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命運共同體視域下全球供應鏈治理體系研究

2023-04-17 15:27劉家國
學術論壇 2023年6期
關鍵詞:供應鏈主體

劉家國

一、問題的提出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①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01).,這既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制造強國的必然路徑,又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然而,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疊加,重創了傳統閉環的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導致全球供應鏈治理體系變革出現了許多新的影響因素,這不僅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產生巨大影響,而且大大提升了全球供應鏈治理的難度。此外,逆全球化思潮抬頭,特別是信奉單邊主義的美國企圖通過“關稅戰”“技術戰”等手段對我國明星企業(如華為、中興、科大訊飛等)進行出口限制和技術打壓②李巍,李玙譯.解析美國對華為的“戰爭”——跨國供應鏈的政治經濟學[J].當代亞太,2021(1):4-45,159.,以圖實現“去中國化”的目的,這對我國產業安全帶來了巨大隱患。與此同時,地緣政治沖突惡化導致全球供應鏈出現了治理體系松動、治理多邊合作機制弱化、治理評估體系缺位等問題,使得現有的全球供應鏈治理體系已無法適應新的國際政治經濟發展格局,大大阻礙了全球經濟的全面復蘇與長遠發展。因此,構建符合時代發展趨勢的全球供應鏈治理體系與治理新格局,成了亟待解決的現實議題。

全球供應鏈是在全球范圍內由研發設計、采購、制造、運輸及服務等各個環節所構成的一種經濟組織形式,是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跨國分工不斷演化的產物①林夢,路紅艷,孫繼勇.全球供應鏈格局調整趨勢及我國應對策略[J].國際貿易,2020(10):19-25.。作為重要的國際公共產品,全球供應鏈貿易額約占全球貿易總額的50%②The World Bank.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20: trading for development in the age of global value chains[R]. Washington:World Bank Publications,2020:16.。毫不夸張地說,全球供應鏈的安全穩定決定著全球經濟的命脈。2022 年9 月,習近平主席向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穩定國際論壇致賀信時強調,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穩定是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符合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③新華社.習近平向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穩定國際論壇致賀信[N].人民日報,2022-09-20(01).。全球供應鏈作為推動全球經濟健康長遠發展的重要組織形式,日益受到學術界的關注。全球供應鏈的運作效率是學術界最早關注的話題,無論是亞當·斯密的絕對成本理論、大衛·李嘉圖的比較成本貿易理論,還是赫克歇爾-俄林的要素比例學說,均強調通過特定的方式參與跨國分工或自由貿易是各國的最佳選擇。21世紀之后的新貿易理論也旨在表明,無條件地參與全球分工是帕累托最優的④蘇慶義.全球供應鏈安全與效率關系分析[J].國際政治科學,2021(2):1-32.。然而,自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許多學者開始意識到,通過稟賦優勢參與全球供應鏈雖能給參與者帶來最佳效用,但同樣也可能帶來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問題。例如,自然環境、國際政治、文化差異、科技變革、企業內部管理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均可能對供應鏈的全球運作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⑤丁偉東,劉凱,賀國先.供應鏈風險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3(4):67-69.。因此,為了保障全球供應鏈的安全穩定運行,不少學者關注如何降低全球供應鏈的風險,并嘗試開發一套集風險識別⑥徐緒松,曾學工,鄭小京.供應鏈風險管理研究綜述——風險識別[J].技術經濟,2013(5):78-86,120.、風險評估⑦ABDEL-BASSET M, GUNASEKARAN M, MOHAMED M, et al. A framework for risk assessment,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economic tool for quantifying risks in supply chain[J]. 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2019,90:489-502.、風險預測⑧BOGATAJ D, BOGATAJ M. Measuring the supply chain risk and vulnerability in frequency spa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7(1/2):291-301.和風險管控⑨鄭小京,鄭湛,徐緒松.供應鏈風險管理研究綜述——風險控制[J].技術經濟,2013(8):118-124.為一體的全球供應鏈風險應對方案,這為全球供應鏈的安全穩定提供了理論指導。

整理相關研究文獻可以發現,國內外關于全球供應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經濟學和管理學,缺少從社會學、政治學和國際關系的角度對全球供應鏈進行探討,且很少關注全球供應鏈的治理問題。2023年10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白皮書指出,面對層出不窮的全球性問題和挑戰,人類社會需要更加公正合理、更趨平衡、更具韌性、更為有效的全球治理體系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EB/OL].(2023-10-10)[2023-10-16]. https://www.fmprc.gov.cn/web/zyxw/202310/t20231010_11158751.shtml.?;谌祟惷\共同體理念,本文嘗試構建全球供應鏈治理體系,旨在為全球供應鏈治理提供決策參考。第一,回顧全球治理的發展史,在其基礎上提出全球供應鏈治理的內涵,以回答“全球供應鏈治理是什么”的問題;第二,基于全球供應鏈治理的動因和現存困境,系統闡述全球供應鏈治理的原因,以回答“為什么要進行全球供應鏈治理”的問題;第三,從政治、安全、經濟、文明交流和生態五大維度論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下全球供應鏈治理的新變化,以回答“基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什么可以治理全球供應鏈”的問題;第四,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價值基礎,提出全球供應鏈治理體系的推進路徑,以回答“如何實現全球供應鏈治理”的問題。

