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生全程導師課程思政建設一般性策略
——以公共課程《大學語文》為例

2023-04-19 21:29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 2023年10期
關鍵詞:大學語文全程本科生

李 德 強

(上海大學文學院, 上海 200444)

本科生全程導師課程思政建設,是在國家文化發展戰略下的一項重要教學改革。它依托“雙一流”高校的優勢地位,秉承一流專業的目標,培養全面發展的卓越人才。在具體建設中,它以思政策略研究為理論切入點,以上海大學公共課程《大學語文》為實踐依托,探索本科生全程導師制的新路徑與新目標。在具體實踐中,本科生全程導師課程思政建設,以公共必修課程《大學語文》為基地,具有很強的目標指向性:針對美術學、檔案學、體育學、文化遺產、英語專業等專業,以能力提高為主;針對經濟學、金融學、會計學、工商管理、國際貿易等專業,以素質教育為主。在具體教學中,從課程思政教學的“三原則”與“五策略”入手,以靈活方式將思政元素無間地融入到公共基礎課程教學中。

一、本科生全程導師課程思政建設一般性策略的新時代內涵

本科生全程導師課程思政建設,秉承著當代社會文化傳承的重大社會責任。如何在高度發展的“文化快餐”中站穩腳跟,堅定信念,增強傳統文化的穿透力、凝聚力和自信力,更需要對課程思政建設一般原則進行深入探討。對高校課程思政的建設來說,這是一次全面考量、全面實踐與全面檢驗的實踐。

第一,把握住重要的時代契機,明確思政課程發展的新思路。中國傳統文化是開放的、博大的、精神的文化。在當下課程思政建設面臨極大機遇背景下,如何發揮“全程導師+課程思政”強強聯合的化學效應,是必需要面對和思考的重大命題。

在國家和社會的層面,我們需要“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把藝術創造力和中華文化價值融合起來,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激活中華文化生命力”[1]。真正挖掘傳統文化的鮮活生命力,并融入到當代文化的建設大局中,能夠以客觀、中正的眼光把傳統文化融于價值體系傳承中,以適應新時代的文化發展戰略,從而做到“雙贏”的動態平衡發展。

在個人和課程層面,需要立足公共基礎教育,發掘傳統文化的時代精神,明確思政課程發展的新思路:即“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高+人文關懷”五位一體的體系。使其不但理論上踐行文化人格的情懷,更要在實踐中、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體現出潛移默化的文化自信情懷與時代力量。

第二,教師梯隊要建設合理,保證教學相長的質量。作為課程思政建設的傳承者與執行者,教師梯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師德教育”的典范與帶頭人,全程導師的一舉一動可能影響到學生的發展生涯。因此,加強教師師德師風與隊伍梯隊建設至關重要。一方面,全程導師課程思政建設,要加強師德規范學習。在具體教學工作中,克服沒有集體觀、是非觀,敷衍了事、不尊重學生等原則性問題,樹立正確地世界觀和人生觀。另一方面,全程導師課程思政建設,要加強自身的反思能力與學術修養,從言傳身教等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師范作用??鬃釉赋?“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盵2]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更應該加強自身的修養,并把這種道德意志轉化為實踐行動,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要把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盵3]可以說,本科生全程導師課程思政建設,需要牢牢把握“精品意識”,從新角度多元化、多側面的探索教學策略,有效組織課堂教學。在理論與實踐的加持下,全程導師更需要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與能力的提高。

第三,深入了解公共性需求,確保課程思政建設的力度與廣度。毫無疑問,當代大學生的公共性需求與個性化培養顯得非常有必要。以公共課程《大學語文》為例,課程團隊在充分調研基礎上,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其中包括對學生公共性需求的問卷與調查,從而為課程思政的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在具體教學中,《大學語文》課程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評價高達98.5分,具有廣泛的學生基礎和廣闊的教學前景。

二、本科生全程導師課程思政建設一般性策略的培養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黨的二十大以來,教育部大力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探索高校課程思政發展的新高度。作為“雙一流”建設的高地,本科生全程導師課程思政建設重視以下四個方面的培育。

