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適語文教育哲學的樹人之維*

2023-04-18 16:32貢如云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國文胡適語文

貢如云 藍 祺

(1.江蘇第二師范學院文學院, 江蘇南京 210013;2.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江蘇南京 210044)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語文教育在立德樹人方面承擔著重要使命,發揮著關鍵作用?!拔逅臅r期”是眾先哲致力于開啟民智、謀求立人的時代,世紀回眸,深入開掘其代表人物胡適語文(1)作為課程名稱的“語文”具有多義性,此處指國語和國文。胡適的語文教育學術活動集中于“中華民國”尤其是“五四時期”,當時的教育法令關于語文課程幾易其名。1912年起稱國文,1920年起稱國語,1922年起小學稱國語,中學稱國文,此狀況迄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教育學說中的樹人思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胡適是“五四時期”杰出的思想啟蒙者和中國現代教育的奠基人,盡管其一生毀譽參半,但他在促進民族振興、改良社會習尚、重塑國民精神、推動教育變革等方面做出過重要貢獻。庚款公派留美期間,他即抱定“學以濟時艱,要與時相應”的治學目標,以“國人之導師”高標其心志,將自己的專業抉擇、職業規劃、教育理想和祖國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在歸國之前在致朋友許怡蓀的書信中,他即昌言,“祖國之不亡”,須從根本用力,作長遠規劃?!敖袢赵煲蛑?首在樹人;樹人之道,端賴教育?!闭\然“樹人乃最迂遠之圖”,然而“近來洞見國事與天下事均非捷徑所能為功”[1]325?!鞍倌陿淙酥嫛睂嵞司葒?。胡適的樹人教育思想以他的哲學觀念為依托,他引乃師杜威的觀點道,“哲學就是廣義的教育學說”[2]313,哲學即教育哲學,哲學即人學,“吾之信仰在于人”[3]262。哲學不應該是哲學家的哲學,哲學需要一場根本的變革,它不應該再局限于本體、現象、主觀、外物等抽象問題的研究,而應研究人的問題。語文教育的根本目的乃是樹人,或者說是如何通過語文特有的方式塑造人。

一、語文教育要塑造什么樣的人

1.自由人格

(1)用國語自由發表思想

胡適是自由主義的忠實擁躉,他極力倡導自由平等和個性解放。胡適認為,自由首先意味著個體擁有獨立的人格,享有平等的權利?!盃幠銈儌€人的自由,便是為國家爭自由!爭你們自己的人格,便是為國家爭人格!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來的!”[4]511-512倘要立人,必先掃撥數千年奴性之壁壘,喚起人格獨立之觀念,推行貧民教育和大眾教育。就國文教育而言,當確立此教育目的:“人人能用國語自由發表思想——作文,演說——都能明白曉暢沒有文法上的錯誤?!盵5]125胡適認為,向來教育是少數讀書人的特別權利,跟普通民眾毫無干系,所以文字艱深尚不成問題。然而教育應該成為公民的公共權利,而文言作為傳播的工具其劣勢已顯露無遺。再者,文言又不純粹是工具,它還是封建專制思想的依附體和表現者,這種僵死的語言必然影響到現代人思想情感的自由表達。質猶文也,文猶質也,形式和內容并非毫不相干,它們有著密切的關聯,“形式上的束縛,使精神不能自由發展,使良好的內容不能充分表現”[6]160-161。文言既是形式的,更是內容的。倘要普及國文教育,須徹底破除“用千百年前的人的文字,學古人的聲調文體說古人的話”的局面,使所有兒童掌握國語這一便捷的工具,“自由”地表達自己對人生與世界的看法,積極地投身到社會生活中去,這樣才能喚醒兒童的主體意識,陶養兒童獨立的人格。國文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就是培養具有獨立人格的現代人。