二、全球供應鏈治理的內涵與動因

(一)全球治理的歷史沿革

“治理”(governance)一詞源于拉丁文和古希臘語,原意為控制、引導和操縱①俞可平.治理和善治:一種新的政治分析框架[J].南京社會科學,2001(9):40-44.。在治理理論發展的前期,“治理”和“統治”兩詞通常是相互交織,其使用范圍涉及國家的行政和政治活動。1992年,羅西瑙開創性地將治理和統治進行了辨別,認為治理的主體可以不是政府,治理也可以不需要通過國家的強制手段來實現,并將治理定義為存在于規則與制度空隙之間的某些制度設計,或是用于化解規制矛盾和協調利益競爭的原則、規范、規則和決策范式②羅西瑙.沒有政府的治理[M].張勝軍,劉小林,等譯.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4-8.。羅茲(Rhodes)、斯托克(Stoker)、戈丹(Gaudin)等人從治理的定義、主體和目標等方面進一步豐富了治理的內涵③RHODES R A W. The new governance: governing without government[J]. Political studies,1996(4):652-667.④斯托克.作為理論的治理:五個論點[J].華夏風,譯.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1999(1):19-30.⑤戈丹.現代的治理,昨天和今天:借重法國政府政策得以明確的幾點認識[J].陳思,譯.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1999(1):49-58.。作為治理理論的重要開拓者,羅西瑙(Rosenau)率先提出了“全球治理”的概念,將全球治理界定為涵蓋各個層次的人類活動,從家庭到國際社會的制度系統,這些制度系統通過控制行動來實現不同的目的,進而對不同層面的人類活動產生跨國影響⑥羅西瑙.沒有政府的治理[M].張勝軍,劉小林,等譯.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156-159.。正是因為羅西瑙從不同層面和不同領域將全球治理概念進行重新界定,全球治理才成為家喻戶曉的術語。1995年,全球治理委員會對全球治理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定義,認為全球治理是國際社會共同應對全球性問題的各種策略集合⑦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Our global neighborhood:the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R/OL].(2022-11-24)[2023-04-04]. http://www.gdrc.org/u-gov/global-neighbourhood/chap1.htm.。在此之后,經濟學、政治學、國際關系學等學科領域的學者對全球治理開展了大量研究,這些研究囊括了全球經濟治理、全球環境治理、全球海洋治理、全球教育治理、全球網絡安全治理等諸多領域,特別是在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多邊合作機制失靈、公共產品赤字的時代,全球治理再度成為學者們關注的重要話題。

(二)全球供應鏈治理的內涵

通過梳理發展軌跡可以發現,全球供應鏈和全球治理的研究體系較為完備,但尚未發現有學者就全球供應鏈的治理問題開展系統研究,且目前學術界對全球供應鏈治理的概念尚未作出清晰的界定。在全球供應鏈和全球治理概念的基礎上,可將全球供應鏈治理定義為多元參與主體通過協商、合作、關系與規則等方式,圍繞全球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包括產品的研發設計、原材料的采購、產品的生產與銷售以及資金流、物流、商流和信息流的流動等),形成具有共同價值、平等、權力去中心化等特征的一系列規范和制度,以期實現全球供應鏈高效、安全、綠色運行的共同目的。由此引申,全球供應鏈治理具有以下基本內涵。

第一,全球供應鏈治理需要“共商”。全球供應鏈治理的“共商”是指供應鏈參與主體對全球供應鏈治理的基本理念、重點領域、體系機制和最終目標等方面的共同認識、辨析與判斷,強調供應鏈參與主體的治理權力、機會和規則的平等。共商是進行全球供應鏈治理的基礎,體現了全球供應鏈治理的民主化,是現代社會全球供應鏈治理的重要方法,也是廣大供應鏈參與主體的價值共識。全球供應鏈參與主體應該通過對話協商來共同設計全球供應鏈治理規制,使全球供應鏈治理體系更加公平合理,愈發反映大多數參與主體的利益訴求。

第二,全球供應鏈治理需要“共建”。全球供應鏈治理的“共建”是指供應鏈參與主體在全球供應鏈治理方面的共同建設與創新,強調供應鏈參與主體的治理責任和義務平等。共建是進行全球供應鏈治理的根本路徑,體現了全球供應鏈治理的合作性,是匯聚供應鏈參與主體多重優勢的重要平臺,也是廣大供應鏈參與主體的行動導向。全球供應鏈參與主體應該采取實際行動來構建全球供應鏈共同體,使全球供應鏈更加高效、安全和綠色,愈發滿足大多數參與主體的發展需要。

