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好發揮評論在輿論引導中的作用

2023-04-06 04:39余國鵬云南日報報業集團
社會主義論壇 2023年2期
關鍵詞:瑞麗評論員熱點

文 余國鵬 云南日報報業集團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輿論導向正確,就能凝聚人心、匯聚力量,推動事業發展;輿論導向錯誤,就會動搖人心、瓦解斗志,危害黨和人民事業?!痹诿襟w融合發展背景下,信息傳播呈現多元、多樣、多變等特點,輿論導向更凸顯其重要性。

評論是新聞媒體進行輿論引導的一種有力武器。近年來,國內媒體不同程度加強對評論工作的重視和創新,在重要版面設置評論專欄,推出評論版面,借助新媒體平臺開辟評論陣地,打造具有傳播力、影響力、引導力、公信力的評論品牌,在重大事件、突發事件、社會熱點、民生關注等方面發揮了引導輿論、激發力量、助推工作的作用。面對新時代新征程新任務,面對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新要求,評論的作用需更充分發揮,觀點的力量值得寄予更多重視。這不僅是新聞媒體履行職責使命的內在要求,也是促進媒體守正創新、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的有力抓手。

評論對于輿論引導的作用與意義

本文所論述的評論,一般指新聞評論,簡而言之,就是對新近發生的新聞提出一定看法和意見的文章。相對于新聞的客觀呈現,評論具有較強主觀性,同樣的新聞事實,不同的媒體和評論員生發出的見解和觀點往往不同,有的甚至大相徑庭,其原因正在于媒體的屬性、定位和受眾不同,評論員的思想、見識、風格不同。這種不同是評論被稱為媒體的旗幟和靈魂的原因,也是媒體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評論的核心是觀點。不同于新聞呈現事實的形式,評論透過事實表面,或直接剖析原因,找到問題癥結;或前后縱橫對比,還原事實真相;或積極出謀劃策,提出工作建議,總之,評論在輿論引導上的作用更為直接,換句話說,評論天然的職能職責就是輿論引導,只是在實際效果上存在助推、矯正和平息的不同。

助推正面輿論。正面輿論凝聚人心、催人奮進,在合適的時間節點上刊出評論文章,能有效發揮正面輿論的積極作用。2022年12月3日,正值中老鐵路開通運營一周年,《云南日報》在要聞版推出《打造黃金線路 造福兩國民眾》的評論員文章,總結中老鐵路開通運營一周年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也強調了在云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上中老鐵路將發揮何種作用,進一步深化了大家對中老鐵路經濟意義、社會意義和人文意義的認識。

矯正偏差輿論。輿論場上眾聲喧嘩、各持其是,卻往往讓人目不暇接,不知道該相信哪一種觀點,而評論尤其是黨報評論恰恰在這種時刻具有一錘定音的效果。在過去3年的抗疫過程中,各種聲音、觀點紛至沓來。為把大家的思想統一到中央和國家的防疫政策上來,把群眾關心的防疫問題解答清楚,中央及地方媒體根據防疫動態紛紛刊發評論,一事一評,有些時候甚至一天一評,較好達到澄清謬誤、明辨是非的效果。

平息謬誤輿論。眾口鑠金,積毀銷骨。謬誤的輿論同樣具有較強的反向引導作用,尤其是大眾還不清楚真相時,往往容易被“帶到溝里去”。面對錯誤的輿論,媒體尤其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用好用活評論這一得力武器,擺事實、講道理、明真相,先聲奪人,不給不懷好意的言論任何生存空間。

評論在輿論引導上的新動向和新問題

當前,媒體融合向縱深推進,全媒體傳播體系加快建設,各個平臺、輿論場之間的藩籬逐漸打破,網絡評論閱讀量達到10 萬+ 的比比皆是,這對發揮評論的輿論引導作用提出了新的挑戰、帶來了新的問題。

網絡逐漸發展成為輿論引導的主戰場。根據《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51 億人。如此量級的受眾群體和平臺,給評論提供了非常大的傳播空間,只要切中要點、論述精當,很多評論都能成為爆款。2022年11月29日,“浙江宣傳”微信公眾號刊發《“人民至上”不是“防疫至上”》的文章,較短時間出圈刷屏,本號閱讀量超過1996 萬,全網閱讀量達12.5 億,關鍵時刻引導社會輿論、引領人心走向。但從整體來看,面對網絡空間的新動向、新需求,不少媒體評論還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和短板。

