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海谷物倡議終止對全球糧食安全的影響及應對策略

2023-03-26 22:01徐佳利孫裕如
糧食科技與經濟 2023年6期
關鍵詞:應對策略

徐佳利 孫裕如

摘要:俄羅斯和烏克蘭是全球重要的糧食生產國和出口國。為緩解俄烏沖突對全球糧食系統的沖擊,2022年,聯合國、俄羅斯、土耳其與烏克蘭四方共同簽署黑海谷物倡議,提出設立一條安全的海上人道主義走廊,以恢復烏克蘭的糧食和化肥出口。倡議實施一年來,有效緩解了全球糧食供應短缺問題,扭轉了國際糧價的飆升趨勢。然而,隨著近期該倡議的終止,全球糧食危機陰霾再起。文章基于黑海谷物倡議的實施歷程,探討了倡議終止的成因,及其對中國乃至全球糧食安全的影響,并提出針對性應對策略。

關鍵詞:黑海谷物倡議;俄烏沖突;全球糧食安全;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F316.11 文獻標志碼: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30601

基金項目:科技部外專項目(G2022172009L)。

The impact of the termination of the Black Sea Grain Initiative on global food security and coping strategies

Xu Jiali1, Sun Yuru2

( 1. Foreign Economic Cooperation Center,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Beijing 100020; 2. Reserve Security and Emergency Supplies Support Center, National Food and Strategic Reserves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20 )

Abstract: Russia and Ukraine play a substantial role in global food production and supply. In order to mitigate the impact of the Russia-Ukraine conflict on the global food system, the UN, the Russian Federation, Türkiye and Ukraine agreed to the Black Sea Grain Initiative in 2022. The deal allowed exports from Ukraine of grain, and fertilizer, to resume through a safe maritime humanitarian corridor from three key Ukrainian ports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Over the course of its one-year implementation, the initiative effectively alleviated the global food supply shortage and reversed the upward trend in global food prices. With the recent termination of the initiative, the specter of a global food crisis has resurfaced.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lack Sea Grain Initiative, explored the reasons for its termination, its impact on China and global food security, and provided targeted coping strategies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Key words: The Black Sea Grain Initiative, Russia-Ukraine conflict, global food security, coping strategies

黑海谷物倡議是2022年7月22日由聯合國、俄羅斯、土耳其和烏克蘭四方共同簽署的一項多邊協議,提出設立一條安全的海上人道主義走廊,恢復烏克蘭的糧食和化肥出口,以緩解俄烏沖突引發的全球糧食供應短缺問題。為促成協議,聯合國還與俄羅斯簽署了諒解備忘錄,承諾推動減少西方制裁對俄羅斯糧食和化肥的出口限制[1]。黑海谷物倡議也成為自沖突爆發以來俄烏之間為數不多的外交成果之一。

2023年7月17日,俄羅斯外交部正式宣布終止執行黑海谷物倡議,并關閉黑海人道主義走廊,撤銷對黑海西北部航行的安全保障,一時全球糧食危機陰霾再起。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黑海谷物倡議的終止將給全球糧食安全系統一記重擊[2]??梢哉f,關于黑海谷物倡議對全球糧食安全影響的研究兼具現實意義與學術價值。然而,當前針對黑海谷物倡議對全球糧食安全影響機理的既有研究仍比較匱乏。對此,本文將基于黑海谷物倡議的發展歷程,嘗試探討倡議終止的成因,及其對中國乃至全球糧食安全的影響,并提出針對性應對策略。

1 黑海谷物倡議的實施成效

黑海谷物倡議實施一年來,對恢復全球糧食供應、穩定國際糧價發揮了有效作用,為在緊張局勢下緩解全球糧食危機提供了新路徑。

1.1 緩解了全球糧食供應短缺問題

黑海谷物倡議的實施有效增加了全球糧食供應量。根據聯合國聯合協調中心的數據,黑海谷物倡議執行一年來,已確保3 290多萬t糧食產品從烏克蘭港口安全運往3個大洲的45個國家,其中約57%運抵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此外,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也已運送了超過72.5萬t糧食來支持人道主義行動,以緩解世界上受災最嚴重地區的饑餓問題,包括阿富汗、非洲之角和也門等地。需要指出的是,小麥是當今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主糧之一。在該倡議的框架下,烏克蘭小麥主要出口到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占到其小麥貨物出口總量的64%[3]。