第三,全球供應鏈治理需要“共享”。全球供應鏈治理的“共享”是指供應鏈參與主體共同享受全球供應鏈治理成果,強調供應鏈參與主體享受全球供應鏈治理成果的平等。共享是進行全球供應鏈治理的最終目的,體現了全球供應鏈治理的普惠性,是供應鏈參與主體合作的關鍵紐帶,也是廣大供應鏈參與主體的共同訴求。全球供應鏈參與主體應該通過提升自身在全球供應鏈中的競爭力和話語權,使得全球供應鏈的利益分配更加公平公正,愈發符合各參與主體開展全球供應鏈建設的初衷。

(三)全球供應鏈治理的動因

全球供應鏈治理的形成是由全球供應鏈的基本特征與參與主體的有限理性兩方面因素決定。從整體來看,全球供應鏈是由不同國家、地區和企業等參與主體共同組成以滿足全球消費者需求的全球供應網絡,供應鏈參與主體通過比較成本優勢,實現全球供應鏈運營效率和社會福利的最大化。但從個體來看,全球供應鏈是一個差異化、開放型的組織,每個參與主體都是相互分離、獨立決策的個體,擁有自主決策權和控制權,且都是基于個體理性的角度去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從而導致全球供應鏈在行為和目標上可能存在矛盾。就國家而言,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差異導致國家之間的既得利益不一致,進而導致全球供應鏈在行為和目標上出現矛盾。供應鏈全球化不僅受到“無形之手”的操控,而且其背后有著“有形之手”的掌管。在經濟全球化進程勢不可擋、一往無前之時,供應鏈的安全關切和權力邏輯銷聲匿跡,而在地緣政治博弈劍拔弩張之際,供應鏈的安全需求和權力鋒芒便隨之畢露。一方面,部分強國憑借其在市場、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將全球供應鏈政治化、武器化,以此來服務自身的戰略需求;另一方面,面對強國的市場和技術霸凌,小國同樣試圖借助政策調整來管控國內至關重要的產業鏈和供應鏈,以此來捍衛國家經濟和產業安全。就企業而言,地域差異和組織獨立性導致供應鏈企業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進而導致全球供應鏈在行為和目標上產生矛盾。在商業交易中,絕大部分企業往往會保留某些私有信息(如市場需求、價格策略、企業產能等),以便在談判中取得主動權,此種行為造成了全球供應鏈中存在并非所有談判者都知道的私有信息,且某些私有信息通常無法被證實,或者獲取及證實的費用太高,從而無法簽署有效的契約來監督和管控全球供應鏈的所有參與者,導致因為“隱藏行動”或投機行為帶來的風險。因此,就全球供應鏈的基本特征和參與決策者的有限理性而言,對全球供應鏈進行系統治理勢在必行。

三、全球供應鏈治理體系存在的困境

(一)全球供應鏈治理體系未能反映新發展要求

第一,全球供應鏈治理理念落后。當前,全球供應鏈治理規范缺失,不能有效維持全球供應鏈安全、穩定和通暢運行,致使全球性問題不斷產生并持續積累。一方面,作為全球供應鏈治理的主導者,西方國家向全世界強行推銷符合自身利益的“普世價值”,大大加劇了全球供應鏈參與主體的國家安全沖突,削弱了全球供應鏈參與主體的治理合作共識;另一方面,西方國家長期奉行政治聯盟和冷戰思維,進一步加劇了全球供應鏈治理的理念沖突。

第二,全球供應鏈治理效率下降。自工業革命以來,發達國家在全球供應鏈治理體系中扮演著主導者的角色,而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及地位嚴重缺失。隨著中國、印度、巴西等國家的強勢興起,新興國家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和社會變革的主要力量。全球經濟增長格局出現新的變化,全球供應鏈治理體系已無法適應現有國家關系發展的需要。此外,地緣政治關系復雜多變、國際沖突持續升溫和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等因素造成全球供應鏈“斷鏈”“脫鉤”等一系列問題,打破了全球供應鏈治理體系的供需關系,治理規則已落后于日益復雜的治理議題。全球供應鏈治理體制的碎片化加劇,導致機制規則的模糊及其效應的降低,影響了供應鏈全球治理的實效性。

第三,全球供應鏈治理協調困難。全球供應鏈治理是一個協商、合作和共同管理的過程,需要多元化和多層次行為主體的共同參與。全球供應鏈治理涉及全球不同行為主體,但不同行為主體的利益觀念存在分歧。在當今的全球供應鏈治理機制下,各個國家和企業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標來參與全球供應鏈的管理。因此,在國際利益格局的分化和沖突中,全球供應鏈治理很難擺脫“獵鹿困境”①程同順,邢西敬.從政治系統論認識國家治理現代化[J].行政論壇,2017(3):18-24.,合作意愿不強,聯合行動困難重重。全球供應鏈治理迫切需要各方加強統籌協調,而協調難點在于如何實現本國利益與全球利益的銜接。

