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革順合唱音響觀念探微①

2023-03-22 15:30黃祖平蘇州科技大學音樂學院江蘇蘇州215009
關鍵詞:合唱團音響觀念

黃祖平 (蘇州科技大學 音樂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王 霞 (蘇州科技大學 藝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引 言

在中國合唱音樂發展史上,上海音樂學院馬革順教授被盛譽為中國合唱音樂的“宗師”“泰斗”。他是中國合唱音樂的奠基者、見證者、親歷者、創立者。他的專著《合唱學》,半個世紀以來一直是中國合唱音樂理論研究和表演實踐的指導性、綱領性文獻。他在合唱理論研究中總結的“四呼五音”規律,在合唱教學中歸納的“馬氏教學體系”,在合唱實踐中提煉的“馬氏合唱訓練體系”等,均是中國合唱指揮教學與合唱訓練的經典指引。20世紀80年代,他被美國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合唱學院授予“榮譽院士”,被古斯塔夫學院授予“藝術榮譽獎章”。20世紀90年代,馬革順受邀去境外講學,為我國合唱事業的交流與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1]

馬革順認為:“合唱作品必須通過音響來完成它的全過程。但合唱音響必須與作品內容要求相符合:能表達作品所表達的喜、怒、哀、樂、憂、歡、褒、貶;這才是合唱音響所具備的真正使命?!盵2]這體現了他合唱音響的兩個基本觀點:1.合唱作品是以音響的方式再現的。2.合唱音響可以表達喜、怒、哀、樂、憂、歡、褒、貶。由此出發,馬革順教授窮其一身,在合唱理論、創作、表演、教學等方面展開全方位研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合唱音響觀念,包括吐字、咬字中的“四呼五聲”與“歸韻”理論,聲部進行中的“色調”理論,合唱音響中的均衡理論等。這些理論在中國合唱學界產生巨大影響的同時也受到國際合唱學界盛贊,推動了中國合唱音樂與世界合唱音樂匯流。

馬革順合唱音響觀念的形成,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因素:國際化的合唱教育、螺旋式的哲學思維、民族化的創作實踐、開放式的教學實踐、勇于探索的堅韌精神。深入理解這一觀念,有利于推動中國合唱音樂的進一步發展。

一、國際化的合唱教育

馬革順(1914—2015),祖籍陜西省乾縣。1914年12月27日,馬革順出生于南京的一個基督教家庭。他的父親名叫馬兆瑞,是一個牧師,他創辦“自立神召會”和孤兒院,在管理、經營方面表現出非凡才能。

馬革順從小就經常參加教會活動,聽牧師講道,聽風琴演奏圣樂,與會眾齊唱贊美詩。如他本人所言:“我是在教堂音樂的熏陶下成長的,我最初接觸的音樂就是教堂音樂?!盵3]9唱詩班耳濡目染的音樂熏陶與實踐,為馬革順合唱音響觀念奠定了基礎。

從初中時起,馬革順跟隨金陵女子大學音樂系外籍教師學習鋼琴,并為教會的禮拜活動服務。1933年,馬革順高中畢業準備考大學的時候,他沒有遵從家庭要他報考土木建筑專業的意愿,而是轉向音樂專業,選擇報考南京國立中央大學音樂系,并以優異成績考取了藝術科音樂組,由此開始接受正規的音樂教育。他師從奧地利音樂博士史達士(Strassl)學習指揮法、曲式、配器等課程,這為他走上專業音樂藝術的人生之路奠定了基礎。

1947年5月,馬革順赴美國研修合唱指揮。他先去美國西南音樂學院攻讀碩士學位。在此期間,他刻苦練習鋼琴,認真學習作曲、聲樂、指揮等課程,還跟隨弗林特(Flint)教授學習復調、和聲。1948年秋,馬革順進入心中的藝術圣殿——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合唱學院,專攻合唱與合唱指揮。在這里,他系統學習了合唱史學、合唱訓練學、合唱美學、指揮藝術史、指揮技術、合唱與指揮實踐等課程。這為他后來合唱音響的建立儲備了充足的知識與養料。馬革順后來回憶時提道:“特別是在該校學習合唱的吐字咬字規律以及指揮技巧,對我一生從事的合唱事業都有極大的幫助,讓我終身受益?!盵3]59

1981年1月,馬革順再次前往美國,以訪學者身份參加美國合唱指揮家協會(American Choral Directors Assosiation,簡稱ACDA)年會,進行文化交流。利用這次訪學契機,馬革順一方面在美國18所大學講學和舉行音樂會,介紹中國合唱發展概況;另一方面積極參與美國各地合唱活動,詳細了解美國合唱音響觀念、合唱訓練法。同時,西南音樂學院為他補發了碩士學位證,威斯敏斯特合唱學院為他授予“榮譽院士”稱號。在為期4個月的訪學中,馬革順對國際合唱潮流有了新的認識。這為他后來探究中國合唱民族化、國際化奠定了理論基石。

