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統一戰線凝聚政治共識的多維互嵌機制構建

2023-04-17 13:19王清華
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包容性共識機制

王清華 梁 棟

(1.山東大學,山東青島 266237;2.濟南大學,山東濟南 250022)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統一戰線是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強大法寶?!盵1]39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基礎是達成共識,尤其是政治共識。因此,可以說凝聚政治共識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投身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基礎與動力。新時代社會結構、利益格局、價值觀念、社會思潮漸趨分化多元,凝聚政治共識面臨著動力弱化、環境復雜、方向分散、范圍擴大和方法單一的現實挑戰。作為執政黨和國家的政治優勢與制度體系,統一戰線具有凝聚政治共識的職責與功能。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征程上,如何科學把握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的歷史方位和使命任務,持續有效發揮統一戰線的作用與優勢,凝聚社會成員及團體的價值、制度與政策共識,消解現代化與社會穩定之間的張力,圍繞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凝心聚力,已成為極具緊迫性的重要課題。

一、凝聚政治共識是統一戰線工作的中心環節

政治共識是一種系統性和結構性的觀念存在,是政治秩序的要素之一,呈現價值、制度與政策三個層次,體現為社會成員及團體對政治體系中的基本政治價值、理念、目標、結構、程序、政策等要素的認同。當代中國政治共識在價值理念、制度結構和政策過程維度逐漸形成,同時存在時空與主體不同組合的復合現代性特征。統一戰線是做人的工作,是黨的特殊的政治工作和群眾工作,其重要意義在于廣泛凝聚共識、凝聚人心,不斷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因而,可以說政治共識是統一戰線存在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凝聚政治共識是統一戰線工作的中心環節。

(一)當代中國政治共識的具體意蘊

近代以來,支配中國兩千余年的“政治一元主義”的政治共識逐步解構,其后“脫穎而出并取得支配地位的是‘三民主義’”[2],直至1949 年“三民主義”為“社會主義”政治共識所取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家所需凝聚的政治共識關乎當代中國政治發展的基礎內容,包括“何為人民的共識”“對人民當家作主的共識”“如何發展才有利于國家和人民的共識”[3],涵蓋權力歸屬、權力行使與國家建設三個維度。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體制轉型,我國民眾政治價值觀呈現出明顯的群體差異特征。

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主導的政治共識日趨完善,在價值理念、制度結構和政策過程維度形成較為完整的話語體系。從價值理念看,黨先后提出“四項基本原則”“四個堅持”的改革經驗和“十個堅持”的歷史經驗等,并逐步形成系統的政治價值、政治理念和政治目標。從制度結構看,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增強治理體系的包容性,實現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從政策過程看,著力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堅定公共政策人民性的價值取向,“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1]37。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的物質基礎更為堅實、制度保證越發完善,政治共識形成的社會與政治基礎已經具備。然而,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社會轉型、市場化改革和互聯網發展等因素的耦合作用,使得我國政治共識呈現傳統性與現代性、一致性與差異性、階段性與發展性并存的特點,同時面臨政治共識凝聚動力弱化、環境復雜、方向分散、范圍擴大和方法單一等現實挑戰。因而要求以政治包容取代政治排斥,以求同存異取代“清一色”。因此,可以說建構包容性政治與實現差異性團結,已經成為新時代提升我國政治共識凝聚力的有益探索。

(二)新時代統一戰線凝聚政治共識的內在機理

“歷史充分證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盵4]歸根結底,統一戰線是做人的工作,是黨的特殊的政治工作和群眾工作,重要意義在于廣泛凝聚共識、凝聚人心,不斷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統一戰線凝聚政治共識具有包容性、合理性等特征,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順應經濟社會多元結構演化趨勢,發揮統一戰線凝聚社會與國家政治力量的治道價值[5],“凝聚共識是貫穿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主線任務”[6],“能否凝聚共識是統一戰線能否發揮作用的生命線”[7]??梢哉f,“共識特別是政治共識是統一戰線存在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是統一戰線各方面成員共同行動的規范和指引”[8]。

1.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叭诵氖亲畲蟮恼巍边@一命題是中國傳統民心政治的時代發展,同時遵循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叭诵南虮?、力量對比是決定黨和人民事業成敗的關鍵,是最大的政治?!盵9]128從理論層面看,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10]287,因而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從歷史層面看,中國共產黨建黨百余年來,始終踐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貫徹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從實踐層面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結構、利益格局、價值觀念和社會思潮日趨分化多元,如何最大限度凝聚共識、凝聚人心,開創新時代新征程團結奮斗的局面,業已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極具緊迫性的重要課題。

