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本科理工類動態教材建設的研究路徑探析

2023-04-19 11:55任霄雅
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動態技能教材

楊 彬,任霄雅

(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河北 石家莊 050091)

職業本科教育是適應國家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變革增長迫切需要人才培養提質升級的必然結果,滿足了國家對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順應了“中職-高職-職業本科”職業教育一體化的發展趨勢?!秶衣殬I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指出了職業本科教育類型定位,與普通教育具有同樣的重要地位,《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提出推進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縱向貫通,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高標準建設職業本科學校和專業,解決了國家在人才供給結構方面面臨的“層次”與“類型”的雙面矛盾。2019 年國家批準了首批職業本科教育試點院校,對于職業本科教育穩步高質量發展、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具有重要的戰略指導意義[1]。

教材作為職業本科教育教學模式的主要表現形式和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是適應職業本科人才培養提質升級的重要抓手,是高質量、高水平建設職業本科專業的重要依據。理工類教材是應對國家產業轉型升級、技術變革對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迫切需求的核心體現,需要融入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新業態的技術技能的發展規律。動態教材是為研究職業本科教育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和課堂教學實際提出的新概念,適應國家倡導的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的立體化教材并配套信息化資源,適應項目式、任務式、工作過程導向等教學模式的教材發展趨勢[2]。探索職業本科教育動態教材建設的路徑,有助于提高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數量與培養質量。

一、職業本科動態教材的內涵

職業本科動態教材是在教育信息化教學改革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教材建設新理念?!皠討B”是對國家提倡的新形態教材新時代的重點闡釋。動態教材需要具有動態建設過程、動態內容呈現、動態教材形式、動態參與成員、動態審核模型等特征。

在建設過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整合電子教材和互聯網教學平臺,將教材的開發、應用與管理在互聯網平臺上融為一體,實現教材的開放與共享,及時融入課程思政元素,融入相應行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等新內容,結合企業實際需要安排教材內容,注重內容的可操作性,依托信息技術動態更新。在形式上,以活頁式教材、數字教材(電子出版物)的形式為理論參考基礎,以專業課課程標準為核心,將文本、課件、教學視頻、配套音頻等教學資源整合,從微課、金課、課件的素材與實例、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國家規劃教材等立體化的教學資源方面展開,適應項目化、結構化、模塊化專業課程和教材出版的基本要求。在參與成員中,需要政府、學校、行業、企業、信息與技術人員、學生共同參與,搭建多主體教材研發團隊,以滿足人才成長規律為宗旨,各取所長,深度參與到教材編寫中。在審核模型上,成立教材管理委員會,建立教材內容動態調整機制,定期召開教材內容線上審核會議,縮短審核周期,同時定期對使用動態教材的一線教師與學生開展有關教學成效與使用情況等方面的調研,及時調整、優化教材的內容與結構。

二、職業本科動態教材特性分析

一是體現職業教育類型定位。職業本科動態教材的開發與編寫需要注重高職??坪透呗毐究沏暯?,遵循職業本科教育教學特色、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職業本科教育對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過程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必須符合時代職教特征、跟隨技術發展步伐、滿足社會市場需求、遵循人才培養規律、對接職業教育發展趨勢、適應新崗位、新職業標準的辦學理念,主要針對中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的職業崗位的先進性、復雜性、集成性等特點,培育職業本科學生的崗位勝任能力,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專業技術能力、應用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復雜問題的能力。

二是符合職業教育教材的開發路徑創新。教材作為職業本科專業高質量建設的重要內容,為國家大力推動職業本科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3]?!丁笆奈濉甭殬I教育規劃教材建設實施方案》中明確指出了加快建設新形態教材;探索紙質教材的數字化改造,為新時代職業本科教育教材高質量編寫指明了發展方向、呈現形式提供了發展思路,將職業本科教育發展中教材的作用提高到了一個重要的位置。數字教材體現了職業教育的數字化升級,隨著技術的發展不斷更新,可以利用數字化的獨特優勢,對工作場景進行圖片、視頻、三維建模等真實呈現;活頁式教材從崗位能力、實際生產項目出發,把理論知識點、技術技能點、創新能力點以及職業素養有機融合在一起,以模塊化的內容形式呈現、活頁式的方式裝訂出版;工作手冊式教材不同于活頁式教材也不同于實訓指導手冊,主要體現工作過程實操和技能的學習,把實訓內容、理論知識、項目過程、評價反思結合在一起,內容更加與企業實際生產相契合。以上三種教材都獨具特色,而動態教材更進一步,是一種新型的可聽、可視、可練、可互動的教材開發路徑,適應結構化、模塊化、項目化等職業本科專業課程教學和教材出版要求,從形式、內容、方式等方面,跟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法等“四新”技術的發展步伐以及崗位的需求變化動起來,及時更新、及時融入,讓教材動起來,把最先進、最前沿的知識呈現到學生面前。

