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經濟時代高職院校創新創業“1+n”課程體系構建研究

2023-03-22 08:38靜,蔡巖,張
林區教學 2023年2期
關鍵詞:課程體系數字高職

武 靜,蔡 巖,張 靜

(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哈爾濱 150025)

引言

2022年1月12日,國務院發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痹跀底謴妵倪M程中,人才是推動技術進步、實現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重要基礎與核心要素,企業數字化轉型必然要求企業人才轉型。高職院校作為國家人才培養重要陣地,培養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發展需求的新型創新創業型人才是當前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數字經濟時代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的新要求

企業數字化轉型從本質上說是創新創業人才的轉型,數字化推動企業戰略、文化、組織、流程,以及產品技術、服務形態上各個方面的轉變,而不僅僅局限于技術[1],進而對企業人才的知識結構、創新思維、創業技能等方面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體而言,數字經濟時代創新創業型人才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基本特征:

第一, 創新能力。與傳統人才需求不同的是,數字經濟時代需要將創新意識轉化為創新能力,根據企業的業務特征,利用先進的技術對企業業務模式進行變革,即創新能力。在技術能力的基礎上,增加對企業業務的理解能力,從而實現創新。

第二, 團隊領導能力。將團隊合作能力提升為團隊領導能力,包括商業洞察力、自信心、責任心、抗壓能力、感召力、人文關懷、正確的價值觀等。

第三,綜合技術能力。數字經濟時代人才不局限于某項專業技能,而是具備超強的學習能力,盡可能地掌握更多的知識,在具體工作中轉化為數字化辦公技能、數字化運營、分析能力、產品研發能力、數字營銷能力等,成為π型人才。

這就要求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必須與數字經濟時代人才需求相適應,不但要掌握創新創業知識技能,還要具備綜合素養。構建以創新能力、團隊領導力、綜合技術能力為核心素質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是推動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高水平發展的重要引擎。但是,如果傳統式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未能有效解決,則必將成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一大阻力。

二、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傳統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

1.課程內容與形式單一

創新創業課程內容與課程形式是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重要載體,是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原點與基石。高職院校傳統創新創業課程主要包含三類:一是創業基礎類課程,如《創業基礎概論》《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二是面向全校開設創新創業公選課程,如《創新設計》《大學生SYB創業流程》《企業管理基礎》;三是針對某些專業開設的經濟貿易類選修課程,如《創業營銷》《金融市場與創業融資》。

此三類課程存在的共同問題是:第一,創新創業課程通常以基礎理論課程為主,綜合性與實踐性課程較少,實踐活動基本以創業大賽、企業家講座等形式呈現,虛擬仿真、沙盤模擬類課程只停留在階段性的項目訓練,沒有科學納入課程體系。第二,缺少價值觀、職業觀、創業心理等方面綜合素質的培養,課程內容局限于創新創業教材內容本身,與專業、思政、心理等課程是彼此獨立、互不融合的課程體系,除創業技能與常識知識外,缺少與其他學科的協調與配合,未能形成道德、心理、專創融合等邏輯關系遞進的知識架構。第三,課程種類較少,創新創業領域知識龐雜,高職院校學制短、學時有限,除少數通識課程外,選修課種類較為單一,沒有形成針對不同知識點、不同專業、不同年級開設的特色課程。第四,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的內容與形式的相似度較高,未能體現專業特色。以生物制藥專業為例,專業特色明顯,創新空間較大,但是通識類課程以及《創新思維訓練》《營銷實務》等選修類課程,理論性較強,難以體現技術特色與市場開發的結合,專創融合程度較低。

2.教學方法與手段陳舊

高職學生的優點是動手能力與實踐能力較強,缺點是相對缺乏探索精神、自律性差、注意力不集中。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傳統的教學方法以講授為主,以案例分析、小組討論、游戲模塊等方法為輔。由于合班授課情況較多,小組討論與游戲模塊等方法在人數較多的班級難以開展。雖然黑板和粉筆被幻燈片取代,但本質上仍然屬于灌輸式教學方法。隨著網絡技術的發達,抖音、快手、得到、樊登讀書、網易公開課等諸多視頻網站,都可以提供價格合理甚至免費的教學課程,能夠給學生的創新創業學習帶來全新的視角和不一樣的體驗,因此,陳舊的教學方法已遠不適應數字經濟時代學生的思維方式。曾有人斷言,不久的將來,缺乏創新與互動的傳統式教學終將被現代化方式所取代。