第四,全球供應鏈治理權力壟斷。全球供應鏈治理涵蓋不同國家和企業,平等對話協商是進行全球供應鏈治理的前提。大國(特別是超級大國)不能隨意揮舞“市場”和“技術”的大棒來支配小國的產業鏈供應鏈管理。大量事實證明,盡管大國的綜合實力強勁,但其仍無法單獨應對供應鏈的全球性問題。眾多中小國家在全球供應鏈治理中的代表性,決定著全球供應鏈治理的合法性和民主性。然而,在現有的國際秩序以及全球供應鏈治理體系仍由發達國家掌控的情形下,制度設計更偏向于發達國家,遏制了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獲取正當權利和合法利益的機會,導致嚴重缺乏公平性和公正性。

(二)全球供應鏈治理體系缺乏共生理性

國家既有個體理性,也有共生理性。個體理性以無視他國安全及全球安全的個體利益為決策依據,造成的結果是混亂、動蕩和沖突。共生理性要求各國超越個體理性,在追求本國安全的同時兼顧別國的合理安全關切,從而避免個體理性壓倒共生理性所帶來的失序狀態。當今世界,“冷戰思維”與“熱戰沖突”并行,原有國際秩序出現松動和失效,新的國際規則在短時間內難以確立且被認可。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威脅上升,為了尋求自身的絕對安全,一些西方國家沉迷于拉幫結派,搞排他性的“小山頭”和“小圈子”,嚴重破壞國際安全秩序,加劇全球治理的赤字。就全球供應鏈治理而言,西方國家在“零和博弈”思維的驅動下,操縱其擁有的能夠破壞和重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的手段與能力,企圖通過技術斷供、貿易脫鉤、區域排擠等手段,遏制新興國家的經濟增長和科技水平提升,以此來穩固其作為全球發展利益的主導者和分配者的地位②張杰,陳容.中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風險研判與維護策略[J].改革,2022(4):12-20.。

(三)全球供應鏈治理體系出現失衡

第一,國際權力格局重塑,致使國際秩序渙散。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與均衡化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其變化的未知性所帶來的影響也不盡相同。但有一點必須承認,在國際權力轉移的過程中,勢必會出現國與國間不同勢力的競爭和對抗,這也是未來進行全球供應鏈治理的主要背景和關鍵影響因素。雖然“斗而不破”仍是當前大國競爭的主流基調,但新興國家綜合實力的變化與現存國際權力結構之間的失衡,勢必會加劇傳統大國與新興大國之間的戰略博弈態勢。就其對全球供應鏈治理的影響而言,主要表現為權力結構變化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競合的影響。

第二,地緣經濟秩序強化,加速“去中國化”。免疫屏障的形成緩解了全球疫情,全球商務貿易也逐步恢復,但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沖擊是全方位且長期存在。受新冠疫情的影響,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刻認識到“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潛在風險,開始注重供應鏈效率和安全的平衡,進而提出了“中國+1”和供應鏈“去中國化”的戰略,將地處中國的部分產業轉移至本國或其他區域,從而分散供應鏈風險。例如,為了提高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減少對進口的依賴,日本投入20億美元用于推進“供應鏈改革”項目,試圖將產業鏈供應鏈轉移出中國。據東京商事研究公司對2600家日資企業開展的調查數據,在日本官方宣布進行“供應鏈改革”之后,有37%的企業有意向將部分生產線撤出中國①芯智訊.日本政府出資2435 億日元,鼓勵日資企業將生產撤出中國[EB/OL].(2020-04-10)[2023-03-20].https://mp.weixin.qq.com/s/yxLMVaWdxCXoMvIsoLfYKg.。

第三,治理體系區域化凸顯,致使治理機制乏力。供應鏈區域化是全球供應鏈治理體系演進過程中出現的新趨勢。特別是在新冠疫情暴發之后,在局部地區進行資源配置的優勢逐漸大于在全球范圍進行資源配置的優勢,全球的產業鏈供應鏈不斷縮短,區域化、本土化逐漸成為供應鏈發展的新形態。此外,參與主體多樣化、安全需求迫切性和利益訴求多元化使供應鏈的區域治理需求進一步衍生。因此,全球供應鏈治理體系區域化所顯露的“競爭性多邊主義”特性②MORSE J C, KEOHANE R O. Contested multilateralism[J].Th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2014(4):385-412.,與分散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和多元的利益訴求一拍即合,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理體系的安全性,擴大了各類主體參與全球供應鏈治理的途徑,致使現行的全球供應鏈治理體系宛如“空中樓閣”。

第四,治理理念碰撞,加速共同價值瓦解。全球供應鏈參與主體的價值理念是影響其決策偏好的關鍵因素,而各參與主體對利益的共同訴求則是建立和保持供應鏈穩定合作的基本條件。無論是認知全球性問題,還是選擇全球供應鏈治理原則及其實現機制,都要求全球供應鏈各參與主體具有共同的價值基礎,在特定議題達成初步共識后,再在策略和實施上作出抉擇。在后疫情時代,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演變所引發的不確定性,將進一步強化國際社會的利己主義思想,使得大部分國家(尤其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更加傾向于追捧切實利益,同時推卸自身的國際責任與義務,導致進一步削弱國與國之間的相互信任③闕天舒,張紀騰.后疫情時代下全球治理體系變革面臨的挑戰及中國選擇——基于實驗主義治理視角的分析[J].國際觀察,2021(4):125-156.。

