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民族地區農旅融合發展的SWOT分析
——以三江侗族自治縣岜團村為例

2023-04-19 12:22唐翠英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融合旅游農業

唐翠英,覃 洋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柳州 545006)

引言

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再次提出鄉村振興要開發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線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產業振興是重點,而產業融合是產業振興的有效途徑,農旅融合則是農村產業融合的重要途徑。民族地區是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點區域,也是難點區域,農旅融合發展是實現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重要突破口。本文以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岜團村為例,通過SWOT客觀分析民族地區農旅融合發展中的優勢、劣勢、機會及威脅,并通過戰略組合分析促進三江侗族自治縣岜團村發展的優化策略。

一、三江侗族自治縣岜團村農旅融合的必要性

農旅融合是以農業資源、生態資源和鄉村旅游資源為基礎,在有機農業、休閑觀光、康體養生等領域實現產業融合與轉型升級的新形態,強調突破農業發展空間,展現農業與旅游業相互滲透、相輔相成、協同發展的和諧局面[1]。它是農業農村發展大勢所趨,是城市消費需求的熱點所在,也是延伸農業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讓農民充分享有農業生產、加工、流通等全鏈條的增值收益的強大動力,從而能夠很好地解決“三農”問題。岜團村作為柳州市鄉村振興綜合示范村之一,實現農旅的深度融合在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推進鄉村振興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三江侗族自治縣岜團村農旅融合發展SWOT分析

(一)優勢

1.區位優勢

岜團村位于三江侗族自治縣北部,獨峒鎮中部,距獨峒鎮政府3 公里,離三江縣城33 公里,距離廈蓉高速獨峒出口10 公里,毗鄰636 縣道。近年來,岜團村打通了岜團村—岜團村村部—良口至大塘坳旅游環線二級路環村公路,建成岜團村—高亞村通屯公路,極大地改善了岜團村交通環境?!八耐ò诉_”的交通脈絡給岜團村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開發提供了很大便利,也為其增添了發展特色產業的底氣。同時,岜團村依山傍水,風景秀美,附近有三江程陽八寨景區、三江侗天宮、三江大侗寨景區、丹洲景區、月也侗寨、程陽永濟橋等旅游景點,并與國家級“傳統村落保護”單位、民族特色村寨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試點村的高定村僅有30 分鐘車程,同柳州市區相距僅230公里。

2.文化優勢

岜團村位于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獨峒鎮苗江河邊,人口近3000 人,是自然環境和民俗民風保留比較原始的少數民族聚集山區,是中國傳統村落、自治區文明生態村、柳州市“十大美麗鄉村”、柳州市“精品美麗鄉村”。岜團村數百年的村落文化一直延續至今,有三江侗族大歌、三江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三江富祿花炮節、侗寨民俗抬官人、三江侗鄉“四月八”祭牛節、三江侗族“款”文化等民俗文化,并擁有具有百年歷史的國家重點文物——“百年岜團風雨橋”。這些歷史文化底蘊為岜團村發展農業旅游一體化的生態旅游品牌提供了條件。

3.農業基礎優勢

岜團村主要產業是茶葉種植,總種植面積1350 畝,年總產值為405 萬元。全村有水田637畝,種稻產業自給自足。林地總面積2764 畝,其中油茶林面積1500 畝。這些為打造岜團“3+1”(茶葉、優質稻、油茶+牛)特色農業品牌的知名度,構建“點上出彩、面上出新,帶上成景、全面鋪開”的美麗鄉村藍圖奠定基礎。

4.基礎設施優勢

為發展農旅融合,岜團村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村屯路2條、旅游民宿1家、便民橋3 座、便民公共廁所1 個、河堤硬化180 米、山茶油油榨坊1 間、宣傳長廊1 個和150 盞太陽能路燈等。這些為切實改善村容村貌,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幸福新岜團打下堅實基礎,從而進一步推進岜團“美麗鄉村”建設。

(二)劣勢

1.農旅專業人才匱乏

岜團村是典型高寒、地質災害多發、自然環境惡劣的少數民族聚集山區,盡管在2019 年年底全部脫貧,但經濟條件相對落后,生活條件還需提高。留守該村的勞動力大多是中老年人,加之專業人才引進機制不健全,薪資待遇偏低,導致人才引不進、留不住、盤不活,岜團村農旅融合發展的人才綜合素質不高,人才流動性大,專業人才短缺。

