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理念下的“互聯網+”混合式閱讀教學模式的應用與探究
——以七年級語文教學為例

2023-04-18 15:24潘柯倫
教育傳播與技術 2023年6期
關鍵詞:紫藤蘿群文古詩

潘柯倫

北京科技大學附屬中學 北京 100083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許多領域經歷了革命性的轉變,初中語文教育也不例外?!盎ヂ摼W+”作為一種強大的“催化劑”,為初中語文教學帶來了豐富多彩的變化。當我們聚焦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時,我們發現互聯網為教師創設教學情境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使用音頻、視頻、游戲等各種手段與教學的融合,極大地豐富了原有的教學形式;互聯網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加豐富的閱讀資源,在獲取和運用這些資源的同時,學生已經在自行建立閱讀與生活的聯系,無意間促進了他們的深度閱讀,培育了他們的閱讀核心素養。同時,互聯網憑借其強大的社交性、生活性等特性,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主動、更積極地參與閱讀學習。

為了更好地適應“互聯網+”時代,并利用其優勢促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式的發展和創新,《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建議教師在教學時要“加強課程內容整合,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作用,拓展語文學習空間,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評價方式的變革”?;谛抡n標指導意見及實際教學的更新迭代需要,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數字教育研究院“‘互聯網+’時代統編教材視域下初中語文混合式閱讀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的指引下,筆者開展了以“虛擬課堂指向閱讀素養發展的深度閱讀對話策略研究”為子課題的教學實踐研究。本次研究以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 七年級 下冊》(以下簡稱“七下”)第五單元為基礎,聚焦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以新課標課程理念為指導,以大單元設計為手段,以“互聯網+”教學技術為依托,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開展教學。

二、“互聯網+”下的大單元課程內容整合

新課標的課程理念強調,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應以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整合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要素,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同時,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應當充分發揮其支持作用,以拓展語文學習空間。而“互聯網+”混合式閱讀教學模式正是這一理念的具體實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這種教學模式的應用不僅促進了學習方式的變革,還為教師提供了更多的教學資源和手段。通過豐富的閱讀材料和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文本內涵,提高閱讀能力和思維水平。

在此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筆者利用TeacherIn 課程共創共享管理軟件和ClassIn 教學平臺對統編版語文教材七下第五單元的教學文章進行了重新整合。

首先,筆者進行單元分析:第五單元的課文文體多樣,包括散文和詩歌;時空跨度大,古今中外的內容皆有涉及。這些課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意在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寫景狀物,寄寓作者的情思并傳達其對社會人生的哲思。其次,筆者進行學生學情分析:開學以來,學校七年級學生堅持進行不間斷的早讀古詩朗誦,對古詩相對比較熟悉。然而,對于較為深刻的托物言志類散文,學生接觸不多,鑒賞起來頗有難度。綜合以上考慮,筆者重新安排了課文順序,從學生最熟悉的《古代詩歌五首》講起,然后從古詩中的由景及情、托物言志引申到《紫藤蘿瀑布》《一棵小桃樹》這兩篇較長的散文,附加了《好一朵木槿花》《丁香結》兩篇散文,形成散文的群文閱讀[1],最后以《外國詩二首》從哲思角度收束整個單元的學習內容。以此構成了“古詩群文閱讀—散文群文閱讀—外國詩群文閱讀”的學習任務群:古詩部分作為導入,散文部分作為重點,外國詩部分作為總結。

以上補充資料、線上討論、線下教學等所有教學過程均在TeacherIn 課程共創共享管理軟件上建立,然后共享給學校的初中語文教師,便于大家一起討論迭代和使用,最終將定型的單元教學過程一鍵導入到ClassIn 教學平臺,如此即可順利開展大單元教學。

(一)導入部分

基于學生對古詩文較為熟悉的學情,筆者首先進行了線上活動“古詩自學初探究”。利用互聯網的便利性,筆者在ClassIn 教學平臺上發布了五首古詩的補充背景資料,讓學生自學古詩后進行批注,并思考五首古詩有何異同。

隨后,帶著這個問題,教師引導學生進入線下古詩閱讀學習。在完成古詩閱讀學習后,筆者在ClassIn 教學平臺會發布一個過渡性的線上學習任務:“請從五首古詩中選擇你最喜歡的一首,以白話文的形式擴寫該首詩歌并發表在聊天區。完成后,請閱讀其他同學的作品,為你欣賞的作品打分并點評?!贝巳蝿沼幸韵聝蓚€作用:一是讓學生建立古詩與散文之間的關系,引發學生的自主思考,方便教師從古詩順利導入散文群文學習;二是讓學生在探究中發現自己在寫散文時無從下筆的地方,從而在散文學習時更加有針對性。

