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高職院校勞動教育教學效果的實踐探析

2023-04-06 06:05陳麗俠
公關世界 2023年6期
關鍵詞:實踐探析引言勞動教育

陳麗俠

摘要:勞動教育作為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社會需要的高質量、高素質勞動者有著重要的促進意義。在高職院校管理實踐中,不斷提升勞動教育教學效果,對于培養塑造具有實干精神與動手能力的勞動者、提升勞動者的勞動技能、培養正確勞動價值取向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本文從當前的教育發展背景出發,結合實踐教學經驗,對高職院校如何不斷提升勞動教育教學效果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討論,旨在為培養更多新時代高質量勞動者提出可借鑒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高職院校,勞動教育,教學效果,實踐探析

引言

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中,歷來就十分重視勤勞刻苦、奮斗進步的勞動精神。在傳承至今的古典詩詞歌賦、禮儀制度、家風家訓中,都有許多與勞動相關的內容?,F代以來,我國也一直將勞動視為教育事業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素質教育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主要目標的育人價值觀受到了廣泛的認可與重視。在這之中,勞動教育作為將學業與職業結合在一起、將生活世界與工作世界聯系在一起的重要結合點,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由此可以看出,當前社會越來越重視勞動教育的培養。因此,在高職院校管理與育人工作中,需要將勞動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并將其逐漸融入到文化知識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實踐訓練等日常教育內容之中,才能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本文立足于實踐,分析高職院校如何不斷提升勞動教育教學效果,培養學生通過實踐訓練與學習,逐漸提高勞動技能,從而推動高職院校的學生能夠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目標。

一、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特質分析

1.知識維度——培養學生對職業崗位的認知

在高職院校的勞動教育課程內容設置中,出發點與落腳點在于職業教育的不同特點,重點則針對實習、實踐課程的要求,在此基礎上展開勞動精神與技能的培育。這樣結合職業崗位與專業特色的勞動教育,內容詳實、定位準確,是高職院校的優勢與特色所在,因此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對未來職業崗位的認知。在課程設置上,全面涵蓋了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念和勞動態度,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1]

2.實踐維度——提升學生職業勞動技能

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對于提升學生的職業勞動技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教育實踐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教學實踐。在課程設置上,學習內容包括了實踐教學、實驗實訓、認知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等各方面的內容,[2]種類齊全,內容豐富,兼具理論性與實踐性,為學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第二,活動實踐。學生踐行勞動教育,可以選擇多種途徑,包括志愿服務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創新創業活動、專業勞動體驗、校內勞動任務、校企合作項目等,途徑廣泛,鍛煉效果顯著。雙管齊下的實踐,能夠使學生的職業勞動技能得到有效地提高與訓練。同時,過程中著重突出勞動的技術性、技能性,在體力勞動的基礎上融入了腦力勞動的要求。

3.創新維度——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

勞動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重要動力源泉。沒有勞動,就沒有創造,更沒有發展。因此,勞動在現代社會發展中發揮著助推器的重要作用。引申到高職院校的勞動教育中,人才培養過程中不能缺少的創造性思維與能力——而這也正是新時代高質量人才所必備的素質,正是在勞動實踐過程中得到了最大程度地培養和激發。與一般的大學不同,高職院校以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職業定向教育為重點,因此在課程設置上實踐性內容占比較大,更加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高職院校要想提高勞動教育的教學質量,就意味著需要引導學生積極投身勞動,致力于科學探究與創新實踐,在勞動奮斗中逐漸培養起創造性勞動素養與能力。

二、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現狀、原因分析

1.勞動教育知識需要充實

在高職院校的勞動教育課程中,教學內容需要進一步豐富與充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職業院校以實習實訓課為主要載體開展勞動教育,其中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專題教育不少于16個學時?!币恍└呗氃盒.斍皩τ趧趧咏逃n程的設置與安排仍處于摸索階段,在教育文件中對于勞動教育課程學時與內容的要求并不明確,既沒有規定授課內容,也沒有明確指出勞動教育形式,導致當前勞動教育在高職院校中還沒有發揮出全部的作用,教育知識內容需要進一步充實豐富。尤其是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在隨之進一步改善。一些學校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生活環境,也是為了學生能夠心無旁騖地專心學習,配備了專門的物業管理公司,將清潔工作交給專門的清潔人員,學生完全不需要也沒有意識到生活中勞動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在高職院校課程安排上,學生更是將大部分的時間與精力放在職業實踐課程上,沒有正視勞動教育的價值,使得勞動教育課程沒有專業教材,沒有場地,也沒有專業的師資力量,從整體上缺乏系統的課程設計,導致課程內容比較浮于表面,還沒有真正的落到實處。[3]