四、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促進全球供應鏈治理的五大維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等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議題,創造性地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構想。人類命運共同體囊括政治、安全、經濟、文化、生態五大方面內涵,是應對全球治理難題的重要理念。全球供應鏈治理作為全球治理的重要內容,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指導下,其治理可行性將得到進一步提高。

(一)政治維度: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重塑全球供應鏈治理的價值共識

自工業革命以來,資本主義以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等方式破壞、遏制他國民族發展的同時,也在全球范圍大肆宣揚所謂的“普世價值”。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資本主義國家憑借其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霸權優勢,通過學術形態、影視作品、文學藝術和外事交往等方式向全世界散播以“自由、民主、人權”為核心思想的價值觀④沈賀.美國文化霸權與“普世價值”在我國的傳播[J].思想教育研究,2017(1):37-42.。這一套看似完美無缺的價值理念成為許多國家早期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主要思想武器。就“普世”而言,“價值”的標準應是地位平等、內外統一、不分遠近、不論親疏、統一執行的,但資本主義國家的實際行動卻一直奉行雙重價值標準,即大國之間的自由以侵犯小國的自由為條件,強國之間的民主以剝削弱國的價值為基礎,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人權以引發不同種族間的敵對為行為導向⑤黃陳晨.論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全球治理內涵及方法論展現[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10-22.。由于民族、種族、階級和國家的存在,人們在價值認知上存在差異,導致“價值”的“普世”在理論上無法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以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為核心思想的“共同價值”。不同于“普世”的普遍性,“共同”講究相對性,其不排除世界各國人民對“價值”有不同的看法,客觀地承認了人在價值認知上的差異性。當今世界,引發地緣政治危機、國際沖突、全球供應鏈“斷鏈”“脫鉤”等全球治理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同國家之間的價值理念不同。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價值”的提出,有效化解地區分歧,凝聚人類共識,增強國家互信,為推進全球供應鏈治理體系變革提供了價值導向。

(二)安全維度: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全球供應鏈治理的新型國際關系

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全球化進程中獨占經濟、科技和軍事發展的鰲頭,掌控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具體而言,在全球供應鏈的國際分工體系中,西方發達國家長期控制產業鏈供應鏈的高端核心技術,同時通過“市場機制”和“技術限制”等手段打壓第三方國家的發展,以維護其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霸主地位。從微觀上來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這種不平衡的全球供應鏈利益分配模式使財富和收入不平等的溝壑越來越大。財富正在加速向世界上1%的精英群體集中,而絕大多數的普通民眾則成了被剝削對象,他們不僅沒有從經濟全球化中受益,而且生存愈發困難。從宏觀上來看,畸形的全球經濟發展模式進一步放大了“馬太效應”,全球的經濟穩定面臨潛在威脅(如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對全球供應鏈治理中的國際關系新的論斷,即傳統國際關系背后所體現的權力分配格局可以通過和平、協作、共贏的方式予以解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倡建立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而構建普遍安全世界的主要內容是保障全球供應鏈的安全穩定。各國應該摒棄暴力、冷戰的手段,通過平等協商、深化合作的方式來維護全球供應鏈的安全穩定。從這個角度來看,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全球供應鏈治理中的新型國際關系描繪了宏偉藍圖。

(三)經濟維度: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指明全球供應鏈治理的前進方向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發布的數據,從1969 年開始,在短短11 年的時間里,全球大宗商品貿易總額在全球GDP中的占比從18%快速上升至42%,特別是在2007年,全球大宗商品貿易總額占全球GDP 的比重一度接近50%①UNCTAD.Trade and development report 2022: development prospects in a fractured world: global disorder and regional responses[R/OL].(2022-10-03)[2023-04-06]. https://unctad.org/publications.。換而言之,國家之間的商貿活動成了全球GDP 增長的主要動力源。然而,自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商品貿易額逐漸收縮,2022 年全球商品貿易總額占全球GDP 的比重縮至31.8%,這說明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不但沒有前進,反而出現倒退現象。其中,始作俑者是西方發達國家所倡導的貿易保護主義,其以保障本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為由,制定了一系列逆全球化措施,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國的《全球供應鏈安全國家戰略》,公然挑釁國際統一市場和跨國分工網絡,違背了世界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根據熵增理論,一個封閉區域的熵值會持續增加,直至死亡,要想避免死亡,必須開放,與外界交換能量、信息、人才②胡奇英.人類命運共同體供應鏈的內涵、使命及框架體系[J].供應鏈管理,2022(1):7-16.。自我封閉是導致自身毀滅的開始,“我們要努力建設一個遠離封閉、開放包容的世界”③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34.。全球供應鏈的本質是開放,在開放中重組,在動態中調整,以謀求更廣闊的發展。加速推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開放,增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的互利協作,引領國際分工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協調與共贏的方向演進,具有更加重大的戰略意義和現實價值。從這個角度來看,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全球供應鏈治理明確了發展目標,指明了前進方向。

