、債券等方式獲得更多資金支持,拓寬融資渠道,提高融資效率。三是企業能夠接觸更加豐富的海外并購機會,深度開發并購資源。四是有助于企業提升國際形象和國際品牌地位,實現海外業務擴張。

近年來,中資企業發展成為港股市場中的主力軍。截至2023年6月末,港股市場總市值33.9萬億港元,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公司2604家,其中,內地企業的數量占比約54.9%,市值占比76.6%,成交額占比達到87.1%。從發行主體看,2023年上半年,29家企業實現在香港首發上市,籌資額178億港元,其中內地企業26家,香港企業3家,香港市場首次公開募股(IPO)數量和籌資額分別同比上升45%和0.6%。香港上市企業的中資底色濃厚,IPO企業中的內地企業數量占比從2019年的61%升至2023年上半年的近90%,占比顯著顯著提升。

從行業分布來看,香港主板市值主要集中在資訊科技業、金融業、非必需性消費業、地產建筑業等領域。截至2023年6月末,上述四個領域的上市公司數量1397家,占香港主板全部上市公司數量的61%、市值的69%。2018年以來港股市場持續調整上市機制,支持暫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拓寬二次上市公司“同股不同權”適用范圍、特??萍忌鲜袡C制等改革不斷提高對新興企業的接受程度,也逐步改變了港股市場的結構。2023年上半年,資訊科技、生物健康行業的港股IPO數量位居前列。資訊科技業已成為香港股市最主要的組成部分,長期以來金融及地產行業占比過高的結構有較大改善。

從上市進程看,2023年上半年港股整體上市周期(從遞交上市申請即A1表格計算)均值約為428天,其中周期最長的是中天湖南集團1039天,周期最短的是珍酒李渡104天;遞表次數大多2—3次,其中3只新股遞表1次,14只新股遞表2次,10只新股遞表3次。整體而言,港股IPO監管審核和發行過程更為市場化,周期相對可控,支持企業實現快速上市。

港股市場發展的挑戰與機遇

當前港股市場發展存在一定的挑戰,同時也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市場層面,港股存在流動性偏弱、估值偏低的問題。從2023年新發情況來看,近5成IPO以詢價區間下限定價,僅3%新股以最高價發行,然而仍有56%的新股在首日破發,僅86%獲投資者超額認購?;I資規模方面,2023年上半年前十大IPO籌資規模占總額的74%,同比下降13%。究其原因,一是世界經濟復蘇存在不確定性,投資者的擔憂導致市場情緒低迷,市場估值受到較大壓力。二是美聯儲前期強力加息加大了資金流出港股的壓力。三是港股通南向資金作為重要投資力量,2023年以來流入港股的速度有所放緩。

政策層面,境內企業境外上市備案新規的影響尚未完全顯現,尤其是協議控制架構(VIE)的上市標準有待觀察。中國證監會發布的《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和5項配套指引自2023年3月31日起正式實施,新規實現了對境內企業間接境外上市的監管全覆蓋。此前,VIE架構企業境外上市處于模糊地帶,新規正式將VIE架構納入備案范疇,H股和紅籌股備案流程得以統一。發行人在履行境內相關安全審查及行業主管部門備案、核準等程序后(如涉及),即可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A1),并在3個工作日內向中國證監會備案。新規實行以來,截至2023年9月14日,共有141家境內企業提交備案申請,35家完成備案。從上市地看,100家擬赴港交所上市,港股仍然是境外上市的主要場所。據近期項目反饋看,對VIE架構的關注點集中在協議控制的合規性,包括外匯管理、境外投資等監管程序、稅款繳納情況以及VIE架構中相關主體間的交易安排、資金往來情況等。對民營企業而言,搭建紅籌架構赴境外上市仍為主流需求,其中不乏尋求以VIE架構上市的企業。新規雖未禁止VIE架構上市,但截至2023年9月14日,僅有一家VIE架構企業通過備案。限制類、禁止外商投資的企業如計劃通過VIE架構實現境外上市,還需關注中國證監會的備案政策以及主管部門的橫向審批政策、流程等。此外,VIE架構下境外上市資金回流境內使用在實務中有一定難度。境外上市資金通常以外商投資資本金或外債的形式提供給境內的外商獨資企業(WFOE)。根據監管規定,外商投資資金本和外債資金結匯用途需符合負面清單要求,其中包括不得用于向非關聯企業發放貸款,而WFOE和境內經營實體之間并無股權關聯關系,如何將上市回流資金合規、低成本地流入境內經營實體使用,仍然是業界關注探索的問題之一。