(2)養成自主研修的人格

胡適指出,在中國古文里,自由的意思是“由于自己”,凡事能“自己做主”,而不是由外力主宰,所謂“自由”,便是“由自”。無論是小學的國語教育還是中學的國文教育,都應充分開設自修課,鼓勵學生篤修之,琢磨之,自得之。學生的活動最重要的乃是學問生活,灌進去的知識和學問不是真知識、真學問,“真正可靠的學問都是從自修得來,自修的能力,是求學問的唯一條件”[7]81。自修能力的養成包括自主看書的能力,利用好工具書等。關于國文教授,應鼓勵學生自己預備指定的功課,小說與戲劇都由教員指定分量,由學生自修;古文閱讀自己查字典,自己加句讀。教員只是適當教授讀書的門徑和方法,我們千萬“不要把學生程度看得太低了”,“像《史記》《漢書紀事本末》一類的大部書,讓他們自己去摸索,應該有更好的成績,我從前念書沒有什么人教,差不多完全是自己暗中摸索出來的”[5]122。

胡適有著濃厚的書院情結,他對舊式的書院制度推崇備至。他認為,書院之真正精神惟自修與研究,如清代之南菁、鐘山等書院里的學習者,無一不有自由研究的態度。書院之山長,不過為學問上之顧問;至于研究發明,完全取決于平日的自修程度。胡適甚至將書院制度與美國的道爾頓制相提并論,在他看來,讀書為的是求智識,為做人,而自修則是“研究學問和造就人才的適當方法”;書院“注重自修而不注重講授,因為它提倡自動的研究而不注重被動的注射,真有它獨到的精神”[8]373。自修與研究的背后,正是人格的自由與獨立。撫今追昔,胡適悵然若失:“書院之廢,實在是吾中國一大不幸事。一千年來學者自動的研究精神,將不復現于今日了?!盵9]449嚴格地講,胡適關于書院制度的論述屬于高等教育研究范疇,但就自主研修精神養成這一點而言,與其中小學國文教育的論述是一脈相通的。

2.獨立思想

胡適認為,思想是人類應付環境的工具,是人類創造未來新天地的工具。獨立思想則是“不肯把別人的耳朵當耳朵,不肯把別人的眼睛當眼睛,不肯把別人的腦力當自己的腦力”[2]708。在胡適看來,只有養成獨立的精神品格,方能成為健全的個體和真正的國民;(語文)教育的真正成功乃是培養出能獨立思想、不因循守舊、不阿時附俗的人。

(1)存疑的傾向

胡適指出,思起于疑,“一切有系統的思想和批判的法則,都是在一種懷疑狀態之下產生的”[10]134。在談治學方法時,胡適坦承,自己青年時期逐漸領悟的便是懷疑的傾向,其根源可以追溯至十來歲的初期,那時的自己便養成了對許多問題存疑的習慣。對于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理論、記載和事實以及自己的文化生活,如一有懷疑,都要加以證實或反勘。胡適非常推崇張載、朱熹等宋儒的懷疑精神,諸如“讀書先要會疑”“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權立疑義”,都是其奉為圭臬的治學格言。當然,胡適的懷疑方法論亦深受赫胥黎和杜威的影響。他在不同場合屢次強調,赫胥黎教他懷疑,杜威教他思想,杜威五步思想法的第一步也正是懷疑。胡適認為,讀書的習慣重于方法,讀書習慣有三,一是勤,二是慎,三是謙,這里的“慎”就內含懷疑之義。以國文教授言,課堂上要做的事無非三種:首先是質問疑難;其次是討論內容;最后是教員引申文章的意思,加以材料。關于文化遺產包括古典小說和學術典籍的考證,亦當持健全的懷疑態度,“寧疑古而失之,不可信古而失之”[11]23。

(2)評判的態度

胡適指出,評判在英文中對應的單詞是Critical,意思就是凡事得自己思考,自己判斷,即尼采所謂“重新估定一切價值”。評判的態度是新思潮的“根本意義”,它既是讀書做學問的必由之徑,也是個體獨立思想的最好體現。就國文教授言,比如長篇的議論文與學術文,當由學生自己預備,上課時師生共同討論。討論時應注意:其一,本文的剖析。譬如錢玄同的《簡省漢字筆畫的提議》一篇文字,分幾段分幾節。其二,注重材料的搜集。譬如錢文的證據,是如何得來的。其三,注重論理的組織。不要過于依賴論理學書,看名家思想的條理,這便是實用的論理學。其四,加以批評。演說與辯論都是批評的方法,都是國語與國語文的實用教法。譬如,可以設置這樣一個辯題——中學國文應該用白話還是文言呢。這是當時的社會熱點問題,既有其社會性,也有其學術性,完全可交由學生討論。

