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責任意識為導向的高校學生管理制度功能強化研究

2023-04-05 11:49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3年2期
關鍵詞:責任意識責任感高校學生

向 濤

(重慶工商職業學院,重慶 401520)

0 前言

把培養責任意識作為大學生教育的內容,是學校管理教育的主要特點。責任感又叫使命感,是指人們在現實世界和生活中對不同利益的強烈反應,是社會衡量一個人的素質和品格的主要標準。無論從社會建設的角度,還是從自身心理成長的角度,社會責任感都會帶來重要的積極效應,是個人、社會組織乃至整個國家工作的重要基石。高等院校是責任意識最重要的教學陣地,肩負著為祖國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責任和使命。由于團隊能力的缺失和社會責任的稀釋,如何在大學生管理中培養責任感,是當下最緊迫的事情。提高學校管理的責任感是非常必要的,這符合學校培養學生責任感的特點。

1 管理失序:高校學生責任意識淡薄的原因

1.1 自我發展意識淡薄導致的學習動機較弱

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分為個體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意識,前者是社會責任的內向型體現,后者是社會責任的外向型體現。首先,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個體。沒有高度的責任感就很難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沒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就很難對別人和對自己未來的工作負責。大學生往往對自己的發展路徑和方向不明確,對自身沒有明確的要求,對未來缺乏遠見。由于大學生自身發展意識的缺失,導致大學生學習動機被嚴重弱化。雖然學習一直是大學生的首要任務,但由于缺乏社會責任感,很多大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相反,玩游戲、社交、看電視劇等活動更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大學生的學習時間被嚴重壓縮,無法學到必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無法培養大學生的個人水平和業務能力。因此,大學生未來成功發展的可能性被嚴重縮減,這勢必會給他們未來的家庭和社會造成很大的壓力[1]。

1.2 集體責任缺失導致的利己主義較強

“當代大學生已經成為現實經濟社會中最關鍵的群體,其規律、目標和任務尤為重要,我們大學生要有適應和推動時代的責任感”。受自身社會條件和家庭環境的限制,當代大學生的大學生活往往表現出集體意義的缺失。因此,很多大學生往往在進入高校后才開始集體生活。部分大學生在家中是“小王子”“小公主”,步入集體生活之后這部分大學生很難適應不斷變化的角色。很多大學生對于集體責任不夠了解,沒有群體責任感,導致同學關系很緊張。當代大學生往往渴望個性的獨立發展和個人的獨立,存在過于自我、自私的現象,個人主義意識明顯,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和同學關系不夠融洽,很難考慮到他人的想法。由大學生誘發的人際關系問題已經成為高校學生中最常見的心理問題之一,也影響著他們的學習和成長。除了缺乏必要的“外交”,大學生最主要的問題是不理解他人,不會換位思考,全憑自己的喜好做事,而且彼此之間缺乏必要的關懷[2]。

1.3 家庭責任缺失導致情感淡薄

如今的大學生往往是獨生子女,是家長關注和關心的焦點。大學生普遍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行為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做事時不會考慮他人的想法。所以,很多大學生對父母的責任觀念是比較淡漠的,不懂得關心和照顧別人,也沒有能力承擔父母的責任和義務,部分大學生認為自己給予的關心是理所當然的,沒有感恩的想法。但實際上,父母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就是責任感的根本體現。不關心父母、不孝順父母的人,在集體或社會上很難有善良負責任的品格。目前,很多大學生還缺乏換位思考的意識,自身的需求不被滿足就會和家長爭吵,不能真正理解父母與自己的相互尊重、相互愛護的關系,在人際交往中沒有社會責任感,不懂得付出和感恩,這已經是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的重要體現[3]。

