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體性德育對醫學生就業指導的啟示

2023-04-05 11:49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3年2期
關鍵詞:醫德就業指導醫學生

李 瑩

(遼寧何氏醫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3)

0 引言

社會轉型的時代背景下,很多人的道德觀念往往會隨之著時代的發展而出現改變,此時傳統行醫標準的“醫德為本”也隨之受到沖擊,造成醫療衛生行業出現不同程度的道德滑坡現象。此時,作為培育大批量醫學人才的醫學基地,首要工作任務就是為社會輸送品德高尚的高級醫學人才。那么,醫學生在校求學階段,教師在做就業指導工作中,強化主體性德育教學工作,就成為重中之重,不僅可以實現德育目標、內容及方法,同時在理論和實踐雙層面均可從以往傳統性規范朝向主體性方向進步。但是,結合部分醫學院?;蜥t學專業的學生主體性德育現狀來看,仍舊存在較多的缺失,影響學生畢業后的職業道德水平,有待完善就業指導工作質量。鑒于此,本次研究展開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1 主體性德育的解讀

當前,學術界所認知的主體性德育觀念,重點強調“以人為本”,目的是借助于教育工作去將人的主體性提升并發揮出來,最終幫助人實現全面發展。相較于原本的高校傳統德育教學相比較,主體性德育的關鍵點體現在可以將德育主體安置于大學生群體內,將其全面發展作為教學目標,并結合大學生特征,調查其道德需求,借此作為激發學生創造性和自覺性的動力,讓更多大學生能夠親身參與到各項道德實踐活動中去[1]。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作為醫學專業人才的理性得到實踐和培養,且活動中獨立思考與自主選擇的過程,也可鍛煉學生自主性道德的判斷與選擇能力,從而逐漸養成自主德育的良好學習習慣。隨著學生個體品德的不斷完善,也有效為社會道德規范的發展和完善提供支持,促使醫學生在高校求學階段的就業指導下,豐富個人情感的同時,升華人格。

主體性德育工作中,會將德育的視角,切換到受教育者身上,以此讓受教育者在正確的德育方向指引下,不斷突破自我,追尋人生價值,達到理想的精神境界,實現個體化與社會思想道德的雙向發展[2]。在此背景下,學生不再停滯于被動狀態去接受知識,而是在實踐中主動接觸和理解知識;教師也不再僅是擔任知識傳播者這一角色,而是轉型成為培育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育者角色。

2 醫學生就業指導中主體性缺失問題分析

高校就業指導教育內容中,涵蓋的層次和方面比較復雜,而醫德教育作為醫學生綜合素養培育的重要內容,不可輕視。但是,結合部分醫學生所接受的就業指導課程進行分析卻發現,實際的醫德教育并未受到充分的重視,即便高校醫學院將醫德教育納入醫學倫理、思政理論等教育環節中,但具體的教育成效卻并不理想[3]。分析醫學生在崇高職業道德觀培育、尊重同事、團隊意識、自我學習等多方面,均存在不足和欠缺,導致其入行從醫之后,在崗位上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品行不端問題,自律意識方面,也較為匱乏,尤其是在醫患關系建立方面,缺乏誠信、愛心,甚至部分人出現貪腐受賄的現象,嚴重違反了職業道德和醫德初衷。整理上述現象出現的原因可以了解到,造成學生主體性德育缺失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下述內容中:

2.1 方法:填鴨講解式教育及指導

道德教育工作的開始,通常起始點集中在提升受教育者自身道德認知方面,基于此視角考量,灌輸式教育所存在的積極意義可以受到肯定。但并不代表灌輸式德育完美,其不足之處體現在將道德、知識框定在相同維度之內,從而混淆了德育、智育重點。知識教育中,更為注重接受后理解,理解下創造這一過程,雖然道德屬于知識的一種,但其攜帶著極其鮮明且強烈的主體性意義?;趥€體長遠發展的視角來講,道德知識具有幫助其完成從“未知”面向“已知”的跨越,更重要的功能在于促進其從“已知”面向“信”(信服、信仰、信念)的提升[4]。換言之,主體性德育就業指導的重點,并非簡單地告知學生觀念字面解釋和價值概念文字,而學生就可從中獲得品德,即便學生憑借記憶掌握所有字面上的道德知識,也并不代表其道德認知水平一定得到了提升,而是在于學生是否能夠在主體性德育就業指導下,主動去利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去將醫療中的各項問題解決。