(四)文明交流維度: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完善全球供應鏈治理的參與機制

全球供應鏈治理的參與主體包括國家和第三方管理機構等,各參與主體之間理應形成地位平等、互幫互助、發展成果共享的合作伙伴關系。然而,自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長期掌控著全球供應鏈治理的領導權。在以主觀意識為主導的治理機制下,當國與國之間發生產業鏈供應鏈沖突時,西方發達國家都是站在自身角度提出問題解決方案,發展中國家很難通過現有的全球供應鏈治理體系來維護自身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正當權益。最終,看似“多邊”的全球供應鏈治理機制,實質上成為西方發達國家維護自身利益的“單邊”供應鏈治理平臺,導致部分發展中國家參與全球供應鏈治理的能動性不強,降低了全球供應鏈治理的效率。近年來,隨著全球供應鏈治理機制的不斷完善,G20峰會、金磚國家峰會、世貿組織部長級會議等平臺使部分發展中國家參與全球供應鏈治理的夢想如愿以償。但對于全球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而言,現有的全球供應鏈治理機制仍存在許多不足,全球供應鏈“斷供”的現象仍在全球各地頻繁發生。特別是新冠疫情以來,西方發達國家以保護自身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為由,大肆在全球制造供應鏈“斷鏈”“脫鉤”事件,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和通暢運營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為了滿足對全球供應鏈治理的需求,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框架內,習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耙粠б宦贰苯ㄔO始終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注重通過雙邊合作、三方合作、多邊合作等多樣化合作方式,使得共建國家各騁所長,充分激發自身發展優勢和潛能?!耙粠б宦贰背h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不具有排他性,不同文明和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都可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從這個角度來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完善了全球供應鏈治理的參與機制。

(五)生態維度: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貢獻全球供應鏈綠色治理的中國智慧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天堂,也是人類唯一的家園,呵護好地球家園事關人類福祉。自工業革命以來,社會生產力獲得空前發展,但也加劇了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掠奪,嚴重破壞了地球的生態平衡,使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愈發尖銳。近年來,全球氣候急劇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土地荒漠化加劇、臭氧層漏洞擴大等生態危機深刻驗證了人類與自然環境的矛盾,人類的生存發展面臨巨大的威脅。為了維護生態平衡,應對氣候變化,保障能源和資源安全,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是對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繼承和發展,大大彰顯了馬克思主義在新變局、新形勢下的生命力,為全球生態環境治理貢獻了中國方案。就全球供應鏈而言,堅持把綠色作為底色,推進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綠色制造、綠色投資和綠色金融,進一步倡導建設更為緊密的全球供應鏈綠色發展伙伴關系。從這個角度而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全球供應鏈的綠色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

五、基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全球供應鏈治理體系推進路徑

人類命運共同體強調“共商”“共建”和“共享”,該理念為全球供應鏈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具體而言,全球供應鏈治理體系應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價值基礎,以凝聚合作共識、深化戰略合作、完善體制機制和共享治理成果為行動導向,以承認多元參與主體的差異性、尋求多元參與主體的一致性、拓寬“一帶一路”合作領域、創新多邊雙邊合作模式、建立國際治理組織、建立雙邊和小多邊治理組織、打造國際公共產品、建立共享機制為關鍵抓手,以實現全球供應鏈的安全穩定、暢通高效、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共同期望。

(一)凝聚合作共識

第一,承認多元參與主體的差異性。在自然和社會中,差異是一種最為普遍的現象,是世界運行最為原始、最為永恒的動力。如同樹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多元主體的跨地區參與導致全球供應鏈出現許多差異性(如目標差異、文化差異、地理差異、政治制度差異等)。參與主體之間的差異性是導致全球供應鏈脆弱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對待全球供應鏈參與主體之間的差異成為全球供應鏈治理的一大難題①馬俊峰,馬喬恩.人類命運共同體話語體系的內在邏輯和時代價值[J].學術論壇,2018(2):70-74.?!皹嫿ㄈ祟惷\共同體,需要世界各國人民普遍參與?!雹诹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35.對于全球供應鏈而言,承認、尊重、包容多元參與主體之間的差異性是實現各參與主體平等交流的前提,是凝聚合作共識與理念的必經之路。只有敢于承認多元參與主體之間的差異,才能更好匯集各參與主體的利益訴求和意見建議,以便從中尋求共同利益,進而實現多元參與主體的親密合作,提高全球供應鏈的運作效率和韌性。

第二,尋求多元參與主體的一致性。差異性中往往蘊藏著一致性,承認差異性的最終目的是尋求一致性。從全球供應鏈角度來看,全球供應鏈參與主體之間的矛盾與共識并不是始終不變的,在加強對話與協作中需要用系統性、動態性和發展性的眼光看待參與主體的異同及競合關系,擱置小異,尋求大同。較為簡單、實際且機智的方式可以先從特定的實際合作入手,由淺入深逐步探尋、擴大并構建各參與主體在理念上的相互共情或認同,在同一觀念下擴大對特定場景差異性的認知力與接受度,以實現參與主體的“求同存異”。此外,觀念具有根深蒂固的屬性,但往往也具有流動性的特征,各參與主體通過學習借鑒,以實現擇善而從、舉一反三。在經濟全球化高速發展的時代,各參與主體在政治、安全、經濟、文明交流和生態方面所面對的共同挑戰和共同利益訴求日益增多,可以通過對現行的全球供應鏈治理機制進行變革,創建能夠振興國際領導力、實現利益捆綁、加強協作基礎的新型國際機構,以此來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