教學手段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互相傳遞教學信息的媒介。新冠肺炎疫情催生了新的教學模式,疫情期間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交替進行。線下課程的教學手段以黑板、多媒體、幻燈片為主,部分教師在課程講授結束后,留出小部分時間用于觀看線上課程,這種所謂“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手段流于形式,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常常心不在焉,而疫情封校期間完全線上授課,教學效果則更加堪憂。由于班級人數眾多,教師在網絡授課的過程中,只能對著電腦屏幕講授,看不到每個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態,同時缺乏互動與情感溝通,從而嚴重影響教學效果[2]。

3.師資隊伍結構性失衡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結構性失衡。首先,創新創業專任教師以學術研究型人才居多,缺乏企業實踐與親身創業經驗,授課內容大多停留在理論知識范疇之內,對于數字經濟時代的企業數據化思維方式與企業實際運營知之甚少,從而使學生對創新創業的了解與實踐脫節。雖然各高校積極開展創新創業第二課堂,每年不定期聘請企業專家開展講座,但企業專家并不帶領學生進行項目實操與演練,缺少對真實項目的承接、演練與連續的指導,因而校外創業指導專家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只是在形式上納入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在時間與空間操作上均達不到應對創業實戰的要求。其次,創業、專業、心理、思政等各專業教師處于“各自為政、互不相干”狀態。近年來“專創融合”的呼聲很高,但是在實操層面,創業教師對各專業領域不通,各專業教師對創業教學參與較少。專創融合大多停留在創新創業大賽領域,而大賽真正能落地的項目卻很少。同時,目前高校的心理咨詢中心大多沒有專門對創新創業心理問題進行咨詢的項目,與專業的心理咨詢教師相比,創新創業教師對于學生在創業中遇到的心理問題的調節不夠專業,因此,在心理、思政等方面需要更多領域教師的共同配合[3]。

三、數字經濟時代高職院校創新創業“1+n”課程體系構建路徑

1.構建以創新創業課程為主的“1+n”課程內容體系

創新創業“1+n”課程體系,是指以創新創業課程為基礎,即為“1”,以思政課、專業課、心理健康課等課程為輔助,即為“n”,構建多門課程、多種形式于一體、互相配合、互相彌補的開放式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1”與“n”深度融合。大一各專業開設創業通識課程,以理論課程為主,傳授創新創業基礎知識理論,內容上逐步擴大“n”的范圍,包括:創新創業類課程,針對特色專業增設特色公選課程,諸如“黑森綠色食品”“北大荒食品”營銷類課程;思政類課程,在創新創業教育中融入價值觀、理想、職業素養等方面思政元素,同時在思政課堂教學中,融入企業家精神等創新創業理念;專業類課程,整合校內外的創新創業資源,促進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列入專業教學課程框架內;心理健康類課程,大學生在創新創業活動中,精神常常處于緊張狀態導致焦慮,甚至出現心理危機事件,可以適當擴充心理健康課程內容,以應對大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產生的心理問題。這里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在專業類課程中創業教育遵循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定位,在專業課程標準、課程設計、實驗、實習、畢業設計等所有教學環節中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訓練及創業意識喚醒,同時結合學院重點專業,將創新理念貫徹到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項目教學中,重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創業及崗位實踐創業的能力,從課程標準到實習實訓各環節,將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創業能力融入到各專業教學當中。專業教師在專業教學內容中,增加1—2個“專業與創業”專題,構建實踐性、全要素服務的課程模式。

同時,創新創業、思政、專業、心理等多門學科講座、沙龍與大賽交替開展,形成結構合理、內容互補的創新創業第二課堂;逐步擴大社會實踐范圍,如開發“帶嶺實驗基地”作為實踐課程,利用學院現有實訓基地資源建立創新實驗室,通過基地建設推進創業課程向實踐延伸。通過“1”與“n”的深度融合,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中,逐步提升學生的業務思維能力、團隊領導力及綜合技術能力。從而形成道德、心理、專創融合等邏輯關系遞進的知識架構[4]。

