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教高考”的價值意蘊、現實困境與路徑探析

2023-03-22 08:38董春伶
林區教學 2023年2期
關鍵詞:職教職業評價

董春伶

(黑龍江大學,哈爾濱 150080)

自1999年高等職業教育被納入高等教育招生考試起,高職招生始終以國家高等教育統一入學考試為依托。而由于職業教育鮮明的實踐性和技能性的特點,統一考試難以兼顧。又由于統一考試的分批錄取規則,使得職業教育陷入被“分層”的困境,降低職業教育生源質量的同時,也造成了職業教育長期以來的邊緣化地位。 2019年,國務院出臺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職教20條》)開宗明義,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不同類型的教育,具有和普通教育同等的地位,也首次提出了“職教高考”的概念。

“職教高考”制度打破了我國高職院校招生長期以來依附于普通教育人才選拔體系的格局,開辟了新的人才選拔路徑?!爸R+技能”的職業高考結構,為傳統高考模式注入新的活力,提升了高職院校生源質量。伴隨“職教高考”政策而來的,還有高職院校的“百萬擴招”政策、“雙高計劃”“雙優計劃”、職教法的修訂、職業教育專業目錄的更新以及職業教育生源的多元化發展,這一系列改革舉措,賦予高等職業教育廣闊的發展前景的同時,也為職業教育的發展帶來了諸多挑戰甚至隱患[1]。

解析職業教育新一輪的結構性調整,正確認識“職教高考”的價值意蘊、現實困境,有助于解決多年來的教育固疾和教育“內卷”、更新觀念、打破學歷枷鎖、瞄準職業行動能力、促進職業教育對經濟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適應能力,提高職業教育的吸引力,裨益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職教高考”的價值意蘊

考試招生制度不僅關系著國家的發展,也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高等教育入學考試要真正做到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潛能發展,滿足人才多元化發展,加強職業教育招考對象的針對性,緩解社會發展中人才供需不平衡問題,有必要建立起區別于普通教育的職業教育人才選拔機制。

(一)雙循環經濟與產業升級的外部指向

高質量的人才隊伍是經濟轉型升級的有力支撐,然而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嚴峻,企業高級技術人才卻出現了“用工荒”的局面,體現出勞動力培養結構的錯配對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制約。2021年4月12日,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李克強總理也指出,我們的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效銜接,穩步建立和發展職業本科。職業教育一頭連著產業,一頭連著教育。全球化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經濟以及產業的轉型升級,勢必會提高對技能型人才質量和規格的要求。

目前,人們在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選擇上存在一些爭議,由于我國教育長期以來的發展格局,加之職業教育在高考錄取中的弱勢地位,造成了人們對于職業教育的誤解。在教育結構上出現了個人需要和國家需要脫節的現象。從國家整體長遠發展來看,普職比例大體相當是長期追求的目標。由于個人選擇造成的對能力傾向的自我認知的偏差和對職業教育的誤解,都會影響學生對教育類型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教育類型選擇的非理性現象,因此要從宏觀的角度加以引導和干預,“職教高考”政策是拓寬職業教育上升通道、建設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專業集群,培養大量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關鍵舉措。

(二)職教內部以評價促改革的有力抓手

評價是教育內部改革和發展的“指揮棒”,一頭指向基礎教育的教育目標,一頭指向高等教育的招錄標準,牽動著千家萬戶的敏感神經,也影響著社會發展與穩定[2]。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具有同等地位的兩種類型的教育,普通高考錄取中高職??圃盒R话阍O在第三批次,分數遠低于本科批次,鮮明的淘汰機制使得職業教育的生源長期受到擠壓,造成了職業教育價值意蘊的遮蔽。構建高質量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呼喚獨立的招考評價機制。

第一,有利于消弭長期以來社會各界對職業教育的鄙駁。一方面,“職教高考”獨立招生,變“分層”為“分類”,有利于轉變高職高專在高考招生中的不利地位。提高職業教育生源素質的同時,也轉變了大眾對職業教育的偏見,使職業教育能夠真正與普通教育享有同等地位[3]。另一方面,“職教高考”使職業教育不再是“斷頭教育”。傳統觀念中,職業教育指向就業,強調實踐和技能;普通教育指向升學,關注理論和研究。當前“職教高考”為職業教育開辟了上升的通道,既面向就業,也面向升學。

第二,有利于建立起縱向銜接,橫向融通的職業課程體系。評價是教育實施的“風向標”?!奥毥谈呖肌薄爸R+技能”的考試模式必定推動中職教育加強技能培養,首先,評價體系的變革會造成對職業教育原有專業結構的沖擊。當前,產業需求是職業教育專業設置、撤并和調整的重要參考,關注優勢專業的發展,有利于促進產教融合,避免職業教育對勞動力市場需求反饋的滯后性。其次,利于優化中職教育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探索,促進中職與高職的銜接,形成完整暢通的專業型人才發展道路。有利于探索不同專業的人才培養規律,從而建設一體化的、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專業化高級技術人才培養鏈條。最后,強調職業教育基本知識素養的考察以及職業教育中價值觀、人才觀、勞動觀與生涯發展概念的教育,促進了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銜接,有利于專業型人才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職教高考”的現實困境

