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構與啟示
——馬克思“自由個性”思想視域下的中國式現代化

2023-04-17 03:38
科學經濟社會 2023年6期
關鍵詞:中國式共同體現代化

王 蓉

一、馬克思“自由個性”思想的價值內蘊

在馬克思思想中,有關人的“自由個性”思想貫穿始終,馬克思的一生是戰斗的一生,在同形形色色的社會主義思潮的斗爭中,在轟轟烈烈的共產主義運動中,形成了其從“個性自由”到“自由個性”的思想主線,開辟出一條人類通向自由個性的道路。這一思想反映了馬克思對未來人類社會的構想,其價值內蘊集中表現為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社會與個體、共性與個性、依賴與獨立這三對范疇的辯證關系。

(一)社會與個體

在唯物史觀視域下,人不僅是“現實的人”,更是“社會的人”,即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具有社會本質的人。社會與個體之間的關系是馬克思構建合理社會形態的主要切入點。馬克思認為,人類社會是一系列經濟關系的集合,社會與個體關系的調和就是理想社會制度的構建,而人的個性的發展是衡量社會發展程度的價值標準,人的自由個性是構建理想社會制度的最終目的。

人的個性(personality)是指個體在社會中的獨特性的顯現,這是由人的社會性本質決定的。關于人的本質的探討,馬克思早期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借用了費爾巴哈的“類”的概念,在對異化勞動進行批判的前提下作了有關人的“類本質”的論述,將人的類本質界定為自由自覺的生產勞動①《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1-165頁,第501頁。。隨著唯物史觀理論體系的逐漸形成,與費爾巴哈的徹底決裂,馬克思認為不論是作為“類”的人還是作為社會的人抑或是作為個體的人,其本質都來自于生產實踐,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②《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1-165頁,第501頁。。不難看出,馬克思的自由個性思想所關注的不是抽象孤立的個體,而是處在現實物質世界中從事物質生產的人,不僅是作為個體的人的自由個性的實現,而是人的社會性本質的凸顯。

個性不僅是每個個體天然具有的不同于其他個體的獨特特質,也是其身處的獨特社會環境的產物,人的個性永遠不可能超出所在的社會特征,是一定社會形態在個體身上的反映。社會發展從宏觀上來講包括物質的發展和精神的發展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對人的個性的塑造都起著不可小覷的作用。物質發展是一切發展的前提,物質數量的積累、質量的提升、種類的繁復首先為個性發展創造了自然前提,人只有在滿足物質需求的基礎上才能實現自身的生產和再生產,才能不斷開拓個性的發展空間,實現個性發展的更大可能性。物質的發展不斷推動形成更高級的社會經濟形態,由此生成的不同的所有制、分工以及分配制度,為不同階級的人鍛造了不同類型的個性。在物質發展的推動下,人類社會的精神生產也在不斷發展,建立起紛繁復雜的思想體系、文化體系以及文明樣態,身處于不同社會文化發展階段的人,浸潤在古往今來的精神產品中,沾染了特定時代的個性色彩。社會的精神層面的發展在人的性格塑造、能力提升、價值觀養成、創造性發揮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社會是由個體的人組成的,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個性發展會在形形色色的社會關系中形成社會發展的合力,影響社會發展的方向。從人類歷史的大視野出發,個人的發展有一個從依附到獨立,到最終實現自由發展的過程,因而形成的人類社會共同體也沿著從專制到民主,最終到達共產主義社會的過程。每一個歷史階段中的個人,都是組成其所處社會的原子,“個人之間進行交往的條件是與他們的個性相適應的條件”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80頁。,人的個性發展表現在生產關系的運動中,個性只能是受當時生產關系制約的一定內容的個性,生產關系始終是同個性相適應的,當個性發展了的人形成了更高級的生產關系,就會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同時促進社會上層建筑的完善。此外,人的個性的不斷發展還體現在人的創造力的提高,不論是物質生產的創造力還是精神生產的創造力,都為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能,蒸汽磨對手工磨的取代,人工智能對簡單勞動的取代,不同社會經濟形態中意識形態的更迭,不同民族先進文化與傳統文化的交替,都是人的創造力的凝結。在人的個性發展歷程中,不斷創造出來的文明成果累積為社會進步的現實寫照,推動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

