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創新實踐研究

2023-04-01 09:11覃如洋
傳承 2023年4期
關鍵詞:文化符號

[摘 要]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全體中華兒女大團結,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源頭活水,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地域性文化符號“瓦氏夫人抗倭”熔鑄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成為歷史佳話。從歷史、文化、價值維度理解瓦氏夫人抗倭的時代意蘊,分析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在機理,探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創新實踐的路徑選擇:牢牢把握團結奮斗的時代要求和內涵價值;堅持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探索以經濟發展反哺文化的繁榮發展之路;打造形成對外傳播機制,進一步擴大中國特色和文化內涵的影響力。

[關鍵詞]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化符號;瓦氏夫人抗倭

[作者簡介] 覃如洋(1974— ),廣西河池人,中共河池市委黨校高級講師,研究方向:文化建設。

DOI:10.16743/j.cnki.cn45-1357/d.2023.04.007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達到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團結奮斗”成為報告主題的關鍵詞之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勝利”[1]。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要“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1],“不斷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形成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強大合力”[1]。習近平總書記在二○二三年新年賀詞中再次強調,“明天的中國,力量源于團結” [2],指明了團結的內在動力和奮斗目標??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全體中華兒女大團結,繼續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前進,是當前面臨的一個重大時代課題。

一、問題的提出

團結奮斗是建立在共同思想基礎之上的。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1]要正確理解團結奮斗與文化引領的關系,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源頭活水,在守正創新中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更好展現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在長期歷史演進過程中,中華各民族共同創造了璀璨輝煌的中華文化,產生了體現中華民族共同歷史和情感記憶的一系列代表性符號和形象,成為能夠體現中華民族獨特文化的抽象體現,是中華文化內涵的重要載體?!叭h全國各族人民要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號巨輪乘風破浪、揚帆遠航”[3]。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人口規模巨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這么大,不同人會有不同訴求,對同一件事也會有不同看法,這很正?!盵2]。中華文化符號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形式之一,能夠以其特殊內涵或特殊意義,把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并得到高度認同。各地都有著濃厚地方特色的文化符號,這些文化符號成為國家或地區文化資源的凝結式標識,承載著不同地域鮮明的風俗、人文特色和集體記憶,同時也凝結著中華民族長期積淀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體現著中華文化最深層次的文明印記和基因血脈,是代表中國形象、展現中國精神、彰顯中國氣質的重要載體[4]。如何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海內外中華兒女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強烈的文化擔當把黨的文化引領從理論研究維度進一步走向實踐,是當前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壯族女英雄瓦氏夫人,是明代著名抗倭英雄,為抵御外敵維護國家領土完整作出重要貢獻,其抗倭事跡在官方歷史文獻中多有記載,還在民間世代口碑相傳甚至神化。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到了“瓦氏夫人抗倭”等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的歷史佳話,是對其維護祖國統一、構建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充分肯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引導各族群眾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來,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命運共同體,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5]。2022年7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考察時進一步強調,“要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研究”[6]。對“瓦氏夫人抗倭”等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進行歷史溯源、細節整理和內涵挖掘,讓歷史人物、事跡在新時代新征程煥發出新光彩、展現出新的時代價值具有一定意義。

筆者在中國知網以“瓦氏夫人”為關鍵詞搜索(截至2023年3月26日),發現現有文獻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歷史人物本身的挖掘,主要是對瓦氏夫人的形象建構及其英勇抗倭事跡的深入挖掘[7],包括探究瓦氏夫人生平[8]、政治才能[9]、管理才能[10]、軍事才能[11]、兵法及事跡[12],傳說及崇拜[13];二是對瓦氏夫人藝術再加工的編劇、創作及藝術手段運用的探討[14];三是瓦氏夫人作為女性英雄代表人物角度、兼有與古代女英雄之比較[15];四是對廣西土司制度[16]及土司軍事制度[17]的研究??梢?,當前對“瓦氏夫人抗倭”的研究雖然有一定程度的挖掘,但還存在一定局限性,研究的范圍和內涵有待進一步深入挖掘;有必要從文化符號角度探究“瓦氏夫人抗倭”在新時代背景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創新實踐。