(二)深化戰略合作

第一,拓寬“一帶一路”合作領域?!耙粠б宦贰背h惠及沿線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生了廣泛輻射和普惠效果③李文鋒.我國參與全球供應鏈治理的主要方向[J].開放導報,2020(2):28-35.,已經成為共建國家為了實現互利共贏的戰略目標而構建的具有全球性和區域性特征的現代新型供應鏈體系創舉,是參與各方一致訴求的生動表達?!耙粠б宦贰眱r值鏈、產業鏈、供應鏈的搭建、重塑和變革是一種全新的、更高水平的開放合作,具有起點高、輻射范圍廣、要素自由流動等特點,既有需求端的大力驅動,也有政府的鼎力支持。高效運用云計算、大數據、5G 和區塊鏈等新興技術,推動與共建國家構建數智化、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化的新型供應鏈體系。注重“一帶一路”建設的可持續發展,以參與者生態環境利益為主要建設目標之一,擴大綠色發展的溢出效應,推動建設綠色供應鏈體系。抓住全球供應鏈重塑、傳統行業遷移的契機,努力挖掘“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產能合作潛力,引導全球價值鏈、產業鏈向共建國家和地區遷移落地,推動共建全球供應鏈體系。此外,依托“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中心城市和港口資源,孵化一批具有國際或區域影響力的供應鏈協作平臺,并在此基礎上建立集設計研發、采購、制造、物流運輸和銷售等環節于一體的綜合性供應鏈服務網絡。

第二,創新多邊雙邊合作模式。新冠疫情、地緣政治沖突和氣候環境變化等因素對全球供應鏈供給、運輸和需求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例如,新冠疫情引起的物流癱瘓、地緣政治博弈下的供應鏈本土化和氣候變化導致的海運運輸停滯等。提升全球供應鏈韌性,促進世界經濟復蘇,需要各參與主體共同探索全球供應鏈合作的新模式。將中國的“世界工廠”優勢、歐美的核心技術優勢以及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訴求進行有機整合,借助多邊交流平臺(如G20 峰會、金磚國家峰會、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等)和多邊合作平臺(如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創新產能合作方式,推動構建國際供應鏈合作平臺,保障全球與區域產業鏈和供應鏈安全高效運行。推進與部分國家就關心的重要領域(如半導體、電池、集成電路、精密儀器等)進行溝通交流,簽署貿易、勞務、土地、科技合作和經濟援助等協議,有目的性地開展雙邊多邊合作,實現各方利益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動與周邊國家基礎設施的互通互聯,暢通勞動力、資本要素的跨國跨區域流動,打通與周邊國家的經濟動脈,保障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三)完善體制機制

第一,探索建立全球供應鏈國際治理組織。治理系統性思維是解決治理碎片化的重要思路,建立多元化、多層次行為主體共同參與的全球供應鏈治理組織,可以提高區域性國際治理組織的協調和整合能力,從而優化全球供應鏈治理結構,提升全球供應鏈治理效能。建立全球性的供應鏈治理機構,快速有效地應對全球供應鏈的效率與安全問題,改善全球供應鏈的運行環境。以全球供應鏈治理各類高端論壇常態化、制度化為契機,構建涵蓋發展和治理兩大職能的全球性供應鏈治理機構,提高各參與主體的協調能力,協助各參與主體作出科學決策,為治理集體的聯合行動指明方向。以應對某一長期存在的全球供應鏈共同問題(如供給不足、運輸中斷、氣候變化等)為導向,構建全球供應鏈國際治理組織,率先實現某一供應鏈環節的有效治理,進而逐漸將治理拓展覆蓋整個全球供應鏈網絡?;诓煌瑓⑴c主體面臨的全球供應鏈共性問題,更易建立全球供應鏈專業性治理組織,從而實現治理效能的最大化。

第二,加快建立全球供應鏈雙邊和小多邊治理組織。當前,全球供應鏈治理權力、機會和規則并不平等,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制定符合自身利益的全球供應鏈治理體制機制,迫使發展中國家進行不平等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這大大降低了發展中國家參與全球供應鏈治理的能動性。若得不到供應鏈大部分參與方的配合和支持,構建多元化、多層次行為主體共同參與的全球供應鏈治理組織就會極其困難,且構建成本也不可估算,即便可以建成,其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也有待商榷。從政治關系、地域差異、供應鏈治理需求與治理能力等方面出發,建立全球供應鏈雙邊和小雙邊治理組織更加切實與緊迫。優先與關系友好的鄰近國家和地區建立深層次、多樣化的雙邊供應鏈治理組織,就共同關注的供應鏈問題交流看法,深化治理合作領域,增強跨境治理效能。優先與鄰近的多個國家和地區共同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小多邊供應鏈治理組織,共同應對跨境跨區域的供應鏈挑戰,保障各方的共同利益。探索與供應鏈治理能力和治理環境較差的國家和地區共同構建針對性強、職能明確的供應鏈治理組織,在優化這類國家和地區供應鏈治理能力和治理環境的同時,有效防止產業鏈供應鏈風險外溢,共同維護相關國家和地區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