(二)共性與個性

由于其社會性本質,人在發展過程中締結為以地域、民族、血緣等為區分的不同形式的共同體,共同體成員也由于歷史傳統或社會管理需要形成了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的共同特征,在個性的發展需要同共性發展要求的相互作用下,人類社會的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白杂蓚€性”既是個體的個性發展的理想狀態,也是個體與共同體達到和諧一致的理想狀態。因此,“自由個性”應當是個體和共同體的完美調和,是自由人聯合體中的個體的個性狀態,是“每個人”和“一切人”①《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頁。的自由個性的實現。

共同體是人類交往發展的產物,隨著人類不同形式的共同體的發展,形成了不同的共同體的特征。共同體通過對財富的掌控實現其管理個人的目的,個人與共同體之間因此形成了對立的關系,通過交換價值表現出來的物的力量越小,“把個人互相聯結起來的共同體的力量就必定越大”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頁。,個人的個性就越是淹沒在共同體的特征中,因此越往前追溯,共同體所顯現出來的管控力量就越明顯,不論是行會制度,還是氏族的圖騰力量,都是共同體力量的代表。馬克思認為“自由個性”的實現,即“真正共同體”的建成,是人的個性與共同體的特征達到真正統一、完美契合的評價標準。在原始共產主義社會中,共同體是人為了謀求生存自發形成的社會形式,共同體與個人的利益基本一致,個人的個性同所處的部落、氏族、公社的特征基本一致,帶著鮮明的血族印記。原始共產制中雖然有著這種協調一致,但此時人的個性是通過共同體的特征表現出來的,在二者關系中處于被動地位。在階級社會中,統治階級通過共同體掌控了絕大多數社會資源,為了實現掩蓋在共同體利益之下的階級利益,統治階級通過政治統治要求被統治階級犧牲個人利益,以實現其階級利益,個人的個性與共同體的特征日漸背離,形成對立。封建社會中,整個共同體呈現出家長制的運行方式,被貼上等級標簽的個人成為搭建整個社會大廈的磚瓦零件,農奴是地主的附庸,學徒是行會師傅的附庸,整個共同體的特征表現為占社會人口少數的貴族階層的特性。在此階段中個人與共同體的矛盾與對立日漸顯著,人的個性被共同體的特征掩蓋,“有個性的人”被“偶然的個人”③《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74頁。取代。

隨著物質利益化身為交換價值成為整個社會趨之若鶩的目標,自由競爭為每個人成為有個性的人創造了平等的機會,擺脫了封建等級烙印的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個性發展。在資本邏輯主導的經濟社會中,全新的共同體成為資本實現利益的工具,共同體的特性與個人的個性均披上了貨幣的外衣,在個性與共性的較量中,作為個體的人的個性與作為整體的共同體的特性在沖突中趨向同一。為了實現最優化的社會發展,在“虛假的共同體”中,以國家利益呈現出來的共同體利益成為共同體成員的首要利益,這種共同體利益就是以社會化生產為目的的現代工業市場的建立。在資本市場的作用下,形成了規模巨大的社會化生產,在社會化生產的過程中形成的現代工業市場能夠培育“社會的人”的一切屬性,將“社會的人”作為一種盡可能完整和全面的社會產品生產出來,打造出了具有盡可能豐富的屬性和聯系的、既能夠多方面生產、又能夠多方面享受的具有高度文明的人。作為社會產品的人被打上了工業市場的烙印,人們的能力、需求、喜好等個性特征成為了整齊劃一的社會產物,人的全面異化使每個人褪去了個人的個性,穿上了共同體的共性外衣,被淹沒在整齊劃一的龐大的商品堆積中。這種共同體的特征與個人的個性看似高度統一,實則相去甚遠,資本的個性取代了一切個性成為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的主導。

