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意蘊、邏輯理路和實現路徑

2023-04-18 16:32戴曉鳳李安林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長征紅軍思政

戴曉鳳 李安林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宣傳部, 江蘇南京 211200)

2016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指出:“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留給我們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盵1]由此可見,長征能夠名垂史冊,一方面由于它挽救我黨于危難關頭,使中國的革命事業轉危為安;另一方面,更是因為我黨在偉大的革命斗爭實踐中鑄就了偉大長征精神。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內容和支撐力量。

一、長征精神的科學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從五個方面對長征精神的科學內涵進行了精煉概括,他強調:“偉大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盵1]

1.堅定的理想和信念

長征前夕,王明的“左”傾教條主義在我黨內占據統治地位,由于脫離中國革命實際,認不清敵強我弱的形勢,使得紅軍在戰略上完全陷入被動狀態。指揮上的錯誤導致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黨和紅軍一度陷入生存危機。為了保存有生力量,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實行戰略轉移,撤離中央蘇區,開始了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他們縱橫11個省,長驅二萬五千里,穿過40余座高山險阻,跨越近百條江河,與敵人進行了600多次斗爭。紅軍戰士正是以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和人民至上的信念作為精神支柱,經受住了饑寒交迫、傷痛病痛和絕地斷糧等生死考驗,征服了人類生存極限,創造了不朽的人間奇跡,造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

2.不怕艱險,敢于犧牲

長征途中的飛奪瀘定橋戰役,臨危受命的22名戰士,毅然決然成為敢死隊的一員。面對槍林彈雨、處于生死邊緣,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后續部隊打開了通往勝利的大門。長征途中,紅三軍700多名戰士馬不停蹄地在草地上走了7天,就在等待后續部隊的過程中他們缺衣少糧,背靠著背犧牲了。紅四方面軍進入草地的時候,炊事班長照顧患有腸胃病的三名小戰士。在最后兩袋青稞面吃完后,為解決饑荒問題,老班長用縫衣針改成魚鉤,釣魚給三名小戰士補給營養,他自己卻只啃魚骨頭,在即將走出草地時因饑餓而犧牲。

3.獨立自主、實事求是

由于“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指導,紅軍遭受了第五次反“圍剿”的慘重失利,付出了慘痛代價。中國共產黨痛定思痛,召開遵義會議,開啟了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新征程,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黨內的統治和泛濫,確立了毛澤東在我黨的領導地位。恩格斯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盵2]664從此,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基本原則,將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與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具體問題相結合,獨立自主地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4.顧全大局、團結統一

一個跨越十余省、總里程二萬五千里的紅軍長征,各方紅軍啟程時間、出發地點和具體的行軍路線各有不同,卻依然能夠保持協調統一,能夠自覺服從大局,能夠堅決維護黨中央的權威,能夠絕對聽黨指揮、相互策應、協同作戰,不斷粉碎國民黨反動派各個擊破的圖謀,勝利實現戰略轉移。面對黨內矛盾,我們黨的領導人依然以民族大義為重,對張國燾的右傾分裂主義行徑進行耐心勸說、極力爭取,充分肯定紅四方面軍的戰績,避免了紅軍的重大損失,實現了三大紅軍主力的勝利會師。

5.群眾路線,患難與共

長征之所以取得偉大勝利,很大原因是我們黨始終密切聯系群眾、依靠群眾、武裝群眾、團結群眾,充分贏得人民群眾在思想意識、價值追求和情感意志上的認同。出發前夕,中央蘇區人民為了支援前線,籌集糧食,收集物資,自發生產布匹、軍服、草鞋,組織擔架隊,毫無保留為長征勝利提供堅強保障。軍民情深、生死與共,水乳交融。長征初期中國還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廣大農民亟須擁有屬于自己的土地。中國共產黨人在根據地帶領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取消稅捐,發展生產,改善生活,贏得了民心。

二、長征精神的思想政治價值意蘊

1.長征精神的支撐功能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所在

立德樹人是高校安身立命之本,是檢驗學校工作的根本標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應有之義?!拔覀兣囵B的人,必須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這就是我們要立的‘德’?!盵3]337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時代廣大共青團員要做“五個模范”,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要做理想遠大、信念堅定的模范,帶頭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大學生作為時代新人,生逢盛世,重任在肩。理想高遠,信念堅定,就能夠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充分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矢志不渝聽黨話、跟黨走。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長征精神的支撐功能,指的是長征精神具有強烈的自主意識,這種自主自強、自尊自信的革命精神是紅軍頑強拼搏、不怕犧牲的來源,是民族意識的最高層面,成為提高到思想體系的共同心理感情,為穩定紅軍的心理、提高其認識水平、凝聚全黨與全軍的認識提供了思想來源和道德訴求,是黨和紅軍團結和發展的精神來源和心理支撐[4]。長征時期,縱有“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縱有“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紅軍戰士憑著對實現共產主義崇高信念的堅持和追求,咬緊牙關,勇往直前,所形成的堅定理想信念,是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之“鈣”。

長征精神能夠引領青年學生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信心,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精神追求,外化于自覺行動,爭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