3.科學精神

胡適認為,科學是應付舊傳統的重要利器,未來“中國的少年”應該是洋溢著科學精神(2)胡適所謂的科學精神更側重于證據意識和實證方法,其外延要窄于當下“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所蘊含的科學精神,后者包括崇尚真知、注重實證、批判質疑、獨立判斷等義。的少年?!翱茖W精神在于尋求事實,尋求真理”“科學態度在于撇開成見,擱起感情,只認得事實,只跟著證據走”“科學方法只是‘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十個字”[12]18。事實上,無論是中國三百年來的樸學,還是西方三百年來的自然科學,都是踐履科學方法的結果??茖W的態度即實驗主義的態度,實驗主義主張,真理不是絕對的,它只承認一切真理都是應用的假設;真理是可以驗證的,假設是否真理,全看它能否發生它所應該發生的效力。大膽的假設,其意義在于鼓勵創新,使人養成“創造的智慧”。大膽的假設之后便是小心地求證,即通過歷史的、實驗的方法去驗證,用證據來判斷事實的真偽與有無。求證乃科學研究之樞鍵,它是科學精神的真正體現。

基于此,胡適申述道:“教育事業當養成實事求是的人才,勿可專讀死書,卻去教實在的事物,勿可專被書中意思所束縛,卻當估量這種意思是否有實際的效果,勿可專信仰前人的說話,卻當去推求這些信條是否合于實情”[13]50。結合其親自起草的《高級中學公共必修的國語課程綱要》(1923年)以及參與制訂的《高級中學普通科國文暫行課程標準》(1929年)來看,比如關于“名著”閱讀,應讓“學生自己研究”[14]277;關于“作文練習”之“專題研究”,“須提倡材料的搜集與排比,條理的訓練,證據的批評等習慣”[14]288。至于研究的法則,其一,可以用中國傳統的考證法,包括運用歷史的方法來擴大研究的范圍,運用系統的方法來整理研究的資料,運用比較的方法來裨助材料的整理與解釋。其二,當理性反思我國固有考證法的局限,輸入西方自然科學的學理,將其方法移植到我國的社會科學研究領域。胡適一針見血地指出,考證法雖然精密,但它只能被動地運用材料,只能尊重證據,卻無法創造證據。事實上,即便我國歷史上“最有科學精神”的??睂W、訓詁學大師,像顧炎武、段玉裁、王引之等人,他們的科學成績委實有限得很。比如顧炎武搜集了一百六十二條證據來考證“服”字古音為“逼”,但“逼”古音到底為何,他終究未弄清楚。而自然科學則不然,它并不限于搜集現成的材料,它還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創造新的證據。紙上的學問不能單靠紙上的材料去研究,而應在實驗當中活用材料,三百年的古韻學還抵不上一位外國學者運用活方言的實驗,這便是明證?!艾F在一班少年人跟著我們向故紙堆去亂鉆,這是最可悲的現狀。我們希望他們及早回頭,多學一點自然科學的知識與技術:那條路是活路,這條故紙的路是死路?!盵15]143

二、語文教育以什么方式塑造人

1.立德立人

胡適承杜威之緒,高唱道德教育。杜威講:“‘道德’一個名稱,不是指著人生的一個特別區域,也不是特別的一段生活?!盵16]38胡適則進一步闡發道,道德與它科教授須臾不可分,各種功課無不內含道德的價值。文字是社會思想交通的利器,語文課程自然也內含道德教育。