馬克思通過細致入微地解剖經濟社會,把人的個性發展作為觀察社會發展的視角,對未來的美好社會形態進行了理想的勾勒和展望,在自由人聯合體中,因私有制帶來的人與人之間的利益對立不復存在,因交換和分工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被迫聯系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生產資料的社會占有,生活消費品的按需分配,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這些改變都幫助人的個性發展擺脫束縛,走向自由。使得個人的個性與共同體的特征實現高度一致。

(三)依賴與獨立

個性是每個人逐漸擺脫對人、對物的依賴的獨立狀態,根據《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對“自由個性”的經典論述,“自由個性”階段的到達需歷經“人的依賴”和“物的依賴”兩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的躍升都是人在一定程度上對“依賴”的擺脫,是人的獨自性的逐步實現,“自由個性”是發展“個性”與擺脫“依賴”這兩個過程的辯證運動的最終結果①《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頁。。

整個前資本主義時期都是馬克思所謂的“人的依賴”階段,血緣和種姓是遠古時期人們從事生產以及血親復仇的堅定信仰,在這種群體中人的個性化身為氏族的個性、家族的個性、部落的個性而存在,人的個性體現在狹小地域范圍內,拘泥于有限的生產生活范圍。在生產關系層面表現出來的特征是生產資料的高度集中和同人身依附關系緊密關聯的分配制度。在“人的依賴”階段,財產因其主人的個性而擁有個性,人不是因為財富而擁有地位,相反是因為天然的等級地位而擁有財富,人身依附關系體現在經濟生活的每個方面,奴隸因奴隸主的特征而擁有個性,農奴因地主的特征而擁有個性。資產階級推翻封建統治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打破人身依附,獲得平等的自由競爭環境,為交換價值的發展開辟道路。以每一個生產者之間的全面依賴代替那種以血緣或宗法關系為紐帶的個體依賴是社會發展進步的主要體現,這種生產者之間的全面依賴指的就是由交換價值取代使用價值后物化了的社會化生產,也就是人對物的依賴。在物的依賴階段,主導社會發展的不是教會騎士或官宦侯爵,而是所有人對“孤立化和個體化的交換價值,即貨幣”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03頁。的普遍追求。

人的個性解放并不是回歸原始共產階段,而是在“物的依賴”基礎上向更高階段的邁進,最終到達“自由個性”。這一歷程顯現出“個性”與“依賴”的辯證運動,在人的個性發展過程中伴隨著不同的依賴性,在不同的依賴中人的個性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滋養,獨立性逐漸顯現,個性獲得了愈加充分的發展空間,二者辯證運動的否定之否定過程就是通往“自由個性”的曲折之路?!叭说囊蕾嚒睂€性發展限制在狹小的地域空間和人身關系,與此同時也為個性發展鋪就了經濟、社會、文化的土壤,在人身依附關系中逐漸形成的氏族、公社、國家在組織生產和管理社會的進程中累積了大量的經驗教訓,為人類文明史的形成鍛造了里程碑?!拔锏囊蕾嚒睆氐状蚱屏搜?、宗法桎梏,為個性的發展創造了更加寬廣的時空,與此同時把個性又置于新的牢籠之中,在對物的“愛恨交織”之中,“個性”與“依賴”的矛盾運動不會停止,“個性”終會在“依賴”的否定之否定中到達“自由個性”,使人徹底擺脫一切依賴和桎梏,成為自由個性的人。

二、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中三對矛盾的理論重構

(一)個人與社會的理論重構——人的現代化是社會現代化的價值目標

現代化不僅是物質的現代化,更是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全方位的現代化,人類社會制度的不斷完善就是人類走向文明、實現現代化的過程。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處在自然經濟中的原子般的個人逐漸被卷入商品經濟的社會化生產中,從滿足個體需要的產品生產到滿足社會化生產需要的商品生產,資本主義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加快了人類現代化的進程,但資本主義生產的無序競爭給經濟發展帶來周期性的災難,給人的發展帶上了沉重的枷鎖,人被同一化為機器的零件和時間的奴隸,個體工人被同一化為總體工人被總體資本剝削,這種抹煞個性的剝削制度終將在資本的持續膨脹過程中被炸毀,取而代之的將是個人所有制的重建和產品經濟的復歸,從個人需要到社會需要的滿足,再從實現社會發展到實現個人發展的復歸,人類社會在現代化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對于現代化的認識也逐漸從社會的現代化到人的現代化,實現了個人與社會這一對矛盾的理論重構。