針對熱點發聲不夠及時。在互聯網信息爆炸的時代,很多媒體尤其是傳統紙媒往往慢人一步,發聲比較滯后。這一方面與媒體本身的采編機制有很大關系,垂直化的策劃、審核機制大大拉長了“反射弧”;另一方面也受限于評論員隊伍對輿論熱點的“嗅覺”,輿論熱點客觀存在,但要抓住它,必須首先打造一支眼快手快的“獵人”隊伍。

傳播力建設上短板明顯。相當一部分評論在網絡上受眾面窄、傳播力不強,這大大限制了其進行輿論引導的功能。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傳播平臺不新、話題選擇不活、表達方式不接地氣。一些媒體還固守傳統平臺,對網絡缺乏認識和主動介入的勇氣,在話題選擇上也難以對接網絡用戶心理需求,對社會情緒視若無睹,表達方式高高在上,難以說出大眾想說的話、想釋放的情緒。

一味追求流量故意“引戰”。網絡媒體空間也帶來了一味追求流量、唯數字化等問題。不少媒體尤其是新聞聚合平臺、自媒體平臺,為盡可能擴大流量規模,故意設置爭議話題,拋出明顯存在偏頗的觀點,目的在于“引戰”,讓各方陷入彼此爭議甚至對立的態勢,這對于堅持正確輿論引導、弘揚社會正義、凝聚向上力量是很不利的。

善于識變主動求變有效引導輿論熱點

網絡媒體空間已經形成,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網絡與社會生活的互嵌度、融合度只會越來越高。對于媒體評論事業和評論員隊伍而言,只有更新思想、提高認識、主動融入,才可能取得新的成績,實現新的突破。

關注熱點,及時主動發聲。首先要提高評論員隊伍發現熱點、抓住熱點的意識和能力,為他們創造走出去學習、長見識的機會和平臺。其次要建立快速反應機制,盡可能縮短輿論熱點引導的工作流程,搶時間、搶首發、搶先導權。再次要把握時間節點,了解社會情緒走向,在合適的時間推出合適的文稿。2023年1月8日,因新冠疫情被關閉1012 天的瑞麗口岸恢復通關,這對瑞麗、對云南乃至全國都是一個大事件,云南日報理論評論部提前策劃,于瑞麗口岸恢復通關當天在《社會主義論壇》微信公眾號、云南理論網同步推出《開放的瑞麗,更值得被所有人看見》的文章,于第二天在《云南日報》推出同名評論,在云南特別是瑞麗當地引起熱烈反響,有效引導了輿論,讓大家對瑞麗抗疫之難、貢獻之大,瑞麗恢復開放之喜有了更深的認識、更廣的認同。

大膽創新,破除平臺藩籬。好評論與好平臺相得益彰,沒有好的平臺,評論再好也只是藏在深巷的美酒,難以為人所知;沒有好的評論和其他新聞產品,平臺也就缺乏強有力的內容支撐,難以做大做強。打造全媒體傳播平臺,關鍵在“通”,即打通各個媒體平臺之間的藩籬,實現一支隊伍服務多個平臺,實現一次采集多平臺發布,形成傳播聲勢。強根鑄本才有立足之地,網絡傳播平臺越大,越要注重自身的平臺建設,在內部形成各平臺相互融合、相互助力的良好態勢。

創新形式,轉文風“說人話”。網絡平臺受眾規模巨大,且具有去中心化、去權威化等特征,這對評論的語言、風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形式上,要研究網民閱讀的習慣和喜好,更注重排版效果和視覺呈現風格;在文風上,應摒棄權威式、訓誡式語氣,采取一種更平等、更容易被人接受的姿態,用生活化、網絡化、口語化的語言展開敘述。

網絡給評論帶來了更為寬廣的平臺,也帶來了新的變量和挑戰。媒體和評論員隊伍應看到其不變的部分,即主題聚焦、觀點明確、論述精當等要求;同時看到其變化的部分,即呈現形式、語言風格等,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讓評論在網絡時代發揮更大的輿論引導作用。

猜你喜歡
瑞麗評論員熱點
熱點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Evaluation of Post-Marke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n China
2020,化工躍上風口
Local Existence and Global Nonexistence Theorems for a Viscous Damped Quasi-Linear Wave Equations
“十四五”財政改革 更多關注支出劃分
熱點
改革創新謀發展奮發有為譜新篇
Enlightenment from WHO Pharmacovigilance in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Pharmacovigilance System
結合熱點做演講
熱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