二、瓦氏夫人抗倭事跡及時代意蘊

(一)瓦氏夫人抗倭事跡概述

瓦氏夫人為明代歸順州(今靖西市)土司岑璋之女,后嫁與田州(今百色田陽區)土司岑猛為妻,是我國歷史上的一位巾幗英雄。嘉靖年間,倭寇覬覦中華富庶,大舉入侵江浙沿海,一時之間生靈涂炭,百姓流離失所,不得不背井離鄉。明朝廷多次派兵征討無果之后,兵部尚書張經以廣西“狼兵”強悍善戰上書朝廷,奏請征調由廣西各民族士兵為主的 “狼兵”(也有寫作“俍兵”)前往沿??官?。瓦氏夫人臨危受命率“狼兵”開赴抗倭前線。明代鄭若曾在其軍事著作《江南經略》卷八下《調狼兵記》中詳盡地記述了調遣“狼兵”的時間、交兵地點、人數及其沿途過程,其中說:“遣南京車駕司主事阮文中往調,乃甲寅九月十日也。十一月朔至梧州軍門,調取左江之田州歸順州,右江之南丹那地州東蘭州,土官土目,各率其旅聽用?!盵18]77瓦氏夫人領軍一路浴血奮戰,多次大敗倭寇,尤其王江涇大捷,取得了顯著戰績。瓦氏夫人在國家和百姓遭受外敵侵犯之際,積極響應國家征召,以花甲之年率廣西狼兵浴血奮戰抗擊倭寇、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守護人民生命安全的英勇事跡,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其人其事,包括與之相關的卓越軍事、管理、領導才能、保家衛國的堅定意志,在民眾交相稱贊中不斷渲染升華,在代代相傳中成為傳奇。民間認為廣西壯族群眾性體育、娛樂活動——板鞋舞,就起源于瓦氏夫人訓練士兵步調一致的一種練兵方法。

瓦氏夫人忠心愛國,救百姓于水火,軍功卓著,獲得朝廷嘉獎及獲封號。上海各界百姓感激瓦氏夫人的英雄壯舉,不僅依循壯族的生活風俗習慣踴躍慰問瓦氏夫人和狼兵,還以歌詠、作詩、戲曲歌頌瓦氏夫人的愛國情懷,稱瓦氏夫人為“寶髻將軍”“石柱女將軍”[18]80。在廣西百色市田陽區博物館還保存有清代嘉慶十年(1805)所立的瓦氏夫人墓碑,上書“前明嘉靖特封淑人岑門十六世祖妣瓦氏太君之墓”;位于田州鎮隆平村那豆屯的瓦氏夫人墓,1994年被認定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在田陽區雷公屯的雷公祠、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定金寺也都供奉著瓦氏夫人像。

(二)瓦氏夫人抗倭的時代意蘊

瓦氏夫人抗倭的時代意蘊可以從歷史、文化、價值三個方面的維度來理解:

1.歷史維度。歷史上中華民族就有維護國家統一的傳統。田州地處祖國西南邊陲,在當時壯族土司中實力較強,所率狼兵驍勇善戰,為中央王朝器重和調遣?!皦炎逋了镜耐帘?、俍兵,既熟悉邊疆的地勢,適應瘴煙氣候,又能艱苦耐勞,勇敢善戰,封建王朝不能不需要他們的力量來抵御外敵,藩籬內郡?!盵19]作為由中央王朝任命和分封的地方官,當地土司素有御邊保國的優良傳統,肩負守御祖國“南大門”之責。據記載,從北宋崇寧到明代嘉靖年間,僅田州岑氏就有8位土司應詔率兵出征,抗擊外敵入侵,有的還被封為“武略大將軍”[20] ,為維護國家統一作出貢獻。在百色市田陽區田州鎮有座昭忠祠,就是當時朝廷為了表彰為國捐軀的田州土官而賜建。因此,“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21]。