在人類社會最初的現代化過程中,發展生產力是實現現代化的基礎和前提,生產力的發達程度是衡量社會現代化程度的標尺,手推磨與蒸汽磨成為不同現代化程度的時代印記,受生產力決定的生產關系給每個個體套上了不同的枷鎖,但是在自然經濟被徹底打破之前個人只是囿于狹小的生產領域的單一的個體,以氏族或者家庭為單元在有限的范圍中從事社會交往,受制于私有制、階級和分工的天然合理性,特權階層化身為社會領導階級主宰個人的命運,在有限的認知下,個人被裹挾在巨大的歷史洪流之中無力改變命運。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系的不斷調整,個人作為創造社會財富的勞動者日漸凸顯其重要作用,資產階級打破了封建的人身依附關系,在人人平等自由的基礎上構建起自由競爭的商品市場,在弘揚個人本位的旗幟下搭建起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無疑是助推人類社會加快現代化進程的強大力量,在其不到一百年的時間里,創造出了比過去所有世代還要大、還要多的生產力①《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36頁。,資產階級按照自己的面貌創造出了一個世界,使資本主義社會形成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社會化大生產和與此相適應的社會文明。

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現代化過程中,人作為價值增值的源泉看似個體地位日漸凸顯,但終究逃不開資本的社會力量。在工業革命的席卷下,機器和科技成為取代人的異己力量,從血族、教會中解放出來的個體又重新被裹挾在物的力量之中無力掙脫,資本成為主宰社會的絕對力量,個人的價值創造過程成為了社會化大生產的組成部分,交換價值的生產讓勞動者喪失了自己的社會化本質,化身為機器的附庸,成為生產線上痛恨勞動、對產品漠不關心的產業工人。

馬克思認為,“自由個性”的生成需要社會的全方位發展。人的社會性本質說明社會關系的全面與豐富是人的個性發展的內容之一,也是促進個性發展的因素之一。社會的全方位發展,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的全方位發展可以幫助人建立起更加豐富完善的社會關系,在這些社會關系中人日益成為更加全面的人,人的個性也將得到多角度的關照和多層次的發展??傊?,人的個性的發展過程就是人的社會性本質的實現過程,自由個性的人應當是社會的人的個性自由的實現,在人的一切社會關系的共同作用下,人在找尋自己社會性本質的過程中逐漸成為社會關系的駕馭者,實現自身的解放,到達自由個性的階段。人類社會的現代化是一個不斷地從欠發達狀態向發達狀態進步的辯證過程,在這個辯證運動過程中,不斷趨向于現代化的人與不斷趨向于現代化的社會也在相互作用和運動著?,F代化的社會歸根結底是人的現代化的實現,人的現代化也是推動社會現代化的必備動力。社會的現代化會在各個領域促進現代化的人的生成,與此同時,現代化的人會進一步發揮主觀能動性,施展才能,進一步推動社會的現代化發展。因此一切現代化目標的達成都是為了滿足人的發展需求,這是一切社會發展的價值歸屬。

(二)個性與共性的理論重構——人的個性自由是現代化的顯著標志

在人類社會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中,現代化的衡量標準應當是人的現代化程度,人的現代化指的就是人在需求的滿足、境界的提升、發展的全面性三個方面的實現程度,其主要特征就是人的個性的充分發展,是人的獨特性在需求、境界、發展等方面的發展,是人擺脫束縛、擺脫依賴,真正彰顯自身個性的理想狀態,是充分施展個人才能、實現全面發展,主導社會進步的自由狀態。實現人的自由個性的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實現現代化的理想社會形態,也是馬克思主義的最高價值追求。