自“職教高考”政策實施以來,以及202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的通過、4月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的召開、5月財政部和教育部共同撥款276.9億元促進職業教育質量提升、11月財政部和教育部提前下達2022年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資金預算約249億元、12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十四五”職業教育規劃教材建設實施方案》等一系列職業教育發展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大國工匠。然而“職教高考”政策作為一項新的制度,自實施以來獲得了積極的成效,但由于職業教育外部因素的多重影響和“職教高考”制度在評價內容、評價方式以及評價結果方面的建設仍不夠完善,實施過程所造成的一些復雜的問題不容忽視。

(一)職業教育外部因素的多重影響

1.區域發展差異制約“職教高考”的統一性

我國地域廣闊,由于氣候、地理、資源、人口、風俗、歷史等諸多因素塑造了我國各地特色化的產業發展路徑,也造成了區域政治、經濟、產業、文化等方面的不均衡。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有著天然的聯系,這也意味著區域發展的差異與統一化傾向的“職教高考”有著難以避免的矛盾。同時,地區職業教育資源的不平衡也制約著職業教育的公平性,也同樣影響著“職教高考”的公平性。

2.生涯教育缺位影響“職教高考”生源質量

2021年3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做好2021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堅持普職比例大體相當,“普職分流”勢在必行,使得職業生涯選擇問題再次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然而,中小學生對職業生涯的了解,能多大程度在普職分流時做出理性選擇,是義務教育階段職業生涯教育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當前,在家長和學生中仍存在“重學輕術”“重學歷輕能力”“重文憑、輕資格”“重普教、輕職教”的觀念,對“職教高考”政策持觀望態度,職業教育仍是許多學生無奈的選擇。因此,及時在義務教育階段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生涯軌道,構建橫向上強調專業知識與文化知識的深度與廣度,縱向上關注學生對個人職業生涯的初步認知、探索實踐、定向決策,以及整體上打通學生職業生涯專業發展通道的體系化教育共生系統是撫平家長和學生在“普職分流”問題上焦慮情緒的關鍵,也是提高“職教高考”生源質量的關鍵。

(二)職業教育內部因素的深層困境

1.評價標準缺乏嚴格界定

職業能力是職業教育評價標準的參照,而當前,職業教育缺乏以“能力”為核心的職業教育評價體系。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分為四大類:職業高中、普通中專、成人中專、技工學校。分屬教育部和人社部兩大部門,并且分別制定職業教育技能標準和教學標準。教育部側重專業教學標準的制定,人社部則側重于技能標準的制定。然而,在專業教學標準的制定方面,教育部將職業教育教學的評價權下放到職業院校,但多數職業院校均以課程結業作為完成培養目標的評價標準,對學習者“能力”評價沒有明確的衡量;在職業技能標準的制定方面,技工學院以技能形成作為培養目標,對學習者能力的形成過程和能力素養的高低沒有明確的佐證[4]。由于評價標準的模糊造成了評價內容缺乏統一性,進而影響職業教育評價的信度和效度,不利于“職教高考”政策實施。

2.評價過程的公平性爭議

類型教育的視角下,“職教高考”與普通高考存在一定的差異,雖然“職教20條”中強調了保障“職教高考”的公平性。但教育本身與經濟存在天然的聯系,經濟尚且有地域差異,相應的,職業教育的公平性也是相對的。首先,在類型教育的視角下,“職教高考”采取的“知識+技能”的考試方式,使得普通教育對“職教高考”難度、標準存在質疑的聲音。其次,不同專業技能之間的考核難度、標準也難以形成量化的呈現[5]。最后,不同地區的生源數量、招生數量、行業標準都有一定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職教高考”的信度,效度受到質疑,阻礙“職教高考”政策實施[3]。

3.評價結果的效用缺失

由于評價標準、評價內容、評價過程缺乏統一指導,造成“職教高考”的分類考試難以使學生真正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首先,普通高考的學生可以通過高考進入高等教育,以高考成績進入到不同學校和專業。然而參加“職教高考”的學生只能選擇特定專業,并且很難進入到本科院校。即便有機會,也只有少量名額。其次,由于當前的職業教育“能力”評價體系尚未完全建立,“職教高考”的成績能否被認可,作為職教學生上升的依據還有待商榷。最后,由于職業教育的多種招生方式,如,五年一貫、社會招生、自主招生、注冊制度等,多條路徑入學的學生成績能否做到互認、互換、互通都影響著“職教高考”的現實價值[6]。