(二)重點部分

本次大單元教學探究的重點部分是散文群文閱讀,借助ClassIn 教學平臺以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方式開展教學。以《紫藤蘿瀑布》為核心,圍繞散文“形散神聚”“語言優美”“意境深邃”的特點,筆者將線下教學部分分為三個課時,線上教學過程穿插其中。

1.第一課時

線下第一課時,教學主題為“聚”,即理清文章思路。師生合作探究《紫藤蘿瀑布》“賞花—憶花—悟花”的思路[2],教師總結并板書,學生舉一反三,分組探究出《一棵小桃樹》“憐憫現在的小桃樹—回憶過去的小桃樹—感謝現在的小桃樹”的思路,掌握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

課后,教師在ClassIn 教學平臺上發布線上拓展練習,要求學生閱讀課外補充文章《好一朵木槿花》,獨立梳理文章思路并畫出思維導圖,拍照提交至平臺,以形成“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獨立完成”的閱讀能力訓練進階學習模式。

同時,教師還會在ClassIn 教學平臺上發布線上討論任務,要求學生再次瀏覽《紫藤蘿瀑布》和《一棵小桃樹》兩篇文章,從文中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個詞或一句話,說明喜歡它們的原因,并閱讀其他同學的評論,積極點贊、打分及評論。此討論任務的目的是過渡到下一個線下課時,同時也以討論的形式吸引學生積極參與預習和思考。

2.第二課時

線下第二課時,教學主題為“品”,即品味優美語言。根據線上討論的反饋,教師可以確定教學重點。本課時主要讓學生掌握品析語句的方法。

課后,教師在ClassIn 教學平臺上發布線上拓展作業,要求學生閱讀課外補充文章《丁香結》,品析文中的美詞妙句。

同時,教師還會在ClassIn 教學平臺上發布線上討論任務,要求學生結合自身的經歷和見聞,談談對《紫藤蘿瀑布》結尾“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句話的理解,并發表在評論區。同時,讓學生閱讀其他同學的評論,進行點贊或發表意見。此任務附帶補充資料“宗璞簡介”,以過渡到下一節線下課,同時也以討論的形式使得學生學有所思。

3.第三課時

線下第三課時,教學主題為“悟”,即感悟文章中的哲思。教師以本單元導語中“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為引,補充宗璞的簡介和《哭小弟》節選,師生共同探究作者在《紫藤蘿瀑布》中的人生思考。學生舉一反三,探討《一棵小桃樹》中的人生意義。在此基礎上,學生綜合《紫藤蘿瀑布》《一棵小桃樹》《好一朵木槿花》《丁香結》的人生思考,以《紫藤蘿瀑布》中的語句為這四篇文章取了一個群文標題——我在開花。再進一層,學生想要表達更強烈的意愿和更旺盛的生命力,把“我在開花”改成“我要開花”,以此完成對整個散文群文閱讀的學習探究。

課后,教師在ClassIn 教學平臺上發布線上寫作練習,要求學生仿照群文閱讀中的四篇文章,選一種景物仿寫一篇作文。

散文群文閱讀部分至此結束。本部分借助互聯網技術,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閱讀教學模式展開教學,達到“學有所思,學有所練,學有興趣”的目的,整體呈現效果良好。

(三)總結部分

在散文部分的教學中,教師把整個單元的主題從“觀物”提升到了“悟理”的層次。為了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學生對人生道理的理解,筆者利用《外國詩二首》作為本單元的收尾。

在散文部分結束后,教師在ClassIn 教學平臺上發布線上討論:如果“生活”(人生)是……以此過渡到本單元的最后一個線下課時——外國詩。

線下課上,教師在教學中分析:《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首詩是作者以純理性的方式探討人生道理,而《未選擇的路》這首詩是作者通過豐富的具有象征意義的意象來傳達人生道理。兩者雖然表現手法不同,但都屬于人生道理的范疇。詩歌精練簡潔,用來收束整個單元,剛好如文章之“豹尾”,簡短而有力。

線下教學結束后,教師發布線上寫作任務,要求學生仿寫《未選擇的路》。學生可以通過這項線上作業完成自己對整個單元中有關人生思考內容的總結。

三、“互聯網+”混合式閱讀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探究

新課標課程理念注重課程內容與生活的聯系,注重讀寫的整合,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促進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這種理念有助于培育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促進讀寫結合