可以說,馬革順教授在合唱學習中,始終與國際合唱理念與實踐同向同行,無論是兒時的唱詩班熏陶,還是大學時期際遇導師史達士(Strassl)博士的悉心指導以及兩次美國求學經歷等。這些良好的合唱學習品格與歷練啟發他思考、梳理中國合唱音響的構建,為他創立合唱音響觀念打下堅實根基。

二、螺旋式的哲學思維

馬革順在合唱實踐過程中非常注重合唱音響理論研究,以提高和指導自己的合唱實踐,豐富其合唱音響理論構建。早在1938年,馬革順大學畢業后轉戰西安時就參加了西京市音樂教師抗戰音樂研究會。他自述當時籌備經過:“為了增強小學學生對抗戰情緒的表現,便由抗敵后援會在4月30日,假本市北大街公共體育場,主辦了一次西京市小學抗戰歌詠表演大會,當時參加的學校有25個,人數在1500人左右,成績是出乎意外的優良,情緒是異常的熱烈……同時感覺到需要一種組織來聯合全體共同作更大更有力的表現,況且在當時僅有的25個學校中要找出一個大家都能唱的歌曲,已經很感困難了……因而事后招待當時參加各校音樂教師的茶話會上,便有了組織本會的決定,并推定馮慕鵠、谷景賢、竇淑媛、馬革順等為籌備委員會?!盵4]5其次,“文革”期間,他在極其困苦環境下,失卻表演舞臺之時,仍潛心進行合唱理論研究,并依據中國人的發音習慣、吐字咬字特點,創作了日后被奉為“合唱圣經”的專著《合唱學》。①1956年,上海音樂學院成立指揮系,馬革順為指揮系合唱指揮專業學生開設“合唱學”課程編寫了試用教材。1963年,上海文藝出版社版的《合唱學》是經過他修改、增刪的第4稿?!逗铣獙W》初版后,受到廣大讀者和專業同行的鼓勵,被認為是一本專業價值頗高的著作。1980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了《合唱學》修訂本,篇幅比初版增加了20%。1982年該書再次印刷,印數達到初版的五六倍。1992年,香港宣道出版社出版了《合唱學》增訂版,先后兩次印刷,廣泛發行到中國的香港、臺灣地區以及世界各地。2002年,上海音樂出版社推出《合唱學新編》,實為他60多年里對合唱作品藝術再現的理論研究與從事合唱作品藝術再現的實踐經驗的總結。在這個版本中,他正式提出“混合韻母”的論說,明確總結出“一個字唱兩個以上音符”的處理要求,同時增換了一些譜例。改革開放后,馬革順的合唱理論研究有了新的突破。1978年,他在上海音樂學院作曲指揮系作“讀書學習匯報”時,翻譯了美國當代著名指揮家杰拉爾德?達?馮羅(Gerald F.Darrow)的合唱學專著Four Decades of Choral Training(《四十年以來的合唱訓練》)。這本著作是對美國1930—1970年間出版的950種有關合唱訓練的著作的歸納、統計和部分摘錄。該書共分八章。第一章介紹美國合唱事業的發展情況。第二章至第八章分別闡述合唱訓練中的音質、呼吸、姿勢、音準、音域、力度及吐字咬字的七個方面的內容。從書目的內容中可以看出,馬革順兩次修訂《合唱學》時一定程度上受到這本著作的啟示。20世紀八九十年代是馬革順理論成果較豐碩時期,他先后在《音樂藝術》《中央音樂學院學報》、美國合唱指揮家協會創辦的《合唱期刊》等高水平期刊上刊發論文,論述“歐美合唱在不同歷史時期合唱音響的不同”以及“中國合唱水平與國際接軌”“中國合唱音響建立”等論題。馬革順的理論研究視閾寬廣、實事求是,既有國際視野,又從中國實際出發,為他建立體系化合唱音響觀念積累了厚重的理論基礎。

除了系統的理論研究之外,馬革順還非常重視表演實踐,通過表演實踐來完善、優化合唱音響理念。他輔導的合唱團涉及面極廣,教授的人群中各個年齡階段都有,其中有專業合唱團、業余合唱團、女子合唱團、少兒合唱團,還有圣樂合唱團。②專業合唱團如上海樂團附屬合唱團、上海音樂學院合唱團等;業余合唱團如杭州市教師合唱團、香港明儀合唱團、南加州華人合唱團等;女子合唱團如上海音樂學院女聲合唱團等;少兒合唱團,如上海春天少年合唱團等;圣樂合唱團,如新加坡哈利路亞圣樂團、香港建道神學院唱詩班等。馬革順教授還赴全國各地進行合唱訓練方面的指導,足跡遍布祖國大江南北以及海外。特別是1956年,他指揮的上海音樂學院女聲合唱團、混聲合唱團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音樂家協會主辦的“第一屆全國音樂周”活動,受到音樂界高度評價,并在中南海禮堂為周恩來等中央領導演出。