1.2 扭轉了全球糧食價格的飆升趨勢

倡議的實施推動了烏克蘭糧食海運出口的恢復,促進了烏克蘭糧食重新進入全球供應鏈,進而扭轉了全球糧食價格飆升的局面。正如聯合國副秘書長格里菲思所言,烏克蘭的糧食出口并非單純的糧食援助行動,更重要的是起到了價格杠桿的作用,對全球糧食價格產生了積極影響。在地緣沖突、氣候變化、能源價格等因素擾亂糧食生產和供應之際,黑海谷物倡議幫助糧食價格相比2022年3月下降了23%以上[4],較大程度上降低了低收入國家或缺糧國家在糧食價格可負擔性方面的經濟壓力。

2 俄羅斯終止黑海谷物倡議的成因分析

俄羅斯終止黑海谷物倡議的背后成因是多方面的。從俄羅斯角度來看,一方面由于遭受西方制裁,俄羅斯農產品出口面臨著諸多困難,另一方面不排除俄羅斯試圖爭取更多有利砝碼的可能性。

2.1 西方制裁導致俄農產品出口困難

在倡議到期前,俄羅斯總統普京就曾表示,在倡議中涉及俄農產品出口的問題上,俄羅斯受到了“欺騙”,正考慮退出該倡議。根據倡議內容,各方同意除了對烏克蘭糧食經黑海出口運輸提供安全保障,也需保障俄羅斯農產品和化肥進入國際市場。然而,由于西方制裁,俄羅斯在銀行結算、保險和航運等方面處處受阻,糧食和化肥出口困難重重。普京將該倡議稱為一場“一邊倒的游戲”,認為“沒有一個與俄羅斯利益相關的目標得到實現”[1]。

2.2 俄羅斯試圖爭取更多有利砝碼

俄羅斯多次重申,俄方并不反對倡議本身,只是在現有形式下繼續履行該倡議已經“失去所有意義”。只要倡議中涉及俄羅斯的部分得到履行,俄方將立即恢復履行該倡議。對此,俄羅斯圍繞本國產品出口正?;岢?個條件,包括:取消對糧食和化肥的制裁,俄農業銀行重新接入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系統(SWIFT),重啟“陶里亞蒂—敖德薩”液氨管道、解凍俄農業資產以及保證“黑海谷物倡議”僅用于人道主義目的等[2]。

3 黑海谷物倡議終止對全球糧食安全的影響

黑海谷物倡議終止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同時也在全球糧食系統中產生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全球糧食價格再度快速上漲,全球糧食供應鏈受阻,全球糧食貿易壟斷化、集中化趨勢進一步加劇。

3.1 全球糧食價格再度大漲

黑海谷物倡議終止加劇了全球糧食市場的恐慌情緒,全球主要糧食玉米、小麥、水稻等的價格應聲上漲。2023年7月19日,歐洲證券交易所的小麥價格相較18日飆升了8.2%,達到每噸253.75歐元(約合人民幣2 040元),玉米價格也上漲了5.4%。美國小麥期貨大漲8.5%,創下自2022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的單日最高漲幅紀錄[3]。進入7月以來,全球大米價格也已達到11年來的最高水平,并且還有進一步上漲的趨勢[4]。

3.2 全球糧食供應鏈受阻

黑海谷物倡議終止后,俄烏雙雙警告駛向對方港口的船只將被視為軍事目的并進行攻擊,此舉大大增加了黑海糧食運輸的風險和難度,導致全球糧食供應鏈進一步受阻。同時,波蘭、保加利亞、匈牙利、斯洛伐克和羅馬尼亞五國近期簽署了一項聯合立場文件,宣布為保護國內糧食市場,延長五國對烏克蘭谷物的進口禁令,導致烏克蘭糧食陸上運輸通道同樣不暢,全球糧食供應系統正面臨嚴重威脅[5]。