在語文學習中,讀寫能力是相互促進的兩種能力,讀能輔助寫,寫能促進讀。在本次教學實踐探究中,筆者利用互聯網技術,多次引導學生進行讀寫結合,以加深他們對整個單元內容與主題的理解,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文化素養。

具體而言,在單元導入環節,學生已多次朗讀五首古詩,對古詩中的意象與情感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此時,便進入本單元第一次“由讀到寫”,即讓學生任選一首詩歌擴寫成一篇散文。在寫作過程中,學生需要提取詩歌中的意象,分析詩歌的情感,這就能反過來加深他們對詩歌本身的理解。此外,學生還將面對散文與詩歌翻譯、賞析如何區分的問題。抱著這樣的疑問進入散文學習,學生會清楚地認識到散文中的手法和語言的運用,這將使學習事半功倍。

進入散文學習環節,經過《紫藤蘿瀑布》《一棵小桃樹》《好一朵木槿花》《丁香結》的學習,學生可以從中感受到作者對于人生的思考。死而復生的紫藤蘿瀑布昭示了旺盛的生命力,風雨中小桃樹欲綻的花苞是作者的初心與夢想,鋼筋廢墟里長出的木槿花是能改變一切的勇氣,丁香結是對人生無數解不開的結的坦然與豁達。每一朵花都代表了一個人生哲理,都是一種人生態度,那么其他的花又有什么不一樣的表達呢?你又在“開什么花”呢?思考到這里,便是水到渠成,教師可以讓學生仿寫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了。研究發現,學生的作品中不乏一些頗具思考力的作品,比如關注“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野草、不如花突出但活得更灑脫的葉等。

最后,教師以兩首外國詩總結本單元的哲學思考,將古詩“念天地之悠悠”“一覽眾山小”“飛來山上千尋塔”“柳暗花明又一村”“落紅不是無情物”中的情感與哲思與紫藤蘿、小桃樹、木槿花、丁香結中的人生思考融合起來進行探究。人生總會遇到“結”,這是“生活的欺騙”,也是“選擇了一條幽寂孤單的道路”,那該如何面對呢?詩人給出了他們的解答,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給出自己的解答。此時,可以讓學生模仿《未選擇的路》寫一首詩歌,表達自己對人生的見解與認識。筆者之所以選擇這首詩來仿寫,而未選擇《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因為后者過于直白,學生沒有普希金的人生閱歷,寫出來容易過于淺白而失去韻味。相比之下,《未選擇的路》中的意象象征意義豐富,學生更容易模仿。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線上學生討論,線下師生共讀,線上學生寫作和互相借鑒,這些環節的數據均被記錄下來。分析這些數據,有助于學生理清整個學習過程和自己的心路歷程,使得讀寫結合自然而然地發生。

(二)促進學生合作探究

互聯網因其普及和便利性等特點為學生的合作探究提供了許多新的機會和平臺。在本次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究過程中,ClassIn教學平臺作為一種在線教學工具,對于促進學生的合作探究具有積極的影響。一是教師可以在ClassIn 教學平臺上發布討論任務,鼓勵學生在線上發表自己的觀點,查看、點贊和評論同學的觀點。這種討論形式類似于微信朋友圈,使得學生能夠更加輕松地參與學術討論,大大降低了學生對“學術討論”的畏難情緒,也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二是ClassIn 教學平臺上的作業、作文等信息可供所有學生隨時查閱,方便學生思想同步、進步共享。這種信息共享的方式有利于促進學生合作探究,使得他們能夠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共同進步。三是ClassIn 教學平臺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促進了學生的合作探究。這些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更好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提升他們的合作探究能力。

四、“互聯網+”混合式閱讀教學模式促進學習方式變革

新課標課程理念指出,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作用,以拓展語文學習空間,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盎ヂ摼W+”混合式閱讀教學模式是現代信息技術支持下的一種創新的教學方式,它在七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促進了學習方式的變革。

(一)課前預習,發放資料

課前預習是一種重要的教學策略,旨在幫助學生準備課堂學習,提高學習效果。為更好地利用上課時間,筆者借助ClassIn 教學平臺精細規劃并落實了課前預習環節。例如,在《古代詩歌五首》課前,筆者通過ClassIn 教學平臺發放了預習資料,包括五首詩歌的作者簡介和翻譯,幫助學生了解詩歌的基本背景和內容。同時,為了檢驗預習效果,筆者還發布了一項作業,要求學生結合相關補充材料,說說對五首詩歌異同的理解。通過完成這項作業,學生加深了對詩歌的理解,教師也可據此檢測學生對詩歌的了解程度并確認后續教學的重點。又如,在散文群文閱讀第三課時前,筆者在ClassIn 教學平臺上發布了宗璞的簡介和《哭小弟》節選,學生可以利用課后時間完成閱讀。這樣既可節省上課時間,又能加深學生對《紫藤蘿瀑布》背景的理解,一舉兩得。