三是滿足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的現實需求。職業教育的本質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職業教育教材承載著國家意志和社會的價值期待,是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關鍵載體。隨著工業4.0 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新能源等技術迅猛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也呈現出綜合化和多樣化的趨勢,這就要求職業本科院校轉變人才培養方式,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而教材建設需要與教學改革步調一致。動態教材的建設兼具產業性與教育性,緊跟行業升級節奏,反映最新技術、工藝,融傳授知識、培養技能、提高素養于一體,符合當前的理實一體化課程建設需求,同時“互聯網+職業教育”的建設模式能夠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支撐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實現“實時可學、處處能學”,滿足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成長需要。

三、職業本科理工類教材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職業本科理工類教材作為職業本科教育發展的核心要素,隨著職業本科教育的不斷擴大,基本已經打通了發展的路徑,職業本科理工類教材在形式、內容、質量等各方面都提高了一個層次,但由于職業教育本科發展起步較晚,針對性的理工類教材剛剛起步,在教材內容、教材形式、教材編寫團隊、教材審核模型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教材編寫內容更新滯后

職業本科教育的核心是培養符合新時代技術發展規律的人才,補足社會對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缺口,是對高職??平逃纳壟c內涵特征的提升,具有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雙重屬性?,F有教材的內容跟不上社會技術發展的步伐,產業高端與高端產業體現不明顯,最近的研究成果很難融入到教材中,與社會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缺口吻合度不高,直接影響了職業本科人才的培養質量,教材在內容層次上也存在著滯后的問題,缺少為企業提供中高端服務、解決較為復雜問題、理論分析問題、較為復雜操作能力的模塊和項目,一味的從高職??平滩牡幕A上“流水賬”式的擴展和延伸,缺少層次的提升、深度的挖掘和內涵的融入等問題。

(二)教材呈現形式多而不強

職業本科教育教材呈現出不同的形式,數字教材(電子出版)、活頁教材、工作手冊式教材等并配有信息化資源層出不窮。各種形式的教材從表面上給教師們上課帶來了便利并提供可選擇性,提高了課堂的效率與利用率;但是從教材使用者的角度來看,數字教材適應了信息化時代的發展、活頁教材適應了新技術發展帶來的知識的可擴展性、工作手冊教材適應了企業工作任務標準的現場呈現性、信息化資源適應了線上學習的新趨勢,不同形式教材的選用給教師們帶來了迷茫,教材形式多而不強,難以選出一本適合職業本科學生特色、學生特點的新式教材,培養的職業本科人才質量達不到教學標準的要求。

(三)教材編寫團隊缺乏特色

職業本科教材編寫目前主要是以學校教師為主導力量,企業技術骨干人員參與度低,幾乎沒有政府和行業人員的參與。學校教師具有資深的教學經驗,準確把握了職業本科學生的特點,具備資深的專業理論教學能力和科研探索服務能力。但是政企行校四方聯動實施程度不夠,教材編寫團隊參與的單一性,很大程度上沿習了高職專業教育的教學特點和教材呈現形式,缺少對職業本科教育人才的培養動態更新、準確定位和深入研究,導致教材很難從技術更新發展角度上創新提升,缺乏職業本科教材的特色。

(四)教材審核模型過于單一

教材審核模型主要包括樣章編寫、審核、編寫、審查、出版等流程,需要遵循教材的教育性、系統性、政治性、科學技術性等標準與規律,從樣章的編寫到正式出版發行,一本教材正式出版大約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周期時間長,難以滿足職業本科學生對新技術的需求和新崗位能力的培養?!堵殬I院校教材管理辦法》中要求,職業院校教材實行分級分類審核,堅持凡編必審;教材選用遵循凡選必審。目前教材出版發行的審核制度比較成熟,重點審核教材的政治性、學術性,促進教材內容的實用性、適用性,審核模型基本采用成立的教材建設委員會,通過單一人工審核的方式。但當前隨著職業本科教育的普遍發展,人工單一的審核方式在速度上很難滿足職業本科教育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審核模型的過程復雜、時間緩慢,審核的準確性也達不到預期的要求。