2.利用互聯網技術豐富“1+n”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數字經濟時代,互聯網技術不斷突破創新,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技術等現代化科技手段,為創新創業課程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提供了多元化的選擇方案。當前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包括多媒體教學、在線課堂、翻轉課堂、慕課、微課等,將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融入創新創業授課過程,對于成長于互聯網時代的大學生而言,更容易引起共鳴,引發知識探索的愿望,將抽象的理解與記憶,轉變成為一種主動探索創新創業技能,重視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也有助于提高高職學生的課堂專注力。但是,由于高職學生文化基礎相對較差,因此,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仍然要以教師的講授與引導為主,同時配合情境模擬、行為導向等教學方法及多種線上教學手段,通過“1+n”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實現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的結合。

數字經濟時代的講授法與傳統意義上的講授法有所不同,數字經濟時代需要具備數據思維方式與數據分析能力,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教學方式不僅僅是形式上的結合,更重要的是通過線上信息交互平臺,實現授課教師與學生的深度鏈接。例如,利用釘釘、騰訊會議、智慧樹、智慧職教等平臺中的白板、提問、問卷、測試等軟件功能,通過后臺大數據分析,判斷學生的興趣點、教學難點及知識掌握情況,了解學生個性化需求,突破傳統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信息不對稱的困境,有針對性地選取案例,使用當代學生感興趣的網絡熱詞,增加課堂互動性。同時,引導學生通過網絡信息資源渠道,獲取與之相適應的學習資源。搭建虛擬平臺,打通網絡渠道,利用網站、公眾號、定期發布校園及社會最新動態,營造創新創業文化氛圍。開發小程序創新創業心理互動平臺,實現基于智能手機的在線創新創業心理咨詢服務,從而實現對傳統教學方式的有益補充[5]。

3.構建“1+n”創新創業師資團隊

“1+n”的課程體系需要“1+n”師資團隊,通過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師資隊伍進行結構化調整,組建以創新創業教師為主、以專業課、心理健康、思政教師為輔的創新創業“1+n”師資團隊,使之成為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設的根本保障。團隊教師定期溝通,整合、協調教學內容,保證創新創業課程與各學科之間的滲透融合。在“1+n”教師團隊建設中,創新創業教師仍然是團隊建設的主體,可以吸納有企業工作經驗以及創業經驗的人員作為創新創業兼職教師,提高創新創業師資團隊的整體實踐水平。對于有創業意向及已經辦理營業執照的學生創業團隊,聘請企業成功人士作為創新創業校外導師,為學生定期提供創業項目探索、企業經營管理、企業問題診斷等方面的咨詢與服務。高校心理咨詢中心除了日常的心理咨詢工作之外,還需要加入創新創業心理咨詢與輔導工作內容,同時,配合思政教師定期開展紅色主題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的課外活動,將思政、心理等專業教師納入創新創業師資團隊。

在專創融合方面,為避免閉門造車,高校應為教師提供更多培訓機會,創造終身學習的學術氛圍,例如,定期派遣專業與創業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了解企業運行機制與管理模式,積累企業實踐工作經驗,提升專創融合水平。鼓勵專業課教師組建學生團隊落實創業項目,以專業促進創業,并為創業師生團隊提供免費創業辦公場所與項目孵化基地。在業績考核方面,將創新創業系列成果納入“1+n”教師團隊考核標準,在獎金發放、職稱評定等方面,為創業心理咨詢教師、紅色精神與創業融合教師,以及在各項創新創業大賽中獲獎和項目落地的專業教師開放綠色通道,提高教師團隊的內驅力,逐步擴充并穩固創新創業師資團隊的組織架構[6]。

結語

創新創業型人才的供給與配置是企業發展的核心,數字經濟時代的新技術、新思維、新理念將創新創業人才需求帶入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時代,同時也對傳統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轉型勢在必行。面對新時代新要求,高職院校亟須反思傳統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查找傳統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短板,構建以課程內容與形式,教學方法與手段,創新創業師資團隊建設為核心要素的,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發展需求的新型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猜你喜歡
課程體系數字高職
高職Java程序設計課程體系建設思考
“三位一體”課外閱讀課程體系的實施策略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答數字
民法課程體系的改進和完善思路*——以中國政法大學的民法課程體系為例
數字看G20
加強青少年中醫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課程體系構建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成雙成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