人的個性是生活在共同體中的人受社會影響而形成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不會脫離社會共性而絕對存在,因此人的個性始終是與共同體的個性密不可分的。在人類社會的現代化進程中,人的個性與共同體的個性經歷了從高度統一到高度對立的演變,但始終表現為共性對個性的壓制,現代化的進程始終體現為共性的發展,是共同體的現代化。隨著人類對現代化的認識不斷加深,人的現代化成為現代化的顯著標志,而人的個性自由成為人的現代化的主要特征。個性自由首先表現為人的需求的滿足,包括物質需求、精神需求和發展的需求,這一切需求的生成不應當是受資本的引導而生成的共性的需求,而應當是人為了實現自身價值的自發生成,這種自發生成需求的能力就需要人的境界的全面提升。人的境界是人的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指的是人的價值觀的改善、責任感的增強以及對異己事物包容度的提升等等,隨著人的需求不斷得到滿足,人的境界會得到提升,隨之提高需求層次,產生新的更高級別的需求,如此往復相互促進,人的個性得以自由發展,現代化程度逐漸提升。需求的滿足與境界的提升拓展了人的發展空間,豐富了個性的發展向度,助力人的全面發展,充分挖掘人的潛能,發揮個體的創造能力,在個人全面發展的前提下促進共同體的全面發展。

欲將人從全面異化中解脫出來,重新具有其應有的個性,實現個性的全面發展,共同體的重建十分必要。如何建立“真正的共同體”,馬克思認為應當是建立自由人的聯合體,而不是政治國家通過暴力實現的人的統一,因此資本邏輯的消除、階級的消滅、國家政治職能的消失、民族界限的褪去都成為“真正的共同體”的形成條件?!罢嬲墓餐w”是人的交往充分發展的產物,不再是實現少數人對多數人的統治的手段,而是充分發展個性的聯合體,是現代化的人的聯合體,在一切阻礙個性實現的羈絆逐漸消解的過程中,人的個性發展才能與共同體的發展趨向一致,每個人的個性發展才能成為所有人個性發展的條件。

(三)獨立與依賴的理論重構——現代化為人的個性發展提供時間和空間

人類社會實現現代化的進程同時也是人擺脫依賴,實現個性獨立的過程,從歷史深處走來,人的現代化程度伴隨著社會的現代化程度不斷提升,但是社會的現代化也為人的現代化形成了重重羈絆。資本的歷史性出場開啟了人類高速奔向現代化的時代,推動了人類物質生產實踐的全新發展,使人類擺脫了封建的身份束縛,但又陷入了由物的依賴導致的全面異化,如何實現個性的解放和發展,如何正視現代化,是人在現代化進程中擺脫物的依賴的關鍵問題。我們必須承認的是,現代化為人的個性發展提供了時間條件與空間條件,在獨特的依賴的土壤中,滋養了物的交換,由人的交往帶來的地域界限的打破,給個性發展提供了可依托的時間與空間,不論是生產領域的現代化,還是民主領域的現代化,抑或是社會、文化、生態領域的現代化,都會給人的個性發展提供充分有利的時間和空間,都會促進現代化的人的生成。

現代化的發展幫助人類獲取更多自由時間。人類社會的現代化與人類探尋物質財富快速增長的過程相伴而生,在人的需求的推動下生產力實現了快速發展,人類社會踏上了現代化的征程。在科學技術的幫助下,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為人類節約了大量的必要勞動時間,創造出大量的剩余勞動時間,剩余勞動時間的合理運用就成為人能否實現個性發展的關鍵因素。在資本邏輯的作用下,剩余時間與資本獲利息息相關,因此科學技術的現代化程度越高,人在剩余時間創造的利潤就越多,勞動者的異化程度就越高,人對物的依賴就越強烈。但是,從本質上來說科學技術是無錯的,現代化也是無錯的,錯在人類沒有正確利用現代化創造出來的自由時間來實現人的發展,錯在以“資”為本的社會制度。認識到這一點的人類,開始探尋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緩和勞資對立,注重勞動者的個性發展,利用政府力量限制資本的肆意擴張。我們必須認識到惟有生產力的高度發達才能將人從謀生勞動中解放出來,將被迫勞動變為自主勞動,才能使人在自主勞動時間中實現本質復歸,進而在自由時間中有機會實現潛能的挖掘和能力的拓展,在休閑娛樂中實現境界的提升和價值觀的重塑。因此自由時間的獲取是實現個性自由的前提,而現代化是獲取更多自由時間的根本路徑。

