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達性藝術治療的源起、應用與展望*

2023-04-08 17:50蔣惠君馬琛
新美術 2023年5期
關鍵詞:心理治療心理健康藝術

蔣惠君 馬琛

近些年,表達性藝術治療[expressive arts therapy]在國內受到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贊成與質疑并存:一方面,主要是一些綜合性高校,把表達性藝術看作心理疏導、治療的手段,并實際融合到心理健康課程中去;而另一方面,主要是在專業藝術領域,對把藝術不當藝術,而當成治療手段的方式持質疑態度。那么,表達性藝術治療在西方如何源起?在國內的傳播情況如何?其未來的前景又如何?本文旨在對這些基本問題做出探討。

根據莎莉·阿特金斯[Sally Atkins]和萊斯利·達金斯·威廉姆斯[Lesley Duggins Williams]合著的《表達性藝術治療資料讀本》[SourcebookinExpressiveArtsTherapy],表達性藝術治療是一種以藝術為基礎的,跨學科、綜合性的心理治療方法,也稱為表達療法、多式聯動表達療法和創意藝術療法等。表達性藝術治療尊重美的必要性,并將生活本身視為一種藝術創作行為,其治療過程綜合使用想象力、符號、故事、儀式、音樂、舞蹈、戲劇、詩歌、動作、夢境和視覺藝術的組合等等手段,以期通過體驗藝術的表達性而實現心理治療的目的。1參見Atkins,Sally S.,and Lesley Duggins Williams.Sourcebook in Expressive Arts Therapy.Parkway Publishers,Inc.,2007,pp.9-18。

表達性藝術治療的前身是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藝術治療概念和方法。當年,以瑪格麗特·納姆伯格[Margaret Naumburg]為代表的一批心理學家提出了“藝術心理治療”理論,該理論將藝術創作作為一種交流方式和激活器,激活患者的無意識內容,從而實現以藝術為引導的心理分析治療。2參見McNiff,Shaun.Integrating The Arts in Therapy: History,Theory,and Practice,Charles C.Thomas Pub.Ltd.,2009,p.47。同期還出現了另一種藝術治療理論,即以伊迪絲·克萊默[Edith Kramer]為代表的“藝術創造即治療”理論,將藝術創作視為自我支持的手段,作為容器、避風港和避難所。3參見Kramer,Edith.Art as Therapy: Collected Papers.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2001,p.18。以上兩種藝術治療方法主要以視覺藝術為主,而表達性藝術治療受這兩種治療取向影響的同時,整合了不同藝術形式作為治療手段,除了視覺藝術,還包括音樂、舞蹈、手工制作、閱讀、書寫、戲劇表演等等。治療師在某一治療單元里會借助多種藝術門類進行治療,可以說,表達性藝術治療的關鍵特征就是在心理治療中將各種藝術形式進行整合。

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表達性藝術治療逐漸成為藝術治療中的一個獨立領域。1970年,肖恩·麥克尼夫[Shaun McNiff]在丹佛州立醫院建立表達性藝術治療工作室,結合舞蹈、歌曲、器樂、戲劇表演、閱讀和創作詩歌等藝術表達形式進行治療,并與愛迪生畫廊展開合作。1973年起,肖恩在萊斯利學院(現萊斯利大學)首次開設藝術治療研究生課程,1974年開設表達性藝術治療的研究生教育課程,與同事保羅·尼爾[Paolo Knill]等合作,探索如何借助不同藝術形式的相互補充,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4參見McNiff,Shaun.pp.15-24。1980年,美國藝術治療的早期領袖史蒂夫·羅斯[Steve Ross]建立了美國藝術家治療師協會,這個學會的許多成員與萊斯利大學表達性藝術治療項目及其各種附屬計劃有聯系,史蒂夫·羅斯為表達性藝術治療貢獻了術語,并將其組織更名為國家表達性治療協會[NETA]。其后,國際表達藝術治療協會[IEATA]也于1994年成立,協會注重將音樂、舞蹈、繪畫、詩歌等各種藝術形式整合到治療過程中,吸納了一批教育從業者、藝術家和心理治療師成為會員。當時這個協會的主席由四人聯合擔任,分別是斯派塞[Speiser]、萊文[Levine]、韋勒[Weller]和 安妮·烏蒂加德[Anin Utigaard]。5參見McNiff,Shaun.pp.32-33。協會強調包容性和文化多樣性,支持表達性藝術治療師、藝術家和教育從業者實踐藝術治療。