另外,醫學生的主體性教育模式被忽略,也代表著學生的內在需要及興趣隨之被忽略,包括在個性、獨立人格以及自主創造性等能力,也一并被忽略。此時醫學生僅是醫德規范的被動接收者,很難引起其自身的情感共鳴與情緒體驗,甚至會造成學生出現抵觸心理[5]。整體來講,學生的道德認知能力提升,枯燥乏味的說教式教學方法并不可取,唯有師生之間在對話和交流上,能夠做到平等、民主,才能進一步促進醫學生構建更完整的自我醫德體系。

2.2 內容:理論與實踐不匹配

醫德教育所攜帶的社會屬性很強烈,因而無論是醫德意識,還是醫德觀念,均與實踐之間關系匪淺。構建醫德秩序、延續醫德傳統,也同樣要去依賴于醫學實踐工作的展開。但是,結合現有的醫德教育情況來看,理論與實踐之間,脫節的情況比較嚴重,多數醫德教材中的內容,比較傾向于各類醫德理論的闡述和講解,而在結合學生為主體,所開展的醫德實踐,卻并不突出,導致學生無法更加真切地理解理論內涵及掌握醫德的真諦,造成醫德教育被囤于課堂四方之地[6]。各類理論解讀、條例背誦,客觀上成了應對考試的法寶,醫學生內心的認同感很難得到提升,甚至會形成逆反心理,部分心理抗壓能力不強的學生,還會形成恐懼心態。

實際的醫德教育中,從最開始的接觸道德觀念,到后續形成道德行為,需要經歷很長時間來錘煉,且此過程中將會伴隨道德思維水平不斷提升、道德思維意識的逐步養成,如此才能真正形成正確的自我道德素質。反之,醫學生即便大批量背誦、記憶條文案例,也無法在真正的道德實踐中發揮出個人的道德修養。

3 主體性德育對醫學生就業指導的啟示

3.1 進行學生自主管理,開展自主性教學

針對高校醫學生就業指導中進行主體性德育教學時,全面開展學生自主管理模式,推動自主性教學方法十分有必要。具體應該從下述幾個方面著手:

其一,現階段,醫學生的自我意識強特征日漸顯現,因此教師在德育培養中,應該充分將學生視為主體,由其為核心區建立各類管理機構,借助于搭建舞臺的方式為其創造才干展示機會[7]。首先,可以在校園內設立分級管理模式,包括校級、各年級、班級等諸多形式。其次,可以設立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如學生團委會、學生心理協會、紅十字會、宿管會等等。

其二,學習中,教師給予醫學生就業指導時,應該培育其形成適當的懷疑意識和態度,避免形成迷信于權威的意識??芍笇W生利用網絡搜索、實踐考察等方式,融會貫通所學知識,將其落實到崗位工作中。另外,教師還可在部分環節中,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如將角色互換教學方法引入德育培養中,促使醫學生自被動轉為主動,提升學生積極性,強化學習成效。

3.2 “平等與參與”的德育實踐

教育活動中,教師和學生屬于具有主體性的個體,分別從屬于主體和客體。主體性教育,需要建立在師生、生生互動基礎上,即無論哪一方交往均屬于主體+主體的交往。為了更好地實現師生雙方平等溝通目標,需要在德育教育中,將對方視為與“我”這個主體共同溝通某一個話題的“你”這個主體置于同樣重要的位置,以此保障雙方之間可以在規劃、理解、共同參與氛圍下,以平等的關系相處,給予對方以必要的尊重和信任,在相互接受的和諧氛圍中,開展各項道德教育行為與活動[8]。就業指導教育中,教師應該學會從鑒賞、享受以及欣賞的層面,去理解德育過程,將此過程作為指引學生成長、全面提升自我道德修養的必經之路。教師的指導中,與學生對話應從心靈出發,去關注并了解學生的道德成長步伐是否扎實。教師還需要對醫學生的德育優點和德育缺點做好歸納和總結,隨即才能做到正確引導學生錘煉自己的個性,提升道德素養,并讓學生深刻感受到自己作為一個個體在校園生活、社會發展中所受到的尊重,使得整體性的德育活動可以在生動且活潑的氛圍下逐步推進。為了更好地達成上述醫學生德育就業指導效果,教師應自己在指導中有意識地總結各項教育技巧,借助于教育藝術,去培育醫學生對于社會發展、醫德文化的主動適應性,拔高其創造性,最終在完成自我內化的基礎上,踏入社會發展。