2.文化維度。自古以來,中國人表現出對祖先、宗族的崇拜,成為民眾生活中的一種強烈信仰和精神支柱。對祖先、宗族的崇拜,既包括對本族始祖和先人的崇拜,也包括對民族始祖和圣賢的崇拜。對本族始祖和先人的訓導形成家風予以遵循;對民族始祖和圣賢的崇拜,孕育出“忠”“孝”等為核心的中華傳統文化。家風匯聚成民風,民風相融匯國風。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在數千年積淀中外化于中華民族的思想和行為,在時代演繹中煥發出蓬勃生機、迸發出強大力量。在瓦氏夫人的故鄉廣西左右江一帶以及出征抗倭地江浙地區都廣泛流傳瓦氏夫人抗倭故事及傳說。關于瓦氏夫人抗倭事跡的文學作品,現存有歌詠、詩作、戲劇等多種文學形式。萬歷版《上??h志》中的《江南感事詩》,描述了朝廷征調廣西田州狼兵御倭的歷史,所寫詩句“帳前豎子金刀簿 ,閫外將軍寶髻斜”正是瓦氏夫人戰斗間小憩的景象[18]83。桂西地區民間流傳的“長奶夫人”,講的就是瓦氏夫人背著小孩征戰沙場的故事……瓦氏夫人英勇善戰、精忠報國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成為中華民族齊心協力、共御外侮的符號象征,在數百年文化浸潤中感召后人團結奮斗、精忠報國。

3.價值維度。即體現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并成為歷史佳話?!叭粲袘?,召必回!”如果說這是對當代退役軍人拳拳愛國之心的生動詮釋,那么“若有戰,召必往,敢戰能勝”,則是明朝抗倭英雄瓦氏夫人忠貞勇毅、誓死維護祖國利益的真實寫照[20]。瓦氏夫人為守護國家和人民安全作出了杰出貢獻,其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奮勇當先的愛國主義精神,成為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代代相傳。這一精神也是中華民族、中華文化即使歷經滄桑磨難也始終沒有消亡的密碼所在。對瓦氏夫人抗倭的肯定體現了不同歷史時期主流價值觀對這一歷史事實的認可;同時,瓦氏夫人在奮勇殺敵、保家衛國中,也實現了自身的人生價值,青史留名,為后人世代敬仰和傳頌。2019年,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愛國主義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去不掉,打不破,滅不了,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只要高舉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國、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發出排山倒海的歷史偉力!” [22]時代流轉,精神永續。無數中華兒女將愛國情感轉化為實際行動,在奮力拼搏中實現人生理想和價值,在為國效力中匯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之力。

三、瓦氏夫人抗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在機理分析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23]歷史長河中,農耕文明、草原文明、海洋文明,在各具特質和稟賦中“共同熔鑄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進藏、涼州會盟、瓦氏夫人抗倭、土爾扈特萬里東歸、錫伯族萬里戍邊等就是這樣的歷史佳話”[23]。這些“歷史佳話”:一是生動體現了民族團結的內核和實質。從這些歷史故事不難看出,民族團結其實是一場雙向奔赴。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進藏是漢族來到邊遠民族地區并融入當地生活,將先進的技術、文化傳授和影響當地民眾,為民族統一、民族融合作出巨大貢獻;瓦氏夫人抗倭、土爾扈特萬里東歸、錫伯族萬里戌邊、涼州會盟等故事則是少數民族對國家領土完整和強大祖國的維護和奔赴,最后都開出了民族團結之花,結出了民族融合碩果。二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飽含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從漢代的昭君出塞、唐代文成公主進藏、明代瓦氏夫人抗倭、清代土爾扈特萬里東歸;到地震災害、抗洪搶險時軍人、黨員干部即刻奔赴一線,全國八方支援、休戚與共,歷史和現實就是中華兒女家國天下情懷的明證。三是中華56個民族是一個利益共同體。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民族團結和諧才能維護國家領土完整,民族團結奮斗社會才能凝聚發展力量,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保持領先地位。瓦氏夫人抗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在機理,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

(一)有效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文化形象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各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創新交融,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盵23]因此,要通過“文化符號”來增強中華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文化符號不僅承載了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也是凝聚中華民族情感認同的紐帶[24]。中華民族是由56個民族構成的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在漫長的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大家庭共同創造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守護了中華民族共同家園,各民族在長期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漸生成了能夠體現中華民族獨特文化的抽象體現,成為中華文化內涵的重要載體。