現代化拓展了人類個性發展的空間?,F代化促進世界歷史的生成,加深了人類社會的社會化程度,形成了更加社會化的財富分配機制,從不同的維度立體化地拓展了人類個性發展的空間。隨著現代化程度的加深,人類交往范圍的擴大,人類歷史走向世界歷史,人類的經濟走向全球化、一體化,人的個體意識的覺醒促使著社會重新審視不公平的財富分配制度,積極探索更加公平合理且能照顧更多人利益的財富分配制度。與此同時,人的個性發展隨著空間的延展而不斷豐富立體,在跨越國家、民族、地域界限的文明交融中,人獲得了更多發展可能,人的需求、能力、情感都超越了以往的主客觀界限,日漸形成更加豐富多彩的個性。

從“人的依賴”到“物的依賴”再到“自由個性”就是人類社會實現現代化的歷程,不斷地擺脫一種依賴又不斷地進入另一種依賴,人類在現代化的不斷發展中實現了獨立與依賴的理論重構,人類在獨立與依賴的辯證運動中、在實現“自由個性”的征途中踐行著不同程度的現代化。

三、馬克思“自由個性”思想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啟示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了我們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雹倭暯剑骸陡吲e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2頁。向現代化強國的目標邁進,實現民族偉大復興都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前進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是實現個人與社會、個性與共性、獨立與依賴相統一的現代化,充分體現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的和解,現代化的實現不僅僅是國家的現代化、民族的現代化、社會的現代化,歸根結底應該是促進人的個性全面發展的現代化,是人的現代化的逐步實現。

(一)中國式現代化是個人與社會相統一的現代化

第一,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是中國式現代化體現個人與社會相統一的鮮明標志。與西方以“資”為本的現代化不同,中國式現代化是以人為本的現代化,即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探索中,經歷了從“一化”到“兩化”到“四化”再到“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歷程,每一次對現代化內涵的豐富都是中國共產黨對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具體詮釋,是對人的現代化發展需求的及時回應。中國式現代化應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較廣的社會覆蓋面實現人的現代化,在數量上是以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的個性發展為目標的現代化。社會的發展進步歸根結底是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最終目標,因此在處理人與社會的關系的過程中,應當確立人的本位理念,在發揮人創造價值的動能的同時,完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中的主客體關系,將人作為勞動的主體、時間的主體、需求的主體,在創造社會財富(即使用價值)的生產過程中,不能完全以交換價值為目標,應當更多地重視社會需求的滿足,從供給側進行產品供給的改革。此外,通過社會制度的不斷完善服務于社會個體,為個體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更好的生存空間,與之相應的,人的個性的全面發展實現了人的能力、境界的有效提升,使人可以更加高效地創造社會財富和參與社會治理,個人與社會這一對矛盾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形成有效調和。

第二,以共同富裕為目標是中國式現代化體現個人與社會相統一的顯著特征。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色。在現代化的實現過程中,對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進行社會成員之間的合理分配是實現文明發展的重要標志,實現全社會成員的共同富裕是對社會與個體這一對矛盾的有效調和。實現共同富裕首先是“富?!?,其次是“共同”?!案辉!奔劝ㄎ镔|富裕又包括精神富裕,物質富裕是人的個性全面發展的物質前提,精神富裕是人的個性全面發展的應有之義?!肮餐笔侵溉w社會成員擁有平等發展的機會,在富裕的前提下注重收入分配的公平,消除兩極分化,先富帶動后富,通過共同富裕使整個社會的全體成員實現個性的全面發展,保障人的現實能力被彰顯,潛在能力被發現,這就需要社會集體財富的充分涌流,以及在此基礎上的精神文明充分發展。共同富裕需要個人與社會在產品分配上實現有效契合,在按需生產的前提下進行按需分配,“按需”不僅是按照個人的需求,更應當是按照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需求,以全體社會成員的需求為導向的生產是實現有序生產的本質要求,按需生產才能實現按需分配,這也是我國當前將經濟發展的著力點從需求側轉向供給側的重要原因。

