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深化“三教”改革面臨問題與路徑探究

2023-04-05 21:08王蘇亞趙長莉
中文信息 2023年3期
關鍵詞:教學方法教材改革

王蘇亞 趙長莉 張 宏

(棗莊職業學院,山東 棗莊 277800)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社會對于高技能技術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同時具備過硬本領和優良的職業素養。高職教育是順應時代需求,為我國全面發展的生活、生產、管理、建設等不同領域培養高素質專業技能人才的重要領域。隨著國家關于職業教育發展指導性文件的陸續出臺,為我國高職教育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高職教育要實現突破,必須要破除阻礙進步的因素,在高職教育相關主體上進行改革?!叭獭备母锸且蕴嵘龑W生的核心素養為抓手,立足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教師、教材、教法進行改革,提升教學質量和培養效果,使得高職教育能夠滿足順應時代發展需求。

一、“三教”改革的原則

1.學生為中心原則

高職教育發展的重要表現是高職院校招生人數的增加,學生數量增加帶來了學生來源和需求的多樣化的客觀事實?!叭獭备母镆詫W生為中心,做好學情分析,充分考量學生需求,圍繞不同特點的學生調整教學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2.教師為核心原則

“三教”改革的具體要求和方案由教師執行,執行的效果直接影響著改革的成效。要正視教師在此改革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對于教師的教學態度、理念、情感等素養進行培訓;注重師德師風建設,強化教師的職業道德觀念,增強對于教育事業和學生的感情,用心用情踐行崗位職責;突出教學經驗和教學能力的重要性,通過集體備課、交流研討、專題學習等形式,發揮優秀教師的帶動作用[1]。

3.教法適宜原則

教法的選擇應根據教師教學能力、學生接受程度、教材內容、教學環境等進行選擇,教師、教材、教法的合理搭配,才能實現優勢互補,形成教學的最大合力。如果先進的教學方法脫離了客觀實際,教師無法駕馭,學生不易接受,那么也是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二、高職院?!叭獭备母锏囊饬x

1.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團隊的綜合素質,而教師整體素質提升是高職院校發展中需要完成的長期任務。順應職業教育發展需求深化校企合作,通過“三教”改革創新教師聘用機制,打破人才使用壁壘,實現在校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的雙向流動。在校教師深入企業一線,掌握企業真實工作內容、職責、運轉流程和發展趨勢等,歸納成為真實案例在課堂上進行演示講解,創新整合教學資源,提升課堂對于學生的吸引力。注重將教科研項目與企業生產一線的難點痛點相結合,為產品研發、升級提供經驗參考和理論依據,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提高教師職業實踐相關知識。建立企業導師參與日常課堂教學機制,進行職業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的崗前培訓及在崗培訓,并根據不同專業和崗位設置適宜考核評估辦法,提升教學效果并激發工作積極性。

2.豐富教材內涵形式,打造融合式實用性教材

教材是教學活動中最常見和最常用到的教學材料,高職教材是否適合本階段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實際運用需求,直接關系到培養人才的水平和質量。高職教材應該以企業生產實際為參照,將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融入教材中,既要吸納學科專家、行業專家、企業專家的意見,同時也要涵蓋授課教師的經驗,立足企業和學生的需求形成應用性和實踐性突出的有機整體。教材改革能夠克服高職教育中存在的教材知識老化、技術更新不及時等問題,直接帶動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的更新。優化單一紙質版教材攜帶不便利、內容不生動等問題,靈活融入視頻、虛擬技術、二維碼等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活頁教材、企業教材、在線教材的有效搭配,方便學生通過信息終端進行教材的學習使用。深化教學方法改革,構建“互聯網+”教學體系

3.進行教學方法改革,建設“互聯網+”智慧課堂

教學方法改革目的是為了探索通過哪些程序和環節更好地將教學目標落到實處,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智慧教育理念和方法越來越普遍的運用到高職課堂教學中,以其靈活、便捷、易于接受等特點有力促進了教學方法的創新[2]?!盎ヂ摼W+”教學體系的構建極大方便了教師的差異化教學,在課前、課后根據在線問卷或教學動態評價數據,動態調整學習小組,推送思維導圖、精品資源課程等,方便學生結合自身情況繼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元化教學評價方法,及時動態地掌握每一個階段學生的表現,也能讓學生感受到通過努力獲得更高評價的喜悅。幫助教師通過數據的分析立體化的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情況,并根據可視化的學生接受程度調整教學方法。