2.產業發展規模不足

農業是農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基礎產業,農業發展態勢良好意味著農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基礎扎實[2]。然而,岜團村農業基礎薄弱,主要產業是茶葉種植,產品結構單一,產品價值較低,且生產水平落后,缺少現代化農業設備,農業生產仍保持著傳統農業種植方法和落后的加工技術,農民增收渠道有限,農業增收難問題明顯,導致茶產業發展速度慢。岜團村農業現代化進程緩慢嚴重影響了岜團村農旅產業深度融合。

3.農旅融合發展深度不夠

岜團村農旅融合發展的整體融合度不夠,發展層次較低。一是產品開發層次不高。民族地區的農旅融合應強調立足農業產業基礎和當地的資源稟賦,合理開發旅游產品,挖掘多元化功能,深度推進農旅融合發展,實現以農促旅、以旅興農,助推民族地區旅游發展。但目前,岜團村的產品開發層次較低。二是農旅融合方式單一。農旅融合不是兩個產業的簡單相加,而是要通過推進農業結構轉型,促進農業從生產向生態、生活功能的發展,延伸農業產業鏈,構建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的產業體系。目前,大多數農旅融合發展普遍采取農業+觀光、農業+休閑等形式,結構單一、村落特色不明顯,特別是形成“網紅”流量后,容易被復制,不利于形成“長紅”經濟。三是歷史文化資源挖掘利用不深,新穎度不高。岜團村的文旅項目大多為依托文化景點的傳統觀光旅游,缺乏內涵。

(三)機遇

1.地緣機遇

岜團村所在的獨峒鎮是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三江侗族農民畫的發源地,保留了大量的侗族特色建筑。獨峒鎮以鄉村振興為總抓手,聚焦特色產業發展,優化產業布局,在“一鎮一特、一村一品”上找突破口,全面推進旅游產業與民族文化有機結合,不斷優化文旅規劃布局。依托農民畫博物館、岜團風雨橋、“款”文化、中國傳統村落和“百節之鎮”優勢,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依托獨峒旅游環線資源,完成全鎮旅游線路規劃設計,打造集生態、農業、休閑、觀光、旅游等為一體的示范區。位于獨峒鎮中部的岜團村應借助該機遇加快農旅深度融合,推動村落產業高質量發展。

2.政策驅動力增強

《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 年)》指出,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以功能拓展帶動業態融合,推進農業與文化、旅游、教育、康養等產業融合,發展創意農業、功能農業等;并且提出,到2025 年,鄉村休閑旅游業年接待游客人數超過40億人次,經營收入超過1.2萬億元。近年來國家政策的支持對發展岜團村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創造良好的環境。

2023 年,吳川三江粵桂協作繼續投入資金1100 萬元,在獨峒鎮岜團村建設粵桂協作鄉村振興示范點,成立廣西柳州市岜寨侗款文化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并以獨峒岜團村水上斗牛文化、侗族“款”文化為基礎,整村進行旅游基礎設施提升和特色產業發展等一系列建設。在政府支持下,“走進岜團村,探索款文化”鄉村旅游活動、“千年侗寨·唱響粵桂”系列文化活動成功舉辦,進一步提升獨峒鎮知名度和美譽度。

3.鄉村休閑旅游業發展前景廣闊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消費結構升級加快,城鄉居民的消費需求和消費動機日趨復雜,呈現個性化、多樣化、高品質化特點。特別是康養旅游成為旅游業的新風口后,消費者追求更安全、更健康、更養生、更富有內涵的消費體驗,休閑觀光、健康養生也漸成趨勢,鄉村產業發展的潛力巨大。少數民族地區具有發展特色休閑旅游的核心資源,優良的生態環境、鮮明的地域特色都能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特色農業旅游,在市場驅動力推動下,少數民族地區農業旅游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四)威脅

1.農業旅游行業競爭激烈

近幾年來,周邊城市、地區、村寨已經涌現出一批鄉村旅游產品,這些都給岜團村帶來巨大的挑戰。諸如南寧市武鳴區岜旺屯、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上朝村、三江侗族自治縣高定村等。這些地區的村寨農業和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模式普遍依托當地的農業生產生態資源,推行休閑觀光、農耕體驗、文化休閑等業態,產業同質化問題突出,農旅融合模式缺乏創新、無文化內涵支撐,無法滿足消費者差異化、高品位的旅游需求,不能增加游客重游率,打造體現區域優勢特色、地域特征鮮明,推動客流量“長紅”的品牌化、精品化農旅融合模式愈加艱難。