文化符號是經過時間洗滌之后沉淀下來的精華,是某種意義和理念的載體,這種理念和意義是通過一系列外在特征表現出來。不同地域都有其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符號,具體說是一些客觀存在的物質或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民族的服飾、音樂、舞蹈、建筑等。有學者根據文化符號表意特征和類型進行分類,認為文化符號有自然物象符號、神話或歷史人物符號、習俗禮儀符號、傳統文化符號系統以及文化藝術符號,它們對于民族深層的文化心理結構的塑造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25]。地域性文化符號不僅能充分展現當地的特色文化、習俗,還能在傳承和發展中極大提高民眾的文化自信,增進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二)有效激活歷史記憶、喚起情感共鳴并暢通溝通渠道

1.有效激活歷史記憶、喚起情感共鳴。文化符號是增強中華群體文化認同、形塑空間符號互動、凝聚共同心理、升華民族紐帶的一種媒介。地域性文化符號由于更具地方文化色彩、更加容易貼近地方民眾心理需求,喚起基于其背后的歷史記憶、價值理念、道德認知的一致性以及歷史發展中情感上的認同,更易于暢通溝通渠道,在走好群眾路線中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動員群眾。

2.在跨文化傳播中實現更大傳播效果。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地域性文化符號能夠在對自然物象、神話或歷史人物、事跡和習俗禮儀的記錄和敘事中超越民族、國家的政治屬性和政治情感,在跨文化傳播中突出人類所具有的共同情感和價值理念,引發民眾更廣泛的心理認同,從而在講好中華民族文化符號的“中國故事”“展示中國魅力”中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在構建國家形象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在人文關懷中實現更大傳播效果。

例如廣西著名地域性文化符號“劉三姐”,以其包容和多元融合的特點、人民性和平民化的特點、相對穩定和與時俱進的特點,最能貼近當地民眾生活。由于吸收了“平等”“包容”等中華文化精髓,“劉三姐”為各地民眾接受和喜愛,逐漸發展成為廣西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張亮麗名片,其文化影響力不僅波及華南一帶,還走出國門、蜚聲東南亞,得到世界各國越來越多群眾熱捧,近年來更是在各種戲劇、電影、歌舞、山水實景演出等各種藝術形式中大放異彩,其蘊含的對真善美的追求及民族團結穩定理念得到廣泛傳播。

(三)有效凝聚共識,鞏固和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動員全體中華兒女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一起來想、一起來干?!盵1]社會上存在多種多樣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而以團結、和諧、奮斗等為主題的價值取向歷來為世人所追求。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范圍內人群加速流動,勢必形成不同文化的碰撞以及交流交融。地域性文化符號所蘊含的正面價值導向正如一座橋梁,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中拉近各地民眾心與心的距離,更能讓遠離家鄉的游子紓解鄉愁,在文化浸潤中厘清“我是誰”“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的哲學命題。文化的影響最為深遠,身為中華兒女,不管身在何處,中華文化是共同根脈。促進思想認同,發展壯大愛國力量,乃至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文化認同是必然之理。以地域性文化符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進海內外中華兒女同胞情誼、打造加強交流的平臺,能有效凝聚起團結奮斗的精神力量。新征程上,必須廣泛凝聚共識,從維護中華民族共同利益出發,廣聚天下英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和諧,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

四、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創新實踐路徑選擇

(一)牢牢把握團結奮斗的時代要求和內涵價值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然要凝聚精神、團結奮斗。要以問題為導向,認真思考黨的二十大報告主題圍繞“團結奮斗”的幾個時代維度意蘊:為什么要團結、如何團結、團結起來做什么。

第一,團結奮斗的目標指向,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要凝聚精神力量,引導各民族始終把中華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發揮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第二,新時代新征程的團結奮斗,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必須牢牢把握團結奮斗的時代要求和內涵價值,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一是做到“六個必須堅持”“六個必須堅持”: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必須堅持自信自立,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必須堅持胸懷天下。(源自《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二是堅持“五個必由之路”“五個必由之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全面從嚴治黨是黨永葆生機活力、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的必由之路。(源自《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三,牢牢把握文化建設的方向和要求,始終以“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為根本和基礎,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著眼于歷史、現實和未來,開展對地域性文化符號的挖掘、整理、開發和利用。