表達性藝術治療有時候也稱為“表達療法”。保羅·尼爾認為藝術表達自我的作用與治愈作用之間存在聯系,這是人類自我療愈的一種基本現象。肖恩·麥克尼夫將藝術視為靈魂的藥物,認為藝術可以治愈痛苦,他的治療尊重每個患者不同的表達風格,并善于用多種藝術形式相互補充治療。6Malchiodi,Cathy A.“Expressive Arts Therapy and Multimodal Approaches.” Handbook of art therapy,2003,pp.106-107.他在將各種藝術形式與心理治療結合的過程中,反對過度專業化,主張消除各門學科之間的壁壘。

由于表達性藝術治療的治療過程需要借助多種藝術媒介,針對不同患者,具體應該使用怎樣的表達形式的組合,也出現了一些幫助治療實施者的模型,它們可以用來評估患者,幫助建立治療目標和治療過程中的藝術組合。這些模型中較有代表性的有表達療法連續系統[Expressive Therapies Continuum]和創意軸模型[Creative Axis Model]等。7Ibid.,p.108.

表達治療連續系統簡稱“ETC”,這一評估模型最初僅用于對治療所用視覺藝術媒介的評估,但現在已經逐漸擴展到對治療中所用各門藝術形式的評估。它以動覺/感覺(動作),知覺/情感(形式)、認知/符號(圖式)和創造性等以四種要素作為基本指標,根據各種媒介能夠滿足這些要素的能力對其加以評估。8參見Hinz,Lisa D.Expressive Therapies Continuum: A Framework for Using Art in Therapy.Routledge,2019,p.23。創意軸模型不時根據要素來評估治療所用媒介,而是根據表達過程來評估,它將治療過程概括為“接觸—組織—即興創作—中心主題—細化(變化)—保存”等六個階段,再根據每一過程各中適用于患者的媒介,制定治療方案。9Malchiodi,Cathy A.pp.111-17.

半個世紀以來,表達性藝術治療在心理治療領域在歐美國家的運用越來越廣,從21世紀初開始,也在國內得到初步傳播。

因為有著明確的應用目的,藝術治療在中國的心理治療界獲得的認可度更高。2007年8月,蘇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和蘇州市心理衛生協會等單位聯合主辦了“中國首屆表達性心理治療與心理劇國際學術會議”,會議主題是發展表達性心理治療技術,促進心理和諧,構建和諧社會。來自美國、日本、德國、瑞士等八個國家的六十多位專家和中國三百多位學者參加,其中包括清華大學的樊富珉、日本的山中康裕、英國的瑪西婭卡普[Marcia Karp]以及瑞士的豪爾赫·布馬斯特[Jorge Burmeister]等知名心理治療專家。各分會場還舉辦了《中國文化與表達性心理治療及心理劇》《表現療法的本質》等工作坊。10中國醫藥信息網《首屆表達性心理治療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蘇召開》,http://www.cmia.info/news_detail.asp?id=909。表達性藝術心理療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議在中國連續舉辦,迄今已經辦到第九屆,這說明國內心理治療界對它的接受狀況。

總體而言,表達性藝術治療在中國的接受,從最初主要是了解與傳播歐美表達性藝術治療的理論,逐漸擴展到治療、心理健康和教育等領域,吸引了越來越多藝術和教育領域的學者參加。在中國的臨床實踐中,表達性藝術治療主要應用于精神分裂癥、自閉癥譜系障礙等患者群體的治療過程中,它對具體癥狀的緩解作用仍在對比驗證中,對于藝術治療的治療效果的評價,多數實施者采用的評價方法是心理測驗量表,例如自我和諧量表[SCCS]、焦慮自評量表[SAS]、積極與消極情感量表[PNAS]等。

