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絨花的傳承與創新方式研究

2023-04-06 12:33池海雙呂紫嫣徐楚煒
西部皮革 2023年6期
關鍵詞:絨花銅絲工藝

池海雙,呂紫嫣,徐楚煒

(大連外國語大學,遼寧 大連 116044)

1 絨花的歷史淵源

絨花在我國的歷史上較為悠久,關于其確切的起源時間還未定論,但在唐朝時期,絨花便已成為宮廷貢品。絨花在明末清初時流入民間,深受女孩子的青睞,南京的花市大街、揚州的灣子街是絨花的重要生產地,這期間可以說是絨花發展的繁榮時期,但近代以來,在工業化生產的大趨勢推動下,絨花逐漸淡出人們視野,幾乎湮沒在機器生產的浪潮下。直至2006年,南京絨花(圖1)被列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絨花開始呈現復蘇之態,重新被人們認識。

圖1 絨花作品Fig.1 Velvet flower work

2 北派絨花與南派絨花

歷史上,絨花在北京、天津、揚州、南京等地區發展較為迅速,故此,絨花有南北兩派之分。

北派絨花以北京絨鳥絨花為代表,并且北京絨鳥絨花于2009年入選北京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北京絨花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北京絨花以絨花制品為主,但自50年代以后,北京絨花開始向絨鳥過渡,大多數絨鳥制品以出口為主,在當時為國家創造了十分可觀的外匯收入。北派絨花中另一被人熟知的便是天津絨花,天津絨花多以紅絨花為主,是天津人新春佳節必備的裝飾品,紅絨花寓意紅紅火火。因此,在新人結婚時佩戴紅絨喜字也是一種美好祝福,這一習俗沿襲至今,是天津絨花傳承的主要形式之一。

南派絨花以南京絨花和揚州絨花為代表,南派絨花同北派絨花的歷史大多一脈相承,區分南、北兩派絨花的重點在于絨花的制作工藝、造型以及色彩,南派絨花造型小巧精致,色澤溫婉含蓄,北派絨花造型端方大氣,色彩艷麗。南派中的揚州絨花已形成較為完備的生產銷售模式,目前揚州絨花的主要經營方式為出口外銷,生產的絨制品多以絨鳥、絨雞為主。南京絨花被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后,通過政府與民間組織對非遺項目的扶持與幫助,南京絨花傳承人趙樹憲老師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館成立了非遺絨花工作室。

3 絨花的發展現狀

當下絨花的發展現狀較前些年相比已有明顯好轉,自南、北兩派代表性絨花分別入選非遺項目后,絨花的發展進入新時代。2018年,在影視劇《延禧攻略》中大量出現的絨花制品就是由趙樹憲老師制作,花型精美、工藝考究的絨花發簪生動詮釋了清朝時期的服飾文化。隨后,趙樹憲老師與他的南京絨花和更多的品牌開展合作,例如在“帕爾瑪之水”香水禮盒中出現的花蕊就是用南京絨花制作,國貨化妝品品牌千妍的新品廣告中也有南京絨花的身影。2021年,北京絨花非遺傳承人蔡志偉老師與國內帽飾品牌隋宜達SUIYIDA合作的“搖滾精靈”絨花系列在南京展出,在潮流先鋒的帽飾設計中加入典雅又不失張揚個性的北派絨花,這是新潮與傳統的一次跨界交流,從中可以看到屬于絨花的強大生命力。2022年,北京冬奧會以“唐花飛雪”為設計主題的頒獎禮服中,女帽的牡丹花裝飾也是由蔡志偉老師設計制作,蔡志偉老師曾說:“這次冬奧會,對絨花走向世界是一個很好的推動”,除此之外,蔡志偉老師同樣致力于通過新媒體傳播方式向外界傳達絨花的文化內涵,在公眾平臺中,絨花愛好者能夠學習到關于絨花的制作工藝與文化習俗等,線下的漢服展覽或造物節中,也能一睹絨花的風采。進入21世紀以來,傳統文化的復興成為當代中國發展強盛的重要一環,其中漢服文化的興起帶動了絨花產業的復蘇,因服裝與服飾密不可分的關系,由此在市場中出現了“簪娘”這一行業,簪娘又以絨花、纏花、絹花、通草花等細分不同的制作工藝,這些簪娘群體年齡普遍較輕,她們的審美與創造力彌補了絨花發展過程中不適應現代社會的傳統理念,在配色、造型、工藝等方面都有所創新(圖2),作為年輕一代,她們已經成為絨花傳承與創新發展的新生力量。