2.岜團村的文化和生態環境維護任務艱巨

生態環境和民族文化元素是農旅融合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若二者缺失,那將給鄉村旅游業帶來巨大影響。隨著農業現代化和旅游業的迅速發展,受多元文化沖擊,岜團村的文化元素被同化,民族地區的農耕和民俗文化逐漸淡化。同時,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會給當地生態環境造成威脅,主要體現在不合理的開發、污水處理和環境衛生管理不當等方面,特別是隨著知名度的提升,旅游人數的增多,平衡生態環境保護與產業發展之間關系的任務就顯得非常艱巨。

三、三江侗族自治縣岜團村農旅融合發展的對策分析

(一)加大農旅融合發展專業人才培養力度

人才是推動農旅融合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而高校是培養人才的專業機構。岜團村作為某高職院校鄉村振興幫扶的駐村點之一,可以借助高校職業教育資源,拓寬農旅融合發展專業人才培養渠道。一方面,與高校構建全產業鏈專業結構,使鄉村經濟實體與高校專業優勢有效聯通,摸清人才隊伍建設現狀,根據實際需求培養不同文化領域的高素質人才,實現“專業與產業,課程與崗位,服務與需求”有效對接的發展目標,以滿足鄉村旅游業發展需求。另一方面,與高校建立產學研深度合作,將產學研協同創新滲透到農旅融合經營、宣傳推廣等環節中,壯大農旅融合專業人才隊伍。借助高校師資力量,如商貿類、電子信息類和化學類專業教師團隊結合村寨的歷史文化、自然風光、交通等資源稟賦,為村寨定制獨具特色、個性突出的鄉村休閑旅游產品,多維提高農特產品銷量,實現就地轉型;教授和協助村民將農特產品融入旅游發展,實現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共同發展,促進鄉村經濟換新顏。

(二)夯實產業基礎,提升農旅融合度

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農業強國是2023年鄉村振興的重點工作之一。利用現代化設備、技術,加速發展農業現代化、農業產業化、農業品牌化,增強與旅游業的融合度是加速實現民族地區農旅產業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結合岜團村地理環境,在堅持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基礎上,以科技賦能,推廣現代農耕技術,提高產業效率。比如依托傳統農業生產優勢,提升茶葉品質和工藝水平,建立“茶葉重金屬含量監測”基地,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打造一大批茶葉種植示范基地和山茶油示范基地,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三)促進農旅融合產品開發

第一,發揮岜團村特色農產品的作用,推廣地區特色農產品,并通過推廣農業科技示范項目,提高種植、加工工藝水平,實現農旅產業互融,提升農業旅游的品牌效應。第二,結合岜團村非遺文化、自然資源及生態優勢,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產品。非遺文化是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民族地區旅游業的發展和增加游客的流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岜團村有“款”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岜團風雨橋、三江富祿花炮節、侗寨民俗抬官人、三江侗鄉祭牛節等民俗文化。岜團村將農業產業特色、地域文化特色、傳統技藝特色和人民生活習俗特色深度融合,開發差異化的旅游產品,以“文化+旅游+鄉村”為導向,打造一個包括一部實景講“款”活動、一張古法土榨山茶油名片、一場茶藝秀、一座稻魚共生的觀光園、一批旅游文化養生產品的原生態岜團侗族文化旅游品牌,真正實現“一村一品”。

(四)增強文化和生態環境保護力度

為使農旅產業融合可持續發展,岜團村在發展過程中,應依托政府和相關機構,做好景觀風貌完整性、建筑獨特性和文化民俗原真性保護。一方面,原生態村落的生命力是通過當地村民地道的生活方式、民族風俗習慣體現出來的。對傳統村落的保護不僅僅局限于對自然環境、建筑景觀的保護,保護當地文化民俗風情的原真性是侗寨聚落原生態保護的重點內容[3]。岜團村應加大力度推廣民族文化傳承保護工作,提高文化傳承的標準和水平,推進獨峒原生態侗寨聚落文化整體內容的傳承和發展。另一方面,要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成立環境監測小組,對環境進行實時監測,避免過度開發以及破壞,嚴懲環境破壞者。同時,強化農旅融合發展主體的環境保護意識,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和諧發展。

四、結語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背景下,民族地區農旅融合深度發展,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立足民族地區生態資源和民族特色文化資源,科學合理開發利用農業和旅游資源,逐步建設成為自然生態美好、民族風情濃郁、生態經濟富足、人民生活幸福的農旅融合發展示范區。

猜你喜歡
融合旅游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旅游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