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眾認同視角下的雷鋒精神傳播路徑創新

2023-04-01 09:11周雄艷周彩萍
傳承 2023年4期
關鍵詞:傳播模式雷鋒精神創新

周雄艷 周彩萍

[摘 要] 雷鋒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內容,受眾認同是實現其廣泛傳播和代代傳承的重要方面。文章借鑒受眾理論,分析雷鋒精神在傳播過程中其傳播內容、方法、方式、載體、結果應具備的特點的基礎上,從傳播內容生活化大眾化、建構科學的傳播方法體系、細化受眾差異性需求提升精準傳播、彰顯時代性的新媒介融合、建構傳播實效性評估激勵機制,來推進雷鋒精神傳播模式路徑創新,對切實提高雷鋒精神傳播的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雷鋒精神;受眾認同;傳播模式;創新

[基金項目] 湖南省委教育工委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項目“新時代高校輔導員核心職業能力提升路徑研究”(22F44);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培育新時代‘雷鋒氣質大學生的路徑研究”(21C0921)

[作者簡介] 周雄艷(1989— ),湖南株洲人,湖南財政經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學工辦主任,講師,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周彩萍(1989— ),湖南邵陽人,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

DOI:10.16743/j.cnki.cn45-1357/d.2023.04.005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1]36-37。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集中體現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中。應繼續弘揚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重要組成部分的雷鋒精神,這是賡續偉大建黨精神的時代需要,也是對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的繼承和弘揚提出的新要求。從受眾認同視角探析雷鋒精神的傳播情況及路徑創新具有一定意義。

一、雷鋒精神的內涵

雷鋒精神是以雷鋒的名字命名、并通過雷鋒的言行事跡表現出來的,以雷鋒的先進思想、高尚品德和崇高追求為基本內涵的一種偉大精神。雷鋒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順應了社會進步的時代潮流,彰顯了我們黨的先進本色,內涵豐富,意蘊深刻,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旗幟。自1963年全國開展學雷鋒活動以來,人們對雷鋒精神的認識一直伴隨時代發展而不斷深化。2013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的意見》,意見中指出:“要大力弘揚雷鋒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弘揚雷鋒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弘揚雷鋒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弘揚雷鋒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弘揚雷鋒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創業精神?!?/p>

(一)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

堅定的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勝利的精神支柱和動力支持。雷鋒是黨的忠誠戰士,始終秉承黨和國家的利益高于一切這一原則,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雷鋒時刻牢記黨的宗旨,熱愛黨的事業,學習黨的理論;始終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把個人的奮斗融入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歷史洪流中,毫無保留地為祖國和人民奉獻一切?!耙岣咝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加速度,離不開偉大精神的強力驅動”[2]。新征程上弘揚雷鋒精神,就要學習雷鋒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致力在新的歷史舞臺追求崇高的人生,不斷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實踐者。

(二)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

國家不論發展到何種程度,都離不開無私奉獻的人,離不開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雷鋒同志曾說:“我覺得自己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過得更美好?!盵3]43這表現出他的崇高人格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雷鋒對自己有明確的價值定位,用相應的道德標準踐行自己為人民利益和集體利益的奮斗心愿?!胺杖嗣?、助人為樂”成為雷鋒精神的標識,這是一種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擺在心中最高位置的高度責任擔當。新征程上弘揚雷鋒精神,就要始終關心人民群眾所關心的問題,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做對人民有用的人,在服務人民、報效社會的實踐中創造人生價值,推動形成積極健康的社會文明風尚。

(三)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

雷鋒當過書記員、通信員、推土機手和汽車兵等,不論在哪個崗位都踏踏實實、謙虛好學、刻苦鉆研、銳意進取,出色地完成每一項交辦的任務,就像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擰在哪里,就在哪里閃閃發光。雷鋒能夠甘當“螺絲釘”,與他把自己的前途置于黨的事業、人民的事業之中分不開。他深知,一個人如果離開了黨,離開了人民,離開了社會主義事業,將一事無成。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同千千萬萬平凡的工作相聯系的。新征程上弘揚雷鋒精神,就要像雷鋒那樣無論在什么地方和什么崗位,都要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在黨為黨、勤奮工作、竭盡所能,在本職崗位發光發熱,將自己的貢獻做到最大,不負歷史、不負時代、不負人民。

