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深化改革開放

2023-04-06 22:34杜玉華
理論與改革 2023年1期
關鍵詞:中國式改革開放現代化

杜玉華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是邁向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堅持深化改革開放”[1]的重大原則,這是應對當前中國發展面臨風險挑戰的必然要求,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向前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一、改革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取得偉大成就的活力之源

早在2012年12月,習近平在廣東考察工作時的講話中指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的改革開放是黨在歷史上的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

從經濟基礎來看,40多年的改革開放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使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歷史性跨越,并在強起來的征程上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2]自1978年開始,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進入新世紀后,國內生產總值先后超過意大利、法國、英國、德國,到2010年超過日本,開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式跨入上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同時,中國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不斷下降,從1978年的63.9%下降到2021年的29.8%。[3]隨著經濟實力、人民生活水平等大幅度提高,中華民族富起來已成為受世界矚目的現實。特別是新時代以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經濟實力實現了歷史性躍升。谷物總產量、制造業規模、外匯儲備多年來一直穩居世界第一,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在信息、水利、能源等其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6100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12556美元[4],人口城鎮化率2021年比2012年提高11.6個百分點,達到64.7%[5]。此外,中國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保持較快增長,2021年達到2.8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二。另外,中國還高度重視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在一些關鍵核心技術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逐漸發展壯大,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進入新時代10年來,中國如期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提供了有利條件。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創造性地提出和闡釋了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使中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得到顯著增強,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從上層建筑來看,40多年的改革開放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極大改善了社會生產關系,始終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在改革開放實踐過程中,黨創立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制度體系。一方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相繼創立和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些理論成果科學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發展戰略、祖國統一、國際外交戰略、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問題,共同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6]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深邃思考和科學判斷一系列關系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基礎上,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另一方面,確立、堅持并不斷發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既是改革開放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又是改革開放取得輝煌成就的堅實保障。改革開放的過程,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過程。新中國成立后,黨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制度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在根本上為當代中國的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政治制度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黨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積極推進經濟體制改革以及政治、文化等其他體制改革,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新時期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從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角度思考和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創立和發展了包含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在內的一整套國家治理體系,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制度體系越來越呈現出獨特優勢和強大生命力。正是因為如此,在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是中國未來發展的戰略性有利條件之一。

二、改革開放是當前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應對風險挑戰的必然要求

改革和革命一樣,都是解決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重要途徑。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是社會的基本矛盾,它們的運動發展構成了人類社會歷史的基本規律。當生產關系、上層建筑與生產力、經濟基礎相適應時,社會就會向前發展;當生產關系、上層建筑與生產力、經濟基礎的矛盾尖銳對抗、不可調和時,社會就會停滯不前,直至爆發革命形成新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達到新的平衡。由于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不像階級社會那樣尖銳對抗,社會發展進步的動力就會由腥風血雨式的革命轉換為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與自我調整,即改革。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所謂‘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盵7]十月革命勝利之后,列寧認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迫切需要做的事情是恢復和發展生產,革命的方式已不適用于社會主義建設,并明確提出,改良在無產階級取得勝利以前只是革命和階級斗爭的副產品,但在無產階級取得勝利以后,改良就成為是一種必要的、合理的促進社會發展的形式了。[8]無論是列寧提出的“改良”,還是恩格斯所說的“變化和改革”,都在原則上肯定了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社會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展的歷史經驗表明,采取教條主義的態度和封閉僵化的思維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必然會失敗,只有在改革開放中才能發展社會主義。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習近平強調要增強推進改革開放的信心和勇氣,指出黨正是依靠改革開放來激發全體人民的創造精神和創造活力,實現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并在與資本主義競爭中贏得了比較優勢。[9]社會主義要趕上時代,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在遵循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實行改革開放,改革一切與生產力發展實際和時代要求不相符合的體制機制,積極吸收和借鑒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走出一條不同于西方的現代化新道路。

