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價值內涵和路徑選擇探析

2023-04-17 13:19王木蘭董瑞軍
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紅色文化

王木蘭 董瑞軍

(1.中共邵武市委黨校,福建邵武 354000;2.中共遼寧省委黨校,遼寧沈陽 110004)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文明建設以及經濟發展要想獲取理想效果,不僅要從物質層面出發,加大資金支持力度,還需要從精神層面出發,強化文化建設,積極合理引入文化產業,這也是促進鄉村振興目標實現的關鍵舉措。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定文化自信?!盵1]42-432022 年1 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 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啟動實施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2],成為指導工作開展的總方針。2022 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提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統籌優秀傳統鄉土文化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充分發揮文化賦能作用”[3]。紅色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體系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豐富的價值觀念、制度理念以及物質形態,對鄉村振興有著十分突出的作用。需要結合各項政策要求,響應國家號召,深化紅色文化產業發展,讓紅色文化真正成為助力鄉村發展的新動能、新范式。

一、紅色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新范式

(一)紅色文化蘊含的豐富精神價值有助于打造鄉村振興“軟實力”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與生俱來的品格,是黨的使命與初心的生動體現,其中蘊含的家國意識、政治抱負、人民情懷、民族大義等精神價值,有利于促進人們對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共產黨道路的認同感。深入、持續并系統化挖掘紅色資源背后蘊含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愛國主義精神和偉大犧牲精神、偉大奉獻精神,不但是對革命先烈最好的紀念,也是進一步發揚優良傳統的著力點,最終實現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的功能作用,在鄉村區域樹牢主流價值取向,不斷提升群眾向心力以及鄉村發展軟實力,為鄉村文化發展提供支撐[4]。第一,借助紅色文化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持續提升鄉村振興文化“軟實力”。以當地紅色文化重點為依托,全面凸顯與激活紅色資源的地緣以及區域優勢,推廣傳播革命文化,全面激活鄉村紅色文化發展底蘊。第二,將革命精神與文明鄉風建設相結合,激濁揚清,弘揚正能量,摒棄負能量,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與改善鄉村居民文化意識以及精神態度,引導人們向善向上,體驗到崇高感,持續增強農民群體的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和家國情懷,從而更加主動投身到美好鄉村建設的偉大事業中。在鄉村振興深入實施背景下,借助傳播、教育等各類渠道,全方位激活紅色文化改變、塑造與影響人的思想理念功能,為廣大人民群眾構建思想標桿、樹立先進榜樣、傳播正向正確文化風尚,引導鄉村居民群眾將紅色革命精神外化于行、內化于心[5]。例如,由邵武市紅色金坑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出品,聯合廈門風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革命題材類電影《金坑》,是以金坑鄉紅色革命故事為背景,講述老一輩革命家頑強斗爭,保衛革命搖籃“金坑”的故事,具有較強的藝術觀賞價值,以及十分顯著的紅色革命和愛國主義教育意義,進一步涵養與優化了新時代鄉風文化,為鄉村振興目標實現培根鑄魂。

(二)紅色文化遺存的物質形態是推動鄉村振興的經濟力量

紅色資源屬于一種十分優異的人文資源,可以轉變成為文化產業、旅游資源,借此能夠讓經濟與社會效益有機整合,為鄉村振興提供經濟支撐。第一,紅色物質文化是革命過程中形成的戰略化資源,有著不可復制性和稀缺性等獨特優勢,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可依靠的重要物質財富,對其進行規范合理開發利用,可以推動社會與人發展形成相應的效益[6]。對紅色景區景點進行開發是當前及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的業態新方向,能夠助推資本進農村,投資帶動景區建設之外的配套設施建設,如交通、通信、餐飲等,擴大村民創業就業,還可達成村民致富以及鄉村經濟快速發展目標,為鄉村產業提供“新興引擎”。例如,邵武市構建文化旅游品牌,以紅色研學基地為核心,主動引進89 家單位組織,以“1+N”模式共建,開辟設計一條團建、黨建、研學一體化、集約化的“紅色金坑”文化旅游項目,已經正式開發沉浸式劇本殺、紅色旅游路線等11 個項目,吸引投資約1500 萬元,帶動大批村民就業。第二,紅色文化發揚和傳承是助推鄉村繁榮快速發展的外在場域。一般來講,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無數承載與蘊含著光榮革命歷史的村莊的紅色記憶將被喚醒,紅色文化由靜態存在變為動態式存在,鄉村建設內在生命力顯著提升,為鄉村產業結構升級優化提供內在動因,村民精神面貌得到改善與優化。