3.3 借助于網絡平臺增強自主性德育成效

醫學院校的學生學習任務,整體比較繁重,且所學知識的專業性也很強,此時部分醫學專業學生如抗壓能力不足,很容易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偏激或是被動式思維或意識,從而影響其健康成長。面對此種狀況,如果教師仍舊沿用傳統的授課模式展開醫德知識授課,大概率會激發出學生的逆反心理和抵觸意識。網絡信息具有傳播范圍廣、資源更加豐富且知識時效性更高的優勢,此時充分在醫學生的主體性德育中,借助于網絡教育方法,展開現代化醫德教育工作,可以有效將傳統的單向灌輸式德育內容,轉型為更利于醫德培養的主動參與式思想交流方法[9]?;ヂ摼W平臺介入到高校醫學生主體性德育教學中,可以大幅度增強學生的道德自律意識,并幫助學生提升道德甄別能力,讓更多醫學生經過就業指導之后,實現道德內化,從而在未來的就業過程中,秉承正確的道德觀念去應對各類不良社會風氣。

網絡的誕生,為醫學生原本的社會性延伸,發揮了空間的作用和價值,同時也為更多的醫學生創建出更緊密、更復雜的社會關系,幫助醫學生從最開始的封閉小圈層,朝向無班級范圍、無學校之分乃至無國界、無種族之別的圈層延展和進步,在更廣闊的空間范圍之內,得到更加全面也更為自由的發展條件和空間。在網絡技術的支持下,教師給予學生以必要的德育就業指導時,可以借助于網絡文字、圖像、聲音等多種方式來實現,并分析網絡本身所攜帶的虛擬性及保密性功能,讓醫學生在德育過程中,能夠更加積極且主動的,面向教師袒露個人的內心世界,甚至是部分難以啟齒的隱私問題,促使醫學生的道德教育與就業指導工作成效,均達到最大化[10]。另外,借助于網絡平臺支持下的醫學生主體性德育教育,還可以讓學生產生“面對的是代碼”這一意識,從而在吐露心聲時,放心地暢所欲言,從而實現自我性道德內化的同時,真正讓“我”這一主體所攜帶的主導性,牢牢占據核心思維,最終為醫學生的德育就業指導主體性得到進一步提升發揮促進作用。

3.4 “體驗式”的德育實踐

醫學,本質上屬于一門實踐經驗學科和科學,所有的專業人才成長歷程,均從扎實的理論基礎,走到豐富的臨床實踐,所以醫學人才的培養,均從零開始,理論融合實踐之后,才可稱之為正式入行[11]。由此,醫學院校的醫學生德育就業指導中,也必須經過此程序來實現育人目標。結合上述德育需求,除開做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理論教學以外,全面構建體驗式教學模式十分有必要。例如:

課堂之內,教師可以利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讓學生結合就業指導中的主體性醫德培育主題,自行編排節目在班級內表演。如可以在課堂上再現醫院場景內,看病難、看病貴或醫德優劣不同的情況,進一步調動出醫學生的親身體驗感,提升醫學生的醫德內化效果,更加真切地領悟到醫德真諦。

課堂之外,教師可以帶領醫學生進入到臨床醫院內,通過面對面地觀察和學習,讓醫學生身處真正的醫療活動中,感悟醫患關系構建的重要性。同時,讓醫學生參與各項醫療活動時,主動聯系醫德理論內容,從中找尋個人差距,做到深刻反思個人不足,逐步在真實情境之下,不斷增強醫德意識。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醫學生就業指導與德育教學中,想要進一步將主體性德育質量提升,首先應該開展學生自主管理工作,強化自主性教學質量。其次,在就業指導中進行德育實踐時,需著重強調“平等與參與”原則去開展各項育人工作。此外,在醫學生的就業指導中,還應該積極借助于網絡平臺的育人功能,為自主性德育工作質量提升發揮促進作用,最終為社會輸送素養更突出的醫學人才。

猜你喜歡
醫德就業指導醫學生
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工作開展對策探討
略談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的重要性
孫思邈醫德思想發微
醫學生怎么看待現在的醫學教育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
對醫學生德育實踐的幾點思考
淺談醫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以人為本,深化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
醫學研究生醫德教育問題探討
對醫學生心肺復蘇課程設計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