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課程建設的實踐研究

2023-04-19 19:04楊杰
中學生學習報·教研周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課程建設實踐核心素養

楊杰

摘 要:在21世紀下的教育領域專注于研究“培養什么樣的人”,基于此背景衍生出核心素養一詞。一直以來中國體育課堂始終堅持傳統教育觀念,主要為“說教式課程、考試性課程、簡單技巧課、安全課程、軍事課”這五大課程形式,以至于體育課經常被占用,重視度不高,出現重文輕體的情況。體育教學模式作為體育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是設計、組織和規范體育教學活動的一套方法論體系,是有效銜接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的橋梁。所以,為了突破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高校體育應該主動加強體育教學方法的變革,研究培養體育專業核心素質的體育教學方法,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普通高中體育;健康學科;核心素養;課程建設;實踐

1體育學科核心素養下高中體育教學模式運用中存在問題

1.1體育教學模式的運用不夠多元化,不能滿足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不能僅依靠單一的體育教育模式。根據調查結果可知,高中體育教師始終注重將體育教學與多樣化的體育教學模式相結合,這一舉措從某種程度上有助于實現多樣化的體育教學模式局面。但在筆者的調查研究中注意到,傳統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模式中始終占據重要地位,約達80%。相比之下,其他教學模式的使用仍舊偏低,不利于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如自主式教學模式、發現式教學模式、成功體育教學模式等,盡管表面上看我國的體育教學模式呈現出多元化的狀態,但是現實情況中的應用不足,還需要進一步強化。

1.2學校對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內容選擇不合理

體育課堂教學的實施與學期制定的內容計劃幾乎是不同步的,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或提高教學質量都沒有益處。筆者通過調查還發現,當前許多高中體育課程在教學內容的制定上,還是以田徑和球類項目為主,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而影響了體育教學效果的提升。

2體育學科核心素養下高中體育教學模式運用的優化對策

2.1選擇特色體育鍛煉,確定體育中的心理健康干預思路

體育鍛煉對于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具有重要促進作用。要想充分發揮這一作用,就要把握學生的需求與實際情況,從學生角度出發,選擇真正適合學生的體育鍛煉,兼顧體育鍛煉的運動性與趣味性,從而讓學生對體育鍛煉形成興趣,讓學生在全身心參與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實現心理的向好發展。根據高中體育課程內容、學生的體育鍛煉情況來看,大部分高中生對田徑類運動、籃球類運動無感,這是由于這些運動往往伴隨著體育考核與測試,很容易引起學生對考試、升學的聯想,學生難以在這些常規運動中獲取樂趣?;诖?,高中體育教師引入“軟式棒壘球”這一運動項目,這一運動以棒球為主,運動的過程中涉及技戰術、心理訓練、運動模式、團隊配合、個人體驗等各個方面,符合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體育鍛煉需求。在體育鍛煉之后,教師根據班級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分析與評估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問題,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鍛煉形式,形成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干預思路。

2.2改變體能練習的枯燥模式

體能練習比較枯燥,學生容易感到乏味,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注意改變教學方法和形式,比如把音樂融入體能練習當中,讓學生跟著歡快的音樂進行練習,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我們在選擇音樂時要符合高中生心理特點,還要符合體能練習內容,比如說節奏感強烈的音樂可以用于跑步、仰臥起坐等。節奏緩慢柔和的音樂可以用于靜力性運動,如平板支撐、拉伸練習等。教師在設計提升上肢力量的體能練習中,可以播放音樂“相信自己”,采用“疊羅漢”的方式,具體做法是兩名學生一組,一名學生進行平板支撐,另一名學生雙腳放到該名學生的背上進行練習,30秒后兩名學生交換位置,雖然難度有所增加但是兩名學生練習熱情卻變高了。

2.3突出教學過程的理解性、體驗性與反思性,進一步強調體育教學模式運用的學生主體性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是運動技術和運動技能,關注學生在學習運動技術和技能時的體驗感、參與感和情感需求,讓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活動運動技能的同時實現心理成長,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另外教師也應當轉變自身角色,改變教學主導者的觀念,成為學生體育學習的推動者和引導者,幫助學生實現內在的自我建構過程。體育教學模式的人文化是指轉變教學過程,從過去教師傳授學生知識,學生被動接受,轉變為觀學生教學活動中的體驗、理解和反思。其中的理解性指的是學生根據所學習和掌握的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正確認識體育運動背后的規律,通過學習認識到生命個社會的意義,感悟體育價值。

2.4運用多樣化、差異化的教學方法,進一步體現體育教學模式運用的學生個體差異

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需要按照核心素養多關注動作的完整性,使用完整練習法,保證學生會正確使用一項或多項完整的運動技能;另外教師可在教學中引用領會教學法,讓學生更多地掌握運動策略和運動規則,養成戰術和技術運用的觀念,以達到學生運動能力提升的目的。除采取講解法之外,還必須和探究法結合起來,啟發學習者進行反思與探究,發揮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習者對健康常識的掌握;采用多媒體教學法,利用錄像、教具等向中小學生介紹出有關的衛生常識,以提高的保健意識,并充分調動中小學生的鍛煉趣味。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教師動態使用預防與糾正錯誤法,根據學生的錯誤動作帶領學生一同分析和尋找解決的方法。在運動人格的訓練中,讓學習者在各種場景下塑造不同的人物,達到不同的動作情感感受。

結論

綜上可見,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對于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了促進高中生身心素質水平的提升,對高中體育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便極有必要。體育教師應通過不斷改革教學思路、教學理念、教學組織形式、教學內容來推動教學效果的實現,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快樂、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

參考文獻:

【1】魏佳.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與改革探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12).

【2】鄭振元.淺談高中體育教學創新模式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6(33).

猜你喜歡
課程建設實踐核心素養
“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基于卓越計劃的金屬結構材料課程實踐化改革與建設
資源、生態與環境學科群體系下普通地質學課程建設思考
初中政治教學中強化新八德教育探討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生物專業師范生教學實習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