3.3 全球糧食貿易格局再調整

俄烏沖突爆發后,俄烏兩國的糧食供應能力均受到較大程度影響。而作為農業強國的美國,正積極謀求瓜分俄烏在全球糧食和化肥市場中的份額。美國總統拜登表示,“俄羅斯和烏克蘭是全球主要的小麥和大麥出口國。目前,烏克蘭在小麥出口上存在2 000萬t的缺口,這需要美國和盟友去填補?!睘樘钛a糧食供應缺口,拜登專門宣布了三項農業增產計劃[6]。隨著俄烏沖突長期化和黑海谷物倡議終止,全球糧食貿易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向美國及其盟友集中,全球糧食市場壟斷化現象日趨加重,全球糧食供應系統也將愈發脆弱。

4 黑海谷物倡議終止對中國沖擊的基本研判

中國是全球糧食進口大國,中國的糧食進口與全球糧食系統聯系緊密。黑海谷物倡議終止短期來看將不可避免地對中國糧食進口產生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

4.1 增加中國糧食進口的成本

作為全球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之一,穩定的糧食供應對中國糧食安全至關重要。烏克蘭是中國重要的糧食供應國,黑海谷物倡議實施一年來約有796萬t糧食從烏克蘭出口到中國[7]。黑海谷物倡議的終止導致烏克蘭糧食外運受阻,中國自烏克蘭進口糧食也受到較大影響。同時,由于全球糧食供給減少疊加國際糧價上漲,中國的糧食進口成本將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提高。

4.2 或將加大糧食進口集中化的風險

除俄烏兩國外,美國和巴西也是全球重要的糧食出口國。當前中國糧食進口對美國和巴西的依賴度依然較高[8]。2021年中國糧食進口量約為1.65億t。在中國所有糧食進口來源國中,美國為第一大糧食進口來源國,占中國糧食進口比重達37.3%,其次是巴西,占到35.3%。自美國和巴西兩國進口糧食合計占中國糧食進口總量的73%左右[9]。隨著黑海谷物倡議終止,自俄烏兩國進口糧食數量下降,中國從美國和巴西進口的糧食量或將進一步增加。在此情形下,一旦中美、中巴關系生變或發生其他國際突發事件,將不可避免地波及中國的糧食安全。

4.3 沖擊中國對俄烏的農業投資與貿易合作

近年來,中國不斷推進國際糧食貿易與投資合作,其中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中國在糧食領域的重要國際合作伙伴。中糧集團是烏克蘭前三大糧商之一以及第二大植物油出口商[10]。自2014年起,中糧集團旗所屬的中糧國際進入烏克蘭市場,目前中糧國際在烏克蘭已建立了7個戰略支點,4個沿第聶伯河東西方向分布的糧倉[11]。中國在烏克蘭的農業投資已經形成全產業鏈,覆蓋了種植養殖、加工制造、倉儲、包裝、物流和貿易等多個環節[12]。黑海谷物倡議終止后,在烏克蘭投資的中國農業企業受到了嚴重影響,農產品生產和貿易瀕臨中斷。同時,隨著西方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不斷加碼,俄羅斯大多數銀行被排除出SWIFT結算系統,無法進行跨境支付,中俄農業貿易和投資也因此面臨諸多不確定性。

5 全球糧食危機下中國的應對策略

全球進入后疫情時代,氣候變化、地緣沖突和經濟動蕩疊加共振,全球糧食系統運行壓力不斷增大,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的“零饑餓”目標已嚴重偏航[13]。中國的糧食安全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糧食安全也需要中國。因此,面對黑海谷物倡議終止背景下的新一輪全球糧食危機,需要積極有效應對。