(四)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

創新是一個民族和國家前進的不竭動力。雷鋒是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解放思想,結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實際,刻苦讀書,不斷鉆研,為生活和學習提供思想和物質保障。他在焦化廠工作中發明了“橫桿吊斗”運泥,在當汽車兵時和戰友一起組裝了一臺汽車駕駛訓練模擬器。雷鋒始終保持樂觀向上、斗志昂揚的狀態,敢于直面挑戰,勇于克服困難,善于開拓創新,在創造性的勞動中升華人生價值。雷鋒精神中蘊含著敢為人先的闖勁、頑強斗爭的勇氣、勇往直前的膽略,展現了中國人民的志氣、骨氣、底氣。新征程上弘揚雷鋒精神,就要堅持吃苦在前、享樂在后,以奮發有為的精氣神干事創業,主動識變應變求變,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五)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創業精神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雷鋒精神繼承了中華民族勤勞勇敢、堅持不懈、不怕困難的精神,發揚了艱苦樸素、不畏艱難的革命作風。他曾寫道:“我們是國家的主人,應該處處為國家著想,事事要精打細算?!盵3]30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雷鋒在條件艱苦的情況下仍然頑強不屈,力爭上游,充滿斗志,在祖國最需要他的地方奉獻自己的青春。他的事業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精神和物質支撐。雷鋒精神就是不受物質利益所惑,為了理想先苦后甜,不斷創造人生價值的創業精神,一種積極主動的創造、拼搏的精神。新征程上弘揚雷鋒精神,就要像雷鋒一樣以樸素艱苦的行為應對現實條件的約束,也要以居安思危的態度應對新征程中所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二、受眾認同是雷鋒精神傳播實效性的前提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1]19。這體現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不僅要滿足物質層面的需要,還要滿足精神層面的需要。放到雷鋒精神傳承弘揚上,從受眾的視角看,將受眾認同雷鋒精神的過程視為滿足自身精神需要的過程。

(一)雷鋒精神受眾認同的概念

實現雷鋒精神廣泛傳播和代代傳承,需要重視傳播對象——受眾的認同。作為信息接收者,受眾在宏觀上是個大集合體;在微觀上則表現為社會上豐富多樣的人群,包括書籍、報刊的閱讀者、廣播的聽眾、電視電影的觀眾以及廣大的互聯網網民?!罢J同”作為一個心理學名詞,有認可、贊同之意。在傳播活動中,受眾認同是一種心理活動和行為呈現,體現為受眾在接收相關信息后接受與否的過程,以及受眾對某種事物及思想的贊同及踐行程度。雷鋒精神的受眾認同,即受眾對雷鋒精神的認知接受、情感認同和踐行自覺。具體而言,在雷鋒精神傳播過程中,受眾接收雷鋒精神傳播內容的解讀,結合自身情況進行反思,開始情感上接受雷鋒精神的熏陶,并根據實際需求做出選擇,最后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對雷鋒精神形成穩定認同乃至上升為信仰,將其轉化成為自身的價值觀念、道德觀念認同及行為習慣,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雷鋒精神傳播目的,根本上講就是為了獲得大眾的認同,進而實現傳承及弘揚。

(二)雷鋒精神傳播實效性的前提在于受眾認同

受眾在接收信息過程中呈現出選擇性特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傳播信息真正能進入受眾大腦記憶的只占少部分,因為受眾會傾向于選擇符合自己認同范圍的信息。一般來說,“主流價值的認同需要經歷‘經驗感知—情感認同—理性領悟的復雜過程,而情感認同是其中的關鍵一環”[4],雷鋒精神傳播能否獲得受眾認同,是雷鋒精神傳播能否取得實效的關鍵。實效性又稱可行性,包括模式或者方案的創意、設計、理念以及操作等方面。綜合傳播過程分析,傳播者首先是雷鋒精神傳播的受眾認同者,只有自身高度認同雷鋒精神才能保證傳播的真實性和可持續性。而受眾認同是檢驗傳播活動實效性的基本前提。沒有受眾認同的傳播活動,最終是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受眾認同也是雷鋒精神傳播效果的體現和弘揚發展的動力。因此,在傳播過程中要重視受眾心理需求,使受眾在觀念、情感和行為上形成認同。