(三)紅色文化積累的制度文化為構建新時代鄉村治理體系提供制度保障

紅色文化是紅色“富礦”,所隱藏的豐厚的精神力量,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文化的獨特構成,可以引領黨員干部從革命發展歷史當中汲取奮進的智慧和動力,進而全方位激活和發揮基層黨組織以及領導部門在鄉村振興建設中具備的功能作用[7]。第一,深入發掘、整理并利用好紅色文化資源,用黨的故事、革命故事、英烈事跡推進基層黨組織隊伍建設、思想建設,借以使基層黨的建設建立在牢固的基礎上,保證黨組織具備正確的引領方向和強勁的引領功能,讓基層治理高質量、系統化開展。第二,紅色文化資源是深入促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力量,也是補充與優化精神之鈣的滋養,對其中蘊含的廉潔文化的開發,有助于鄉村區域高質量建設廉政陣地,助推基層黨員干部、黨組織以史為鑒,筑牢防腐拒變的思想根基,潔身自好,廉潔從政。第三,紅色文化資源當中蘊含著動員群眾和基層秩序構建的經驗。中國革命的歷史,很大程度上是舊秩序走向新秩序的歷程。進入新時代,發動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也是當前農村工作的重點,大力弘揚與宣傳紅色文化,展示當中革命品質和紅色精神能夠實現凝心聚力,全面激活人民群眾敬黨、愛黨的精神,持續增強居民群眾文化素養,讓廣大群眾能夠堅定不移跟黨走、聽黨話,調動鄉村區域不同主體公共服務事業參與積極主動性,讓鄉村治理可以高質量開展[8]。

二、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時空耦合存在的問題

(一)鄉村社會生態的加速變遷影響著紅色文化的效能

一方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生態發生極大改變,特別是鄉村生態出現一定變化,社會與人口流動性明顯,鄉村逐漸從熟人社會發展成為半熟人社會,農民不再以土地為核心固定生活在鄉村社會當中,而是在城市與鄉村社會不斷游走,以物質收益為依托,一定程度上使得鄉村紅色文化的根基遭受破壞[9]。另一方面,網絡時代快速發展,也引發海量的、多元的文化進入鄉村生活、沖擊鄉村社會,導致鄉村區域部分優秀民俗文化以及文化傳統日益邊緣化,尤其是現代以來的革命傳統和革命文化在很多地區有明顯的淡化現象,原有文化價值理念以及文化素養,包括優秀紅色文化觀念被擠壓,其在精神文化層面具備的引領以及促進價值逐漸喪失。

(二)鄉村文化的認同模糊使得紅色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動力缺失

在開放多元的文化發展背景下,紅色文化價值被逐漸弱化,文化認同程度逐漸降低。一方面紅色文化發展與記憶空間逐漸縮小。加之網絡存在的大量負面信息,對原本就受教育程度低、辨識力弱的農民群體的價值選擇產生不利影響,嚴重危害到紅色文化的健康、長遠發展。更加之部分別有用心者用歷史虛無主義的思想、觀點針對紅色文化進行片面化解讀,嚴重誤導辨識力不足的普通鄉村群眾,導致紅色文化資源發展與成長環境的著力點受到負面沖擊,難以激活居民群眾認同感以及贊同感。另一方面因為紅色文化生成年代相對較為久遠,是在特殊的情境中產生、成長,其話語表達有著強烈的時代烙印。對于新時代鄉村居民尤其是80 后90 后甚至00 后的“新農人”而言,對于紅色文化有距離感,有隔閡,難以產生認同感,無法身臨其境去感知與體會當中蘊含的價值觀以及思想內涵,無法為鄉村振興目標實現賦予一定動力。