(二)課前討論,抓住重點

課前討論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興趣和關注點,從而抓住課程重點。線上討論也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教學輔助手段[3]。教師在課前發布相關問題的討論,學生可以在ClassIn 教學平臺上像微信朋友圈留言一樣對自己感興趣的評論點贊和留言,教師可據此快速把握學生的關注重點。而這種不同于常規學習的討論方式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激發他們參與的熱情與興趣,促進他們養成樂于思考、積極參與、大膽發言的好習慣,也便于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助于優化課程設計、調整教學策略及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教師也可以參與留言、點贊及打分,導出與此相匹配的學生核心素養能力,讓學生的語文素養發展更加可視化。

在散文群文閱讀第二課時“品”之前,筆者在ClassIn 教學平臺上發布了一個討論,讓學生再次瀏覽《紫藤蘿瀑布》和《一棵小桃樹》兩篇文章,從文中選出最喜歡的一個詞或者一句話,并說明喜歡它們的原因。根據學生的反饋,筆者發現:學生喜歡的大量語句都使用了修辭手法,這就給線下課程提供了切入思路;學生較易找到文中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但較難找到象征、以靜寫動和首尾呼應等,且沒有學生指出通感這種修辭手法。筆者因而將課程教學重點確定為教授學生識別和運用修辭手法。

在散文群文閱讀第三課時“悟”之前,筆者在ClassIn 教學平臺上發布了一個討論,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和見聞,說說對《紫藤蘿瀑布》結尾的一句話的理解,并發表在評論區。隨后,讓學生閱讀其他同學的評論并為自己認同的觀點點贊或評論。

在講述《外國詩二首》之前,筆者在ClassIn 教學平臺上發布了一個討論,讓學生用一個比喻句講述自己對生活或人生的理解,并為其他同學的分享打分。

以上幾次線上討論,學生的參與度都很高,參與率均在80%以上,這也說明了線上討論的可行性。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幾次線上討論的參與度呈現明顯的兩極分化,少數學生總是不參與或消極參與討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在線下課上與不參與或消極參與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的互動交流,以便了解他們的想法和遇到的困難,從而更好地引導他們參與課堂。這種做法行之有效。

(三)課后練習,落實數據

線上課后練習相比線下練習具有明顯的優勢,那就是數據的可視化與可分析。對于需要進行整體分析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采用線上課后練習的方式。教師可將學生的錯誤點鏈接到相關知識點上,并在批改時進行相關標記。通過互聯網數據分析,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知識薄弱點、一段時間內的學習效果,進步或退步情況,以及哪些知識點尚待加強。

例如,在散文群文閱讀第一課時“聚”之后,筆者在ClassIn 教學平臺上發布了一個拓展練習,鏈接的知識點是理清文章思路。根據學生的得分情況,筆者可以快速了解每個班級的掌握情況和每個學生的掌握情況,便于有針對性地進行班級和個人的輔導。

五、總結與展望

本次教學研究以新課標為指導,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借助互聯網手段,對統編版語文教材七下第五單元進行課程內容整合。教師通過加強讀寫結合與學生合作探究,利用線上資料發放和課前討論保障學生的預習效果,提升他們對新內容的學習興趣。同時,利用線上作業夯實學生所學知識,鏈接他們的知識點掌握情況。教師利用線上學習任務鎖定學生學情,據此設置教學重難點,助力線下教學。

對于線上教學時部分學生不積極參與課堂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線下“一對一”加強互動來解決。對于線下教學時學生知識點掌握不牢固、作業遺失、學習興趣缺乏等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分析線上數據,找出解決方法,以及采用新穎的教學形式來嘗試解決。線上線下互補是“互聯網+”混合式閱讀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所在。

未來,筆者將以本單元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閱讀教學模式為基礎,繼續探究迭代,將其經驗輻射至多個單元乃至整本書的教學設計。

猜你喜歡
紫藤蘿群文古詩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初中群文閱讀的文本選擇及組織
美麗的紫藤蘿
“擬古詩”之我見
美麗的紫藤蘿
品讀古詩
品讀古詩
群文活動
品讀古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