(1)過現今的語文生活

胡適指出,道德教育不是簡單的道德內修,活動之外的道德教育,不可能有良好的效果。他竭力反對守舊派所持的學生讀經修身論,他認為,“在今日妄談讀經,或提倡中小學讀經,都是無知之談,不值得通人的一笑”[4]443。讀經奉行的是一種遺傳道德的邏輯,它只是一種道德律令,要人順從它,這樣就把道德的中心移出了人外。經書難懂,即如學問最博、方法縝密的大師王國維也不免慨嘆:“以弟之愚暗,于《書》所不能解者殆十之五;于《詩》,亦十之一二?!盵4]440所以說讀經既無益于兒童心智的成長,也無益于其人格的發展。必須指出的是,由于踐行“科學的思想方法”,胡適后來又修正與完善了自己的觀點。小學階段,他堅決反對讀經;中學階段,則可以選修的方式做些篩選性閱讀:“初中高中的選讀古文,本來沒有不許選讀古經傳文字的規定,所以中學教本中,不妨選讀古經傳中容易了解的文字?!盵7]138至于個別學生被經傳中的美文感染到了,自愿去研讀“四書”等著作,教員則應多加勖勉,以助其進。

胡適又指出,道德是社會生活——現今社會的生活,而非古代社會的生活,人生之外無道德,社會之外無道德。古經傳大都是不合現代生活的,相對古代的經書而言,現今的白話文更容易學習,容易通暢,而且實在重要。國語文既是一種活的語言,就應當用活的語言作活的教授法,諸如演說、辯論都是活的教授法。朱熹言讀書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其實還得加一個手到,手到包括標點分段、查參考書和做讀書札記等?!鞍l表是吸收的利器”,平時學到的知識和思想需經由自己的手整理和綜合一番,惟其如此,智識思想才能真正地內化并為己所用。

胡適拳拳服膺于杜威的道德論,在他看來,“杜威論道德,根本上不承認主內和主外的分別,知也是外,行也是內;動機也是活動,疑慮也是活動,做出來的結果也是活動”[2]320。如果養成知行不一的習慣,必致于向活動之外另尋道德教育。教育要養成一種人,使他能擔負責任,自動非被動,敢言又敢行,這才是一個有真道德的人。

(2)發展兒童的天性與人格

胡適指出,道德教育無非是發展兒童的品行與人格罷了。凡兒童的行為基本上都是從他們固有的天性和感動上生發出來的,“知道這個天性和動作是什么東西,在什么時候,有什么天性動作發現,我們才能利用它,使成為有用的。不是這種辦法,各種道德教育,都是機械的、外鑠的和個人內部沒有感動的”[17]326。通常論道德,往往會陷于責任心和興趣的分離,即視二者為完全對立的事物。其實,興趣不能狹隘地理解為偏于自私自利的行為,它與責任心并不相悖?!芭d趣不但與責任心沒有沖突,并且可以補助責任心?!薄芭d趣的發生,即是新能力發生的表示,即是新活動的起點?!盵2]321責趣皆得,謂之有德,德者得也。學校中的德育也是如此,學生對所學功課毫無興致,則易心生怠惰;反之,覺著所學功課富于生趣,他就不想做不道德的事。真正的道德教育在于使人對正當的生活發生興趣,在于養成對所做的事發生興趣的習慣。所以胡適主張,中小學教育應提倡彈性學制,讓學生活潑自動地去學習,以養成興趣,這樣成效或許會更顯著。

聯系國文教授來講,教員們當引導學生在讀書上用心,讀書是為了掌握這個工具,應付將來的生活,應付做人的需要。讀書就是“救出自己”,“把自己鑄造成器”,最終成為有益于社會和民族的“健全的個人”。凡為人師者尤須明白,讀書應顧及學生自己的興味。譬如關于自修的書,史書、子書類文集,當“隨學生性之所近,由教員指定他們購買”[5]122。關于文學書籍的閱讀,也應隨學生性之所好,具體可從《詩經》以及陶淵明、杜甫、王安石、蘇軾等人的文學書中選取。關于寫作的命題,他主張學生可以自己設題,“題目的要件是:第一要能引起學生的興味,第二要能引起學生去搜集材料,第三要能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學識”[18]170。關于作文語體選擇的問題,胡適非常認同黎錦熙的主張:“中學作文仍應以國語文為主,……愿意學習文言文者,雖可聽其自由,但只可當作隨意科”[5]126。