三、多維聯動:紅色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路徑選擇

(一)堅定紅色文化自信,重塑鄉村振興的思想偉力

1.改善思想意識,優化行動態度。思想是行動實施的先導,要不斷提升與改善思想意識,樹立開發利用與合理保護有機協調的紅色文化意識,深入挖掘與掌握紅色文化當中的時代內涵[10]。具體來講,一是改變思想觀念,需要始終堅持科學利用,助推持續發掘新史實、解讀新內涵,持續更新與發展,讓當下鄉村群眾和子孫后代可以全面體會、永久樂享紅色文化資源當中蘊含的價值,“正確引領鄉村價值觀取向,增強農民的向心力,從而構筑鄉村振興需要的文化自信”[11]。二是創新思維理念,全方位提升整體規劃水平。地方政府應引進與培養歷史學、傳播學等專業人才。2021 年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指出:“堅持培養與引進相結合、引才與引智相結合,拓寬鄉村人才來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12],并落實人才待遇。引入新型的紅色文化資源保護開發技術、保護技術以及監測追蹤技術,尤其是要注重引入大數據技術,針對各類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現代化處理,挖掘與掌握當中的獨特價值功能,真正讓紅色文化“活起來”,提升文化對鄉村群眾吸引力,進而實現精準化、個性化保護目的,讓紅色文化具備的思想引領功能穩定發揮。

2.挖掘文化資源,整合各類文化,發揮紅色文化具備的思想引領功能。我國鄉村文化體系蘊含的文化較多,包括傳統常規鄉土文化,也包括紅色文化以及其他先進文化,還有外來文化,各類文化互相碰撞、互相沖擊與影響[13]。在這一背景下,要想保證紅色文化在鄉村發展與振興中具備的主導功能可以發揮,就必須助推紅色文化與鄉村區域其他各類文化有機整合。一是將紅色文化與鄉村本土文化有機整合,自覺承擔起重塑與提升鄉村文化的重任??梢越Y合培養道德模范、樹立典型等模式弘揚紅色文化之中艱苦奮斗、甘于奉獻的價值觀念。二是創新與改善紅色文化戰線模式,以此來不斷提升文化認同感。需要挖掘紅色文化當中蘊含的鄉情、鄉親、鄉俗等質樸內涵,與鄉土文化當中和諧友善鄰里關系、家風家教價值觀念整合,積極合理組織舉辦優秀紅色文化影視、文化才藝展示以及紅色文化鄉土教材開發等,營造一個健康良好的文化氛圍以及環境。例如,廖俊波同志是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曾被授予“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稱號。廖俊波曾在邵武工作了16 年,他的公仆情懷及優秀品質一直激勵著邵武兒女。邵武市拿口鎮廖俊波先進事跡展示館開設的第一堂黨課就是“深學廖俊波”,弘揚廖俊波工作精神。組織開展第一堂家風家教主題黨課,并將弘揚廖俊波同志的優秀品質貫穿到全面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中,以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為著力點,以強化隊伍建設、狠抓產業發展、創新基層治理為抓手,全方位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取得十分顯著的思想引領效果。

(二)科學利用紅色物質文化資源,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受到自身實際發展、地域的限制和影響,許多蘊含在鄉村區域的紅色文化并未得到科學保護與利用,其在鄉村振興層面的推動促進作用并未發揮。對此,需要在全方位、系統化掌握鄉村紅色文化資源整體存量,對其進行開發利用基礎上,依托鄉村產業發展需求,探索與挖掘鄉村紅色物質資源,為鄉村振興構建全新的紅色引擎[14]。

1.發展紅色文化產業,改進與優化營銷模式。不僅需要依托旅游路線創設,構建紅色文化旅游路線,還可以結合紅色文化作品與產品,以傳遞與推廣文化底蘊的模式助推文化產業發展,讓紅色文化真正成為區域代表性名片。一是開發紅色文化相關文藝作品,用更多客觀、真實能夠反映革命史實以及革命精神的紅色電影、紅色歌曲、詩文、劇集等豐富紅色文化內涵,持續增強產業競爭力與生命力。二是開發挖掘紅色文化紀念品,在旅游路線設計的基礎上,開發旅游紀念品,不僅可以讓文化傳承面拓展,還可以創造就業、提升收入,推動第二與第三產業快速發展。例如,在鄉村紅色文化景區設計主題商店,在游客實景游覽過程中推銷各類商品,包括紅軍鞋帽和革命時期紅軍服裝、斗笠以及革命時期的羽毛扇、竹籃等各類工藝品,用區域紅色文化精神為文化商品賦予濃厚的底蘊,讓商品具備較強的吸引力。