2 制度的弱化:大學生缺乏責任意識培養

2.1 缺乏以責任意識教育為主體的目標體系

“學校管理不只是管理學校,更要引導學生、教育學生、服務學生”。在我國高校管理體制中,培養學生責任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措施相對薄弱。高校行政部門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不會考慮到其他因素,對自己的日常管理不太重視,也不太關注自己的發展情況,尤其是在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上,缺乏具體的學生責任管理制度。學校沒有具體制定培養其責任意識的方法和措施,大學生的責任主動性不高,部分高校教師的責任意識培養能力不足。高等院校需要采取自我教育和實踐的方法,將學生責任知識的內涵轉變為責任意識的方式,從而增強自己對學生缺乏責任意識的嚴重性的認識,并在教育中提高努力意識,不斷加強學生的自我教育。雖然大學生有接受社會義務教育的權利,但因為責任意識教育現存問題,大學生受教育的權利無法在制度設置中得到體現。教師作為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不具備責任教育的意識,在制度不完善的前提下陷入了責任缺失的位置,這展現出了管理體制的薄弱[4]。

2.2 缺乏引導學生責任感成長的體系

應該在高校開展生命責任意識教育,首先,需要讓大學生認識到生命的重量,讓大學生珍愛生命,認識到生命的基本價值,注重生命素質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國家使命感。目前,大學生在培養環節的社會責任培養存在行為松散的問題,無法建立合理的引導機制,在大學生沒有被引導去承擔責任時,很容易引起消極的意識和情緒感受,削弱責任感,導致大學生存在自我張揚的問題,這是一個略顯矛盾的重要因素[5]。高校在目前的管理機制上一直沒有得到合理的政策引導,即對提高畢業生社會責任的任務和標準進行明確,對大學生責任意識教育缺乏合理的規劃。但是,高等院校沒有培養體系勢必會使責任感和活動的培養陷入無序的“散漫作戰”狀態。教師和大學生往往以知識為基礎進行責任教育,無法提高培養效果。

2.3 缺乏差別化責任意識教育的組織體系

大學生管理過程中忽視責任意識的培養,是觀念上的錯誤,是機制上的缺失。輔導員是負責學校管理的主體。中央文件明確規定,學校輔導員主要負責引導和教育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向導,責任感的培養一直是學校輔導員的重點任務。以輔導員為首的大學教師團隊業務水平和大學生的教育目標密切相關,尤其是輔導員的素質、思想和能力,將對大學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以上的隱性原因非常重要,但高等院校也不能忽視組織機制、組織結構等顯性原因。對于學校的責任意識教學來說,組織體系的缺失從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都有負面影響[6]。從外部因素來看,由于學校規模的擴大,高校學生人數不斷增加,使得學生團隊管理的任務逐漸加重,學生輔導員人數增多。而部分大學輔導員入職后沒有經過系統培訓,既沒有相應的管理工作經驗,也缺乏時間開展培訓課程,勢必造成高校教師團隊工作水平的降低。其次,團組織結構單薄造成了學生工作團隊的結構性缺陷,無法有效開展社會責任教育。從內部看,輔導員和班主任在教育活動中無法建立起完整的團隊結構,也缺乏有效的社會責任教育機制和指導方針,基本陷于探索精神之中。他們對學生的不同特點認識淺薄,無法根據學生的個體特點進行差異化培訓。很容易產生形式主義、同質化等不良影響[7]。

3 制度強化:培養大學生責任感的制度措施

3.1 加強大學生民主管理制度建設,落實培養學生責任感

通過制度設計,做好大學生責任感的培養和教學工作,將學校管理者的角色由直接控制轉變為間接指導,使高校輔導員獨立于管理工作之外,共同履行教育職責,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大學生民主管理制度的實施,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只有全面的民主管理,以人格的形成作為基礎,才能充分調動教師帶著責任感教書的積極性。大學生民主管理制度能讓大學生在實際活動中積極承擔一定的任務,在教師的指導獲得成功的經驗,這將提高學生的責任精神,充分發揮重視責任感的學生的作用。通過民主機制的形成,學??梢园褭嗔ο路沤o教育工作者[8]。