(二)堅持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1. 端正歷史文化認知,進一步深入挖掘、開發。不管是瓦氏夫人抗倭,還是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進藏,又或者是涼州會盟、土爾扈特萬里東歸、錫伯族萬里戍邊等,都有其所處時代的歷史局限性。要做到古為今用,就要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一是在相關文化符號的選擇上,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基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事實,提煉能夠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的內容,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推出蘊含團結奮斗、和諧發展等具有“最大公約數”的文化符號,并成為廣泛社會共識、融入世界話語體系,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二是圍繞具體文化符號,要在歷史事實、神話傳說中通過展現實物實景和挖掘開發周邊故事、傳說,通過自古以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讓中華文化通過實物實景實事得到充分展現、直抵人心”[6];在描繪和建設民族的走向和未來過程中、在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深植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進一步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和海內外中華兒女團結奮斗的磅礴力量。例如,在瓦氏夫人歷史古跡保護、修繕基礎之上,開掘和建設地域性文化符號相關主題文化公園,讓民眾在觀光休閑之余,或了解、緬懷歷史人物的豐功偉績;或陶冶情操、增長知識;或吸引八方游客、海外游子開啟鄉土之游、尋根之旅,在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與歷史感知中 “教育引導各族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增進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6]。

2.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加強傳承和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一是加強對瓦氏夫人及其相關事跡歷史古籍、古跡的整理、修繕。二是抓住重點人群,抓早抓小,走深走實,例如,讓瓦氏夫人抗倭故事進校園、進教材、進干部教育培訓,使瓦氏夫人抗倭蘊含的正面價值理念深入人心,并涵養良好家風、文明鄉風和淳樸民風。三是鼓勵文學創作、豐富文學樣式。以瓦氏夫人抗倭為典型,大力培育和推介具有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形象、先進典型和優秀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展現中華民族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歷史和故事。讓以愛國主義為基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增進民眾的信仰和力量。

3.強化開發、利用的效果呈現。一是在“有形、有感、有效”中“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 [26]。充分利用傳統文化活態、開放、延續的特點,借助新媒體、新技術手段,把瓦氏夫人抗倭相關歷史人物、故事、景觀、體育活動、手工技藝等由靜態的敘事向活態呈現轉變,針對不同受眾,通過還原歷史情境、復現歷史時空、參與表演體驗等,突出生動性、趣味性、體驗性。二是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參與。在堅持公共文化服務公益性的前提下引入市場機制,調動民間社會資本和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文化產品的生產與供給、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1],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探索以經濟發展反哺文化的繁榮發展之路

“要使各民族真正團結起來,他們就必須有共同的利益?!盵27] “共同的利益”既包括政治利益,也包括經濟利益。要圍繞文化符號打造文化品牌和文化產業,助推當地經濟發展,通過經濟發展進一步反哺文化的繁榮發展,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走深走實。一是以文化IP建設為抓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力,打造更多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中華文化符號,實現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28]。二是培育實現地域性文化符號產品的品牌化,依托品牌力量衍生出更多文化符號,發展符合現代消費需求的符號經濟。例如在瓦氏夫人的家鄉以及出征地等,圍繞瓦氏夫人及狼兵,整合政府、科研機構、高等院校、民間機構、藝術團體的力量,深入研究中華文化的特質,進一步深入挖掘、開發歷史人物、事跡以及與之相關的文化產品;在深挖當地資源特色、文化溯源中通過農文旅融合助推鄉村振興,賦能鄉村振興“形”“實”“魂”。

(四)打造形成對外傳播機制,進一步擴大中國特色和文化內涵的影響力

1.打造專業化隊伍,形成文化符號的對外傳播機制。一是打造專業化隊伍,精準定位受眾分析、目標設定、信息策略、渠道選擇和項目評估等要素,實現對外傳播效果最大化。二是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戰略傳播體系,著力提高國際傳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中國話語說服力、國際輿論引導力[29]。

2.分層分類,主動傳播,擴大中國特色和文化內涵的影響力。一是通過傳統媒體、新媒體擴大線上線下傳播范圍。二是利用國家、政府、民間組織、名人等渠道,借助演出、展覽、文化交流博覽會、商品交易會等方式,抓住有利時間節點,多層次多渠道大眾化展示各具特色的中華文化符號,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例如傳統舞龍舞獅,是中華民族的獨特文化藝術。舞獅有南獅北獅之分,也廣泛流傳于海外華人社區,號稱“有華人之處,必有舞獅”。不同地域的舞獅各有特點,但都表現了喜慶與吉祥,每逢節慶或重大活動以舞獅助興,祈求消災除祟、祝賀吉祥,深受世界人民喜愛,也成為喚起國人和海外華人共同體意識的文化橋梁和展現中華文化特質的生動立體呈現,在歡樂氣氛中擴大中國特色和文化內涵的影響力,提升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文化自信和歷史自信,團結起來積極投身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光輝事業。