圖2 “堇禾記”絨花作品Fig.2 “Jinheji”velvet flower work

4 絨花的制作工藝

從工藝流程來講,南、北派絨花皆經過煮絲、染色、劈絲、排線、梳絨、栓絨、勾條、打尖、傳花等大致相同的傳統工藝流程。而經過現代工業的發展,工具的改變和市場的細分,通常制作者會購買市場上的現有的染色蠶絲線,即“熟絲”,故制作步驟省略煮絲以及染色的過程。

4.1 劈絲

現今市場上的蠶絲線多分為湘繡線、普捻蘇繡線、無捻蘇繡線三種,除無捻蘇繡線的另外兩種,皆需要“劈絲”,即將捻在一起的兩根線分開,劈絲時應用一只手捏住其中一根線向外拉出,直到與另一根完全分離,使之不會再捻在一起。

4.2 排線

排線是指通過設計,將不同顏色的線按照設計規劃排列組合,通常按照所制絨花需求,排列不同數量的蠶絲線,花瓣越大則組數越多,反之則越少。

4.3 梳絨

梳絨是指將蠶絲線排列好之后,用鬃毛刷由上而下將線狀的蠶絲梳成絨狀,梳絨時應先用小噴壺噴些許水在蠶絲線上,防止起靜電,而后用左手捏緊線排的下段,鬃毛刷由上至下刷數遍直到尾部的線變成絨狀,且無線結,可用夾子將其固定于桌面,固定時應保持絨排寬度上下一致。

4.4 拴絨

栓絨是指將退火銅絲固定于絨排之上的過程,首先將退火銅絲對折,對折的一端擰成麻花狀,開口一端上下各一根穿過梳好的絨排,于另一端朝相反方向擰成麻花狀,雙手同時向相反方向用力擰,銅絲便會固定于絨排上。該過程可借助鎂粉增加摩擦力,且應保證銅絲間的距離一致。

4.5 勾條

勾條即“滾絨”,北京絨鳥絨花也稱之為“搓條”。即將絨排用剪刀依次剪下后,于搓絲板上將扁狀的絨排搓成圓柱狀的絨條。勾條時應用左手捏緊銅絲的末端,另一端銅絲放置于搓絲板上,用勻力搓,防止搓斷銅絲。

4.6 打尖

打尖于北京派系又稱為“剎活”,是指將圓柱狀的絨條用剪刀修剪成兩頭尖的錐形,方便絨花的造型,使其更美觀生動,打尖時應注意絨條的流暢度,如果是對尖則應注意兩邊的對稱程度等。

4.7 傳花

傳花是指將打尖好的絨條用線捆綁成花瓣進而再組裝成花朵的過程。該過程應注意整體花的造型與視覺美觀程度,綁線應平滑整潔,無銅絲外漏,綁線顏色需要與花朵顏色和諧。

5 絨花傳承新形式

傳統絨花的制作形式有常見的發簪胸針,主要以花卉、飛鳥、游魚為創作題材(圖3、圖4);有絨制品擺件,包括人物、動物、植物;還有掛畫,所選題材多以蝴蝶花卉為主,由此可見傳統絨花的表現形式較為單一,工藝造型上也比較保守。通過對絨花制作工藝的資料查找可知,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絨花形式相較傳統絨花形式更為多種多樣,在蔡志偉老師的絨花工坊里有放置在玻璃罩中的牡丹絨花、月季絨花、玫瑰絨花,花朵小巧精致,在燈光照耀下美輪美奐。在簪娘群體中,絨花的創新形式更為大膽,有用絨花做成魚燈的,將經過夾扁修剪的絨片當做魚鱗層層疊加,魚頭魚尾用大小不一的絨片組裝,一只活靈活現的魚燈就做成了。還有將絨花與掐絲結合的(圖5),用夾扁后的絨片做底,把一根銅絲對折搓條,再將搓好后的銅絲固定成想要的形狀粘貼在絨片上,修剪組裝好就是一朵漂亮極的掐絲絨花,有工藝精湛的簪娘也能將掐絲絨花做出點翠的效果。最值得深思的一種形式是絨花與現代工業品的結合,將修剪好的絨條依次粘貼固定在電動開合器上,調整形狀后打開開關就能看到絨花在眼前綻放,絨花自有史以來就以靜態展示為主,從未有過“會動的絨花”,與電動開合器的結合是一次十分創新的嘗試。