三、受眾認同視角下雷鋒精神傳播的特點

雷鋒精神傳播路徑的創新是新時代保持雷鋒精神生命力的重要舉措?;谑鼙娬J同視角創新雷鋒精神傳播路徑,意味著要把受眾的利益和需要擺在重要位置,把受眾認同作為雷鋒精神傳播路徑創新的邏輯起點。據此,傳播內容富有真實性、傳播方法具有科學性、傳播方式具有針對性、傳播載體彰顯時代性、傳播結果富有實效性已然成為受眾認同視角下雷鋒精神傳播路徑的特點。

(一)傳播內容富有真實性

真實性是雷鋒精神傳播內容應該具有的最基本特征,體現在雷鋒精神傳播內容與受眾所要表達的精神內容具有內在一致性,既不神圣化也不歪曲。雷鋒精神傳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我國公民的思想道德修養,促進新時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進步。傳播雷鋒精神,不能為了所謂的效果而拔高雷鋒形象進行虛假傳播。受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傳播內容富有真實性才能引起受眾的情感認同。保證雷鋒精神傳播內容真實性,需滿足如下幾點條件:第一,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雷鋒精神傳播者在篩選、制作雷鋒精神傳播內容時,應堅持實事求是原則。第二,使用簡練準確的語言。不同受眾的理解能力是有所差別的,這要求雷鋒精神傳播內容需要使用準確簡潔的語言。當然,也不能為了語言簡練而削弱雷鋒精神的核心內涵。第三,媒介傳播技術具備保真度。媒介的技術水平和保真性對雷鋒精神傳播內容的真實性有直接影響,因此要提升技術水平和媒介轉化能力,最大限度地保持雷鋒精神傳播媒介的保真度。第四,根據受眾反饋,及時優化雷鋒精神的內容體系,讓受眾全面、準確地學習理解雷鋒精神。

(二)傳播方法富有科學性

雷鋒精神傳播方法是傳播者在雷鋒精神傳播過程中采取的操作程序和手段,是傳播者為傳遞雷鋒精神信息、實現傳播雷鋒精神目標而對受眾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總稱。雷鋒精神傳播方法的科學性,即雷鋒精神傳播方法在特定的時間段內與實際的雷鋒精神受眾及產生的效果具有一致性??茖W的傳播方法是雷鋒精神傳播實效性的保證。在雷鋒精神傳播過程中,不能隨心所欲選擇傳播方法,而要緊緊抓住受眾和雷鋒精神傳播所帶來的實際效果這兩個重要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判斷雷鋒精神傳播方法的科學性,主要是基于兩點:一是了解受眾的實際,注意“對癥下藥”“量體裁衣”。受眾在構成上具有多樣性、廣泛性、使用媒介的不確定性等顯著特征。受眾的興趣和需求也是多種類、多層次的,他們往往因年齡、職業、文化程度、興趣等不同而對雷鋒精神傳播方法有不同的需求和評價,同一種傳播方法在他們中間產生的實效會有所不同。了解受眾的實際,注意“對癥下藥”“量體裁衣”,是雷鋒精神傳播方法科學性的重要體現。二是注意靈活多樣,不能把某一方法當作教條套用在雷鋒精神傳播的全過程。雷鋒精神傳播方法有理論教育法、隱性教育法、實踐鍛煉法、輿論引導法等,每一種方法都是來源于歷史實踐,也應該在未來的發展中不斷完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絕對的永恒的科學方法是不存在的,雷鋒精神傳播者應該在傳播實踐中不斷完善和豐富傳播方法,才能保持科學性。

(三)傳播方式具有針對性

雷鋒精神傳播方式的針對性,是指雷鋒精神傳播實踐中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應該與受眾的需要和特點、與時空條件相契合。傳播者無論采取哪一種傳播方式,都要努力對受眾進行個性化、精準化的傳播,實現雷鋒精神傳播模式效果的最大化。為此,應從如下方面努力:第一,對不同的內容采取不同的傳播方式。雷鋒精神包括豐富的內容,不同內容的特質不同,受眾的反響可能不同,其傳播方式也應該不同。第二,對不同的受眾群體采取不同的傳播方式。傳播者根據受眾的接受水平、心理特征、社會背景等,合理調整傳播方式和形式。第三,結合時空條件對同一受眾采取不同傳播方式。雷鋒精神傳播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同一種方式在受眾的此時此地可以用,到了彼時彼地就可能不適用了。第四,對同一受眾在其不同的情緒下采取不同的傳播方式。實踐表明,受眾對雷鋒精神的情感認同會受其情緒的影響,受眾在接受傳播信息時,喜歡能引起內心共鳴的方式。若傳播方式能夠恰當地投其所好,就會收獲事半功倍的傳播效果。