5.1 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要堅持“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持續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努力實現糧食穩定增產增量?!安丶Z于地、藏糧于技”為中國發掘糧食生產新動能、推動糧食生產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要堅定不移地推動“兩藏”戰略[14]。一是深入推進“藏糧于地”戰略。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優化完善農田基礎設施,穩步提升糧食生產能力。二是大力實施“藏糧于技”戰略。持續加大農業技術投入力度,努力探索生物育種、先進農機裝備研發、土壤肥力提升等增產的新技術新模式,依托現代信息技術發展智慧農業,提高糧食生產的智能化、集約化管理水平,提升糧食單產和品質,并認真落實節糧減損各項舉措,助農減損增收[15]。三是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政策支持。完善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健全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合理確定稻谷、玉米、小麥等農產品的最低收購價,加大對產糧大縣的獎勵力度,合理增加種糧收入補貼,充分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5.2 持續打造多元化糧食進口格局

在黑海谷物倡議終止、全球糧食供應鏈受阻的大背景下,應繼續踐行農產品貿易全球化,堅持農產品進口多元化,積極開展與新興經濟體的農產品貿易和農業科技合作[16]。與非西方糧食出口國和糧食生產潛能大國加強合作,在非洲、東歐、東南亞、中亞和拉美等地區廣泛布局,充分保障糧食進口的穩定性,化解進口來源集中化風險。2022年以來,中國已相繼開放緬甸玉米和巴西玉米進口,允許俄羅斯全境小麥進口,解禁加拿大油菜籽進口,糧食進口多元化穩步推進[17]。同時,農業國際合作應與“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港口布局有效對接,加快推進收儲、倉儲、港口、海運等戰略性糧食物流通道建設,打造連接亞洲各次區域和歐亞非之間的公路、鐵路、水路基礎設施網絡,實現互聯互通。此外,要積極推動“糧食外交”,促進中國同相關國家建設農業合作關系,以保障糧食貿易的高效運行并化解農業投資的地緣風險[18]。積極利用國際市場,加快培育中國的國際大型糧商,優化農產品貿易布局,通過租賃和購買土地以及合作共建等方式建造全產業鏈海外糧食生產和加工基地,主動參與國際糧食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積極拓展海外糧源基地[19],力爭早日打破歐美四大糧商的壟斷局面。

5.3 加快建立糧食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系統

當前,全球糧食系統仍面臨高度的不確定性,為有效應對全球糧食安全挑戰:一是構建糧食生產監測預警體系。通過建設“互聯網+糧食安全”的數字化平臺,借助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3S、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技術力量,密切追蹤天氣變化趨勢,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制定應對自然災害的緊急預案。二是搭建糧食市場監測預警指標體系。一方面,要健全省、市、縣三級糧食應急保障網絡,形成逐級保障、層級響應的糧食應急保障體系,對重點地區、重要品種和關鍵時段加強市場監測,及時且精準地把握糧食市場新動態。另一方面,要拓展對國際糧食市場的監測范圍,提升對國際糧食供應鏈安全風險的識別、分析和研判能力;同時,拓寬信息交流渠道,加強與國際合作伙伴的信息共享、經驗交流和技術合作,為應對糧食市場大幅波動提供堅實基礎。

5.4 穩步提升在全球糧食安全治理中的影響力

針對當前的全球糧食危機,應積極加強與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國際農發基金等國際組織的合作,充分利用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的糧食和技術援助,加快落實全球發展倡議下糧食安全各項行動。努力維護開放包容的糧食貿易體系,呼吁和引導相關各方摒棄糧食貿易保護主義,積極履行世界貿易組織下的《貿易便利化協定》,取消單邊制裁,加強糧食貿易談判,消除貿易壁壘和限制,改善全球糧食供應狀況,敦促歐美等國在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承擔應盡的責任。充分利用二十國集團、金磚機制、上合組織、中國—東盟合作、中非合作等機制平臺推動糧食安全國際合作,為全球減貧、應急響應、農業糧食體系轉型,以及加快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的“零饑餓”目標貢獻“中國方案”,進一步提升中國在全球糧食安全治理進程中的話語權和

影響力[20]。

參 考 文 獻

[1] Tass Russian News Agency. Grain deal is one-sided game, Putin says[EB/OL]. (2023-07-14)[2023-08-02]. https://tass.com/economy/1646603.