改革開放是當前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應對風險挑戰的題中應有之義。改革中的問題只能用改革的辦法來解決?,F代化建設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隨著改革開放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面臨問題的復雜程度和解決問題的艱巨程度比改革開放初期顯著增大。從國際來看,中國發展已進入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期。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演進。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快速崛起,國際力量對比發生了自近代以來最具革命性的變化,加速推動了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這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帶來了新的機遇。但是,世界發展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也異常突出。全球經濟復蘇乏力,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民粹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明顯上升,世界局部沖突此起彼伏,恐怖主義、網絡安全、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持續加劇,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從國內來看,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也面臨一系列長期積累以及新出現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在經濟建設領域,科技創新能力、人才支撐等許多卡點瓶頸制約高質量發展,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糧食、能源、產業鏈供應鏈、金融等還需加強風險防范;在文化建設領域,西方敵對勢力的文化滲透、價值取向多元化、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曲折發展、網絡信息化等沖擊著主流意識形態的控制力和導向力;在社會建設領域,群眾在教育、就業、養老、醫療衛生、住房等方面仍面臨諸多問題;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突出;在黨的建設方面,部分黨員、干部斗爭本領不強,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現象仍然突出,鏟除腐敗滋生土壤任務依然艱巨;在國際外交方面,因被視為“最大的戰略競爭對手”,來自西方國家的打壓遏制隨時可能升級。這些矛盾和問題相互交織疊加、錯綜復雜。對此,中國只有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開放,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才能經受住嚴峻考驗,掌握歷史主動,不斷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向前發展。

三、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堅持改革開放的主要目標任務

廣義的改革包括開放。但兩者又有一定區別,一般稱對內改革為改革,對外改革為開放。以開放促改革,是中國現代化發展成功的一條重要經驗。改革和開放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改革要求開放,開放也要求改革。黨的二十大把“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入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10]作為未來改革開放的主要目標任務。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對內改革的主要目標任務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國家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改革開放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長期實踐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具有一系列顯著優勢。這些優勢不僅蘊涵著中國過去發展成功的“密碼”,而且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成為未來發展戰略性有利條件的關鍵所在。要進一步用好這一戰略性有利條件,就必須以更大的勇氣、更有力的舉措深入推進改革創新、擴大對外開放,化解妨礙現代化發展的矛盾和問題,破除束縛現代化發展的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把制度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治理效能。未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應著力加強以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制度改革創新:一是圍繞實現高質量發展,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創新和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培育高質量市場主體,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激發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二是圍繞作為現代化建設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的科技創新,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尤其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機制,推進國家科研機構改革,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三是圍繞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健全基層群眾自治機制,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四是圍繞法治中國建設,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斷提高黨依法治理國家的能力;五是圍繞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健全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工作體系,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六是圍繞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完善分配制度,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構建橄欖型分配格局,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七是圍繞推動綠色發展,建立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生態補償制度、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考核制度和責任追究、河湖長制等制度;八是圍繞全面從嚴治黨和深入推進黨的建設,健全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制度體系,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對外開放的主要目標任務是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越是被西方國家遏制打壓,中國越要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動搖,主動參與經濟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把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后。習近平多次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盵11]新時代以來,黨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對外開放戰略,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截至2022年12月,中國已成為150個國家的主要貿易伙伴,貨物貿易總額自2017年起連續5年位居全球第一,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多年來也穩居世界前列。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在過去40多年的開放條件下取得了巨大成就,未來也必然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并以高水平對外開放贏得更大的國際競爭優勢。為此,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首先要構建新發展格局,主要依托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吸引全球資源要素,以抵消國際貿易戰沖擊帶來的外部需求減少,同時又要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之間的聯動效應。這是黨科學把握國內外發展形勢和未來發展主動權所作出的戰略性布局。其次,通過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增強國內經濟與國際經濟的相容性,以服務貿易為重點建設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制。最后,進一步優化東部沿海、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的區域開放布局,不斷擴大對外開放領域,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總之,實現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孜孜以求的歷史宏愿,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隨著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邁入新發展階段,面對許多新的矛盾和問題甚至更嚴峻的風險挑戰,中國必須以更大的勇氣繼續深化改革開放,不斷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

猜你喜歡
中國式改革開放現代化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改革開放是怎樣起步和前行的
我們,與改革開放同行
改革開放四十年頌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改革開放 如沐春風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中國式性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