2.長征精神的整合功能是維系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的根本保證

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不斷推進的背景下,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逐步凸顯,方式更加隱秘、程度更加激烈、形式更加復雜。西方敵對勢力對中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滲透呈現新的特點,他們打著“自由”“人權”“民主”的旗號,蓄意發揮,借題炒作,運用所謂的“普世價值”論詆毀中國共產黨、攻擊社會主義。文化輸出則是他們進行“和平演變”的另一重要手段,通過影視作品、潮牌服裝等軟文化進行全方位滲透,使我國意識形態安全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這個陣地如果出問題,就會引發社會動蕩乃至喪失政權。青年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是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們實施西化、分化策略的目標群體。

當代大學生思維活躍,善于接受新鮮事物,自主意識強烈,他們能及時通過新媒體等途徑把握時代脈搏。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逐步深入,由“各民族的閉關自守和自給自足狀態”所形成的相互隔絕局面已然被打破,取而代之的則是“各個民族各方面互相往來和各方面互相依賴了”。與此同時帶來的個人主義、功利主義、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等不良思想也在腐蝕著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念,理想信念模糊、缺乏社會責任感和團結合作意識、價值觀“泛功利化”,極大地沖擊和消解了主流意識形態。

長征精神的整合功能,主要是指作為紅軍長征的主體精神,通過對紅軍這個共同體內部關系和思想觀念的調整和修正,形成紅軍戰士的自我價值對紅軍整體價值的順應[4]。將長征精神融入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就是要牢牢掌握主動權和話語權,把當前大學生中不同價值理念和思想觀念進行整合修正,形成青年群體價值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整體順應,引導他們成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3.長征精神的凝聚功能是深化愛國主義教育的力量源泉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明確指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愛國主義情懷根植于每一名中華兒女心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關鍵內容,是固本培元、凝心聚力的重要支撐,是維系民族團結、促進國家統一的精神紐帶。新時期,國際格局的深刻變化給當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帶來強大沖擊,部分大學生愛國實踐的參與度不夠,對社會主義認同感減弱,“知”與“行”出現嚴重脫節,盲目崇尚西方文化制度。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的加速期,升學就業難、人際關系復雜等與當代大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更加突出。他們因此更加注重于自身發展,表現為“功利主義”“實用主義”的傾向性,不能很好地把自我發展與國家發展結合起來。

長征精神的凝聚功能,主要是指作為中國工農紅軍的每位戰士思想和行為的黏合劑,通過愛國主義情懷、高尚的集體主義道德價值觀念和以民族利益為重、北上抗日目標的提供,形成紅軍戰士們共同的價值意識,使個體的紅軍戰士和整體的紅軍隊伍之間產生共同的集體記憶、價值與身份認同,這種相互間的親和力和吸引力,能夠在人與人之間形成共同的思想和心理,從而能夠在紅軍內部產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4]。

愛國主義并非抽象的,而是具體的、歷史的。長征路程道阻且長,途經多個少數民族聚居區,在敵人長期統治下,聚居區人民對紅軍存在很大的誤解和敵意。紅軍戰士無論經過哪個村莊,堅決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并向群眾宣揚黨的方針政策,贏得老百姓的充分信任。正是這份信任感化了當地青年,他們競相加入紅軍隊伍,為了救亡圖存和建設新中國偉大愿景,團結一致,同仇敵愾,在各民族人民心中樹立起牢固的國家意識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長征精神有助于深化愛國主義教育,激發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為祖國各項事業繁榮發展而不懈奮斗。

三、長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邏輯理路

1.長征精神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高度統合。

“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盵5]10馬克思主義能夠抓住事物的本質,為長征的勝利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提供強大的理論說服力。長征精神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的理論統合性,二者均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塑造時代青年的精神內核,堅定時代青年的理想信念,涵養時代青年的價值追求?!伴L征精神孕育形成于黨內正確軍事路線和錯誤軍事路線的斗爭與選擇過程?!盵6]顯然,如果紅軍長征沒有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的指引,繼續奉行錯誤路線,放任極端思想滋生,則無從生成偉大長征精神。馬克思主義為長征精神提供理論賦能,是對中國革命精神的創造和重塑。從形成過程來看,長征精神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斗爭性、實踐性、科學性、革命性、真理性等鮮明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終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具有堅定信念和愛國情懷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其政治屬性的固有內涵和本質要求?!榜R克思主義,尤其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不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內容,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的根本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盵7]25實現其政治屬性的內在要求,核心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通過系統的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成果實現對大學生的思想引領,啟智潤心,凝心鑄魂,引導他們理性認識自身歷史使命,正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大勢,自覺將個人理想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結合起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2.長征精神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天然耦合。