[2]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俄駐聯合國代表:重返黑海糧食出口協議要滿足7個條件[EB/OL]. (2023-07-22)[2023-08-09].https:// baijiahao.baidu.com/s?id=1772100887464779819&wfr=spider&fo r=pc.

[3] BBC. Ukraine war: wheat prices soar after Russia threatens ships[EB/OL]. (2023-07-20)[2023-07-23]. https://www.bbc.com/ news/world-europe-66253143.

[4] FAO. FAO rice price update[EB/OL].(2023-07-20)[2023-07-23]. https://www.fao.org/markets-and-trade/commodities/rice/faorice-price-update/en/.

[5] Financial Times. Extend ban on Ukrainian grain, say five EU states[EB/OL]. (2023-07-20)[2023-07-29]. https://www.ft.com/ content/439ba7c7-06fd-4185-894f-858cc0765988.

[6] USDA. Biden-harris administration announces new actions to strengthen food supply chains, level the playing field for growers, and lower prices for American Consumers[EB/OL]. (2023-05-26)[2023-07-29]. https://www.usda.gov/media/press-releases/2022/05/26/biden-harris-administration-announces-new-actions-strengthen-food.

[7] UN. Data of the black sea initiative[EB/OL].(2023-07-12)[2023-07-29]. https://www.un.org/en/black-sea-grain-initiative/data.

[8] 徐剛.國際糧食安全態勢與中國應對[J].國家安全研究,2023(3):91-117+161-162.

[9] 河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2021年我國糧食進口數據全方位分析[EB/OL].(2022-03-14)[2023-07-27]. https://lswz.hebei.gov.cn/ lysc/sczx/202203/t20220314_54193.html.

[10] 白雪冰,王萍,周應恒.俄烏沖突對中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及中國的應對[J].俄羅斯研究,2022(4):127-150.

[11] COFCO Intl. COFCO around the world: Ukraine - a solid partnership with potential to grow[EB/OL].(2021-08-05)[2023-08-02]. https://www.cofcointernational.com/newsroom/cofco-aroundthe-world-ukraine-a-solid-partnership-with-potential-to-grow/.

[12] 趙會榮.中國與烏克蘭經貿合作的最新進展及發展潛力[J].歐亞經濟,2018(6):28-45+125.

[13] 徐佳利,余博聞.后疫情時代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驅動系統:沖擊與重構[J].國際關系研究,2023(2):134-154.

[14] 韓冬,鐘鈺.俄烏沖突對全球糧食市場的影響及中國保障糧食安全的政策響應[J].俄羅斯研究,2022(3):55-80.

[15] 吳志華,任星宇.中國糧食物流2022年回顧與2023年展望[J].糧食科技與經濟, 2023,48(3):63-67.

[16] 趙玉菡,李先德.烏克蘭危機對全球糧食安全的影響與中國應對策略[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1(6):91-103.

[17] 張海倫.2022年上半年干散貨航運市場回顧及下半年展望[J].世界海運,2022,45(8):11-16.

[18] 趙嵐,李巍.俄烏沖突的“蝴蝶效應”與中國糧食安全的地緣風險[J].太平洋學報, 2023,31(3):29-41.

[19] 孫志娟.俄烏沖突對全球糧食供應穩定性的影響及中國保障糧食安全的響應機制研究[J].糧食科技與經濟,2022,47(6):1-6.

[20] 張帥.烏克蘭危機下的全球糧食安全[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22(4):149-158.

猜你喜歡
應對策略
芻議智慧金融下的精準扶貧
關于當今校外少兒美術教育發展的思考
淺談“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的影響及應對措施
商業銀行在互聯網沖擊下的發展探討
初中英語情趣教學的現狀淺議
筑牢洪災后的輿情“堤壩”
大數據時代管理會計的發展困境與出路
“營改增”對集團企業的影響及應對策略
利率市場化改革對商業銀行的挑戰及應對策略研究
我國信用評級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