2.統一戰線是做人的工作?!敖y戰工作是黨的特殊的政治工作和群眾工作”[11]154,除具備典型的政治屬性外,還呈現出特有的情感屬性和共識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說到底,統一戰線是做人的工作,搞統一戰線是為了壯大共同奮斗的力量?!盵12]562統一戰線因團結而生,靠團結而興。統戰工作的實質是團結人的工作,即團結國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如何團結國內外力量,將不同群體“組織起來”,關鍵在于達成政治共識,真正筑牢共同奮斗的思想政治基礎。統一戰線內部構成日趨復雜,統戰工作所團結力量的重點為黨外代表人士,因而區別于一般意義上黨的政治工作和群眾工作,要求在工作過程中掌握規律、堅持原則、講究方法。概而言之,統一戰線是凝聚共識的包容性政治結構,統戰工作的主要內容是思想政治工作,目的在于廣泛凝聚共識、凝聚人心,不斷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

3.統戰工作是藝術性要求很高的工作?!罢问且婚T科學,是一種藝術?!盵13]189統一戰線是一門科學,同時講求很強的工作藝術?!肮ぷ魉囆g就是要善于聯系群眾、發動群眾并依靠群眾,善于同敵人做斗爭、特別要善于對付那些狡猾的敵人,善于爭取一切可能爭取的人、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人去反對主要的敵人?!盵14]121可以說,統戰工作的前提是正確區分敵我友,進而發展自身、團結朋友、分化敵人。進一步而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無論是統一戰線‘五大關系’,還是統戰工作統攝的十二個方面,都是以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凝聚政治共識為根本前提的”[8]。因而,統戰工作的藝術性既體現為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統一、戰略性與策略性的統一、團結性與斗爭性的統一,也體現為制度化與人格化的統一。具體而言,統戰工作中的制度與人格相互構建、共識與行動相互依托,“統一戰線作為一種綜合的國家制度,包含復雜的制度體系”[15],而且注重工作方式方法的藝術性,以及人格化和精細化的共識凝聚與情感互動。

二、統一戰線是凝聚政治共識的包容性政治形態

包容性政治是對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的學理性表達,建構包容性政治的基礎是凝聚政治共識。統一戰線凝聚政治共識是結構、過程與功能的復合體系,結構、過程與功能互嵌互構。具體而言,結構與過程塑造功能,功能反哺結構與過程,過程是結構與功能的中介機制。因此,可以說構建多維互嵌機制是優化結構和拓展功能的有效路徑。

(一)新時代統一戰線與包容性政治

包容性政治是指“某種政治體系涵蓋和協調政治共同體內部各利益主體之需求的性質和能力,以實現其特定的歷史政治任務”[16]100,這是對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的學理性表述。作為特殊政治聯盟的統一戰線的本質要求是大團結大聯合,呈現出“同心圓”的結構性特征,兼有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新時代建構包容性政治的要義是“在一個漸趨多元的社會中堅持和貫徹一元政治領導”[17],其基礎是廣泛凝聚多元社會政治共識,要求正確處理一致性與多樣性的關系,達成促進政治團結與有序參與的目標,進而“系統擴大對差異性社會類別的制度整合度”[18]。

統一戰線因團結而生,靠團結而興。統戰工作通過觀念調適、組織嵌入和資源下沉,增強新的階層、新的群體、新經濟和新社會組織及自由流動資源與國家體制的關聯度,實現多元社會的差異性團結,提升執政黨和國家對社會的統合程度,擴大中國共產黨的群眾基礎。在政黨—國家嵌入多元社會、提升政黨—國家能力的過程中,如何更好維護政黨—國家的自主性,實現政黨—國家與多元社會的良性互動和雙向賦能,業已成為建構中國特色包容性政治的著力點。換言之,新時代建構包容性政治的基礎和前提是廣泛凝聚多元社會的政治共識。統一戰線具有凝聚政治共識的制度結構和運行機制,持續發揮實現柔性社會穩定的政治效能。

本文將沿著“結構—過程—功能”的分析框架,著力探討統一戰線凝聚政治共識的系統結構、運行過程與治理功能。具體而言,“結構是過程的組織基礎;結構與過程共同塑造了治理體系的核心功能;功能本身對結構與過程具有反哺作用,能夠保障結構與過程的調適與優化”[19]。

(二)統一戰線凝聚政治共識的結構

統一戰線凝聚政治共識的結構是指包括構成要素、組織體系和制度結構在內的系統環境。就構成要素而言,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的聯盟。就組織體系而言,統一戰線凝聚政治共識的組織體系以中國共產黨為核心,涵蓋中國共產黨的政黨組織及其外圍組織機構。就制度結構而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一國兩制”等共同構成了統一戰線凝聚政治共識的制度結構。這一系統結構的價值在于為統一戰線凝聚政治共識的過程供給規則、協調資源、配給人員、搭建平臺,使得統戰部門及團體在法律與制度的框架內依托不同平臺,運用多種資源,推動多元政治主體達成共識。