通過廣泛深入的合唱實踐,他對中國合唱的實際表演水平、與國際水平的差距、中國合唱音樂存在的弊端、中國合唱音樂未來發展等諸多問題了然于胸,并進行反思。在豐富的實踐基礎上,馬革順逐漸建立了自己的合唱訓練方法和手段,為他理想中的合唱音響實現創造條件。[4]205-222正如馬革順自己所說:“我在美國學到了很多系統的合唱指揮專業知識,但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后來,我在實踐中,慢慢摸索,終于明白了為什么要那么做。再加上我在讀大學以及在美國的時候就有過許多在合唱團里演唱的經歷。所以只有專業學習、參與演唱以及實踐結合后,才可能成為一名成功的指揮?!盵5]

馬革順在合唱音響觀念研究中,既重視理論研究也注重表演實踐,遵循著理論→實踐→再理論→再實踐規律,體現了螺旋式的哲學思維。

三、民族化的創作實踐

馬革順在接受國際化教育、表演實踐基礎上,積極倡導民族化創作實踐。他一方面鼓勵中國作曲家們積極創作具有中國特色的合唱作品,另一方面主動參與中國合唱音樂創作與改編。早在20世紀30年代,馬革順就開始創作歌曲,代表性的作品有《游子吟》(1935,王問奇作詞)、《淞滬戰歌》《不久就要天明》(1937)、《募寒衣》《臺兒莊打勝仗》《勝利在最后》《吃飯歌》(1938)。20世紀50年代他開始創作合唱作品,最有代表性是大合唱《受膏者》(1954,中華浸會書局)。

20世紀80年代以后,馬革順還將《教我如何不想他》《祝酒歌》《運動員進行曲》等作品改編成合唱形式。在《教我如何不想他》中,馬先生在保持原作民族化基礎上,通過音色對比、織體變化,將作品中“微云”“微風”“月光”“水面落花”“水底魚兒”等這些或靜或動的物景表現得惟妙惟肖,給人以無限遐想。在聲部布局中,馬革順將第二女高聲部從女高聲部中剝離出來,與女低聲部結合共用一行譜表記譜,并要求在第二女高聲部演唱主旋律時,女高聲部音色變暗。體現出他合唱音響中部分與整體的協調觀。

在無伴奏合唱《運動員進行曲》中,馬革順大膽嘗試運用人聲模仿打擊樂及銅管樂的音效,保留了該作品軍樂的原汁原味,表現了賽場運動健兒勇于拼搏的精神風貌。這體現了馬革順人聲與器樂平行發展的音響觀。

這些是馬革順在合唱音響方面的重要創作實踐,凸顯了他合唱音響觀念。在合唱音樂創作中,他始終秉承合唱音樂“中國化”(中國旋律、中國語言、中國美學、民族和聲等)。理論研究、表演實踐、創作實踐,三者形成合唱音樂的“三足”之勢,在促成馬革順教授合唱音響觀念的形成中發揮重要作用。

四、開放式的教學實踐

馬革順合唱音響觀念的形成還與其長期從事專業院校的合唱課及合唱指揮課教學有著重要關聯。上海音樂學院是我國第一所專業音樂院校,1956年馬革順與楊嘉仁共同籌建上海音樂學院指揮系。20世紀50年代,合唱藝術在中國還是一個“舶來品”,國人對其還處于認識、認知階段,更不用說理論研究或中國特色了。音樂專業教學并沒有可借鑒的文獻、音響資料,面對“一窮二白”的尷尬局面,馬革順結合自己國外求學經歷和中國音樂教育的實際情況及中國音樂、語言的習慣,潛心研究合唱藝術在中國的生存與發展,研究合唱專業在專業院校學科中的地位及建設思路,研究合唱藝術在中國普及與發展。于是,合唱音響觀念、形態、訓練手段及音響實現等一系列問題漸成體系。帶著這些問題及自身的使命感,馬革順曾先后多次回到母校威斯敏斯特合唱學院訪學交流。①1982年2—5月馬革順赴美國訪學,并作學術報告:《中國現代合唱事業的概況》及《合唱中的漢語吐字咬字問題》,期間馬革順受邀參加美國合唱指揮家協會年會,并被吸納為外籍會員,參加了國際合唱協會第一次籌備會。1984年2—4月,馬革順再赴美國,參加美國合唱指揮家協會年會,接受美國陸軍合唱隊邀請,前往講學、排練,會見了美國著名合唱指揮大師羅伯特?肖(Robert Shaw)和弗瑞德?瓦林(Fred Waring)。1987年3—5月,馬革順赴美接受瓦特堡學院“音樂藝術榮譽博士”學位,參加美國合唱指揮家協會年會,出席威斯敏斯特合唱學院前院長Williamson誕辰100周年紀念會并作專題演講。2000年6月,馬革順再次前往美國,指揮韶音合唱團與洛杉磯華人藝術團合唱團“千禧聯合音樂會”演出。他還到澳大利亞、菲律賓、新加坡、中國香港地區、中國臺灣地區等講學、講座、排練與交流。通過與各知名院校、文藝團體的交流,馬革順領略到國際合唱學術的發展潮流。也正是得益于多次出國訪學交流的經驗,他的專著《合唱學》在多次修訂中日趨完善,其合唱音響觀念漸趨成熟。