三、高職院?!叭獭备母锩媾R的問題

1.教師改革面臨的問題

一是高職院校學生擴招,師生比差距變大,教師數量不能滿足職業教育的需求,承擔過多教學任務,擠占了教科研時間和精力。同時一部分教師對于自身崗位認知存在誤區,認為完成基本教學任務即可,滿足于現狀,缺少工匠精神的融入,對于本專業和行業技能沒有進行深入研究、提升的意識,對于個人的職業發展缺少合理規劃,難以在學生中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是“雙師型”教師數量不足,專業建設受限。高職教師招聘過程中大多會對學歷進行要求,限制了部分具備高技術但學歷偏低人才的進入。雖然近幾年高職教師招聘中對于企業一線工作經歷進行了要求,但是具備相關工作經歷和實踐經歷的教師在整體數量中占比不高,“雙師型”教師數量不足,帶頭作用不明顯,無法滿足專業建設需求,導致專業特色不突出和專業建設受局限。

三是教師培訓制度不完善,針對于不同教學水平、實踐經歷的教師未形成有針對性、成體系的培訓制度。高職教師缺少進入企業實踐鍛煉的渠道和時間,導致對行業企業發展情況了解不及時,影響了社會服務能力的提升。

2.教材改革面臨的問題

高職教材作為育人載體,具有育人性、職業性、高深性和系統性原則,為實現“立德樹人”目標,教材內容和形態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完善,根據行業需求和動向及時調整,但是仍然存在與目前職業教育需求不相匹配的方面。從現階段實際出發,雖然信息技術運用廣泛,但目前教材的形態仍以紙質為主,信息化技術運用不強,在教材可視可互動、知識點更新及時等現代化的需求方面存在短板。教材的研發缺少規范化標準,對于教材質量把控存在不足。個別專業教材內容過于淺顯,不符合崗位需求和職業要求。專業課教材之間缺乏合理聯系,難以形成知識合力。個別專業教材由缺少實踐經驗的教師承擔編寫任務,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參與不夠,使得教材的實用性導向不明顯,新技術、新標準等更新不及時。

3.教法改革面臨的問題

班級授課形式下,在有限的課時內將規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師傾向于選擇講授教學法。教師作為輸出知識的一端,學生作為接受知識的另一端,大水漫灌式教學方式弱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缺少對于個體情況的關注,學生也難以按需求構建自身的知識結構。尤其是對于職業教育強調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而言,這種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的興趣和接受程度,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教育部高度重視信息技術在課堂的運用,并通過教學能力大賽、專題繼續教育培訓等形式加以推廣,目的是為了教師能夠重視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運用,在情感接納這種新的教學方法。高職教師是否能夠使用信息技術將原有知識進行生動靈活的展現,直接影響到學生對于課堂的興趣以及對于知識的吸收情況。有些高職教師不能夠正確認識信息技術在課堂運營的重要性,缺乏掌握信息化技術在課堂的運用技能,認為能夠使用PPT教學,播放視頻資源就是掌握了信息化技術,在技術的學習和提升方面不肯下力氣,存在逃避心態。

教學過程缺少企業的參與,學生技能的提升不僅需要課堂技能知識的學習,也需要通過實訓得以實現技能經驗的積累。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但是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企業存在參與不足或者缺位的現象。這就使得學生缺少了寶貴的實訓經歷,雖然在教學環節中有集中實習階段,但是對于學生的日常學習來說“遠水解不了近渴”,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學生所學與工作實際的脫節。

四、高職院?!叭獭备母锏穆窂?/h2>

1.推進教師改革,打造高水平、專業化教師隊伍

高職院校繼續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根據“職教 20 條”中對于專業教師的招聘規定,打破了對于學歷的硬性要求,將企業工作經歷作為招聘的必要條件,避免了應屆生成為專業課教師后因缺少相關實踐經驗導致的“教”與“學”的不適應癥。暢通企業高技術技能人才進入職業院校渠道,破除人才引進的壁壘,促進企業人才和教師的雙向流通[3]。