2.民主育人

(1)人人能用語文表現自我

胡適認為,民主是實現自由的重要保障,自由本身就內含民主之義?!白杂芍髁x的第一個意義是自由,第二個意義是民主?!盵9]810民主的真意,“就是承認人人各有其價值,人人都應該可以自由發展”[19]359,而非求得少數個人的超拔與卓越。循此邏輯,中學國文教育的目的可設定為四項:“人人能用國語作文、談話、演說;人人能看平易的古文書籍;人人能作文法通順的古文即文言;人人有機會可懂得一點古文文學的大概?!蓖高^這四個“人人”不難窺見,胡適希望國文教育能惠及每一位學習者,無論尊卑,無論男女,他們都應享有接受國文教育的權利。嗣后,胡適覺得自己先前的目的論“全憑理想立言”,未能充分凸顯國語在國文教育中的主導地位,遂將其修正為“人人能用國語自由發表思想——作文,演說——都能明白曉暢沒有文法上的錯誤”;只有“國文通順之后,方可添授古文,使學生漸漸能看古書,能用古書”;“作古體文但看作實習文法的工具,不看作中學國文的目的”[5]125。

(2)養成“以看書代講讀”的生活方式

在胡適看來,自由人格的養成有賴于民主的育人環境,“民主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習慣性的行為”[10]210。國文教育效率低下,這與過度講讀之積習有關,古文教育沿襲下來的講讀嚴重阻礙了學生的自主閱讀。學校里的功課,從心理上看,必須使兒童有一種選擇和判斷的能力,徒然讀書聽講,很難辦到?!白⑷胧降慕淌?自不容于當代的新潮流,教師在講堂上,除了補充和討論以外,實在沒有講解的必要?!盵5]12實質上,講讀泛濫的背后是話語控制,是問題的控制,就閱讀效率論,過多的講讀勢必擠占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有鑒于此,胡適提出了“以看書代講讀”的閱讀教授法。其基本內容就是,重構師生國文教育的生活方式,培養學生自主看書的習慣;教員降低無謂的講授,務求言約而達,言微而臧;適當組織課堂討論,并應機誘發。只有“以看書代講讀”了,才能騰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做“大劑量閱讀”。閱讀劑量何以要求大?為的是求博而致廣大:“博是為參考”“博是為做人”;“為學當如埃及塔,要能博大要能高”[7]132-133。

三、語文教育憑借什么塑造人

1.立言立人:以國語文為教材

胡適認為,語言文字是求知識、做事乃至做人的工具,無論是就業還是進學,本國的語言文字都是最重要的工具。就中國將來的語言文字論,文言和白話哪個更具生命力?胡適從文法、標點、音韻及詞匯等方面展開進化論的比較與考察,最終得出結論:文言難讀難寫,難教難學,它是半死的文字;白話則是一種富于生機、屬于全社會的活的語言。中國需要新語言、新文字、新文學,它們是自我表達和文化交通的新工具,它們孕育著新思想,堪當塑造新人和再造文化的歷史重任。在《不朽——我的宗教》中,胡適顛覆了儒家傳統的“不朽”立言觀,并從社會有機論的視角提出了自己的立言觀。胡適指出,儒家講“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這些只是為少數寡頭設立的標準,誠非平常的普通人所能企及。以立言而論,不宜狹隘地框限于著書立說。從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看,每個“小我”(個人),包括其一切語言行事,無論大小,無論是非,都是“大我”(社會)有機體的一部分?!拔疫@個現在的‘小我’……對于那永遠不朽的‘大我’的無窮未來,也需負重大的責任”;我需尋思,“我應該如何努力利用現在的‘小我’……方才可以不貽害那‘大我’的無窮未來”。只要有益于社會的進步,哪怕是“極平常的庸言庸行”,“一言一笑的微細,也都永遠不朽”[2]663-668。胡氏立言論背后的深意在于,任何普通人,只要能順應中國社會的發展潮流,能運用“俗語俗字”“明白清楚”地表達自己之所思所想,那都是“立言”。我口述我思,我手寫我心,便能臻于語言的自覺,語言的自覺即人的自覺、人的實現、人的解放。

