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的跨文化教學:培養學生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

2023-04-19 11:55趙俊霞劉雨佳
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外語跨文化思政

許 楷,趙俊霞,劉雨佳

(1.西安外國語大學,陜西 西安 710128;2.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河北 邢臺 354035 3.北京科技大學,北京 100000)

隨著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世界各國在社會、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擴大。同時,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中國文化正在走向世界。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币虼?,英語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對世界文化的認識、了解,也要加深學生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堅定文化自信,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

一、外語課程思政視域下的跨文化能力

(一)外語課程思政的獨特性

從課堂教學出發,文秋芳(2021)將外語課程思政的內涵解讀為,“以外語教師為主導,通過外語教學內容、課堂管理、評價制度、教師言行等方面,將立德樹人的理念有機融入外語課堂教學各個環節,致力于為塑造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揮積極作用”[1]。

此外,外語課程思政具有其獨特之處。例如,在與其他國家文化進行比較的基礎上,外語課程能讓學生更加堅定文化自信,更加尊重其他文明,對文明交流互鑒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有更鮮活、更深入的理解。同時,外語“課程思政”建設是講好中國故事的基礎[2]。為了讓世界更好地認識、了解崛起中的中國,外語課程還肩負著新使命,即培養學生用外語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

(二)對跨文化能力的新解讀

培養學生的跨文化能力是外語課程思政的重要內容。孫有中解讀了跨文化能力的內涵,指出要“理解中外文化的基本特點和異同,得體和有效地進行跨文化溝通”[3]。目前,對跨文化能力的認識大多局限在比較、理解中外文化差異上。

隨著外語課程思政的深入推進,跨文化能力的內涵在不斷豐富,目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其一,中外文化差異存在于多個層面,需要具體分析和應對[4]。其二,外語課程應從國際化的維度去挖掘課程思政元素,通過中外文化交流和比較,強化對中華文化的認同,進而樹立文化自信[5]。其三,跨文化能力不是一個價值中立的培養目標,而是有著較強的政治性和意識形態性。對此,學生應該堅定四個自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能夠清晰認識和評判中西方文化差異和意識形態,不斷提高用外語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6]。

因此,跨文化能力的培養不能局限于語言語用層面上的跨文化差異。如果過于強調某些零碎的跨文化交際策略技巧,忽略了跨文化交際中的思政教育,學生就無法成為合格的中外交流人才,不能在跨文化交際中傳播中國理念、中國聲音和中國智慧,更不能勝任大國博弈中的跨文化交際重任[7]。

二、講好中國故事的素材選擇

講好中國故事是學生跨文化能力的綜合展現。中國故事的素材選擇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內容,目前,學界關于“用外語講好中國故事”的素材選擇大多為中國優秀傳統歷史文化。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五千年來生生不息,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和廣泛的影響力。同時,中華文化蘊含著豐富多彩的傳統歷史文化故事,為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因此,學生要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和傳統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

然而,“講好中國故事”的選材較少涉及當代中國故事。一項針對在華留學生的調查顯示,外國留學生最喜歡的中國元素不是京劇、餃子或孔子,而是“新四大發明”—高鐵、網購、支付寶和共享單車。這說明,相對于歷史,很多國外受眾對今天和當代的中國更感興趣。他們渴望了解當代的中國,了解今天的中國及中國人在干什么。因此,“中國故事”不能局限于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的故事。

同時,何寧、王守仁強調,“在國際傳播中,普通老百姓的真實故事在媒體中更有說服力[8]?!币虼?,學生還應通過各種渠道、以各種方式來講述普通中國人的故事,從而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此外,“中國故事”的選材可以適當涉及中國時政。引導學生關注時事,關注國家的發展,積累時事的英語詞匯表達,清晰認識和評判中西方文化差異和意識形態差異,為講好中國當代故事做好知識積累。

