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藥傳承創新發展路徑探索

2023-04-17 22:13朱兆云
中國食品藥品監管 2023年12期
關鍵詞:民族傳統藥物

朱兆云

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在漫長的歷史時期,為了生存與繁衍,世界各地的先民們不斷與疾病作斗爭,積累了豐富的傳統藥物知識和經驗。數千年來,傳統藥物為保護人類的健康和生命作出了巨大貢獻;在人類健康需求不斷提高的今天,傳統藥物以其確切的療效、較好的安全性和相對低廉的費用,在初級衛生保健和新藥研究開發中表現出無可比擬的優勢,持續為人類健康事業貢獻著力量[1]。

中國的傳統藥物是世界傳統藥物的重要組成部分且獨具特色。作為古老的多民族國家,高度多樣的民族文化為中國的傳統藥物帶來異彩紛呈的表現形式。改革開放以來,民族藥事業經歷了從弱小到壯大的發展歷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以藏、蒙、維、傣、彝、苗藥為代表的部分民族藥走上了現代工業之路;民族藥產業發展依靠資源優勢和現代科技的引入,逐漸聚集了產品和品牌優勢,已經成為西部一些省區新興的支柱產業。

云南省是中國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邊疆省份,擁有全國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民族文化多樣性,省內25 個少數民族幾乎都有自己的傳統藥物理論或用藥經驗。云南省藥物研究所立足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經過多年辛勤求索,提出“基礎研究與應用開發密切結合”的研究模式,組織實施民族藥創新研究和應用開發系統工程,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民族藥發展路徑,即系統調研民族用藥經驗和藥用資源,發掘創新源頭;開展民族藥新藥藥效、安全評價、制劑開發、質量控制、臨床應用等規范化研究;成功實現成果產業化,并努力爭取實現國際化。

1 民族藥概況

民族藥是指不同文化背景族群傳統使用的天然藥物,與傳統藥物互為同義詞,是世界各地原住民關于人類健康的信仰、知識、技能和文化實踐的應用[2-3]。在中國,民族藥在廣義上是指整個中華民族歷史上產生、使用并沿用至今的藥物,即中國的傳統藥物,包含中藥、各少數民族傳統使用的藥物以及民間廣泛用以防治疾病的藥物,同時是世界傳統藥物的有機組成部分。其中,各少數民族傳統使用的藥物,即少數民族的民族藥,所指的是各少數民族在本民族傳統醫藥理論或實踐經驗指導下應用的藥物[4-7]。作為中國傳統藥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少數民族的民族藥有獨立的地位;與中藥相比,在用藥理論及方法、文化內涵和法律層面都是地位平等的“姐妹”關系,享受同等待遇[6,8]。

1.1 世界主要民族藥概況

全世界的民族各有其獨特的醫藥實踐和積累。在東亞及部分東南亞地區,擁有完整理論系統的中醫藥極為盛行;同時,中國的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傣族等少數民族均擁有各具特色的用藥理論或經驗以及高度豐富的藥用資源,在國內國際的影響日益提升。據統計,包括中藥、少數民族的民族藥和民間藥在內的中國傳統藥用植物資源即達10 000余種。在南亞地區,印度阿育吠陀醫藥具有悠久的應用歷史,在國家醫療保健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傳統藥物種類在2500 種以上。西亞、北非和南歐地區至今仍廣泛使用希臘-阿拉伯醫藥,傳統藥物種類超過1500 種。東非、西非和南非地區以非洲傳統醫藥為主,傳統藥物約1000 種,大多為熱帶植物。拉丁美洲地區民族眾多,傳統藥物種類超過5000種。歐美與大洋洲傳統醫藥較少;澳大利亞原住民有較好的傳統藥物應用基礎,傳統藥物約1500種[9-10]。

1.2 中國民族藥概況

中國55 個少數民族在歷史時期都有各自的醫藥創造和積累。截至目前,已有30 多個民族的民族藥理論或經驗經過系統整理和研究。各民族藥按照發展現狀,大致可歸為三大類。第一大類民族藥發展比較成熟,有大量的歷史文獻、專著記載或系統的口頭傳承,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已具備生產規模,以藏、蒙、維、傣、彝、苗民族藥為代表;第二大類民族藥處于發展中,有醫藥文獻或專著,又有豐富的用藥經驗,但尚未形成完整理論體系,主要有壯、羌、畬、朝鮮、瑤、侗、土家和哈薩克民族藥;第三大類民族藥無文字史料,或無理論體系,藥物知識和用藥經驗僅靠口傳心授但具有自身用藥特色,如水、白、佤、回民族藥等[11]。