(四)傳播載體彰顯時代性

雷鋒精神的傳播載體是雷鋒精神傳播整體風貌的集中展示。彰顯時代性的傳播載體,是新時代弘揚雷鋒精神,保持雷鋒精神強大生命力的必然要求。彰顯時代性的雷鋒精神傳播載體,包含如下幾個方面的要素:第一,雷鋒精神的時代性內涵。雷鋒精神既是永恒的,也是發展變化的,其內涵應隨時代發展變化而不斷豐富拓展,應該把雷鋒精神植根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為其添加營養成分和時代性元素。第二,雷鋒精神的時代性傳播工具。移動互聯網時代下,運用新媒體技術和工具的人群越來越多,但互聯網空間各種思想文化良莠不齊,甚至有人利用網絡異質化雷鋒精神,宣揚雷鋒精神“過時論”等。彰顯時代性的雷鋒精神傳播應與時俱進,采取“互聯網+雷鋒精神”,主動占領網絡陣地,澄清歪曲雷鋒精神的網絡謠言,不斷擴大受眾群體。第三,雷鋒精神傳播模式的時代性創新。結合時代特點創新雷鋒精神模式是學習雷鋒精神常態化、生活化的關鍵一招。依托新媒體、大數據等具有時代性、影響力大的平臺,是滿足受眾對雷鋒精神日益多樣化的不同需求的迫切需要,是實現雷鋒精神傳播模式時代性創新的關鍵。

(五)傳播結果富有實效性

雷鋒精神傳播的目的就是達成傳播結果的實效性。影響傳播結果實效性的因素有頗多,包括傳播者、傳播內容、傳播方法、傳播方式、受眾等。在傳播過程中,傳播者、傳播內容、傳播方法、傳播方式和受眾等要素,如果相互配合協調,長效性就會越強。反之,若其中的某一或某些要素出現了問題,長效性也隨之變弱。因此,傳播雷鋒精神,要注重傳播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尤其要注重受眾需求和受眾認同。引導受眾長期性地從思想和行為上高度自覺認同雷鋒精神,在雷鋒精神的激勵下辦實事、干好事,這也是雷鋒精神傳播實效的最好體現。

四、受眾認同視角下雷鋒精神傳播路徑創新

受眾在傳播中處于信息接收的主體地位,因而受眾認同視角對于雷鋒精神傳播模式不可或缺。新時代的改革創新需要弘揚雷鋒精神,雷鋒精神的傳承也需要賦予新時代的內涵及呈現方式。契合受眾的認同,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推進雷鋒精神傳播路徑的創新,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里永放光芒。

(一)推進傳播內容的生活化大眾化

雷鋒是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涌現出的正能量人物,雷鋒精神是特定時期應運而生的思想精神產物。在這背景下,雷鋒精神要獲得更好傳播效果,“必須融入社會生活, 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5]。因此,要推進雷鋒精神傳播內容生活化大眾化轉向。新時代,雷鋒精神傳播內容在不背離雷鋒精神的本質內涵前提下,努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受眾,做到生活化、大眾化,方能使受眾樂于接受和認同。

在雷鋒精神傳播大眾化進程中,必須理論聯系實際,讓雷鋒精神不再顯得過度“高大上”,改變受眾對其刻板印象。要回歸生活,讓雷鋒的形象展現有血有肉的一面,逐漸生活化。一些傳播者在宣傳內容時,不要照搬照抄各種文獻宣傳資料以及粗略地把官媒的學雷鋒模范人物進行介紹,更不要把雷鋒精神虛化和宣傳內容夸大,以避免受眾陷入雷鋒精神的認識誤區。另外,傳播內容要契合受眾所處環境,應盡量從受眾關心的角度和離受眾最近點選取雷鋒素材,讓宣傳內容更接地氣,更加拉近雷鋒精神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就如毛澤東所說:“共產黨員如果真想做宣傳,就要看對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說、談話、寫字是給什么人看、給什么人聽的,否則就等于下決心不要人看,不要人聽?!盵6]