結語

文化的影響總是持續而深遠。地域性文化符號以不同地域鮮明的風俗、人文特色和集體記憶,體現著中華文化最深層次的文明印記和基因血脈,是展現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的重要載體。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創新實踐路徑出發,基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事實,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的心理維系、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跉v史事實的歷史人物文化符號——瓦氏夫人抗倭,其幾百年來承載的愛國主義精神內涵,在新時代背景下,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不斷影響和激勵后人堅定文化自信和歷史自信,成為各民族團結一心、奮力拼搏共建美好家園的精神媒介,唱響海內外中華兒女心向祖國、團結統一的英雄贊歌。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1).

[2]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二三年新年賀詞[N].人民日報,2023-01-01(1).

[3]習近平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EB/OL].(2022-10-17)[2023-03-26].http://www.gov.cn/xinwen/2022-10/17/content_5718983.htm.

[4]鄭宏范.打造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 推進中華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J].黨建,2023(2):11-14.

[5]習近平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 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N].人民日報,2020-08-30(1).

[6]習近平在新疆考察時強調: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 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美好新疆[N].人民日報,2022-07-16(1).

[7]鄧小飛,秦煒棋.瓦氏夫人班師考[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154-160.

[8]白耀天.瓦氏夫人述論[J].廣西民族研究,1995(4):31-55.

[9]陸鋒銳,陳鷹.明代廣西土司瓦氏夫人政治才能初論[J].蘭臺世界,2014(36):106-107.

[10]梁銀湘,唐凱興.瓦氏夫人的修齊治平觀和政治道德理想研究[J].百色學院學報,2012(5):78-82.

[11]陸鋒銳.瓦氏夫人軍事才能之成因分析[J].蘭臺世界,2012(3):26-27.

[12]秦煒棋.管窺瓦氏夫人尚武思想發展歷程[J].百色學院學報,2015(3):98-101.

[13]陳金文,孫夢梅.壯族瓦氏夫人傳說的口述史價值[J].河池學院學報,2017(4):20-25.

[14]劉康達.為民族文化立碑:擔任廣播劇《瓦氏夫人》編劇的體會[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6(5):45-46.

[15]龔蔭.明代土司中的兩位巾幗英雄[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5):76-82.

[16]李瑜玲.承襲制度與地方習俗:明代女土司瓦氏夫人研究[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21(5):12-15.

[17]韋曉康,張延慶,胡雪鳳,等.從瓦氏夫人抗倭探析廣西狼兵武術[J].百色學院學報,2019(1):68-72.

[18]黃明標.明朝女英雄瓦氏夫人的歷史考察[J].百色學院學報,2021(2).

[19]莫家仁.壯族地區土司制度何以長期存在[J].廣西民族研究,1990(3):27-32.

[20]韋穎琛.瓦氏夫人抗倭:若有戰,召必往[N].廣西民族報,2021-07-30(3).

[2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245.

[22]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5-01(2).

[23]習近平.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9-28(2).

[24]馮月季,石剛.文化符號學視域下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構[J].思想戰線,2021(5):1-9.

[25]馮月季.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認同的元符號機制、挑戰與路徑[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2):25-32.

[26]習近平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不斷鞏固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共同建設偉大祖國 共同創造美好生活[N].人民日報,2022-03-06(1).

[27]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09.

[28]華挺.人民日報人民時評:使我們的文化符號充滿魅力[N].人民日報,2018-11-05(9).

[29]趙磊.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方向與路徑[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21(7):50-53.

[責任編輯:楊 軍]

本文系“中華文化符號”系列文章之一。

猜你喜歡
文化符號
以中國服飾文化為設計元素的生活創意品研究
論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民俗美
文化學視野下象形武術的“動態”文化符號
涂鴉藝術在服飾設計中的運用
《冰雪奇緣》:重塑經典與動畫的文化本性
巴蜀地域文化視角下的餐飲空間設計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