三、高職英語跨文化教學實踐:培養學生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

基于對“跨文化能力”的深入認識,《高等職業教育??朴⒄Z課程標準(2021 年版)》(以下簡稱為《課程標準(2021 年版)》)強調“多元文化交流”,突出中國文化主體性,學習外國文化的目標有了鮮明的中國特色。此外,《課程標準(2021年版)》還強調,“能夠識別、理解、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拓寬國際視野,增強國家認同,堅定文化自信,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日常生活和職場中能夠有效進行跨文化交際,用英語傳播中華文化”[9]。

《課程標準(2021 年版)》為學生跨文化能力的培養指明了方向,但如何落實到課堂教學中有待逐步摸索。因此,本文將結合高職英語教學實踐,以英語課程為載體,挖掘世界優秀文化、中華文明等思政元素,發揮課程的人文屬性和育人功能,并設計相應的故事亮點,將之融入英語教學全過程,在提升學生聽說讀寫譯等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

(一)引導學生堅定文化自信

堅定文化自信是培養學生跨文化能力的重要內容,也是講好中國故事的基礎。通過加強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歷史和價值觀的學習與傳承,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認同自己的文化身份,從而培養起堅定的文化自信。只有學生對中國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認同,才能用恰當的方式講述給別人聽。同時,講好中國故事是展示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學生通過識別、理解、尊重中外文化,可以向他人講述中國故事,展示中國的獨特魅力和多樣性,在跨文化交流中展現文化自信,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對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堅定文化自信心。教師向學生介紹外國文化時,要同時與相應的中國文化對比,幫助學生加深對中外文化差異的理解,提高其應對中外文化差異的能力。例如,在介紹各國見面禮儀時,師生積極互動。在了解握手、擁抱、鞠躬、吻面等國外的見面禮之外,教師還介紹了中國傳統見面禮——拱手禮,并親自示范其動作要領;隨后邀請學生到講臺展示,讓所有學生親身體驗拱手禮。經此,學生識別、理解了中西方問候方式的差異:西方人喜歡親密的身體動作,而中國人講究以人和人之間的距離來表現出“敬”。這種距離不僅散發著典雅氣息,也比較符合現代衛生要求。因此,學生們一致認為拱手禮體現了我國中華禮儀之邦的燦爛文明。由此,學生為優秀的中華文化感到自豪,堅定了文化自信,提高了主動了解傳統文化的意愿,內心更加認同中國文化,為講好中國故事做好了準備。

(二)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在外語教學中開展跨文化教育首先應該更新觀念,增強認識[10]。為講好中國故事,應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即培養學生識別、理解中外文化差異的能力,理解跨文化能力的意識形態性。

1.識別、理解中外文化差異

高職英語教學實踐中,具體表現為讓學生在認同中華文化、擁有文化自信的基礎上理解、掌握外語國家地區文化及其交際特點,有效地進行跨文化交流。在了解中西方語言文化和表達習慣差異的基礎上,學習中國文化詞語的英文表達方式,注意詞匯的感情色彩,準確地傳達中國文化內涵。

例如,在“中國十二生肖”一課中,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探究十二生肖的文化內涵。經討論,學生認識到十二生肖中,每一種動物代表著中國人的某一品質,兩種動物為一組,其所代表的品質互補。例如,第一組老鼠和牛代表智慧和勤奮。隨后,教師引導學生嘗試用簡單的英語講述十二生肖的故事。在此過程中,學生認識到十二生肖翻譯成英語并不只是簡單的語言轉換,還應準確地傳遞其文化內涵。