(二)建構科學的傳播方法體系

科學傳播的本質特征是科學信息的傳遞、接收和交流。雷鋒精神傳播模式創新的重要環節,是要從受眾認同視角建構科學的傳播方法體系。在新時代,把雷鋒精神與當前社會改革發展相結合,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融合創新,對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重新演繹創新,闡釋雷鋒精神的傳統文化內涵以及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契合,再結合學習陣地的建設,彰顯雷鋒精神的當代價值;培養相對穩定的雷鋒精神傳播隊伍,不斷提高傳播者的思想覺悟和認同度,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和信念,傳播雷鋒精神正能量;從受眾身處的實際環境出發,創新豐富雷鋒精神的傳播方式,學會用生動有趣的宣講方式代替枯燥的說教灌輸方式;學校作為雷鋒精神學習傳播的主要陣地,要通過學習實踐考察和志愿服務活動相結合,拓寬受眾學雷鋒的渠道和路徑,促進學雷鋒活動常態化,避免走形式過場的現象;要開展多類型的雷鋒精神題材文藝活動,定期舉行有關雷鋒精神題材的歌曲合唱比賽、學雷鋒征文比賽、學雷鋒戲劇表演、雷鋒題材電影電視展播、身邊的“活雷鋒”評選等活動,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動員群眾學雷鋒、樹新風;充分利用新媒體優勢傳播雷鋒精神,拓展受眾接收信息渠道;發揮榜樣帶頭作用,組織社會大眾共同參與雷鋒精神系列文化的學習研究,開拓學雷鋒文化的新視野,營造學習雷鋒好榜樣的社會氛圍;創新雷鋒精神傳播模式,與依法治國、以德治國相結合,學雷鋒活動把道德建設作為重點,突出雷鋒精神的道德價值取向。

(三)細化受眾差異性需求提升精準傳播

受眾更易選擇與自己性格特點、思維模式、價值觀念相同的信息,拒絕選擇與受眾自己不相符的信息[7]。雷鋒精神傳播要在符合受眾人群的認知水平和選擇需求上進行推送,而非讓受眾被動接受。雷鋒精神的受眾群體具有多樣性,若對受眾群體都使用千篇一律的傳播模式,而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傳播內容和形式將是枯燥無味的,傳播效果也難以保證。因此我們在雷鋒精神傳播過程中,要對受眾進行差異化需求分析,針對各類受眾的年齡、文化水平、職業經歷、收入的不同來選擇雷鋒精神的適配話語和形式。

在大數據時代,雷鋒精神的傳播還可以像新聞傳播那樣逐漸打破固化的單向傳播模式。根據受眾有被認可的心理需求,運用通信智能技術創設一個場景,是經過特定加工的,在整合優化各類數據的基礎上,為受眾提供個性智能化的體驗服務,使他們置身其中體驗模擬的場景,盡量滿足不同受眾各種層次的傳播內容需求,提升雷鋒精神精準對接,進而給受眾帶來歸屬感和滿足感,提升受眾的認同感。

(四)推進彰顯時代性的新媒介融合化傳播

在網絡時代,應把新媒體平臺作為雷鋒精神傳播的重要陣地,有效利用媒介融合來推進彰顯時代性的新媒介融合化傳播,使其取得最大化的傳播效果。傳統媒介在雷鋒精神傳播中有實現內容精準傳播的優點,但在傳播效率、相關性、內容表現形式上比起新媒介來有所欠缺。以“兩微一端”“易班”等為代表的新媒體,具有信息傳遞、接收、交流速度快和用戶群體龐大的優點,能夠實現雷鋒精神的廣泛傳播。推進傳統媒介和新媒體的有機融合,充分發揮媒介的作用,取長補短、優勢互補,能有效促進雷鋒精神深入人心,大大提升受眾認同度。