長征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然性的歷史基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長征精神應然性的價值體現,二者具有天然的價值耦合性。紅軍戰士在長征中展現出來敢于犧牲的英雄本色、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團結協作的大局意識、軍民魚水的思想覺悟,造就了偉大革命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在長征的艱難險阻中用理想、意志、行動和生命鑄就的偉大精神,是黨和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現。長征精神體現出中國共產黨人無論處于什么樣的特殊環境、面對什么樣的特殊考驗,始終不忘初心、踐行使命的價值選擇和理想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領導的紅軍長征,譜寫了豪情萬丈的英雄史詩。偉大的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我們要不斷結合新的實際傳承好、弘揚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長征要持續接力、長期進行,我們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樣是為了傳承無產階級政黨堅持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相統一、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的價值立場,教育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價值追求”[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旨歸,就是要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引導當代青年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懈奮斗,就是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帶領當代青年走好自己的長征路。

3.長征精神與高校思政課內容深入契合。

長征精神賦予高校思政課課程建設的內容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高校思政課課程建設的行穩致遠;高校思政課程建設與時俱進,推動長征精神不斷深化,煥發出新的時代生機。思政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承擔著前沿陣地和主渠道的重要角色,教學內容的豐富和鮮活直接關乎課堂教學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親和力,關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趣味性和實效性。長征途中發生的感人故事給予高校思政課生動的敘事資源。長征精神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其涵蓋的群眾觀、發展觀、實踐觀等戰略智慧蘊含深刻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教學目標相契合,引導學生將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入心入腦。紅軍長征是中國近代革命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工農紅軍漫長而艱苦的遠征中,遺留了形態多樣的紅色資源,積淀的革命事跡和典型人物,能夠為《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提供可見、可觸、可信的具象依據,佐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歷史觀,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強政治判斷力。長征中形成了堅持黨的領導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與《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教學目標是一致的,指引學生聽黨話跟黨走,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高校思政課應當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將長征精神引入“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智慧課堂”的立體教學體系,探索“線上+線下”交互呼應的新模式,以實現長征精神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四、長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徑

1.將長征精神融入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

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在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中融入長征精神教育。思政課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著舉旗定向和價值引領的關鍵作用。一方面,將長征中精彩的歷史事件列入思政課程教材中,提升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導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長征精神,賡續長征血脈;另一方面,思政課程教師要以堅定的信念、深厚的情懷、創新的思維、寬廣的視野、嚴明的自律和正直的人格,深入淺出、引經據典、循循善誘,挖掘長征精神的價值意蘊,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罢n程思政”是在遵循各門專業課自身規律的同時,深挖其中的德育元素,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形成協同效應,全方位、全領域、全過程對學生進行價值塑造。應當將長征精神的融入落實到培養方案、課程目標、教學大綱、實習實訓、教學研討、論文設計等各個環節,努力實現“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長征”的良好局面,幫助學生明確自身價值,增強民族自豪感、歷史使命感、社會責任感和文化自信感。

2.將長征精神融入校園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建,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校園文化蘊含著深層次的價值體系,為學生提供了行為參照系,無形中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規范和生活方式。將“長征精神”融入其中,能夠形成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一是開展主題活動。例如舉辦長征精神專題講座、講好長征故事、長征精神征文比賽、情景劇演出、定期展播長征題材的紀錄片等活動,增強學生對長征精神的認同感。二是豐富育人載體。以宣傳櫥窗、橫幅標語、雜志期刊等為物質載體,將長征精神融入優秀班集體、活力團支部和文明宿舍的創建活動中。在圖書館設置長征精神讀書角,增加長征精神系列叢書館藏量,提升學生對長征歷史文化的認知水平。在教學樓、宿舍及道路的命名上引入長征典故,激發學生興趣和關注,鼓勵大學生自覺踐行長征精神。三是占領網絡陣地。根據《2023年中國互聯網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3年6月,中國網民總量達到了10.51億人,占全球網民總量的23.4%,位居世界第一。其中,當代大學生的數量比重占絕對優勢,是信息化時代的“數字原住民”。因此要建好“長征精神”主題網站以及“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平臺,充分發揮新媒體傳播快、受眾廣、扁平化的優勢,有理、有據、有節地把長征精神“滴灌式”浸潤到學生心間。

3.將長征精神融入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對于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盵9]高校應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深入基層,與人民群眾手拉手、心連心,了解國情、觀察社情、感知民情,錘煉品德修為、練就過硬本領、增強家國情懷,將小我融入大我,積極貢獻青春力量。紅軍長征途經十余省,留下了數不清的紅色文化符號,作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動教材,可以在身臨其境中充分調動積極性。一是依托自身辦學特點和專業優勢,開展個性化長征精神學習教育。如收集分散在全國各地的長征遺址拍攝制作紀錄片、共繪長征二萬五千里畫卷、舉辦“音樂主題黨課”等,讓“家門口”的紅色資源成為學習長征精神的“活教材”。二是創建社會大課堂,實現知行合一。學生走出校園,參觀革命遺址、重走長征路、尋訪紅色足跡、慰問老紅軍等都是對革命時代的真實投射,以穿越時空的優勢在重現歷史過程中實現在場記憶建構,培養大學生勇于擔當、樂于奉獻的家國情懷。

猜你喜歡
長征紅軍思政
我們為參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長征”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少寨紅軍橋
十送紅軍
再唱十送紅軍
倔強的小紅軍
長征五號首飛成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