以“牛年”為例,牛代表勤勞,是勤懇踏實、淳樸、無私奉獻、任勞任怨的象征。在英語中“?!庇兄S多表達,例如cattle,cow,bull,ox 等等。對此,“牛年”中的“?!钡挠⒆g應進一步區分其詞匯色彩和文化內涵。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這些單詞的詞匯色彩和文化內涵進行探究,發現“ox”在西方文化中代表“努力工作”,與十二生肖中?!叭蝿谌卧埂钡奈幕⒁庀喾?。因此,“牛年”的英譯應為“the year of ox”。若將“牛年”譯為“the year of cow”,會讓外國人誤以為中國的生肖“?!痹⒁狻芭橙跄懶?,畏縮不前”。由此,學生深刻認識到講中國故事,尤其是在講中國傳統文化故事時,要關注中西文化差異,辨析用詞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內涵,不能局限于語言層面的轉換,要關注接受者的反應,準確傳達文化內涵。

2.理解跨文化能力的意識形態

“跨文化能力”不是一個“價值中立”的培養目標,而是有著較強的政治性和意識形態性。雖然《課程標準(2021 年版)》并未提及要在教學內容中增加時政內容的外文表達方式,但教師可引導學生認識在政治層面的中外文化差異,例如對民主、人權和環保責任等議題的看法,以便學生在其外國朋友聽信了西方媒體對中國污蔑的謠言時,能恰當地擺事實、講道理,澄清“謠言”。

對此,教師可以在教學實踐中適當添加時事內容,例如中國最新一周發生的大事如何用英語表達?!白g世界”“有譯思”等英語學習公眾號每周分享一周熱詞,用英語介紹中國一周的熱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這些公眾號,積累時事詞匯,以便能用英語更好地講述發展中的中國。

(三)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講好中國故事是外語課程思政的重要內容,其語言教學目標是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在講好中國故事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深刻理解故事內容,準確地表達故事情節和意義。因此,教師需要在語言知識方面進行系統化的教學,包括詞匯、語法、句型以及聽說讀寫技能等。此外,教師還需注重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和組織能力,使學生能夠自信、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例如,可以通過小組討論、演講比賽、寫作等方式來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例如,在學習Sightseeing(旅游)這一單元時,學習任務為介紹國內的旅游城市或景點,具體為小組活動,制作PPT 課件并展示。以課文Travelling in Prague(布拉格旅游)為范例,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總結旅游城市描述的相關表達,并仿照范例完成英文作文《我最愛的***》。教師向學生推薦學習資源:學習強國的傳播中國板塊、中國日報網、中國旅游網等。在此基礎上學生制作了《我最愛的家鄉》、《我最愛的景點--冉莊》和《我最愛的城市—保定》等PPT 課件,展現了改革開放后的美麗鄉村建設,宣傳愛國教育景點、古老與現代文明共存的魅力城市等。通過搜索相關的圖文資料并在課件中展示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了學生對家鄉乃至祖國的熱愛之情。由此,實現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講好中國故事能力的教學目標,用英語講述身邊的中國故事,讓世界了解真實、全面、立體的中國。

四、結語

外語課程不僅在學生理想信念的確立、價值觀的塑造上發揮重要的引領作用,也讓學生識別、理解、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拓寬國際視野,增強國家認同,堅定文化自信,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外語課程思政的視域下,跨文化能力的內涵不斷豐富,中外文化差異存在于不同層面,需要分層對待;跨文化能力具有較強的政治性和意識形態性,在教學時應適當引入時政內容的外文表達,以便學生在面對西方媒體的污蔑時能恰當地陳述事實,澄清“謠言”。

提升學生的跨文化能力是外語課程思政的重要內容,講述中國故事是培養學生跨文化能力、綜合語言能力和文化素養的有效途徑。通過講述中國故事,學生可以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學生還能深入了解中國文化、社會,增強文化自信,識別、理解、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元性。同時,講好中國故事也是高職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本文結合高職英語教學實踐,為培養學生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一些教學策略方法,助力學生用英語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猜你喜歡
外語跨文化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超越文明沖突論:跨文化視野的理論意義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外語教育:“高大上”+“接地氣”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大山教你學外語
大山教你學外語
跨文化情景下商務英語翻譯的應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