充分發揮高層次人才對于激發教師隊伍整體活力,提升整體管理水平,促進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的作用。創新高層次人才的引進辦法,進行柔性引才,靈活設置崗位吸引具有管理、教學、技術等高層次人才參與到課程設計指導、教學管理、教材編撰、教師培訓等工作中,為高職院校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分學科、專業、年齡制定聘任管理制度,進行合理管理和適當激勵,幫助教師制定合理的個人發展規劃。規范教師入企學習最新技術、標準,參與崗位鍛煉并承擔具體工作任務的相關制度,并將此項工作與職稱評聘、任期考核等掛鉤,充分調動教師增加實踐經驗和能力的積極性。結合不同教師特點,與企業合作制定繼續培養方案,按學年或者根據不同技術主題與企業聯合對于教師進行培訓,根據教師和行業需求出發提升培訓針對性和質量,促進教師成長的同時深化校企合作成果。

2.推進教材改革,不斷提升高職教材質量

第一,校企合作共同編寫教材,保障編寫主體多元化。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順應經濟形勢和產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這就要求高職教材不僅具有理論知識,同時也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與時俱進體現行業新標準、新要求。注重課程育人元素的體現,將行業最新發展動向、取得的成績、國家支持力度及企業、個人攻堅克難,不斷創新的優秀事例融入教材中,增強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和優良職業品質的培養。

第二,根據學生需求和教學需要豐富教材形式。傳統的紙質教材較為厚重,受版面限制難以全面細致生動的體現較為復雜的操作流程。隨著教學方法的改革,模塊式、任務式教學受教師和學生的歡迎,根據實際需求引入“活頁式”教材,以學生為中心設置教學任務,幫助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自主探索學習,增強學生使用教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盎铐撌健苯滩撵`活性的特點對于職業教育實踐式教學和學生的自主學習起到了良好的引導作用。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教材的改革中,打破紙質教材的時空束縛,將傳統的理論知識通過視頻、圖片等形式進行展示,建設“互聯網+”在線教材。

第三,完善教材編寫標準,嚴格把控教材選用機制。校內或同一專業的不同院校組織建立教材編寫委員會,收集優秀教材、優秀課程的典型案例形成優秀教材標準供教師參考,保證教材能夠與時俱進,教學內容符合技能型人才發展需求。教材委員會對于選用教材是否符合職業院校學生心智水平、是否符合專業發展需求等進行嚴格審核與把控,確保最適宜、最優質教材進入到課堂當中。對于優秀教材的編寫人進行獎勵,提升教師對于編寫教材的重視程度和參與度。

3.推進教法改革,實現傳統教學模式的現代化轉變

教學方法沒有優劣對錯之分,要求教師能夠在規定課時內,結合學情分析,根據教學目標分解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根據課程性質選擇教學方法,理論課可采用教師講授、學生討論、小組展示相結合的形式,實踐課可采用項目式教學、案例式教學法為主,注重引導學生從實際操作中發現問題進而進行問題的探究。這個區分不是非此即彼,還要善于根據課程內容綜合選擇運用,幫助學生實現對知識最佳的理解掌握。根據教師自身特點進行教學方法的選擇,動手能力強,善于實踐的教師可通過演示、實驗等形式進行授課;善于語言表達、長于溝通的教師可采用論壇式、討論式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要能夠不落窠臼,根據教師、學生、教材的實際情況不斷創新改革。

在教法改革的過程中,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強化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運用。信息化課堂的構建,不僅能夠提升“教”與“學”的效率,為學生營造形成信息化思維的良好環境,也能夠推動高職院校信息技術改革,提升整體信息化水平。激勵引導教師學習掌握信息化課堂運用技能,通過專題培訓班、專題教學能力比賽等形式,讓教師認識到信息化運用對于課堂提升的重要性。幫助教師掌握利用信息化平臺功能增加與學生的溝通互動,活躍課堂氣氛技巧的功能,更新傳統的教學認知和教學觀念,幫助教師進一步掌握教學信息技術平臺的技能,探索信息化教學新模式。

加強校企合作在課堂授課方面的有益探索,創新校內校外聯合授課模式。同一知識模塊內可按照知識循序漸進的規律,將理論知識安排在校內課堂,幫助學生形成基本的知識邏輯框架。將實踐知識安排在實景式課堂,邀請企業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幫助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將工匠精神融入到自身的職業素養中。

猜你喜歡
教學方法教材改革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學方法與知識類型的適宜
改革之路
改革備忘
改革創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我的教學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