語文教材是語文教育的憑借,是語文課程的載體。胡適從立人的高度和時代需要出發,提出了建構國語文(白話文)教材的構想。他試圖將新創造的白話文學作品大量引入中小學國語文教材,成為新的國語典范,率先在中小學生中普及。他說,文學有兩大分子,一是有我,二是有人;文學直接指向自我精神與靈魂,指向活生生的人;文學具有啟蒙和教化功能,它可以引導學生對真善美的自覺追求。這樣國語文教材擬由以下要素構成:其一,小說。小說閱讀至少在20部以上,50部以下。其二,白話戲劇?,F在雖然很少,將來一定可以漸漸增加。其三,詩歌。其四,古白話文學選本。依時代編纂,約自唐代的詩、詞、語錄起,至晚清為止。何以要將小說置于首位?因為“現在新文學既不曾發達,國語教科書又不曾成立,救急的辦法只有鼓勵中小學學生看小說”[20]55-56。此外還應包括非文學類作品,如長篇議論文與學術文。由于胡適等人的極力倡導,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規定,截止1922年,全國小學文言文教材一律廢止,各學校逐步采用國語文教科書。自此,白話文教材的地位正式得以確立。

2.以文化人:以古文為教材

胡適是中國儒家文化熏染出來的文人,也是接受西方文化洗禮的新人,這一雙重屬性和文化人格,促使其在追求西方自由、民主、科學等價值觀的同時,于我國傳統文化又頗抱同情。在胡適看來,我們對于傳統文化須有三種態度:“第一,反對盲從;第二,反對調和;第三,主張整理國故?!盵2]698中國的再造文明,首先應摒棄對傳統文化不加辨析的盲目崇拜,諸如對孔教倫理、三民主義的簡單信仰。其次應發掘故有文明中至今“仍有慧命”的精神蘊藏,包括激活民族文化固有的自由思想,繼承古代書院的自修精神,弘揚古代學人質疑求證的治學品質,等等。惟其如是,個人的人文情感和理性精神才能得以重生,中國文藝才能走向復興,中國社會才能迎來自由、民主、文明、科學的新時代,中華民族才能走向“全力現代化”和“充分世界化”。

在其整理國故與再造文明思想的主導下,胡適提出了重整中學古文(文言文)教材的主張。誠然,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前期,胡適對文言多有劣評,關于“廢文言倡白話”的闡述不乏偏激之論??计浔疽?蓋為啟蒙,是所謂矯枉必須過正也。當新文化運動進入新的階段,圍繞中學國文教育的探討,他又理性地指出,文言文中也不乏經典之作,它們是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不應不加選擇地一刀斬斷。中學國文教育當包括白話文教育和文言文教育兩部分,我們既要讓在小學接受白話文教育的學生更好地發展白話運用水平,又要讓其形成一定的文言理解與運用能力,為學習和研究中國傳統文化掌握一門工具。中學四年國文教育課程,每周不得超過五課時:白話文教育占一課時,文言文教育占三課時,文法與作文課(含文言和白話)占一課時。中學文言教材當由兩類構成:其一,古文選本。根據時代的先后,選兩三百篇文理通暢、內容可取的文章。從《老子》《論語》《檀弓》《左傳》,一直到姚鼐、曾國藩,每一個時代文體上的重要變遷,都應該有代表。其二,古文書。一名合格中學畢業生須閱讀下列書籍:史書,如《資治通鑒》或《四史》;子書,如《孟子》《荀子》《韓非子》《淮南子》等;文學書,如陶潛、杜甫、王安石等人的專集。胡適指出,古書閱讀固非簡單記誦,食而不化,而是活學活用,化為己有。經典閱讀的終極目的不在求知,而在以文化人,學習做人,爭做新人。中國文化需要傳承,中國文藝有待復興,而復興的重任,自然得仰仗中國的少年,中國的新青年。