在教學實踐中,馬革順一方面注重貫穿國際化的合唱教學理念,在合唱音響審美塑造方面與國際合唱學界保持同頻共振;另一方面注重針對中國合唱教學實際(合唱文獻貧瘠、合唱基礎薄弱、合唱指揮人才匱乏),以貫穿經典主線、循循善誘、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以開放的教學理念,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從而將自己的合唱音響觀念付諸實踐。在這一理念下,馬革順培養了徐武冠、張銳、徐瑞琪、王軍、王燕、王海靈、王瑾、閻寶林、任寶平等一批優秀合唱指揮家。他們承襲了馬革順的合唱音響觀念,訓練出“北洋合唱團”“八秒合唱團”“上海音樂教育系女子合唱團”“小云雀合唱團”“春天合唱團”等眾多躋身世界一流的合唱團隊,證明了馬革順合唱音響觀念的科學性、實用性。

五、勇于探索的堅韌精神

縱觀馬革順的百年人生,我們發現他身上有著謙虛與求索的高貴品質,并始終保持如一。自年輕時師從史達士學習起,馬革順就一直有一個出國留學、繼續深造的情節,此愿在1947年終于實現。當時馬革順已經成家立室、人近中年,而且在專業方面已有所成,他仍以謙虛求索的態度,赴海外刻苦研學。在1953—2002年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里,馬革順始終關注合唱學的學術動態,謙虛好學、與時俱進,這從他多次修訂、不斷補充與完善《合唱學》即可看出。另外,馬革順教授在20世紀80年代返回母??疾炱陂g,不斷學習當代合唱音響的發展潮流以及20世紀以來作曲家創作的合唱新作品。上海音樂學院的王燕教授在《恩師馬革順》一文中多次談到馬革順教授的創新精神。[6]

馬革順在一次采訪中曾說:“合唱是一個外來形式,需要我們不斷地深入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先要做傳統的兒子,找到它的精華之后再做傳統的叛徒,為建立真正適合中國合唱的藝術特征打開思路、尋找方法?!薄叭魏螌W科都會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發生變化,合唱亦是如此。音樂的表現要從作品的內容出發,根據時代的特征來表現時代的聲音,而不能千篇一律、固定不變。希望年輕的合唱指揮家尋找更好的音響來表達作品,表現社會的變革、時代的變遷,用充滿藝術美感的聲音表達人類的思想和情感,把藝術的美帶給更多的人,讓音樂這股清泉純凈更多的心靈!”[7]可見,馬革順一直關注、學習合唱藝術的歷史變遷,關注合唱音響的動態調整,他始終保持一種求索創新的精神。這對他合唱音響觀念的成熟、合唱音響體系的建立起到重要作用。

合唱音響觀念是由馬革順在理論研究、創作實踐、教學實踐等基礎上形成的體系化的研究成果,包含西方合唱音響的聲音觀念、風格觀念,又符合中國語言的表述習慣。他高站在國際合唱藝術的前沿,觀察與思考中國合唱音樂的理論構建與實踐發展?!榜R革順合唱音響觀念”“馬革順合唱訓練體系”“馬革順合唱指揮法”“馬革順合唱學派”等一系列理論應運而生。馬革順在其音響觀念構建中,始終立足于中國合唱音樂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與發展,探索出一條在世界合唱規范化要求下發展的中國合唱音樂道路。

馬革順曾說:“我希望……讓全民的欣賞水平進一步提高,把藝術的美帶給更多的人,讓音樂這股清泉純凈更多的心靈!藝術的薪傳乃藝術家的使命,我愿以余生窮于為薪,為中華文化的輝煌再添一把火?!盵8]他始終把自己的命運與中國合唱音樂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為中國合唱音樂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猜你喜歡
合唱團音響觀念
維生素的新觀念
音響銷售面對面之我賣音響的這些年
別讓老觀念害你中暑
音響行業真的“難”做嗎?
為定制安裝而生SpeakerCraft,純粹的定制安裝音響品牌
難忘的合唱團
健康觀念治療
合唱團的那些事兒
毛茸茸合唱團
誠實音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