第一,思政目標的培育。依托建設一流學科的高水平項目,遵循教書育人的時代性與規律性,聚焦學生群體,因材施教,優化資源配置,通過本科生全程導師制的全程跟蹤與培養,為每一位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讓當代大學生擁有獲得感。首先,要求全程導師“無處不有”,即全程導師課程思政建設,要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學生成才成長全過程,實現時間跨度的教育教學。其次,要求全程導師“無處不在”,即全程導師課程思政建設,要貫穿到育人方式全過程,將”立德樹人”覆蓋到課程教學、課外教學以及網絡教學中。最后,要求全程導師“無處不能”,即全程導師的課程思政建設要充分發揮榜樣力量,使之不但成為知識培養者,更要成為領航者與育人者,實現育人責任與蝴蝶效應的進一步發展。有鑒于此,公共課程《大學語文》教學重視以思政為向導,以學術脈絡為主干,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緊密融合,通過對思政教育元素的提煉和培養,力圖使三者達到契合無間的效果。

第二,知識目標的建設。本科生全程導師課程思政建設,重視”立德樹人”與“鑄魂育人”的有機結合,進一步優化教師素質與知識結構,通過堅持政治素養、專業素養與人格素養的一體化發展模式,在此基礎上兼顧全程導師的教學與科研、思政與育人、傳道與授業的雙向引導,打通教師、學生、家庭、學校、社會五大元素的無縫鏈接與全面協調發展。以公共課程《大學語文》教學為例,在脈絡上,側重在課程思政基礎上對中國語言、文學與文化進行系統的梳理、闡釋,同時通過外國經典的學習,串聯起“大”語言文學發展的脈絡,呈現各具特色的歷史文化風貌。在教學方案上,分別從文字、音節、唐詩、宋詞、明清小說、元明清戲曲、中國宗教的發展與傳播、中國文化制度的建設、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播、外國文學的發展與傳播等十個專題展開教學活動。既要滿足公共課程的宏觀需求,也要照顧到學生的興趣與發展,努力踐行復合型、體系化的公共課程培養目標。

第三,方法目標的提高。本科生全程導師課程思政建設,首先要改變“碎片化”的教育模式、“填鴨式”的教學手段、“灌水式”的教學方法,把培養人才與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落實到教學培養的各個環節,通過課程思政與人才培養的雙向回流與選擇,實現課程思政建設的高效性協作發展,發掘文化建設的細節與關鍵環節。如在公共課程《大學語文》的教學中,結合“古今結合”與“以古證今”的時代精神,尤其在后疫情時代,重視網絡教學的方法目標,強化“一帶一路”背景下的文化張力,培育大學生的文化人格,傳承對中華文明產生重大、深遠影響的時代精神。

第四,實踐目標的開展。本科生全程導師課程思政建設,不但要加強師德師風教育,實現課程思政主體責任意識的要求,更需要統籌課程思政的實施方案、人才培養特色,深挖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蘊含的思政資源,探索和創新教育方法,從而真正提升課程思政實踐能力。 故而,在公共基礎課程教學中,融會貫通道德修養、人文素質與科學精神相結合的三位一體的知識體系,增強學生的思政能力、創新能力與發展能力,實現教育與實踐的“知行合一”。如公共課程《大學語文》實踐目標的開展,尤其重視對“經典+原典”的研讀與學習,采用翻轉課堂、觸屏課堂等方式,串聯起“大語言文學”的發展路徑,切實提高公共課程的人文素質培養。

三、本科生全程導師課程思政建設一般性策略的培養措施

本科生全程導師課程思政建設,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也是一個實現自我發展的“精細活”,它重在突出”立德樹人”,加強對經典的研讀學習,強化符合社會需求的專業知識、綜合能力、文學素養等的全方位培育。具體的培養措施有:

第一,采用“3+5”的策略。本科生全程導師課程思政建設,努力實現思政與學術的緊密結合,進而根據學生群體的不同情況,制定具體而細化的培養方案。在課程教學中,以思政能力的培養為重要目標之一。因此,在充分把握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趨勢下,通過思政引領、人文關懷與學術技能的結合,充分培養大學生的才能,發揮其應用型人才應有的效力,依托公共課程《大學語文》的教育體系,融入思政素質、文學素質等方面的綜合素質,培養創新型、復合型的人才模式。

在此前提下,充分運用“3+5”的策略方法:即重視“經典”與“基礎”的一體化,強調傳統文學的實踐影響力,運用“情境引導+目標導向+效果強化”三位一體的指導綱要,與“身臨其境+換位思考+改變環境+觸類旁通+場域熏陶”五位一體的方法相結合,來達到課程思政建設與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一致性。在具體教學中,對“情景+目標+效果”的指導,以及在知人論事的情況下,把“身臨其境+換位思考+改變環境+觸類旁通+場域熏陶”等現實性實踐相結合,從宏觀與微觀兩個角度,平衡發展教學相長、教學融合的良好效果。