由于歷史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各民族藥發展和傳承的水平參差不齊。盡管如此,民族藥的產生、發展都與本民族歷史文化背景和現實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無不滲透著民族文化特征,主要表現出傳統性、地域性和口承性[6]。其傳統性表現為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歷史延續性;地域性是指民族藥選材、應用方式等與該民族居住地的氣候條件、自然資源、生活習俗等密切相關;口承性是指部分尚未形成完整理論體系,尤其是無民族文字的民族藥,主要通過口傳心授世代流傳[8,11-12]。

目前,中國民族藥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為:學科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理論研究和應用開發研究的整體水平不高;規范性不強、社會認知度不高;傳統應用經驗逐漸被弱化甚至瀕臨失傳,知識產權流失;野生藥用資源逐漸減少,部分藥用物種瀕臨滅絕等[13-16]。

針對當前民族藥發展面臨的諸多問題,有研究者提出,應盡快建設科學合理、相對完備的民族藥學科體系;加強民族藥理論的現代研究,建設民族藥標準化研究平臺;進一步加大民族藥的挖掘、整理和系統提升;加強全行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建立健全民族藥知識產權保護體制;加強民族藥資源保護和民族藥規范種植研究,保障民族藥健康持續發展[17-19]。

按照20 世紀60年代初國家對民族醫藥發展提出的“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各地對民族醫藥進行了大量有序的調查、發掘、整理和保護工作。民族藥傳統理論得到了比較系統的整理,出版了一批代表性著作,如藏藥《晶珠本草》、蒙藥《蒙藥正典》、傣藥《檔哈雅》等。在古代文獻研究、資源調研、開發應用等基礎上,全國對民族藥進行了系統整理和研究,編輯出版了一批民族藥志、驗方集、選編、名錄、圖鑒等[20]。

各民族地區還先后多次組織了不同規模民族藥用資源調查。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已有35 個少數民族開展了不同程度的藥用資源調查,目前有藏藥近3000 種,蒙藥1300 余種,維藥600 余種,苗藥500 余種,壯藥700 余種[21]。以多民族聚居省份云南為例,省內25 個少數民族使用的植物藥超過3000 種,已整理出的民族藥有1400 多種;省內常用藏藥900 余種,彝藥500 余種,阿昌族藥近300 種,傈僳族藥近200種,德昂族藥170 余種[22-24]。

2 民族藥創新發展路徑

民族藥擁有悠久的使用歷史,結合現代科學理論和技術手段闡釋民族藥傳統知識和實踐的豐富內涵,開展民族藥研究和應用開發,使其服務于更廣大人群,是保護、傳承和發展民族藥的需要。

云南省地處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的中國西南山地,也是中國生物多樣性和民族文化多樣性最為豐富的省份。省內25 個少數民族幾乎都有自己的傳統藥物理論或用藥經驗。云南省藥物研究所立足這一優勢,提出“基礎研究與應用開發密切結合”的模式,組織實施民族藥創新研究和應用開發系統工程,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民族藥創新發展路徑,即“資源調研→規范化研究→成果產業化并努力實現國際化”。

2.1 資源調研

民族藥資源包括民族傳統用藥知識和經驗、民族藥用資源等。民族用藥經驗調研與藥用資源調查可分為工作準備、實地調查、整理分析3 個階段。工作準備包括文獻準備、技術準備(明確調查范圍和內容、制定調查計劃和方案、進行試點調查和業務培訓等)、物質準備等。整理分析包括及時性分析、階段性分析、整體匯總分析和評價等,其中及時性分析和階段性分析是對實地調查獲取的所有信息資料和準備階段的文獻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用以修補完善調查計劃和指導調查的深入延伸等;整體匯總分析和評價是對實地調查獲取的所有數據資料和準備階段搜集分析的資料進行分類整理、綜合分析和評價,撰寫調查報告,為民族藥的研究開發、持續利用等提供依據。

民族用藥經驗歷經反復的實踐驗證、升華提高,沿用至今,是民族藥創新發展的主要資源和源頭。然而,民族用藥經驗本身存在經驗性、保守性、散在性[25-29]等特征,因此,必須開展深入挖掘、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才能實現民族用藥經驗的保護傳承,并充分發揮其在民族藥研究和開發利用中的導向作用。

民族用藥經驗調研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深度挖掘文獻資源;二是深入開展實地調查。前者是對古今醫藥文獻、地方志書、民族學調查研究著作等文獻資源的收集、整理,并應用計算機數據挖掘等方法對其中的顯性和隱性信息進行發掘和提??;后者是深入調查地區,獲取第一手資料[30]。調查記錄采用攝像、拍照、錄音、文字記錄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調查過程中始終遵循“尊重文化習俗、惠益分享、資料真實可靠”[31-32]的原則。在理論和方法上,充分借鑒、結合、吸納和應用民族學、人類學等學科的發展成果。

