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X”證書制度下應用型院校審計專業課證融合的實踐研究

2023-04-01 02:10吳川惠
山西青年 2023年6期
關鍵詞:等級證書專業課職業技能

吳川惠 田 真

西安歐亞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5

“1+X”證書制度是國家在職業教育領域發布的一項重要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1+X”試點工作旨在推進職業技能與人才培養方案、課程建設互融互通,使學生在獲得學歷能力的同時,能具備多項職業技能。這種擁有教育性和職業性的雙重新型證書,能夠實現學歷和職業能力的融合,縮短就業適應期,促進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崗位能力與技能應用的有效銜接,拓展職業教育精準育人能力。應用型院校重在“應用”,在新形勢下,以更新的教育理念,滿足和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全面提高教學實踐水平,是培養具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關鍵。隨著數據時代的來臨,行業對審計專業人才的綜合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不僅要熟練審計專業理論知識,還要具備審計業務技能,而這與“X”的實施相呼應。因此,探索“1+X”證書制度下,審計專業的課證融合實踐體系,以緊隨智能時代下審計行業崗位變化、人才需求改變、課程體系優化、創新實踐平臺,嘗試解決審計人才職業素質不高、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重構課程融合高水平人才的教育新模式,培養新商科復合型高技能人才。

一、應用型院校審計專業課證融合內涵

應用型院校審計專業的課證融合,通過專業對接、課程對接、教學全流程的有機植入、多學科場景疊加,深入推進X 證書考核內容及技能要求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有機融合,打造圍繞課程體系的崗位、證書和競賽融合機理,為行業、企業選拔、輸送高水平技能人才,助力審計技能證書持有者實現高質量的專業對口式就業。

首先,課程體系與崗位能力的融合。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的興起,審計行業越來越智能化和數字化,從而對于審計專業課程的知識、能力與素養有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分析審計崗位人才培養規格要求,將審計專業課程與X 證書相銜接,以教學過程對接工作過程,重構融合型全課程模塊化課程體系,在課程教學中運用新構建的教學模塊開展教學工作,形成“課程—教師—實訓—實踐”相銜接的全流程教學過程,循序漸進地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及學生就業能力。

其次,課程評價與證書考核的融合。將智能審計等級證書綜合考核與課程期末考核、期中考核、平日考核等有機融合,“證考融合”或“以證代考”,實現X 證書考核結果與人才培養考核結果互認。

最后,課程與專業競賽的融合。審計專業常見的競賽不多,一般由審計軟件開發公司與高校、行業協會共同舉辦,競賽多以審計實務項目為依托,要求團隊協作完成,其涉及專業面廣,考核標準細致、嚴格,能夠檢驗學生的綜合職業技能,同時學生在競賽中也能反思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而推動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有效銜接。

二、應用型院校審計專業課證融合實踐體系構建

(一)審計專業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解析

審計專業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主要是智能審計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等級,三個級別依次遞進,高級別涵蓋低級別職業技能要求,適用于應用型本科學校的會計學、財務管理、審計學、工程審計、資產評估、財務會計教育等財經商貿類專業。智能審計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以智能審計為主線,覆蓋企業、事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金融機構、第三方咨詢服務行業的審計、會計、稅務、財務分析、風險控制、財產清查、資產管理、財務管理、投資管理、銀行公司業務、銀行風險管理、保險風險管理、財務顧問、資產評估等工作崗位群[1]。表1 給出了智能審計職業技能中高等級要求描述:

表1 智能審計職業技能等級標準

(二)審計專業課證融合的課程內容

基于審計專業學習任務和崗位工作任務銜接設置課程,以模塊化課程教學模式,根據崗位工作任務需求重構課程知識體系,依據分析的智能審計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對應的工作能力等級要求,將其轉化為知識和技能點并與學習任務一一對應,實現學習任務、工作任務和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三者的有效統一。在混合教學模式下,審計專業課程基于以學生為中心,進行反向課程設計,結合情境式教學,將課程依據審計實務流程將課程重構為審計業務承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完成審計工作、出具審計報告等五部分?;A知識模塊主要包括審計基本概念、審計責任以及審計底稿與審計證據;審計業務承接模塊、風險評估模塊屬于審計過程,通過了解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及所處環境,對被審計單位進行風險評估,識別重點風險領域,制定總體審計策略;風險應對模塊屬于審計過程在具體審計循環中的應用部分,主要包含銷售與收款、采購與付款、籌資與投資、生產與倉儲以及貨幣資金循環的審計,對于每個循環的控制測試以及實質性測試進行詳細講解;完成審計工作模塊包含完成審計工作及出具審計報告部分。由于學生沒有實務經驗,為了達到專業理論與職業技能的有效融合,使學生能夠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接觸到崗位技能的訓練,在審計基礎知識模塊,特別是審計底稿與審計證據這部分內容,通過會計師事務所真實實務案例及審計底稿進行學習,同時邀請行業資深專家對審計實務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使學生能夠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同步學習,加深學生對于審計基礎知識的理解,為后續審計實踐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審計專業課證融合的實踐模式

審計專業課證融合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過程中,需要整合學校內外部資源,搭建多元化混合教學模式。在校內資源中,充分利用智能審計實踐教學平臺,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校外資源中,通過與會計師事務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搭建校外實習基地,開展移動式課堂、行業資深專家進課堂等方式,實現教學情境校內、校外混合,教學師資校內行業混合。在課程設計上,創新性地引入案例項目制教學,行業專家與校內專職教師共同擔任項目導師,指導學生實踐學習,很好地整合課程所能獲得的學校資源以及行業資源。具體實踐教學模式如圖1 所示:

圖1 審計專業課證融合的實踐教學模式

(四)審計專業課證融合的評價體系

根據智能審計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專業教學標準要求,深入把握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內容及要求,認真分析其與日常課程教學的聯系,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將證書標準有機融入教學體系,相繼實現課程教學對證書內容和標準的全覆蓋。為了體現實施學業水平和職業技能的雙重考核方式,第一,針對“1”的學業評價,采用“項目+成果”的方式,項目主要通過實訓任務和案例分析方法,考核學生對審計專業理論知識的掌握水平和應用能力,由教師和行業專家進行評定,形成實踐報告成果考核學生審計實務能力。第二,針對“X”證書的評價,主要落腳在學生的職業技能習得上,通過院校和第三方機構組織的智能審計等級證書考試,以智能審計實踐平臺為依托,確保培訓與評價效果。

三、應用型院校審計專業課證融合實施保障措施

首先,融合行業標準、職業技能以及實務能力,打造立體化教學資源,構建線上學習—測試模塊、線下教學—任務模塊,通過梳理審計實務課程的教學內容,將適合學生線上學習的內容制作成課件或視頻放到網上,交由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線下通過實踐任務檢驗學生線上知識的實務運用能力。其次,深入了解各“1+X”證書的內容,組織審計專業教師積極參加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師資培訓、考評員培訓等,鼓勵教師通過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師資培訓考核。最后,積極探索產教融合新方式,通過教師掛職、學生輪轉實習方式,打造理實一體化的學習型組織,構建高素質高技能雙師教學團隊,推進專業課證融合順利實施[2]。

四、結論

基于“1+X”證書制度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課證融合決定著應用型院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水平,通過解析職業等級證書標準,挖掘課程內容體系,重構學業和技能雙重考核模式,推進審計專業課證融合實踐教學體系建設,落實應用型院校審計專業“1+X”制度,實現學習者職業經歷、工作能力和培訓經歷的等值轉化,建構高等院校培養高質量審計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創新模式。

猜你喜歡
等級證書專業課職業技能
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課證融通”方案研究
大英縣職業技能培訓調研
太倉市服裝定制職業技能競賽舉行
“導入課”在高校專業課實施“課程思政”的實踐與思考
物流管理、老年照護等成首批證書培訓試點
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
努力開創職業技能培訓的新局面
服務學習在高職社會工作專業課內實踐教學中的探索
研究生專業課學分制教學改革探討
關于大學專業課排座位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