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職教育背景下“163”發展型資助育人實踐路徑研究

2023-04-05 11:49王朝暉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3年2期
關鍵詞:貧困生資助育人

劉 娟,王朝暉

(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1460)

發展型資助育人是高職院校目前解決學生貧困問題較為創新和有效的途徑。發展性資助育人要求將扶困與扶志相結合,從而構建物質幫扶與精神幫扶相融合的長效育人機制,打破當前“輸血式”扶貧引發的教育問題,通過探索實施發展型育人資助的方式方法,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幫助學生摒棄不勞而獲的消極心態,約束學生的不良行為,使學生樹立信心,幫助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成就自我,實現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由此看來,發展型資助育人是目前高職院校資助模式的創新突破,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和作用。

1 新時代高職教育背景下“163”發展型資助育人

目前,我國高校資助已經建立了“獎、勤、助、貸、補、減”為一體的基礎型保障體系,然而面對新時代背景下學生和社會的新要求,發展型資助育人的幫扶體系成為高職院校急需探索的新模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解決物質上的困難,推動高職院校實現教育公平,還能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且能夠深化高職院校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促使高職院校資助育人真正發揮應有的效果,從而完善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體系。

1.1 加強學生思想建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目前,部分高職院資助體系主要采取物質上的幫助,忽略了對學生思想上的引導和精神上的關注,忽視了部分學生由于家庭困境出現的自卑心理以及部分接受幫助的學生產生不勞而獲、不思進取的消極心理。高職院校發展型資助育人為學生提供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解決由于貧困而產生的不自信、焦慮自卑等負面情緒,促使學生打破當下自我封閉、不愿交流的心理障礙,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幫助學生打開心扉,以更健康的心理面對自我。另外,通過正面教導以及在教育教學中融入思想道德培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促使學生正確對待以及使用學校資助金。在此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與自身成長規律相適應的發展規劃,激勵學生更多地通過自身努力實現自我價值。

1.2 提升學生專業技能,解決學生就業難題

高職院校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實踐工作能力,原有的資助模式忽略了提升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主動性,未能注意到“過程激勵”的重要意義。發展型資助育人能夠幫助學生主動參與到各種校園活動中,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實踐活動中提升專業技能,獲得應得的獎金和名譽上的獎勵,從而助力更多的貧困生投入到學校舉辦的資助活動中,也能促進貧困生提升專業水平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摒棄懶惰的思想,通過更加正面的途徑獲得相應的“報酬”。幫助廣大貧困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助力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獲得感和成就感,在校園范圍內形成正能量的傳播氛圍。另外,也能夠加強學生專業技能方面的鍛煉,為學生步入社會提供經驗指導,助力學生在此過程中強化社會實踐能力,豐富學生的就業履歷,間接解決學生目前就業難的問題。

1.3 完善高職教學體系,深化德育教育理念

部分高職院校將重點放在學生專業技能培養以及自身的發展規劃上,忽略了對學生德育素養的提升和教育,尤其是資助育人過程中,僅僅達成了物質資助,并未真正實現“育人”的教育目標。發展型資助育人豐富了學生獲取物質資助金的渠道和途徑,更注重在此過程中根據學生的發展規律提升學生的德育素養,強化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健全學生的人格體系,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促使學生以更加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另外,也有助于學生常懷感恩之心,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促使學生將這份愛心傳遞出去,激勵更多的人投身到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從而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的優秀青年[1]。

1.4 促進企業持續發展,打造和諧穩定社會

發展型資助育人的資助體系不僅幫助學生解決了物質上的困難,強化了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實踐鍛煉機會。學校在構建發展型資助育人體系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促使學生養成不懼困難、不輕易退縮的堅定意志力,也能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培養學生的雙創意識,這些都為學生日后實踐工作的開展夯實了基礎。另外,通過知識改變命運仍是廣大寒門學子實現夢想的有效途徑,高職院校在資助育人的過程中,為學校貧困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和選擇,幫助貧困生接受良好的教育資源以及實踐鍛煉,幫助學生實現物質與精神的雙重保障,也能夠激勵學生在步入社會后,積極實現自我的社會價值,從而構建良性循環體系,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2]。