(四)共享治理成果

第一,打造包容普惠的國際公共產品。國際公共產品是進行供應鏈治理成果全球共享的前提。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美國在政治、經濟和軍事等領域具有強大優勢,積極參與并領導全球治理,而設計并提供具有霸權主義性質的國際公共產品是美國引領全球治理、維護其國際地位的重要方式(如建立聯合國組織、布雷頓森林體系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進入21 世紀后,財政赤字、軍事過度擴張、金融危機等因素導致美國的支付能力一落千丈,進而使其在提供公共產品、穩定市場、促進合作等功能性服務方面的核心作用下降①IKENBERRY G J. Liberal internationalism 3.0: America and the dilemmas of liberal world order[J]. Perspectives on politics,2009(1):71-87.。當提供的國際公共產品所獲得的利益回報無法彌補其供給支出時,美國毫不猶豫地選擇斷供國際公共產品,并試圖親手終結現行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特別是在特朗普執政期間,在“美國優先”戰略的引導下,美國隨意退出外交、國際安全、環境、衛生等領域的一系列全球合作組織,多次摒絕承擔國際義務,導致現有的國際公共產品供需嚴重失衡。因此,亟須打造不具有霸權性質且更加包容普惠的國際公共產品。特別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應在全球化發展的進程中不斷提升自身話語權和國際地位,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和義務,努力探索符合全球人民共同利益的國際公共產品供給模式①周波,張強,寇鐵軍.國際公共產品供給:歷史演進、發展趨勢及中國的策略選擇[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22(10):10-21.。

第二,建立公平公正的共享機制?!肮蚕怼本褪峭ㄟ^靈活性的制度安排,使得全球供應鏈治理更加公正合理。共享是社會發展的美好憧憬,規則、機制和制度等是實現這一憧憬的重要保障。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西方發達國家通過規則制定、權力分配、技術優勢等方式對全球供應鏈治理加以控制,并坐擁管理全球供應鏈的絕對權力,隨時轉嫁本國產業鏈供應鏈危機,而發展中國家僅依靠勞動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產品輸出的方式,茍且于全球供應鏈之中,并被迫承受全球供應鏈高速發展帶來的負面效應(如環境污染)。這一現狀對全球供應鏈的安全穩定帶來巨大威脅,暴露出現有全球供應鏈共享體系機制的弊端,更加公平公正的全球供應鏈共享體系機制亟待建立。一方面,世界各國要矢志不渝地堅持國際法治,堅決捍衛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全球供應鏈治理理應遵循各國的共同原則與一致意見,不能搞一家獨大和“一言堂”。另一方面,世界各國要通過自身實力與智慧,增加在全球供應鏈中的競爭力,提高在全球供應鏈治理中的話語權,以實現全球供應鏈治理成果共享的民主化、公平化和公正化。

六、結 語

國際權力結構的調整給全球安全穩定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考驗,也使得全球供應鏈從原本的純商業問題轉變成了重大的國際政治經濟問題。與此同時,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也為各國在全球供應鏈治理中弘揚新理念、新價值創造了新機遇。面對單邊主義、霸權主義的逆流,中國號召各國應始終堅持人類命運休戚相關的基本定位,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偉構想,為全球供應鏈變革治理體系、擺脫“斷鏈”“脫鉤”和提升治理效能貢獻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全球供應鏈的治理開辟了新的思路和路徑,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治理目標的實現并非一蹴而就,新治理思路和路徑的落實會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的挑戰。一方面,地緣政治博弈仍會阻撓治理進程。從人類發展的歷史來看,地緣政治博弈始終貫穿人類的發展史,是全球供應鏈治理進程中不得不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地緣政治博弈會對世界的經濟、文化、環境等帶來危害,甚至導致國家之間針鋒相對,乃至兵戎相見。另一方面,突發事件時常干擾治理進程。從全球供應鏈的發展歷程來看,突發事件與全球供應鏈的通暢運行休戚相關,其突發性、不可預測性和破壞性等特點更是為全球供應鏈的良好運行埋下了不定時炸彈。因此,結合當前實際和未來變化,有效地提出并落實全球供應鏈治理的新思路和新模式,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不斷深化和發展的具體表現。

猜你喜歡
供應鏈主體
強化糧食供應鏈韌性
強化糧食供應鏈韌性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從“我”到“仲肯”——阿來小說中敘述主體的轉變
解鎖西貝供應鏈的成功密碼
為什么美中供應鏈脫鉤雷聲大雨點小
益邦供應鏈酣戰“雙11”
益邦供應鏈 深耕大健康
技術創新體系的5個主體
懷舊風勁吹,80、90后成懷舊消費主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