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童裝形制特征的遷與變
——以蘇漢臣嬰戲題材畫作為例

2023-04-06 12:33孫曉旭
西部皮革 2023年6期
關鍵詞:嬰戲肚兜背心

孫曉旭

(廣西師范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6)

引言

中國自古就有繪制嬰孩嬉戲圖的傳統,到了宋代,嬰戲題材的畫作已然發展到了全盛時期,其題材更加多樣化,成為當時非常流行的繪畫類型。嬰戲圖形象能夠生動地反映當時社會背景下人們的審美情趣以及豐富的民俗文化內涵。北宋畫家蘇漢臣擅長繪制嬰戲圖,他擅于展示嬰孩形態和神韻,再現兒童玩樂時的真實生活場景。蘇漢臣的畫作跨越了北宋末期及南宋初期。從他的畫作入手研究北宋童裝,可以一窺其歷史變遷中所展現的形制特征。

以往學者對于蘇漢臣嬰戲題材畫作的研究多集中在畫家本人或畫作本身的藝術價值層面,通過對于畫作傳遞的展現社會風貌、時代特色、歷史信息等方面的藝術特色和價值意義進行探討與分析,而本文試圖通過蘇漢臣嬰戲題材畫作所展示的人物服裝及配飾等信息入手,結合同種題材的畫作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分析兒童不同時期不同情境的著裝區別,探究北宋兒童著裝的形制特征。

1 蘇漢臣及其嬰戲題材畫作信息

1.1 畫者信息

蘇漢臣生于北宋末期,于北宋宣和年間擔任畫院待詔,跨越了北宋末與南宋初兩個時期,他的畫作多為幼童嬉戲題材,為當代學者研究宋朝童裝樣式提供了大量圖像資料。

1.2 畫作信息

嬰戲圖作為中國古代傳統藝術題材之一,寫實性較強[1]。通過考據相關文獻資料,筆者認為蘇漢臣嬰戲題材畫作較為真實地反映了宋朝兒童服飾特征,故根據其繪畫作品來探究其服飾形制的特征是可行的。為了進行深入研究,筆者搜集了許多蘇漢臣的嬰戲題材畫作的圖像資料。本文主要以較為典型的《秋庭戲嬰圖》(圖1)、《冬日戲嬰圖》(圖2)、《嬰戲圖》(圖3)為例進行分析。

如圖1所示,《秋庭戲嬰圖》描繪了在一個秋日,兩個身穿錦緞的幼童在庭院中玩推棗游戲的場景。畫者對兩人的服裝配飾進行了精心刻畫,整體色彩搭配和諧,線條流暢圓潤,展現了絲綢柔軟的質感。

圖1 《秋庭戲嬰圖》局部

如圖2所示,《冬日戲嬰圖》描繪了兩姐弟在院子里與貓玩耍的場景。兩人的著裝給人一種厚實、溫暖的感覺。

圖2 《冬日戲嬰圖》局部

圖3所示的是被收藏在美國波士頓美術館的《嬰戲圖》,此圖描繪了兩個身著薄紗的幼童在地上撲蝶玩耍的場景,整體服飾色彩搭配艷麗又不失和諧。

圖3 《嬰戲圖》局部

2 “多元多變”的形制組合

筆者對所搜集嬰戲圖中兒童的著裝形制進行歸納,可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為衣裳連屬的上下一體式服裝,主要形式為長款袍衫;第二類為上下衣組合式服裝;第三類為僅著肚兜,多見于低齡嬰孩。

2.1 上下衣一體式著裝

整體來看,北宋服裝形制種類豐富,具備上衣下裳和上下連屬等形制,其中褙子最能表達宋朝的時代風貌與審美觀念,北宋服飾為平面裁剪方式,多為矩形衣片結構,服裝裁剪流暢簡潔。而筆者在這里所提到的上下衣一體式著裝主要指袍服及長衫,統稱袍衫,袍衫是古代的常服,長度一般在膝蓋以下到腳面之間,其中長衫為單面無襯里;而袍服有襯里,在冬季可以加棉絮。袍衫又有圓領袍衫及交領袍衫兩種款式,是宋代的官員和百姓都普遍穿著的服裝[2]。