2 目前高職院校資助育人的不足與挑戰

高職院校構建發展型資助育人體系是一項長期踐行的工作,目前較多高職院校尚且處于摸索前進階段,還存在一些不足和挑戰。主要表現在,一方面,院校資助育人體系不健全,未能達到精準幫扶的效果。師資力量不足以及資助育人模式缺少創新性,導致構建過程缺少動力支持。另一方面,校企合作不到位,也未能通過就業創業途徑為學生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

2.1 高職院校資助育人體系不健全

精準幫扶的第一步是實現精準認定,目前院校對于貧困生的認定審核不夠嚴謹。一方面,主要依靠學生提交貧困生認定表,容易出現部分學生家庭條件不符合認定標準,卻在認定表上虛假填報信息;也會出現部分真正貧困的學生由于自卑敏感等心理不愿意填報的現象。部分院校選取的認定方式是班級內部直接投票評選,很容易因為人際關系等外部因素產生不公平的結果。另一方面,院校未將資助育人計劃納入高職院校的整體教育計劃中,導致管理人員以及規章制定等配備不到位,并沒有建立以學校為統領,細分到院系以及班級的系統性育人體系。此外,資助育人的評估體系不健全,學生認定評價標準不一,導致最終結果不僅與院校的初衷大相徑庭,不利于學生的成長以及院校的長遠發展。

2.2 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師資力量不足

院校育人體系構建中,師資力量建設是極其重要的動力支持。目前高職院校的資助育人工作主要由班級輔導員全權負責,輔導員負責的工作較為繁雜,并不能保證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其次輔導員的能力有限,部分輔導員對于心理輔導以及人文素養的培育工作了解少之甚少,這就使得精神幫扶以及德育教化未能跟上資助育人的步伐。由于缺少專門的資助育人部門以及團隊,導致在評選的過程中無法做到客觀,也未能對學生的真實情況開展深入調研,這就導致部分真正需要幫助的學生仍未享受到學校的政策福利,也造成本不需要幫助的學生大肆揮霍的浪費現象,不利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最后,學校的教師團隊中也缺少心理輔導老師以及德育老師,這就使得學生的心理狀況不能被及時地發現并加以正確的引導和教育,也就發揮不出思政教育在資助育人中的引領作用。

2.3 高職院校資助育人模式缺少創新性

目前,院校資助育人體系的具體實現途徑缺少創新性,僅僅依靠講座和發放獎學金、助學金等較為簡單的形式推行,未能深入探討研究適合學生成長發展的高層次資助育人模式。首先未建立資助平臺,未能將需要幫扶的學生按照學業就業困難或是物質困難等展開精細化針對性的幫扶。對于直接給予資金補助產生的不能確保學生資金的實際用途,高職院校未探索更有效的方式保證資金投入用在學生學業能力的提升上。其次,未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搭建智慧化信息平臺對貧困生的信息實現動態監測,無法保證后臺直接利用數據信息對學生給予隱性的學業就業以及資金方面的幫助[3]。

2.4 高職院校資助育人校企合作不到位

培養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是高職院校實現發展型資助育人的根本途徑。當前企業對于學校資助育人體系建設的參與性不強。一方面表現在對于學生就業創業的心理輔導不到位,部分貧困生性格內向,不愿意表達自我,也不愿意參與到社會實踐等團體合作中,對于這樣的情況,學校和企業并未對學生的消極心理進行及時疏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另一方面表現在學校和企業并未成立專門團隊,未能創建有效的項目活動,從而導致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得不到提升,也不利于激發學生的雙創意識。

3 新時代高職教育背景下“163”發展型資助育人的有效途徑

新時代高職教育背景下,為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學業幫扶、就業指導展開全方位的改革創新,從而完善高職發展型資助育人體系,在此過程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我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向前邁進一大步。