民族藥用資源是民族藥研究和開發利用的物質基礎。其調查研究是以植(動)物分類學、植(動)物生態學、植物資源學、礦物學等基礎理論為指導,通過實地調查研究,了解調查地區民族藥用資源的種類、藥用情況、蘊藏量、生態條件、利用現狀等,并挖掘新資源。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資源現狀及利用程度的綜合分析,對開發利用現狀和潛力進行評判,進而為民族藥資源的持續開發利用和保護管理提供對策和依據。

2.2 規范化研究

民族藥的新藥研究是一項難度大、耗資高、時間長,并涉及多學科、多領域的系統工程。正確的選題和立項,是民族藥新藥研究的起點,也是關乎其研究成功的關鍵。民族藥新藥研究選題應主要從臨床需求、市場及資源角度進行考慮,其基本內容包括處方選定和病種或適應癥確定。充分調研既是民族藥研究選題的主要來源,又是主要工作方法。按照所涉及調研方式的不同,民族藥研究選題途徑主要有兩類。一類以文獻調研為基礎,從臨床需求出發,結合民族藥優勢病種,明確所針對的病種或適應癥,針對性進行文獻調研并選定候選處方,如查閱歷代民族醫藥古籍,或現代有關醫藥文獻。另一類則以實地調研為基礎,即在實地調研中發現具有優效的驗方,綜合評估后選定具有臨床需求和市場空間的驗方作為候選處方。選題確定后,通過資源、工藝、藥效學、藥動學、毒理學、質控等方面的研究,對候選處方進行成藥性初步篩選和綜合評價。

進入開發階段的候選藥物,應參照《藥品注冊管理辦法》相關規定,進行深入規范的藥學、藥理學、毒理學和臨床研究,以全面評價藥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可控性。其中,毒理學研究須遵守《藥物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范》;臨床試驗須遵守《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新藥具體研制過程還應嚴格按照相關技術指導原則進行,以確保新藥研究的科學性、規范性和系統性。

2.3 成果產業化并努力實現國際化

2.3.1 產業化

民族藥產業化的核心是構建從民族藥材種植到民族藥成品再到消費者手中的一體化產業鏈[31-32]。它包括民族藥農業、民族藥工業、民族藥流通業和民族藥知識經濟業4 個主體環節。

民族藥農業是民族藥產業鏈的基礎和上游環節,其核心內容是嚴格按照《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要求進行基地選址、良種繁育、栽培管理、采收加工、包裝以及倉儲運輸等全過程的質量控制,建設現代化的民族藥材規范種植基地,為工業生產提供安全有效、質量可控、資源充足的原藥材,實現民族藥材的可持續利用[33]。民族藥工業是民族藥產業鏈的核心和中游環節,應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法規和《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要求實現對設備、廠房設施、制藥用水、人員衛生和藥品生產等全環節的質量控制,同時注重生產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34],提高企業的整體工藝設備水平、生產能力和質量管理水平。民族藥流通業包括藥品的采購驗收、儲存與養護、銷售、出庫、運輸與配送、售后等環節,是媒介生產和消費的中間環節。應嚴格按照《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對流通企業進行全面質量控制,通過大力發展醫藥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現代營銷方式,實現民族藥品流通達到高效率、高效益和低成本的目標[35]。民族藥企業應大力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從科研、經營策略和發展戰略的高度,結合自身情況,綜合運用地理標志、植物新品種、專利和注冊商標等民族藥的保護方式,完善民族藥知識產權保護,增強民族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36]。

民族藥產業鏈各環節各部門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前者依次為后者提供物質基礎;后者又為前者提供必需的服務和導向。因此,需不斷加強民族藥產業鏈各環節的鏈接,使各產業部門作用最大化,以提高民族藥產業的綜合效益。

2.3.2 國際化

民族藥國際化的主要實現途徑是以植物藥(傳統藥物)的身份在美國、歐盟或東南亞進行注冊。民族藥國際化的主要工作包括:立項調研,化學、生產與質控(CMC),非臨床研究,臨床研究,上市后研究,以及貫穿始終的注冊申報工作。選擇適應癥時需要考慮在相關國家市場有無競爭產品、是否利于開展臨床試驗和效果評價。選擇處方和工藝簡單的民族藥開展國際化工作可以顯著減輕CMC 研究的工作難度。

3 民族藥創新發展案例

民族藥在療效、安全性及費用方面的優勢,為自身發展創造了廣闊的空間。發展民族藥不僅是一個重要的醫療和學術問題,更是事關尊重民族感情、傳承民族文化、增強民族團結和促進民族繁榮的重大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在政府、科研院所等相關部門和機構以及民族藥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民族藥事業經歷了從弱小到壯大的發展過程,30 多個民族藥得到挖掘、保護和發展,部分走上了現代工業之路。