四、職業本科理工類動態教材建設的路徑

職業本科教育起步比較晚,近幾年發展趨勢迅猛,教材作為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要素,在專業建設、“三教”改革、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占有決定性地位。由于職業本科教育具有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的雙重屬性,定位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旨在培養理論知識較深入、實踐操作技能和技術應用能力扎實、能夠勝任產業轉型升級和技術發展崗位形勢變化的人才。理工類專業作為科學研究、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的主陣地,為科技發展和產業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理工類教材建設需要跟蹤行業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新標準的變化與升級,體現“動態”更新審核的特點,符合人才培養方案中素質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的培養需求,并遵循職業本科學生的發展規律與特點,滿足思政元素的融入、理論知識的深入、實踐操作技術技能的滲入的要求,為后續開發數字教學資源等奠定基礎[4]。

(一)素質目標上,融入“思政+工匠”的思想

教材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載體,要重點發揮其育人功能,滿足新時代的新要求。在教材框架的制定過程中,要主動梳理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思政元素都是靜態呈現的,只有通過內在的精神才能將其融合在一起。在設計時要以“靜態”的思政理論向“動態”的社會生活過渡,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生活體驗,擴充學習資源,激發自主思考。強調以內容學習向素養學習轉型為重點,強化學生的學習過程,加強對學生學習評價的引導,使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獲取,強化教材內容從“學科知識”轉向“學習經驗”。把握好形式靈活、內容更新及時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要,逐漸建立起以學生為中心的動態學習生態系統,適應不同學習情境的學習需求。

將工匠精神的內容融入教材,需要深度挖掘工匠精神的時代內涵。工匠精神一直以來都在促進社會的發展,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體現了濃厚的傳統文化根脈。工匠精神既有傳承性,也有時代性,新時代賦予工匠精神以新內涵。弘揚工匠精神,正是與“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時代樂章同頻共振。在新時代,工匠精神不僅是一種職業精神,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和價值觀?!白⒅丶毠?、追求卓越、勇于創新、崇尚實踐”是工匠精神的新時代特征。要把工匠精神培育與職業道德教育相結合,在職業道德教育中潛移默化地融入工匠精神,以“崇尚勞動”、“無私奉獻”的職業價值觀作為引領,注重引導學生從小事做起,講實效、做實事,營造務實不浮夸的環境氛圍,讓學生認識到在每一個平凡的崗位上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實現自身的價值,并在實施過程中能夠獲得真正的滿足與成就感。

將工匠精神與思政元素相結合,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更加實用的知識內容,通過對實時、鮮活案例的不斷積累與總結,利用貼近實際的分析方法將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價值觀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去,聚焦學生的關注點,激發學生學習效仿的興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職業認同感,提升責任感,從而有效提高職業道德。

(二)知識目標上,創新“理論+項目”的路徑

傳統的教材以系統性的理論知識為主,重視學科內容的完整性,教材內容的固定不能及時與行業發展相接軌。職業教育的動態教材應該按照“以學生為中心、學習成果為導向、促進自主學習”的思路進行項目式設計,注重能力培養專業化和教學內容職業化的特點,通過學習任務引領,明確項目任務,培養學生的深度學習意識,使學生在經歷了完整的工作過程直到完成學習任務后,可以從中獲取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技能等關鍵能力。在知識設計上應更加注重教材內容的實用性和職業性,在保證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的同時,應以適應課程的綜合化和項目化的需要為追求,幫助學生從抽象的書本概念中走出來,通過實際經驗,構建屬于自己的綜合職業能力體系,最終實現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知識學習的統一。

以職業能力為核心,構建項目化的學習模式,將職業能力的提升落實到實際操作過程中去。由于職業的特殊性,可能存在幾項職業能力對應一個項目的情形,可在項目中設置綜合水平的學習成果評價,將知識、能力和正確價值觀的培養有機結合。設計項目化學習內容,可基于真實的工作場景,采用項目式結構設計學習任務,內容上應從簡單到復雜進行編排,確定每個學習任務的學習目標、實施步驟、相關知識、練習實操和評價內容[5],使學生在完成一個項目的學習任務之后就可以掌握此項學習任務下對應的一項或幾項職業能力。學生在完成所有的學習任務的同時也就整體上了解了一個典型工作的任務,促進其適應以行動導向為目標的學習模式,不斷鍛煉學生的行動邏輯,幫助學生學習如何工作,實現有效學習。