3.1 建立健全發展型資助育人體系

首先,院校要建立健全資助育人制度,成立專門的管理部門以及建立由院校到班級的分級管理團隊,保證評選公開公正,達到對學校貧困生的精準認定與精準幫扶。其次,在對學生資助幫扶的過程中,也要對學生的幫扶需求進行分類整理,如物質幫扶、學業幫扶、就業幫扶、心理幫扶等方面,這樣才能對學生進行精準資助,真正實現長久性育人目標。最后,加強后續的評估監管流程,對受資助的學生進行回訪和調查,保證對真正需要幫助的學生進行長期的定向精準幫扶,真正構建高職院校發展型資助育人的完整體系。

3.2 強化發展型資助育人師資力量

提升高職院校資助育人的效果,必須加強院校師資力量建設,首先,設立班主任制度,將班主任與輔導員的工作職業分化開來,明確各輔導員的職責,同時增加班級輔導員的數量,加強對各輔導員的培訓工作,建立健全校內資助工作考核機制,將資助育人工作與薪資待遇等掛鉤,督促輔導員認真做好班級的資助育人工作。立足心理將康教育,引導積極健康心態。學期初對全校學生開展心理普查,并定期特定學生群體進行心理測評;通過以困助困的方式進行心理幫扶,組織建立心理社團、心理協會,積極主動招收貧困學生,承辦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周,通過團體輔導釋放心理壓力,培養貧困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的同時,也可以讓貧困生以自己為例,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幫助其他學生走出困境,不僅減少學生了心理隱患,還提高了貧困生的自信,使其收獲成就感和被需要感[4]。

3.3 探索發展型資助育人多元化模式

高職院校的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較強,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探索多元化的資助育人模式。學校應積極開展創新創業實踐項目,促使學生將課堂中學習的知識應用于實際項目中去,在獲得創新創業經驗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擴大學生的就業優勢。對學生進行學業就業幫扶的同時,也需要加強對學生的感恩教育,定期開展資助下鄉宣傳及義務支教、志愿服務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成就感,幫助學生進行從受助者轉為幫助者的角色轉變,形成良性的資助反哺體系,共同構建和諧穩定有愛的社會環境。建立健全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將勞動教育納入學分體系中。設置學期勞動周,開展由院系組織的專業性勞動實踐及由后勤服務育人為載體的日常生活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勤儉、創新、奮斗、風險的勞動精神。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為高校的資助育人體系提供了更加便捷與更加精細化的管理。在現今的后疫情時代,高校學生在學校的各類消費占比大大提升,可以有效地收集學生在校內的消費金額,購買商品類型及消費頻率等數據,同時加以有針對性的座談訪談,為學生建立動態的資助信息檔案,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建立長期長效的資助育人計劃。

3.4 深入落實發展型資助育人校企合作

首先,學校和企業作為高職院校發展型資助育人體系構建中的主要主體,應主動承擔起應盡的責任,開展“造血式”幫扶計劃。企業與院校聯合,在雙向選擇的基礎上,為貧困生定向提供就業崗位,包括兼職以及長期任職的多種形式,幫助學生解決就業難的問題。其次,校企聯合共同鑄造雙創教育的完善和發展,提升高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針對有能力的貧困生提供創業上的技術指導以及資金支持,為學生解決就業難的問題。將校企合作企業融合入資助育人工作中,企業可在高職院校設立技能競賽項目等獎學金,變助困為獎優,給表現良好的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和表現的機會,在學習和實踐中提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環境適應能力、專業職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感恩意識,錘煉誠實守信和自立自強的品質,培養創新進取的意識。最后,邀請創業成功的學長為學生開展座談會,以當事人現身說法的方式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提升學校貧困生的信心,促使學生發憤圖強,不斷進取,在歷練自身的同時獲得成長[5]。

4 結語

綜上所述,發展型資助育人是目前高職院校實現立德樹人教育目標、完善教育體系較為創新有效的資助體系。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理念,促使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成就自我、回報社會,而且也為廣大學子提供了公平的受教育機會,為學校營造了良好的教育環境,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猜你喜歡
貧困生資助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高校資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徑分析
“隱形資助”低調又暖心
美國防部資助研發能垂直起降的無人機
2600多名貧困學生得到資助
“貧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珠”育人
十年籌資千萬元 資助八千貧困生
結對"百千萬"情暖貧困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