第三,以教育、科技、人才作為發展動力是中國式現代化實現個人與社會相統一的具體路徑?!翱萍际堑谝簧a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①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34頁。,在以人為本位的經濟社會中,人作為經濟社會關系的主體而存在,人是構筑社會關系的基本單元,人進行價值創造的能力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動力。要實現社會的現代化發展,首先應當重視人的教育,將人才培養作為現代化的重要任務,教育應當以當代社會的科技發展需要為導向,以為黨育才、為國育才為目標,著力于人的潛能的開發、創新能力的培養、正確價值觀的樹立以及完善人格的塑造,著力培養能夠為實現民族復興在科學技術領域勇往直前不懈鉆研的人才。同時應當完善人才評價標準,建立良性的人才競爭機制,在對人才的培養和使用過程中,應充分地尊重人才和珍惜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發揮人才創新創造的動能,不能使人成為勞動時間、業績數量的載體,成為被數據評價的客體。在人的創新創造動能被充分激發的社會中,才會形成巨大的歷史合力,推動現代化水平的進一步躍升,實現了現代化的社會中才會實現更好的教育,培養更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

(二)中國式現代化是推進個體與共同體高度統一的現代化

第一,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推進個體與共同體高度統一的制度保障。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旗幟、道路的鮮明底色。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高理想的社會制度,是不同于資本主義“虛假共同體”的人民民主專政國家。中國共產黨是最廣大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發展目標的社會制度,國家形式雖然仍屬于馬克思所闡述的國家共同體范疇,但是在無產階級掌握政權的國家共同體中,“以人民為中心”貫穿于整個治國理政的理念之中,“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斌w現為現代化的重要特點,“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表達為全體共同體成員的共同目標,共同體的發展的目的是實現每個個體更好的發展,個體的發展以共同體的發展為前提條件,因此在個體的個性發展和共同體的整體發展二者之間的對立統一矛盾運動中,從制度根本上來說,其統一性是遠大于對立性的,中國式現代化實踐正是推進實現二者高度統一的現代化形式。

第二,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推進個體與共同體高度統一的政治保障??茖W的民主制度是促進個體與共同體實現統一的政治路徑,能夠最大程度地通過完善個體決策制度實現共同體的運行,有利于消減個體與共同體在實現政治統治、公共管理過程中的沖突對立,在最大程度上實現求同存異。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全過程人民民主一定程度上“終結”了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對人類進行相關政治探索的“終結”①弗朗西斯·福山:《歷史的終結與最后的人》,陳高華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9頁。,破解了西方民主制度中“選民利益”與“人民利益”存在偏差的現實難題,破解了“民主與選主”“民主與治理”“精英民主與大眾治理”的矛盾沖突,實現了民主與善治的互洽和統一。與西方民主中原子化個人的理念不同,中國式民主中人民的概念既體現出對個體權利的尊重,又作為一個復數性、整體性的概念構成民主的前綴,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顯著特點就在于其“全”與“過程”,所謂“全”涵蓋了階段之全、主體之全、領域之全和層級之全,所謂“過程”則在于廣泛涉及表達、協商、征詢、決策與評價等過程。在不同民意的征集方面更加體現出全覆蓋和全過程的特點,能夠最大限度地體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個體發展需求,在共同體發展的制度構建和政策制定過程中實現共同體利益與個體利益的統一和一致。