項目化的設計理念,可結合理論知識,對工作實際中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分析,有效地反映實際崗位中的工作內容,向學生傳授真正的工作過程知識。教材的內容須來自真實的生產和生活實踐,教材中的知識不應僅僅是對人類過往生產生活經驗的總結和概括,應將書本中過時的、靜態的、間接的學科邏輯知識向工作中現場的、動態的、直接的行動邏輯知識轉化,需要不斷鼓勵學生積累在解決實際問題當中獲取到的屬于自己的知識與經驗。對教材中的知識及時更新,使教材內容能夠緊跟時代,適應行業、企業對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的需求和變化,使新知識可以快速地走進課堂,真正實現教材知識的動態更新。

(三)能力目標上,體現“實操+技術”的特色

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任務思維能力,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專業技能大賽對職業院校培養技能人才有著明顯的價值引領和導向作用。但競賽中出現的新規范、新要求往往不能在傳統教材中實時更新,甚至有時競賽內容在教材中找不到合適的原型,因此對于知識點的學習要逐漸轉變為發展潛能的學習。在重視“硬技能”的同時,加強“軟技能”的滲透,要逐漸轉變學生依賴教師、依賴以灌輸知識為主的學習模式,要著力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大量的實操,不斷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激發學生創新的能力。

職業能力是體現在真實工作情境中、基于工作過程中的能力,要遵循其從易到難的規律過程。通過分析企業工作崗位和典型工作任務,可以明確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時需要具備的職業能力,形成系統化職業能力清單,反映相應職業崗位的能力要求,動態適應產業發展趨勢和行業企業人才需求。涉及實踐技能的具體問題,應堅持加強對技能的系統學習,可根據企業生產中實際的職業崗位需求,選取具有普遍意義的典型性工作任務,選取源自實際崗位中的真實產品、工藝、方法、操作規程、標準等,引入典型案例,進行典型化處理和示范,注重以真實生產項目、典型工作任務、案例等為載體組織教學[6]。職業本科的教材,要基于職業體系和技術體系來開發建設,需要符合技術的發展邏輯,針對不同職業崗位,根據具體的要求,培養學生基礎技能的同時還要大力發展技術研發等創新能力和綜合職業素養的培養,遵循職業教育教學“行動體系”框架。

(四)總體編排上,適應“動態+更新”的模式

面對經濟和產業的飛速發展,職業教育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發展要求。教材要及時更新,才有利于人才的培養,有利于產業的發展。在職業教育的發展過程中,應采用更加開放、協同、可持續的方式,形成一個多元參與、多元合作、多元發展的新理念,根據“教育生態學”概念中的聯系觀、平衡觀、動態觀等特點,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系統。教材的編寫從個體的智慧變為集體智慧,把對教材中知識內容的單向傳播變為內容的動態生成,即以書本為基礎,大量吸收與學生知識、技能掌握與個性發展相關信息的一個動態生成過程。動態教材應有效地進行資源共享,協作學習、知識內容的修改和增補都應被及時所見及更新,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提高教學質量。

職業教材的動態設計要格外注重促進知識的不斷積累、知識更新與知識創新,要支持對教材的重組和修改,可以實時獲取動態數據。對數據要能及時更新,以便達到對資源的最合理利用,利用其提供的豐富的、可定制的教學資源,形成動態的學習資源核心系統,可適用于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進行靈活的分層學習。要將原有的知識、資源、信息技術平臺等有機結合起來,實現教師與學生對教材內容共同的擴充和修改,聚合新資源,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方式。

隨著政策變化、信息技術的發展和迭代、產業的不斷升級,為適應時代發展需求,動態教材應借助信息化技術拓展、拓寬教學方式和方法,將紙質教材與信息技術相結合,開發配套在線題庫,應用工具、數字資源等,賦予教材更加多樣化、層次化、差異化的形式,使其呈現出更為獨特的價值和功能,實現按需定制、菜單化選擇,充分體現其靈活性和拓展性,及時動態更新由時代發展所帶來的新理念、新政策、新技術、新標準、新規范,保證教學內容與時代同步,更好地滿足教與學的需要[7]。

五、結語

職業本科院校動態教材的建設符合現代教材改革與專業發展的需要,為培養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在動態教材的建設中,要圍繞素質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總體編排四方面,融入“思政+工匠”的思想、創新“理論+項目”的路徑、體現“實操+技術”的特色、適應“動態+更新”的模式,最大限度地克服目前職業本科院校教材無法實時修改與更新、技術知識落后行業企業發展、互動范圍有限等缺點,做到緊扣時代發展,緊跟技術前沿的步伐,更快、更好、更新地滿足職業本科院校理工專業教學需要與人才培養提質升級的需求,推動我國職業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

猜你喜歡
動態技能教材
高級技能
國內動態
國內動態
國內動態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動態
秣馬厲兵強技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