面對挑戰,香港監管部門為激發港股市場活力和提升流動性,不斷推陳出新。一是持續優化完善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包括拓寬互聯互通標的范圍、優化滬深港通交易日歷、推動大宗交易(非自動對盤交易)納入互聯互通機制、推動港股通中增設人民幣股票交易柜臺等。二是支持在美上市中概股在港雙重上市,擁抱中概股回歸。優質企業的增加為各類投資者提供更加豐富的投資標的選擇,從而提高流動性。三是調整港股結構,新經濟行業占比進一步擴大。2023年3月,港交所進一步新增特??萍忌鲜袡C制,支持未盈利特??萍计髽I在港上市,具體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硬件、先進材料、新能源和節能環保以及新食品及農業技術等。四是宣布將股票印花稅從0.13%下調至0.1%,進一步活躍市場交易。

港股市場的繁榮與內地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國內穩增長政策陸續出臺,經濟基本面企穩回升,市場擔憂逐步得以緩解。美聯儲加息接近尾聲,對港股市場的壓力也將進一步減弱。綜上,港股市場發展機遇仍大于挑戰。

銀行跨境金融服務助力中資企業赴港上市

中資企業作為港股市場中市值比重最大的群體,普遍具有產品結構復雜度高、方案綜合性強、單筆金額大等特點,且在股東背景、資本屬性、行業特點、金融需求等方面具有鮮明特征。針對這類客群,境內商業銀行需要提早布局、持續跟進、整合資源,提供全周期、專業化的跨境金融服務,助力企業“走出去”行穩致遠,推動香港證券市場蓬勃發展。

在企業港股上市的全生命周期中,銀行均可有效切入,充分發揮專業的政策顧問角色和調動境內外市場資源的能力,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一是在上市前準備階段,企業往往需要進行組織架構的調整,銀行能夠發揮專業優勢為企業提供外匯政策咨詢,辦理紅籌架構搭建過程中的境內居民個人特殊目的公司外匯登記(俗稱“37號文登記”)、境外直接投資(ODI)登記、過橋融資等,為架構中境內外主體提供賬戶開立、資金結算等一攬子金融服務。二是在上市過程中,銀行可以利用豐富的企業、同業資源,為企業引入投資人,為上市募集款項提供資金保值增值、貨幣兌換、跨境資金調撥方案等。三是上市后,銀行能夠根據企業經營需求,為境內外主體提供雙向融資,并基于股東減持、私有化等個性化需求,提供配套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跨境金融服務的交易結構通常較為復雜,且香港地區與內地在法律、市場、稅收、環境、反洗錢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對銀行的綜合服務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銀行需要盡早培養具備全球視野、熟悉香港市場規則的專業人才,加強與境外的分支機構、中信保等政策性機構以及第三方機構的合作,以便有效開展盡職調查、貸后管理等工作,確??缇辰鹑诜湛沙掷m穩健開展。

猜你喜歡
港股備案金融服務
“三農”和普惠金融服務再上新臺階
讓金融服務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協力推進金融服務鄉村振興
港股通一周成交情況
關于備案建材事中事后監管的實踐與思考
前海自貿區:金融服務實體
我省高校新增備案和審批本科專業名單
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
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
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