三、“職教高考”的路徑探析

構建和完善“職教高考”制度,不僅需要考慮經濟、政治、歷史文化等因素對教育的制約作用,也應考慮到在復雜多元的職業教育專業體系中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制度和標準,立足于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理念,為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學生提供充足的職業生涯選擇空間和發展路徑。

(一)構建區域協調的“職教高考”評價制度

區域間經濟發展不平衡是職業教育發展水平差異的關鍵因素,影響著“職教高考”的公平性,因此“職教高考”要做到相對公平,地區諸因素的差異應當作為“職教高考”制度關注的關鍵因素,職業教育服務于地區產業發展,不同產業、企業的要求應當成為職業教育評價內容和標準制定的參照。因此在“職教高考”中,不能“一刀切”,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與時俱進,以省為單位制定“職教高考”的內容和標準,一方面避免了全國范圍的統籌考試帶來的公平問題,另一方面避免了地市范圍制定規則造成的內容零散和標準不具公允性的問題[7]。將評價體系的建設權利下到省級政府,有利于地區產業發展與教育之間的協同發展,地方政府根據地區產業特點協調和構建產業集群和專業集群,進而衍生出多種職業生涯發展路徑,為學生提供暢通的職業發展路徑和平臺。通過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融合的模式,打通職業教育人才上升通道,利用人才培養優勢,推動地區經濟發展,實現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彎道超車。

(二)制定能力本位的“職教高考”評價標準

當前,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還是辦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教育之間的矛盾,體現出學歷本位與能力本位之間的觀念錯位。社會中的教育焦慮源于職業教育的導向不明,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應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實際上破除“五唯”觀念,構建起能力本位的教育評價體系至關重要。職業資歷框架制度與“職教高考”緊密結合是實現職業技能標準量化的有效辦法。首先,二者具有教育目標上的耦合,在職業資歷框架的基礎上制定“職教高考”的評價標準有利于提升“職教高考”成績的流通性和認可度。其次,二者在內容上能夠互補,學生先通過中職院校的職業技能認定,憑借職業資格認定的成績參加“職教高考”的“3+X”模式,同時強化職業技能、專業知識和基礎文化知識的考查[4]。避免國家統一考試有失公平性的風險,又提高了省級政府統籌的“職教高考”的信度和效度。同時,我們要關注到建立健全執業技能鑒定制度,要做到考培分離,保證職業技能鑒定結果的質量。

(三)推動各個學段的“普職融通”機制建設

當前在職業教育仍然處于教育體系中邊緣化地位的背景下,職教改革的著力點應放在同普教同等重要的地位,“職教高考”才能獲得普通高考同等的效用?!锻ㄖ窂娬{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要堅持普職比例大體相當,這不僅僅意味著“普職分流”中學生數量大體相當,也意味著在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政策傾斜、師資配備方面都要做到大體相當。首先,在義務教育階段,加強勞動教育與職業生涯教育的融合,在勞動教育中融入生涯認知體驗,在職業生涯體驗中,加強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導,在形成勞動技能和職業認知的同時滋養學生的精神世界。幫助學生在“普職分流”中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使得參加“職教高考”成為一種選擇,而非在選拔制度下的無奈之舉,能夠很大程度上改善“職教高考”的生源質量問題。其次,在中職教育中,勞動教育和職業教育不是可以替代的關系,中職教育從原來的以就業為導向,轉變為就業和升學并舉。如果升學還要加強對學生文化基礎知識方面的教育和要求[8]。職業教育也應當利用好其先進的職業技術設施和資源優勢,構建職業生涯教育一體化的銜接體系,為中小學生的職業啟蒙、體驗、訓練,提供平臺,改變職業教育的邊緣地位,從職業教育的底層邏輯入手提升“職教高考”評價結果的效用。最后,加大政策傾斜力度,加快職業本科建設是推動“職教高考”政策的有力支撐,擴大職教本科的招生規模,利用好當前已有的高等職業教育資源,擴充職業本科數量和專業體系建設,在普通高校鼓勵部分職業教育相關專業進行職業教育專業轉型,有利于構建“職教高考”成績在不同層級的職業教育院校間的兌換機制。激發職業教育活力和積極性。

綜上所述,職業教育是現代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一環,職業教育通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有機銜接,引導學生構建清晰的職業生涯發展認知?!奥毥谈呖肌闭叩牟粩嗤晟?,是我國構建高質量的現代化教育體系的必然選擇。

猜你喜歡
職教職業評價
守護的心,衍生新職業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關于構建鐵路職教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
培養“工匠之師”,賦能廣東職教
職業寫作
中英越洋握手 職教領跑未來
我愛的職業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職業打假人”迎來春天?
國內職教動態信息若干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