《冬日戲嬰圖》和《秋庭戲嬰圖》中的兒童身穿右衽交領袍衫,可以看出其結構特點。同時可看出二圖孩童穿著的服裝款式的不同:《秋庭戲嬰圖》中兒童所著袍衫形似褙子,但長度短于褙子,僅到膝蓋位置,且兩側在腰部以下有開拆,袖長多有余量,袖身極為寬松,袖口處略有收窄,適合活動,更加適合性格活潑、愛動的兒童?!抖諔驄雸D》中兒童所著袍衫長度幾乎及地,且整體更為寬松,袖口處略有收窄,腰部有腰帶,整體看來更為嚴密,增強了防風防寒的作用。由此可見,袍衫結構的變化有考慮到季節及氣候冷暖的因素,能夠在溫差變化較大的情況下更好地起到保暖與護體的作用。

2.2 上下衣組合式著裝

經過整理發現,上下組合式服裝是蘇漢臣嬰戲圖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兒童的上下裝不僅有多種樣式,而且有豐富的組合搭配形式。北宋童裝的服裝樣式有長衫、短衫、背心、半臂、貉袖、褙子、長褲等,其中最常見的組合形式主要有三種形式:第一類是上裝為短褙,內套圓領長衫或肚兜,下裝為長褲,多出現在春秋季節;第二類是上裝為圓領長衫,下裝是長褲,多穿著于冬季;第三類是上裝為肚兜,下裝長褲,多穿著于夏季。這些著裝方式的變化與兒童的年齡、穿著的季節、穿著場所以及穿著者的身份有關。

第一類著裝一般出現在春季和秋季,由于外穿褙子方便穿脫,比較適合于早晚溫差大的季節,有利于保護兒童健康,避免兒童感染風寒。通過搜集相關資料可知,宋代幼童所穿的外衫一般為褙子的形制,分為長褙和短褙兩種,春秋季節另在外衫內穿兩層或多層內衫,內衫長度比外衫稍短。衫子一般用輕薄面料制成,如麻或紗羅,當時兒童所著服裝用料多為白色細布,色彩較為淺淡素雅,多屬于飽和度低的傳統色系[5]。而短衫一般只有在夏季才會穿用,穿著時,里面會加穿紅色或接近膚色的肚兜,或直接單穿。短衫的面料一般采用紗羅,這種織物薄如蟬翼,較為輕薄,可以透出肌膚。宋代的短衫形制在古籍史料中相關記載較少,但在嬰戲圖中出現頻繁,相關可具參考價值的還有江蘇金壇南宋周瑀墓出土的素羅合領單衫。這種短衫的長度一般不超過腰部,衣長和袖子都較短,前裾略短于后裾,衣領處多為半合領對襟,領口和袖口等用彩色刺繡鑲邊,短衫兩側在腋下四指處有開衩,并在腰部系帶固定服飾,防風防寒,如圖4所示。

圖4 短衫形制

第二類為圓領長衫與長褲的上下裝組合穿搭,且衫中有疊穿,推斷為初秋季節勞作中的兒童的著裝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在兒童的冬季著裝中會有更加豐富的搭配,如傳蘇漢臣《冬日嬰戲圖》中所繪的男童身著貉袖,也即旋襖,為直領對襟的形制,如圖5,長度在腰部,可穿于褙子外面,兩袖略寬且短,僅僅過肘部,形制美觀,主要用于保暖。從《冬日嬰戲圖》中男童的穿著可看出,貉袖有夾棉,領襟袖口等處加以紅色布帛緣邊,緣邊上有印金彩繪的植物花卉紋樣,整體搭配和諧。

圖5 貉袖形制

第四類著裝方式中兒童的上衣為肚兜,下裝著褲。據資料顯示,孩子們在炎熱的夏天可以在外面穿一個肚兜,這樣不僅有利于散熱,還可以保護腹部免受寒冷。夏季時,在街市上玩游戲、摔跤打鬧、放牛放羊的孩童均會穿著背心,有一種背心無系扣,可以敞開穿著,露出里面的裹肚;另一種背心有些腋下不縫合,只用較窄的布條連接,如圖6;還有一種形式的背心形制是在史料古籍中無記載的,但在圖1中有所展現,這種背心形制為盤領對襟背心,無袖,衣長到大腿中部,春天和秋天穿在袍衫里面。由于兒童背心一般在夏天穿著,因此所用的面料比較薄,所以富裕家庭的兒童穿的背心面料往往是紗羅,這種面料薄如蟬翼,而平民家庭的兒童則多穿麻制背心,且在盛夏時節只用背心蔽體。