(三)統一戰線凝聚政治共識的過程

統一戰線凝聚政治共識的過程是統戰部門及團體遵循規則、運用資源、拓展方法,以增進社會政治認同的運行機制。在政治過程維度,統一戰線凝聚政治共識的機制包括聯誼交友、民主協商、政治吸納、價值引領、共識教育和政策調整等。不同機制的運行過程需要秉持共同的原則,即牢牢把握大團結大聯合的主題,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的關系,不斷鞏固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礎,鞏固和發展團結、奮進、開拓、活躍的局面。在政治發展維度,從歷時性視角看,統一戰線凝聚政治共識是一個漸進過程,價值共識、制度共識與政策共識依次推進,漸進凝聚廣泛政治共識;從共時性視角看,當代中國政治共識呈現出時空與主體不同組合的復合現代性特征。當前,統一戰線凝聚政治共識的過程面臨機制更新速度較慢、協同程度偏低、思維方式單一、以及統戰合力不足等困境。因此,統一戰線凝聚政治共識機制運行過程的適應性轉型顯得尤為重要。

(四)統一戰線凝聚政治共識的功能

結構與過程決定治理體系的功能。統一戰線凝聚政治共識的結構具有系統性和廣泛性,其過程涵蓋引領、吸納、協商、整合和動員等機制,具備增強政治認同、發展人民民主與實現社會團結的功能。具體而言,首先,要增強政治認同。政治認同是國家認同、歷史認同、價值認同、制度認同與政策認同的復合結構,政治認同的形成依托理念、情感和利益三重基礎。政治共識則是政治認同的理念基礎,因而統一戰線凝聚政治共識是形成政治認同的基礎性工程。其次,要發展人民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以合作原則取代制衡原則,以一致標準取代競爭標準”[20],統一戰線凝聚政治共識的結構及過程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與機制內在契合,在民意聚集、政治吸納、權利實現、民主協商與社會整合等領域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發展。最后,要增進社會團結。社會團結的形成與延續有賴于利益均衡基礎上的政治共識,“統一戰線中的團結聯合,不是基于權力威勢,而是基于共同的認同、相互的尊重和利益的互惠”[21]15。因而,統一戰線凝聚的政治共識成為社會團結形成與延續的基礎性要素之一。

三、新時代統一戰線凝聚政治共識的多維互嵌機制

統一戰線凝聚政治共識是組織領導、政治整合、理論創新、利益協調和政治溝通等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新時代統一戰線凝聚政治共識結構的優化與功能的拓展,要求形成一種切實有效的多維互嵌機制,這一機制的運行旨在實現差異性團結與包容性發展。

(一)協同型組織領導機制

統一戰線凝聚政治共識所涉主體多、領域廣,應當形成“一核多元”的工作機制,要求強化執政黨權威塑造以發揮核心引領作用,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以形成多元協同機制,樹立系統性與全過程理念以更新統戰工作思維。首先,要塑造和鞏固執政黨權威,這是凝聚政治共識的基礎。對于中國共產黨而言,勇于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是其塑造權威性的重要路徑。其次,大統戰工作格局的內涵是黨委統一領導、統戰部門牽頭協調、有關方面各負其責,實質是黨委統一領導下的協同聯動的治理實踐,其中不同成員單位分工明確、目標一致、資源共享、形成合力,在制度、組織和機制層面確保大統戰工作格局的有效運轉。最后,統一戰線內嵌和貫穿政治體系與政治過程之中,從橫向維度看,統一戰線嵌入我國政治體系之中,旨在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和海內外同胞關系和諧;從縱向維度看,統一戰線貫穿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全過程之中,因而要求以系統思維和全過程理念整體性推進統一戰線凝聚政治共識的進程。

(二)復合型政治整合機制

政治共識是政治秩序的要素之一,政治秩序的運行與維持“需要確定的、穩定的、具有普遍社會認同以及相應規約力量的制度體系”[22],要構建適應社會結構變化的復合型政治整合機制。首先,在整合范圍上,堅持選擇性整合與服務性整合相協調。選擇性政治整合面向黨外代表人士,具有精準、高效的特征,但同時存在影響社會公平和政治參與失衡的隱憂,因而需要以服務性政治整合為補充,推動社會政治資源向基層下沉,進而實現構建均衡秩序目標。其次,在整合方法上,堅持制度化關聯與情感化互動相統一。政治吸納與聯誼交友是統戰工作主要方法,通過政治吸納實現統戰成員與黨政體制的制度化關聯,依托聯誼交友實現統戰成員與統戰干部的情感化互動,實現理性屬性和情感屬性之間的互動與平衡。最后,在整合力度上,堅持剛性政治原則與韌性社會空間相結合。善于把方針政策的原則性與對策舉措的靈活性結合起來,求同存異、聚同化異,達成政治領導與社會活力的動態平衡,實現政黨—國家與多元社會的良性互動。