新媒體提供信息具有明顯的碎片化特征,多元化信息容易對受眾的注意力產生干擾。在雷鋒精神的傳播中要把多種媒介結合運用,以融合聯動的方式引起受眾的注意,以更好地推動雷鋒精神全方位并持續有效的傳播。如電視媒體可以開設雷鋒精神傳播系列欄目或者綜藝節目,在內容和表現手法上注重趣味性,寓教于樂,吸引受眾眼球,同時通過“微信”“微博”“抖音”等平臺保持和受眾的實時互動,進一步提高傳播的效果;各學習雷鋒活動單位、組織、學術研究會開通各自的官方微博、公眾號,并及時更新內容,保證信息內容的準確性和時效性;線上設立留言區和投稿區,鼓勵受眾關注,并對推送內容進行留言評論,根據得到的反饋信息進行整合改進;動員受眾多留心觀察生活,發現身邊的“活雷鋒”素材或者與雷鋒精神相悖的反面素材,并結合自身感受看法,給公眾號投稿。公眾號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上的獎勵,讓受眾也參與到雷鋒精神傳播的過程中,增強受眾的獲得感。

(五)構建高傳播實效性評估激勵機制

雷鋒精神傳播實效性評估激勵機制,包括實效性評估機制和實效性激勵機制兩個方面。其中,雷鋒精神傳播實效性評價機制是指政府和社會機構對雷鋒精神傳播結果進行科學、客觀的評價,認定雷鋒精神傳播工作是否實現既定目標。雷鋒精神傳播的激勵機制是指通過特定的方法與管理體系,對傳播者、傳播工作承諾的最大化過程,它要求運用多種激勵手段,并使之規范化、固定化。雷鋒精神傳播實效性評估機制與激勵機制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前者為后者提供依據并對后者進行評定,后者以前者指標體系為標桿。而這兩個方面的共同目的,都是為了提升雷鋒精神傳播實效性。

雷鋒精神的傳播要構建一套系統、精準、健全的評估激勵機制。第一,在雷鋒精神內容宣傳及傳播模式實效性上采用傳播者、受眾以及群眾參與自評相結合的形式進行評估。雷鋒精神宣傳內容的制定,應該是傳播者在調查社會受眾基礎上,經仔細斟酌和大數據精準分析而確定。對傳播模式實效性進行評估,受眾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傳播者要善于聽取受眾心聲。各地學雷鋒模范的推選,可廣泛征求受眾意見,借助傳播組織機構進行篩選整合,通過多方評價選出,全程接受群眾監督。第二,定期進行信息反饋,不斷創新優化傳播工作。對已展開的傳播工作進行總結分析,適時調整傳播模式和策略,構建傳播實效性的評估和激勵機制,不斷創新傳播模式,大力彰顯雷鋒精神的社會價值。針對日常雷鋒精神傳播中出現的問題,應主動開展深入調查,全方位了解受眾認知程度以及態度行為,完善宣傳和教育方案。傳播活動也需持續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并且明確傳播群體的分工,加強傳播團隊的組織制度建設。建立雷鋒精神傳播培訓機構,根據不同的時期和形勢,定期對傳播人員開展培訓,讓傳播者進行系統的理論知識學習,明晰傳播模式流程,把握傳播過程中情況應對的方法技巧。第三,針對受眾認同需求建立激勵機制,健全學雷鋒褒揚制度??梢栽O立“好人獎”“奉獻價值獎”“助人為樂獎”等激勵名目,為促進雷鋒精神傳播模式取得良效提供有效保障,使傳播者在保障制度的規范下傳播雷鋒精神,在付出的同時也能收獲回報。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羅心欲.對中國共產黨鑄就偉大精神的百年審思[J].傳承,2021(2):26-31.

[3]雷鋒.雷鋒日記[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9.

[4]周宣辰,程倩.注意力經濟下網絡意識形態面臨的挑戰及應對[J].江海學刊,2022(3):144-150.

[5]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5.

[6]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36.

[7]秦小琪.傳播學“受眾理論” 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應用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2):41-46.

[責任編輯:廖潔玲]

猜你喜歡
傳播模式雷鋒精神創新
微信公眾號崛起背后
網絡自制節目的傳播模式和發展趨勢
基于移動學習平臺的校園外語傳播模式研究
淺談雷鋒精神
健康養生文化類電視節目傳播的模式和要素
弘揚雷鋒精神與轉型期高校校園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高職院校如何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
雷鋒精神與中國夢:三個理論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