2.打造紅色產品品牌,擴充紅色文化市場。需要全方位挖掘利用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專業、針對性紅色文化元素,打造針對性的紅色文化品牌,促進紅色文化產業化、市場化發展。例如,金坑鄉以黨建領航助推項目快速發展,圍繞綠色生態銀行、紅色街區,以清單化管理模式構建38 個重點項目,包括紅軍標語展示館、紅三軍團軍史館等各類項目,打造紅軍書屋、古陶技藝體驗等不同亮點業態,不斷加快“金坑好物”品牌構建力度,革新構建“1+N”紅色聯盟品牌,89 個行政企事業單位持續展開“掛牌共建”。同時,拓展快手短視頻、抖音直播等不同媒介渠道,助推親子農場、古村民俗等多項產業發展,促使景區農戶每戶均創收增加500 元以上。此外,要積極主動鼓勵社會力量包括資本、人力等要素參與紅色文化開發與利用層面,使獨具地方特色的紅色文化與地方產業“共生”或相融發展,通過紅色文化“加碼”,創造出產業特色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

(三)發揮紅色制度文化正向功能,為鄉村振興提供治理借鑒

紅色制度文化是紅色文化的制度形態,包括基本制度、根本制度以及具體制度多個不同層次,是中國共產黨意志與精神的集中展現,是黨領導中國人民長期革命和建設中形成的歷史沉淀,也是鄉村振興目標實現的制度保障。

1.借鑒與參考“紅色黨建經驗”,持續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紅色文化制度是鄉村區域紅色革命根據地內部革命先烈在長時間實踐中形成各類制度規范,在改善思想、保證組織、優化作風等層面有效約束黨員干部的行為。在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背景下,需要全方位參考和借鑒此類紅色制度文化,學習與掌握已有經驗、結合社會生態改變趨勢進行思考與分析,持續提升自身治理能力水平,為鄉村振興目標實現提供牢固的保障。例如,金坑鄉整合收集紅色制度文化,全面傳承與弘揚“先鋒”精神,鼓勵村黨支部以黨員為先鋒,黨員積極主動“亮身份”,自覺、自主承擔起傳播當地紅色文化、傳承與講解當地革命歷史的職責,組織展開“紅色故事講解、紅色流動課堂”等活動,收集、整合紅色史料與物體,讓紅色文化基因可以代代傳承。

2.強化思想引領,聚焦鄉村黨員干部工作者文化精神“補鈣”。思想理念是行為的先導,心中擁有堅定、牢固的信仰,走出的每一步才會有力量。在黨員干部日常教育引導過程中,需要深入挖掘與掌握紅色文化當中的精神內涵、精神素養,以文化影視作品觀看、主題小報創辦等形式,強化黨員干部對各類紅色基因的感知與體會,進而激活黨員干部工作熱情與積極性,讓基層黨員干部能夠始終保持與維護純潔性、先進性,能夠堅守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初心與價值觀念,在謀事、做人、創新創業等層面始終向著人民、向著黨。同時,全方位激活國防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陣地等各類教育場所具備的育人功能,創新與優化黨員教育形式和載體,前往教育基地組織展開主題黨日交流活動,借助氛圍感、儀式感針對基層黨員干部進行思想引領,讓其能夠凝心聚力為鄉村環境改善、鄉村農業發展、鄉村居民群眾提供服務。

紅色文化當中蘊含著濃厚的紅色精神觀念、制度文化以及價值思想,與鄉村振興有著相互促進、相生相長的關系,對鄉村發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可以提升鄉村文化軟實力、保證鄉村經濟實力,改善鄉村治理體系,需要對其進行重點關注,明確掌握紅色文化資源優勢特征,深入挖掘開發紅色文化,借助紅色文化為鄉村振興提供思想助力、為鄉村振興構建全新引擎、為鄉村治理提供制度文化保證,保證鄉村振興可以持續化、長效化開展。

猜你喜歡
紅色文化
文化與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紅色的眷戀
紅色是什么
紅色在哪里?
誰遠誰近?
紅色之旅
追憶紅色浪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