第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推進個體與共同體高度統一的現實路徑。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致力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推進個體與共同體高度統一的現實路徑,體現了將個體與共同體的關系推向世界視域的宏大思維。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推進,人類社會正行進在通往世界歷史的磅礴征程,人類正在打破以往的地域界限和民族界限成為普遍交往的主體,從交往形式的角度來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拓展了人類交往形式的全新樣態,強化了全人類在經濟、文化、生態等方面追求的共通性,弱化了國家共同體之間在政治方面的對立性。因此,中國式現代化更加凸顯了人的發展這一價值追求,突出了人的“美好生活需要”,在人的實踐需求層面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現代化的征程中著力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推動世界歷史的前進,著力實現個人發展與共同體發展的高度統一。

(三)中國式現代化是獨立與依賴相統一的現代化

第一,中國式現代化需要進一步發展生產力。生產力的發展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基礎動力,也是人類現代化進程中最顯著的時代坐標,人類在生產力的發展過程中不斷進行著獨立與依賴的辯證運動,在人類摒棄了“人的依賴”取得“物的勝利”的時代,生產力尤其是科學技術并沒有因為人類下一步即將擺脫物的依賴而退出歷史舞臺,反而在歷史進程中發揮著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因此“自由個性”是在充分的“物的依賴”的基礎上漸進的理想狀態,是以“物的依賴”為前提的螺旋式上升?!皼]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雹倭暯剑骸陡吲e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29頁。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應當是以“物的依賴”為基礎的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應當是以實現財富的充分涌流為目標的現代化發展。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中,人口眾多、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共同富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平發展都需要建立在對“物的依賴”之上,都對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不同層面的要求,都需要科學技術實現多領域的突破,只有在實現全方位的科技自主才能建成全方位的現代化國家,才能為人類展現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在人類文明不斷進階的當今時代,現代化的實現主要依賴科學技術的進步,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應當順應時代,在實現科技強國目標的同時,讓科學技術造福人民群眾,使之成為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向往的有力支撐,在依賴科學技術的同時提升人對科學技術的駕馭能力,消解科技異化的力量,實現獨立與依賴的辯證統一。

第二,中國式現代化應當正確利用資本動力。資本主義社會的自由競爭在本質上是資本的自由競爭,資本獲利的內向需求與自由競爭的外向環境共同構成了其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直接原因,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利用資本動力發展經濟的有效手段,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正確道路。要使資本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有效發揮動力,就需要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和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妥善處理政府與市場、需求與供給、國內與國際之間的關系,充分調動資本的活力,發揮資本在推進公平競爭、激發市場活力方面的動能,讓資本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的同時保證資本的有序競爭和理性獲利。在對資本的“依賴”過程中還要注意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強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在利用資本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同時削弱資本對人的宰制,增強人的“獨立”性。此外,在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同時,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沖與資本邏輯相伴而生的自私貪婪等不良風氣,用新發展理念作為衡量發展優劣的標尺,讓資本在理性的軌道上運動,使其為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服務,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使之在依賴與獨立的辯證運動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第三,中國式現代化應當著力實現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不僅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獨立與依賴的統一,也體現了人的現代化過程中獨立與依賴的統一,即對物的依賴的擺脫和人的主體性的凸顯。高質量發展是經濟發展從“量的勝利”到“質的勝利”的轉變,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必然要求。發展質量的衡量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標準,代替了以往只關注GDP 增長的單一標準,拓寬了現代化的內涵,為滿足并激發人的多層次多向度的需求提供了可能,是人在經濟關系中被動地位變主動地位的轉變。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首先就需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過去市場對需求的依賴轉變為對供給的依賴,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提升產品供給的質量,其次在拉動內需時逐步擺脫對國際市場外部循環的依賴,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的同時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以國際國內雙循環模式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中國式現代化在對數量增長的依賴中實現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在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下需要在量的合理增長之下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在逐步擺脫對數量增長的依賴的同時進入對質的增長的依賴,在依賴與獨立的辯證運動中實現發展。

綜上,“自由個性”的實現與中國式現代化實踐有著共同的價值指向,都是以人的個性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在個人與社會、個性與共性、依賴與獨立的矛盾運動中,逐步實現人的現代化。

猜你喜歡
中國式共同體現代化
愛的共同體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體的戰斗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