2.勞動教育開展形式需要豐富

高職院校的教育課程,在形式上需要進行豐富來吸引學生的投入積極性。從當前教學實踐來看,各大高職院校所設置的勞動教育課程形式趨同,比較缺乏地區、院校、專業的特色,無法針對性地對學生展開有效的勞動教育。舉例來說,一些高職院校為學生安排的勞動課程包括下田勞作耕種、校園環境清潔、整理圖書館書籍等活動,以及安排學生到社區、企業、農村、養老院等地進行志愿服務活動。這些活動在各種職業院校中都廣泛存在,活動形式非常相似,與校內的社團活動、青年志愿者活動在內容與形式上幾乎沒有差別。同時,這些勞動教育形式主要偏重于單一的體力勞動,能夠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達到勞動教育的部分作用,但是在實踐中還是需要進一步使教育形式更加精彩,才能有效吸引學生的參與興趣,使學生得到全方位的鍛煉與培養,提高學生的勞動意識與勞動技能,激發勞動創造性。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原因是學校方面對于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還需要提高。因此,高職院校需要提高認識,強化思想,將勞動教育擺在突出位置。[4]

3. 勞動教育認知程度需要提高

學校方面對勞動教育的思想認識有所偏差,導致出現了上述教育課程在內容與形式上的問題。除此之外,學生自身對于勞動教育的認知程度同樣需要進一步提高。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素質教育在高等教育階段得到了全面貫徹與落實,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高職院校的獨特性,學生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中,勞動教育通過引導學生借助不斷地實踐檢驗與動手操作,為學生提供了檢驗所學知識、鍛煉獨立自主思考能力的良好機會,有效地推動了學生全面發展的步伐。同時,勞動教育作為德智體美勞中的重要一環,其中有許多可借以展開德育的良好素材,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礎之一。學生在接受勞動教育的過程中,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明白“有付出才會有收獲”的道理,樹立起“勞動最光榮”的優良作風,從而堅定勞動信念,愿意積極主動地投身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建設之中,成為退出社會創新發展的中堅力量。因此,勞動教育在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對于學生的成長發展大有裨益。然而,現實中仍然有部分學生還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對于勞動教育的認知程度仍需進一步完善并提高。

三、提升高職院校勞動教育教學效果的現實路徑

1.充實勞動教育知識,拓展勞動教育覆蓋面

當前,由于大部分高職院校中的勞動教育課程存在一致化的傾向,學生的勞動積極性與創造性還沒有被完全激發出來。對此,高職院校需要豐富勞動教育知識,充實教育課程內容,大幅度拓展勞動教育覆蓋面,從而有效改善勞動教育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與勞動技能。一方面,高職院校應積極開設拓展專業相關的實踐課程,把勞動教育逐漸融入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去,潛移默化地進行勞動教育滲透,改善學生對勞動的觀念與認識;將單純的體力勞動融入到專業課程、實習課程中去,在職業技能學習中強化對勞動的認識與掌握。另一方面,學校與教師應積極在職業教育中挖掘與勞動相關的教學資源,不斷進行細化,充分結合已有的教育資源開展勞動教育,將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模范精神滲透其中,為塑造學生正確、健康的勞動價值觀念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勞動教育同樣需要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專業、不同性別展開差異化教育,給予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讓學生提前適應不同的社會角色分工。[5]