(三)發展型理論創新機制

社會轉型為理論創新提供動力與空間,理論創新的表征是政治話語的轉換。政治話語承載了社會政治生活及信息的表述,是達成社會政治秩序共識的中介要素。轉型社會中共識的達成要求政治話語包容性調適和復合式傳播。一是就重點領域而言,新時代統一戰線領域政治話語轉換的重點在非公經濟領域與黨外知識分子領域,關鍵是平衡路徑依賴與制度創新的關系,使得傳統思維慣性得到合理有效控制。二是就理論特征而言,政治話語注重理性與邏輯,致力于實現政治性與學術性相統一,要求政治話語的學理性與兼容性并重,進而建構包容性政治的社會文化基礎。同時,政治話語的轉換是中國共產黨理論體系累積性變遷的一個環節,應當注意不同時期政治話語繼承與發展的關系。三是就宣傳過程而言,運用多元媒介與方式,涵蓋多領域,聯結多主體,實現政治傳播與協商民主的有效銜接,則是新時代增進制度與政策共識的有效傳播路徑。此外,針對黨外人士的共識教育也是凝聚政治共識的重要環節。

(四)制度化利益協調機制

堅持尊重、維護和照顧同盟者利益是統一戰線工作的原則之一。統一戰線中的政治共識凝聚基于利益的互惠,因而制度化利益協調機制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社情民意工作是制度化利益協調的基本點,數字化改革則是加強社情民意工作的著力點,“打破職能部門之間的傳統壁壘和利益屏障,克服信息孤島,建設統一的數據庫,形成統一信息流,通過內部資源、工作責任、部門職能的再分配、新整合來實現整體性政府的目標”[23]。另一方面,培育社會資本暢通組織化利益表達途徑,有助于提升利益聚合與表達的有效性,從信任、規范、社會網絡等維度增加社會資本存量的積累,提高社會凝聚力,培育寬容精神,形成和諧穩定秩序,進而推動實現柔性社會穩定。

(五)協商型政治溝通機制

政治溝通是一種社會政治信息傳遞與反饋機制。良好且健全的政治溝通有益于增進政治共識與政治認同,進而有助于構建可持續社會穩定機制。首先,要建立健全知情與反饋機制。增設討論交流、協商對話的平臺和機會,為各民主黨派、各界代表人士知情明政與參加政治協商創造條件。其次,要拓寬政治溝通的渠道。加強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建設,推進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建立健全政治協商成果的運用與反饋機制,提升政治協商效能。再次,要促進政治溝通制度化?!敖Y對交友”是統戰工作的優良傳統和有效機制,有助于廣交深交黨外朋友,既是中國科層制情感屬性的重要體現,也是新時代政治溝通制度化的表現形式。最后,要拓展公民參與公共決策渠道。在基層試點推廣“集思廣益型”與“共識型”決策模式,進而“創造社會平等、自由、有序地表達意見、要求和愿望的組織空間和政治空間”[24]206??傊?,實現政治溝通的常態化、多渠道和制度化,兼顧政治引領與政治表達,在有序政治參與過程中形成政治共識。

四、結語

發揮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政治作用是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的基本任務之一,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基礎是政治共識的凝聚。新時代我國政治共識的凝聚歷史慣性與新興趨勢并存,呈現出時空與主體不同組合的復合現代性特征,因而在凝聚政治共識過程中要求建構包容性政治與實現差異性團結。在一定意義上,統一戰線是凝聚政治共識的包容性政治形態,統戰工作是中國共產黨的特殊群眾工作,二者聚集于漸趨多元社會中堅持和貫徹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

統一戰線凝聚政治共識是結構、過程與功能的復合體系,其中協同型組織領導機制、復合型政治整合機制、發展型理論創新機制、制度化利益協調機制和協商型政治溝通等多維機制的互嵌,助力實現差異性團結和包容性發展,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識、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應當承認,構建統一戰線凝聚政治共識的多維互嵌機制是一項長期工程,并非一日之功,也非一勞永逸。伴隨著歷史方位與社會結構的變化,統一戰線凝聚政治共識的主體、客體、動力、范圍、方向和方法也會隨之發生相應調整。因此,“新征程上,我們必須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廣泛凝聚共識,廣聚天下英才,推動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高質量發展”[25]。

猜你喜歡
包容性共識機制
共識 共進 共情 共學:讓“溝通之花”綻放
論思想共識凝聚的文化向度
商量出共識
夜經濟要有“包容性”
自制力是一種很好的篩選機制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包容性增長的理論內涵及實施
破除舊機制要分步推進
別讓“PX共識”在爆炸中瓦解
注重機制的相互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