3.2 加強大學生多元化體系建設,培養大學生的責任意識

在重視學生管理文明法治化建設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學生管理制度的多維關聯特征,形成服務于各高校內部管理制度行為的制度分支,加強學生管理制度建設,合理引導各個參與者的具體活動。負責學生管理工作的輔導員在形成高等院校多元化管理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輔導員要關心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把握大學生的真實需求。在大學責任意識教育的整個過程中,高校學生也要懂得如何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制度創新主要體現在權利與責任關系的確立、公民責任教育實踐平臺的構建、公民責任教育內容的細化制度等方面。主要是發揮教育的引領功能,指導學生從“他者”向“自我”轉變。通過自覺培養責任觀念,學會理解自己,尊重他人,與師長形成平等關系,學會在實際活動中培養更強的社會責任感。建立多元化的管理制度,打破管理制度粗糙、不利于實施的壁壘,建立細化的管理制度,才能激發學生管理制度的活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責任意識,充分發揮高校學生管理的制度功能[9]。

3.3 優化大學生彈性制度建設,注重培養學生責任意識的發展

高校的學生管理制度不是一成不變的,必須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學習者的多樣化需求而變化,這樣才能保證管理制度的變化和發展,最后堅持注重學習者全面發展的原則做好管理制度設計,才能實現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同時,由于各種要求和社會發展環境的變化狀態,高等院校必須保證教學機制設計的靈活性,不能對大學生過度控制,要建立高度包容、多元化的制度框架,建立合理的制度調整機制。大學生每個階段表現出不同的階段特征,管理與社會責任教育的融合不是簡單地一概而論,也不是采取相同的方法和措施。對于新生,要進行適應能力訓練,輔導員要投入更多精力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觀念,引導大學生樹立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建立大學生自身的正確認識,而對于正走在社會交往道路上的大學生,學校一定要重點培養社會責任感和對家庭的責任感,并根據不同的社會責任培養需求進行不同的教育內容設置。學校建立靈活的管理制度,可以適應大學生自身社會責任教育的特殊性,有效劃分教育中的社會責任和使命,建立有效的質量控制和考核激勵機制,以滿足教育和培養社會責任意識的需要[10]。

3.4 加強大學生管理法制建設,為學生責任意識教育提供外部保障

隨著我國法治社會的逐步完善,高等教育行政部門越來越重視高校法制建設。加強高校學生治理的政府法制建設是必要的,這是提高學生社會責任能力的內在需要和外在保障。在高校學生治理的過程中,要培養社會責任。首先,要從法律的角度保護學生的權利,即根據法治體系確定的法律規則保護學生的權利。通過落實法律義務,保障學生在法律框架下有更廣泛、更舒適的學習活動條件。其次,高等院校應向國家提出按照法定程序開展責任意識教育活動的規章制度保障體系,建立實施活動的法律制度,明確輔導員的行為責任和預期價值,在保障其基本權利的同時,重新界定高校與國家的教育培訓邊界[11]。

4 結語

綜上所述,責任意識是一個人道德素養的重要體現,對于大學生的思想品德培養存在著重要的作用。高校學生作為國家的棟梁之材,需要養成足夠優秀的責任意識,承擔自身的責任,成為有擔當的人才。高等院校需要培養高校學生的責任意識,對高校管理制度進行優化,提高大學生的個人意識、家庭意識、社會意識,讓高校學生盡快承擔起自身的責任。

猜你喜歡
責任意識責任感高校學生
東臺市精準約談 強化企業責任意識
英國“大爺”的責任感
高校學生意外傷害事件應對與處理
國企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有“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責任感
不斷強化責任意識 著力提高辦理實效
培養責任感強的孩子
關于高校學生工作的思考
強化責任意識 樹立擔當精神
強化社會責任意識
責任感油然而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