圖6 背心、肚兜形制

2.3 低齡嬰孩肚兜著裝

從嬰戲圖中看宋代兒童穿裹肚的現象較普遍,從出土實物和圖像記載可看出,裹肚均無刺繡紋樣,一般采用素絹制成,顏色多為紅色或接近膚色的純色服裝,作為內衣穿著,一般在背心、短衫里穿著裹肚,用以護住腹部臍部免受風寒,裹肚的形制一般為在一梯形布片上端兩頭各縫綴一布條,穿戴時系結于頸后,底邊兩邊也各有細帶,在腰后系帶更便于穿著。嬰孩在夏季的著裝一種是單獨穿著裹肚,不用穿著褲裝;另一種是裹肚與褲縫合于一體,在腰后部系帶,便于穿脫,如《秋庭嬰戲圖》中所繪制的男童著裝。

3 “承前啟后”的形制轉變

蘇漢臣所處的北宋時期,經濟文化進一步發展,商業貿易日益繁榮,卻長期處于內憂外患交并之中,加之程朱理學的思想禁錮等因素的影響,宋朝服飾雖然大體仍沿襲隋唐舊制,但服飾卻開始崇尚簡樸、嚴謹、含蓄,呈現出明顯的轉變。

3.1 理學盛行——追求質樸面貌

宋代在儒學復興和理學構建的過程中,傳統的禮制秩序得以重建?!岸Y”成為了宋代文化的核心[4],影響著人們的穿著行為,使宋代服飾展現出優雅、樸素、保守、內斂、含蓄、自然的特點。

褙子在宋代的產生與盛行,其背后就承載了一定的文化意蘊,除了別具一格的審美情趣及利事便捷的實用性體現,還反映在宋人物以載道的思想觀念。宋代“以文治國”,書香取代劍氣,形成文人至上的局面。人們開始追求高雅的生活。學者們憑借樸素、超然、清新、自然的服裝美學,表達了對簡約的向往,兒童服裝也有這一特點。在宋代孩童玩耍的畫面中,孩子們穿褙子的情況很常見,褙子沒有紐扣,穿著簡單隨意;外形輪廓平直,無曲線,身體包裹得當;且褙子的風格含蓄內斂,帶有禁欲傾向,體現了宋代思潮的影響[6]。

3.2 文化交融——實用功能展現

北宋和唐的民族政策不同,有契丹族建立的遼政權,黨項族(羌族的一支)建立的夏政權(西夏),還有云南的大理,西藏的吐蕃以及西北的高昌、龜茲、于闐等政權[6]。在這個時期,各民族文化的交融非常頻繁,服飾文化的相互融合也是不可避免的。隨著南宋初期,宋室遷都,蘇漢臣嬰戲畫作也轉變為多展示南方服飾的風貌,其中民眾所展現出前朝所沒有的排斥外來者的民族凝聚力,又使得此時期的宋朝服飾最具漢民族特色,當時所反映的兒童衣著方式,充分體現了宋代服飾文化的對抗與交融。

4 結語

通過對蘇漢臣嬰戲題材畫作中的孩童著裝進行分析,可得知宋代孩童在不同季節有不同于成人的習慣性裝束,可以說在童裝式樣中,有著專屬于兒童群體的特色服飾,并不是簡單地將成人服裝縮小化。對其形制的研究,不僅反映出宋代兒童服飾式樣豐富,有其自身的著裝特點,同時也體現了其形制不僅樣式多變,還有著豐富的搭配形式。它不僅僅是時代文明的載體與社會文化的縮影,同時也是古代兒童物質與娛樂生活的真實寫照,反映了一個時代的審美觀念與時尚追求。

猜你喜歡
嬰戲肚兜背心
童趣天真 嬰戲升平
毛線背心
吊帶背心
寧夏博物館館藏西夏嬰戲蓮紋印花絹賞析
春娃娃的紅肚兜(外一首)
舊背心的蛻變
KIN GDOM OF LINGERIE
妖怪的眼淚
論嬰戲題材在現代陶瓷藝術中的運用與創新
明清瓷器上嬰戲圖的藝術特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