圖3 絨花:菊Fig.3 Velvet work:Chrysanthemum

圖4 絨花:福壽三多Fig.4 Velvet work:Many blessings and longevity

圖5 纏花與絨花掐絲蝴蝶Fig.5 Wrap flowers and flannelette pinching butterflies

絨花在創新性傳承中,發掘了許多新的表現形式,這些新形式使絨花出現在更多不同的場景中,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這不僅提高了絨花的知名度,而且極大地推動了絨花的傳承與發展(圖6)。

圖6 絨花團扇Fig.6 Velvet flower fan

6 絨花發展過程中的建議

6.1 堅持絨花傳承的規范性

非遺絨花的傳承方式主要有家族傳承、師徒傳承以及社會傳承等,其中在社會傳承中又有一種是通過自學而習得的傳承方式,目前網絡上也有很多關于絨花的制作教程,這些可歸為絨花興趣愛好者,不過對于非遺絨花的傳承,仍需把握傳統制作工藝,在歷史中積淀的工藝美學是絨花傳承的重點,也是非遺傳承人堅持傳遞的文化內涵。

6.2 加強市場的監督與管理

絨花打開了知名度,并且已經在市場中占有一定銷售額,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市場競爭,“內卷”一詞在市場中也頻繁出現.低價銷售、做工不良的絨花制品,不僅影響非遺絨花的口碑,不利于非遺絨花的傳承,而且“谷賤傷農”,不利于絨花的可持續發展。在這一方面市場需要加強監督與管理,杜絕惡性競爭,保證絨花市場的良性發展。

6.3 扶持創新型人才、組織機構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非遺絨花的發展離不開創新,近年來非遺絨花發展勢頭良好,在此基礎上,需要招募更多的創新型人才,投入到非遺絨花創新發展過程中,發掘更多的絨花新形式,讓非遺絨花真正地飛入尋常百姓家。同時,也需要政府及相關組織機構在資金、場地、文化宣傳等方面對非遺絨花進行扶持,發揚這項傳統手工技藝。

6.4 把握繼承與發展之間的關系

繼承傳統與創新發展這一辯證問題同樣適用于非遺絨花。截至目前,非遺絨花在創新性繼承與發展問題上已經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路,那就是發展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趙樹憲老師在接受采訪時曾說:“我們有一些的非遺項目,自己就沉湎于保護之下,一定要讓它貼近市場,走向市場?!辈浑y看到,未來的非遺絨花一定會在越來越多的市場中出現,需要注意的是繼承與發展要齊頭并進,不能讓非遺絨花成為無根之水,也不能讓非遺絨花沉湎在過去。

7 結語

絨花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發揚好非遺絨花對于傳統文化的復蘇來說是一次積極的引導。絨花在幾百年的歲月沉淪中,始終不曾掩埋自身的光輝,在新世紀的中國,它再次綻放在國人的眼前并多次走出國門,絨花的魅力令無數人嘆服。本篇通過對絨花的歷史、發展現狀、制作工藝以及新形式的研究,希望能夠帶領更多人去了解、認識非遺絨花,將這項美學藝術作品永遠地流傳下去。

猜你喜歡
絨花銅絲工藝
非遺技藝絨花的傳承與創新
轉爐高效復合吹煉工藝的開發與應用
絨花
5-氯-1-茚酮合成工藝改進
“揚州絨花”
大截面交聯聚乙烯絕緣銅絲疏繞屏蔽電力電纜的研制
發飾教程
遼墓出土銅絲網衣修復與復原報告
雪花
一段鋅氧壓浸出與焙燒浸出工藝的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