高慧等人的研究認為,團體表達性藝術治療能夠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精神癥狀,提高藥物治療的療效,增強其社會功能及自尊。11參見高慧、閆妍、陸如平,《團體表達性藝術治療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療效對照研究》,載《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年第24期,第340—342頁。以藝術創作為主要形式的康復治療在自閉癥兒童群體的應用較為廣泛。黃冬梅等人的研究表明,表達性藝術治療結合家庭康復管理,可以提高自閉癥患兒治療效果,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有助于其疾病恢復及生活質量的改善。12黃冬梅、張清茹,《表達性藝術治療結合家庭康復管理對自閉癥患兒心理行為、病情轉歸的影響》,載《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1年第29期,第961—965頁。近幾年來,教育領域對藝術治療的興趣也在增長,尤其是許多高校將藝術治療作為大學生心理輔導的方法加以應用,繪畫、音樂、冥想、心理劇和沙盤等藝術治療形式已經稱為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的常見課程。13李寶芬、劉海虹,《表達性藝術治療在“團體心理輔導”課程中的應用》,載《教育教學論壇》2021年第10期,第153—156頁。陳嘉婕等人的研究探討了運用表達性藝術治療的方法對大學生團體輔導的新方法,結論認為這種治療方法有利于抑郁焦慮情緒的緩解。14陳嘉婕、李紅菊、薛羽佳,《表達性藝術治療對大學生抑郁焦慮情緒干預探討:以北京師范大學為例》,載《藝術教育》2021年第12期,第38—41頁。

越來越多的專業藝術家關注并參與到藝術治療中,但我們必須也注意到,藝術治療在中國主流藝術界的影響仍然有限,且不乏質疑之聲。專業藝術領域對藝術治療存疑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強調藝術的治療功能,顯然偏離了藝術自身的價值傳統;第二,藝術的“表現性”本身是個變化的歷史概念,假設藝術治療的理論是建立在這個內涵不斷變化的歷史概念之上,那么就存在其方法是否有效、其療效的評價是否可靠等疑問。

目前中國尚沒有藝術治療師的官方認證機構,心理治療領域采取的是關注的姿態,探索這種新方法的療效。在這種局面下,藝術治療如果不能在心理治療領域發揮切實的作用,有可能淪為名義上是跨專業而實際上卻醫療、藝術“兩不沾”的“噱頭”。表達性藝術治療在中國已經存在一定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但是各領域對它的接受相當不平衡,它的未來如何,還有待觀望。

2019—2020年度《中國國民心理健康報告》表明,中國國民對于心理健康服務的需求極大,而我們提供服務的能力與需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又是事關下一代和千萬家庭的重要問題。在中國的表達性藝術治療的起步階段,相比于針對病理人群的臨床治療,藝術治療一個更可能取得效果的途徑,是用它作為保護大學生團體心理健康的輔助手段來應用,即把它看作一種防患于未然的心理保健而非臨床心理治療來應用。

中國的藝術教育正在蓬勃興起,目前社會整體的藝術認知水平還不夠高,藝術專業院校正在藝術教育中發揮它的積極作用,在向社會其他領域提供的服務中,基于傳統藝術價值的人文素養,是專業藝術院校能夠向社會提供的最重要的精神價值。沒有跡象表明長期專業從事藝術領域有助于心理健康,實際感受與此相反——杰出的藝術家常常極度敏感,與主流社交文化格格不入,因此我們不可想象藝術專業領域內部會接受藝術治療,但藝術治療卻可以是面向藝術專業領域之外的,假如社會上存在廣泛的認同,認為藝術具有治愈精神的作用,那么向他們提供專業的藝術指導,無疑增加了藝術專業的一項社會應用。

猜你喜歡
心理治療心理健康藝術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治療有七大誤區
紙的藝術
淺析壯族巫醫治病中的心理治療作用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中老年腦溢血患者采用精神護理與心理治療干預的效果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