2.豐富勞動教育形式,結合學生社會實踐

高職院校在提高勞動教育教學效果的過程中,需要豐富教育形式,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第一,結合學生社會實踐。在實踐訓練過程中,學生是與勞動過程接觸最近的時刻,能夠逐步掌握勞動技能,鍛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不斷積累工作經驗,從而提升就業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創造性地應用勞動思維與實踐能力,深化對勞動精神與奉獻精神的體會,真正理解勞動的意義。第二,邀請勞動榜樣來校開展講座。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為學生將來的勞動就業鋪平道路,將學生培養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因此,高職院??梢匝堃恍﹦趧幽7?、行業標兵、著名企業家等來校開設講座,為學生講解關于勞動的意義與實踐做法,從而促使學生在榜樣的身上發現勞動的價值與意義,尋找職業認同感與前進的方向。第三,開展校企合作。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能夠聯合培養學生,幫助學生提前了解與適應未來的工作崗位,熟練所需要的勞動技能,并使學生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能力與水平,在其中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答疑解惑,實現進一步的提高。

3.提升學生勞動認知,結合學生勞動需求

針對當前學生缺乏對勞動正確認識的情況,高職院校在開展勞動教育過程中,必須要提升學生對勞動的認知,結合學生不同的勞動需求,塑造學生健康的勞動價值觀念,使每一名學生都能成長為愛勞動、會勞動、主動勞動、創造性勞動的新時代高素質技能人才。學校方面,高職院校需要提升政治站位,把握好勞動教育的正確價值引領,樹立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明確勞動教學任務,建設完善教學體系,打造系統整體評價制度,在大局角度為提升學生的勞動認知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方面,高職院校的任課教師需要個人樹立正確的勞動觀,才能在授課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思想引導,加強勞動政治教育,提高思想認識。最后,高職院校的學生正處在即將成年的階段,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也處于急速發展與完善的時期,受外界的影響較大,正是進行勞動教育的最佳時期。學生參加職業實踐活動,也是經歷勞動教育的過程。因此,高職院校學生需要從自身的專業與實踐經歷出發,結合個人需求,在勞動中體會勞動的意義與價值,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6]

高職院校的教師們可以在學校課堂里融入勞動教育的思想,布置勞動教育相關的任務,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學生們進行勞動,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勞動需求,讓學生們建立勞動光榮的認知。例如,在進行大掃除活動時,可以安排兩位學生作為大掃除活動的監察員,對同學們在大掃除活動中進行的勞動任務量和勞動質量進行評分,對于完成勞動任務量較高以及勞動質量較高的學生分別進行表揚和獎勵,該項考核也可以記錄在學生的平時表現評分中。以勞動任務評價體系為主導,結合學生勞動需求來提升學生的勞動認知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夠讓學生們在實踐過程中了解到自身的勞動需要,體會到勞動所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完善自身的勞動觀念體系。

結語

綜上所述,勞動教育作為高職院校中重要的工作任務,需要不斷提高認識,針對當前勞動教育的特質與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其根源,并在教學實踐中探索解決方案,從而逐漸提高勞動教育的教學效果與有效性,為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提高學生的綜合勞動技能找到可行路徑,培養具有較高勞動素質與能力的新時代人才。

本文系2021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思政專題項目新時代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路徑探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1SJB0810。

參考文獻:

[1]楊小燕,唐開軍.提升高職院校勞動教育教學效果的實踐探析[J].貴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28(04):37-40.DOI:10.19505/ j.cnki.1008-2573.2020.04.008.

[2]馮歡歡.新時代農村建設背景下的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踐——評《基于高職院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思政教育教學效果提升研究》[J].熱帶作物學報,2021,42(02):613.

[3]張敏,徐明,劉宇.“雙高”建設視域下的高職院校特色勞動教育體系探析[J].才智,2022(28):168-171.

[4]王麗萍.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價值意蘊、現實困境及其路徑分析[J].才智,2022(26):46-49.

[5]張建鵬.“三全育人”視域下的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實施路徑探析[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1(04):20-23.

[6]王蕾,黃長久.學習型社會背景下高職院校學歷繼續教育開展策略研究——以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為例[J].職業,2022(15):24-26.

(作者單位:蘇州高博軟件技術職業學院 江蘇蘇州 215163)

(責任編輯:姜秀靚)

猜你喜歡
實踐探析引言勞動教育
探討農村小學學生的管理工作
馬卡連柯勞動教育思想對兒童勞動教育的啟示
藥用植物野外實踐體系構建研究
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的實踐探析
高職院校信息化機構建設探索與實踐探析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的原則
初中地理愉快教學策略及實踐探析
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物流問題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