云南省藥物研究所實施的民族藥創新研究和應用開發系統工程,通過資源調研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基礎性、公益性和原創性的重大創新研究成果;基于調查發掘源頭,以民族民間傳統用藥經驗為線索進行多學科藥物篩選和評價,創制苗藥“燈盞花”系列以及彝藥“金品”系列藥物,成功實現產業化并取得良好經濟效益;建立起通過國家認證的藥物安全性評價中心等研發平臺及創新團隊,在行業內的影響日益提升。

以彝藥云南白藥、“金品”系列,苗藥“燈盞花”系列、貴州百靈,藏藥奇正藏藥的開發為例。著名彝藥云南白藥從烽火歲月,到和平年代,再到全球掀起科技創新浪潮的今天,在幾代人的努力下,從最初的散劑、丸劑2 種劑型發展到8 種劑型,從藥品到健康品,現如今已成為大健康領域的領跑者,其成功令人矚目;彝藥“金品”系列藥物痛舒膠囊獲準在美國開展Ⅱ期臨床試驗;苗藥“燈盞花”系列藥物堪稱單味民族藥開發之典范,目前已在全國形成完整產業鏈,顯示出很強的帶動力和擴散力;貴州百靈致力于苗族傳統驗方的創新開發,實現了傳統苗藥向科技苗藥的轉變,讓許多苗藥走出大山,造福人類;奇正藏藥致力于藏藥現代化產業發展,賦予傳統藏藥現代內涵,實現民族藥與現代社會的深度融合,目前已成為國內大型藏藥生產企業。

彝藥“金品”系列藥物的研究開發基于云南彝族民間用藥經驗的調查發掘,依據彝族醫藥理論,完成方劑配伍的研究、對應藥材的資源調研及種源鑒定;并嚴格按照國家《藥品注冊管理辦法》《中藥注冊管理補充規定》等相關法規,完成了藥學(工藝、質量標準、穩定性等)、藥理學、毒理學及臨床研究[37-38]。取得5 個國家新藥生產注冊批件。其中,痛舒膠囊2005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新產品”,痛舒膠囊(片)、腫痛氣霧劑被列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谕词婺z囊顯著的臨床療效及對美國市場的研判和分析,組織團隊按照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要求開展從藥材規范化種植管理、化學成分系統研究、質量控制及管理體系研究、藥理學、毒理學、藥動學及臨床試驗的系統研究,并按照規范要求提交注冊申請資料,現已獲準在美國開展Ⅱ期臨床試驗。

上述系列成果的取得及其在行業中的廣泛應用,對民族藥發展和民族地區社會進步具有重要意義,也充分證實前文所述的民族藥創新發展路徑具有切實可行性,可為中國民族藥事業健康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4 啟示

以數千年實踐為基礎的民族藥,是一種獨特而寶貴的衛生資源。民族用藥知識和經驗,或載于浩瀚的民族文化史書、醫藥典籍,或以驗方、秘方等形式散布于民族民間,其有效性已為數百乃至上千年實踐所證實。民族藥創新發展,包括對民族藥用藥經驗進行搶救傳承,以及安全優效民族藥的研制開發,一方面可使醫藥文化遺產造福更廣大民眾;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帶動相關產業,改變民族地區經濟增長方式,支持和促進地方社會經濟發展。

利用民族藥用經驗進行新藥研制和開發,其最終產品的組成無論是復方、單味藥、化學成分群或單體化合物,都必須滿足作為藥物的安全、有效和質量可控的特征。實踐經驗告訴我們,以傳統應用經驗為依據,充分利用現代方法和技術研制開發的民族藥新藥,才能在保證臨床用藥安全和有效的同時,更能適應和滿足現代社會的健康需求,才能不斷發展壯大,成為更多人所公認的、為更廣大病患解除痛苦的、提高全社會健康水平的好藥。

創新是民族藥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解決民族藥發展問題的根本途徑。歷史經驗提示我們,對于任何一門學科,創新都是其發展的深層動力。它能激發巨大的能量,塑造新的事物,不斷為人類創造新的生存條件和發展環境。民族藥發展具有顯著的歷史延續性,且與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相統一。因此,民族藥的發展,必然包含對已有理論、知識和經驗的反復檢驗、批判、繼承,以及對社會其他方面發展成果,尤其是科學技術發展成果的引進和集成,而這些過程在本質上與創新實踐是統一的。由此可見,創新是民族藥發展的內在要求,只有通過創新,民族藥才能實現健康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民族傳統藥物
我們的民族
如何選擇降壓藥物?
不是所有藥物都能掰開吃——呼吸系統篇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老傳統當傳承
多元民族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