需留意的是,胡適于1920年提出的古文教育方案存在明顯的局限,試行兩年之后,效果不甚理想。胡適在反思之后總結出兩條原因:一是先前所定標準偏高,古文教材劃定的量過重;二是古文(書)未經編者的整理,不適宜自修。胡適遂對自己的觀點做出修正:中學國文教育應仍以國語為主,各地教材當視學生之基礎合理配置國文和古文的比重,古文教育的課時最多不宜超過三分之二。此外,他還就古文整理的途徑和方法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意見:加標點符號;分段;刪去繁重、迂謬和不必要的舊注;酌量加入必不可少的新注;???考訂真假;做介紹及批評的序跋。1922年胡適參與壬戌學制的制訂,中學國文教育主要按其提出的新方案實施。

四、胡適語文教育哲學中的樹人思想的三個核心命題

綜上所述,胡適語文教育哲學中的樹人思想由三個核心命題構成,即語文教育目的論、語文教育方式論和語文教育教材論。

1.胡適語文教育目的論

胡適語文教育目的論主要是闡述人才培養的規格問題,即語文教育重在塑造自由人格、獨立思想和科學精神相渾融的新人。自由人格是獨立思想和科學精神的重要前提與最終歸宿,獨立思想側重于“思”,科學精神則既偕于“思”而又貫通于“行”,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自由人格、獨立思想和科學精神是“健全個人”的重要標志,也是現代社會對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胡適的語文教育樹人目的論,具有跨世紀的前瞻性,它對今日學生問題意識、審辨思維、實證精神和創造能力的養成均有切實的指導價值。

2.胡適語文教育方式論

胡適語文教育方式論主要是論述語文課程實施路徑的問題,即語文課程需在道德關懷和民主文化中立人。語文課程中的德育不是外在的、抽象的道德教化,而是順應與發展兒童的天性與人格,引導其積極創造屬于自己的語文生活。胡適關于杜威道德教育思想之闡揚與立德立人關系之揭橥,為我們深入領悟立德樹人之意蘊帶來了新的啟迪。語文課程須以民主的方式育人。語文課程應裨助每位學生實現自我價值,養成自主運用語文的習慣,這對今日學生獨立意識的養成和公平教育的落實均能帶來有益啟示。胡適對講讀泛濫之流弊做出了反思與批判,并竭力倡導書院的自修精神,鼓勵養成“以看書代講讀”之習性,這對現今語文課程的改革仍有警示意義。

3.胡適語文教育教材論

胡適語文教育教材論主要是探討語文教學主媒介的問題。胡適從立人的高度和時代需要出發,提出了建構國語文教材的構想。胡適關于立言立人觀的闡述,溝通了語言的工具屬性和本體屬性,賦予了國語于人的解放及文化再生方面的歷史重任,可謂篤切而深至。胡適從以文化人和再造文明的高度,提出了重整中學古文教材的主張。其中關于合理配置古文和白話選文比重,堅決反對兒童讀經修身等論斷,為我們理解與宏發民族傳統文化以及建設與完善語文教材提供了寶貴的思想資源。

胡適深信,教育的終極目的在樹人,茍有新人,何患無新社會?茍有新人,何患無新國家?語文教育之主目的乃在于,人人能用國語自由發表思想,并在自由發表中實現人格的獨立與人性的解放。胡適語文教育樹人思想涉及祖國語文教育的諸多領域,它對傳承與復興中華文化,對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仍不失鏡鑒意義。

猜你喜歡
國文胡適語文
《胡適》
轉彎, 也是人生的一種前進方式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打麥
舞 國文倩 漆畫 30cm x 30cm 2019年
我的一位國文老師
瞻仰胡適故居 見其未知一面
尊經或貶經?——胡適等人對“六經皆史”的不同解讀
有感于胡適的讀書“四到”
語文知識連連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