在宏觀層面,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提高教師的育人意識與育人能力,做到教書與育人的持續統一。在大層面上推進“情景+目標+效果”的課程思政教育,實現課程與思政之間的同頻共振與相互共融,推進思政元素在教學、課堂與學生之間能夠自由的發揮,從而構建高校德育新格局,創建課程思政建設的新發展與新思路。在具體層面,以課程思政教育為出發點,充分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推進“身臨其境+換位思考+改變環境+觸類旁通+場域熏陶”的巨大效用,將育人要求與價值觀教育融入到具體考察體系中。一方面,把為國育人、為黨育人、為社會育人放在制度層面、頂層設計層面進行綜合考量。另一方面,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增長自己的知識與審美,把課程思政的成果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在提高自己學術修養的同時,更要提高思想政治覺悟。

第二,以“經典+原典”思路帶動思政課程教學,發現實際效應和改進之處。本科生全程導師課程思政建設,重視對文學經典與原典作品進行歷史考察與實證研究。同時,課程思政的高階性、先進性和挑戰性決定了“經典+原典”與課程思政的結合,使之產生了新的活力?!敖浀?原典”中的優秀篇章與課程思政相結合,不但能帶來知識的教學,也能給予審美的教育,使課程思政在無形中發揮最大的教育與傳承功能,其中的集體主義精神、愛國主義情懷、英雄主義形象等,值得以課程思政方式生動而具體地展現出來。這不但為后人標舉健全人格和豐富人生提供了學習榜樣和動力,也對大學生的人格修養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以公共課程《大學語文》為例,通過深入挖掘“經典+原典”的資源,完善課程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對經典的理解、闡釋與實證研究能力:把“經典多讀”當做提高人文素養的基礎,把“原典精讀”當做提高人文素養的重要手段?!洞髮W語文》課程體系決定了把握過去即等于把握未來,即是孔子“溫故而知新”[4]的真正含義。這也決定了它與課程思政的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具有天然的相通性。實際上,《大學語文》課程教學,重視思政教育元素的提煉和培養,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理論與實踐范疇。如通過對傳統文化的研修,突出傳統文學的“道統”元素等,使之達到與課程思政建設的契合無間。

顯然,本科生全程導師課程思政建設,始終把當代大學生素質的提高作為教學出發點和目的;始終堅持與時俱進的文化發展原則;始終把中國文化的發展放在時代前沿,強化理論闡述與現代文明建設的結合,通過全程導師制的引導與培養,把經典育人放在實處。

第三,探索創新“多維觸屏”的建設模式。本科生全程導師課程思政建設需要與時俱進,建立適應現代化媒介與學生心理相符合的教學模式?!岸嗑S觸屏”教學模式的開展,是全程導師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一環:在傳統的教學體系之外,盡力杜絕填鴨式、僵化的教學模式,不僅需要把影像、音樂、詩詞吟誦等引入教學模式中,也需要把熱搜、新聞等新媒體資源搬進課堂,使得課程思政教學始終能夠“讓陽光照進現實”,以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出來。毫無疑問,課程思政內容的建設需要參與到國家社會文化的建設格局中,參與到現實生活與現代大學生的世界中。

本科生全程導師制課程思的政建設,能夠推進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互動等全方位的改革。通過案例分析、問題提出,推進課程的高階性、創新性與挑戰性;通過研討式、互動式、啟發式的教學模式,加強課程思政的信息化建設;通過案例教學、團隊學習、翻轉學習與自主學習等形式,系統推進課程思政的改革力度。尤其注意的是,在本科生全程導師課程思政一般性策略的研究中,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協同效果與蝴蝶相效應相融合,不斷融入并創新課程思政建設的“多維觸屏”模式,全方位、全系統與全面化實現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有機結合統一,培養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發展人才。

綜上所述,本科生全程導師課程思政建設,重視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大問題,以傳統文化復興格局為契機,深刻把握時代脈搏、當下需求與個人興趣,以課程思政為指導,充分發揮當代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實踐操作能力。在具體課程思政建設中,以公共課程《大學語文》依托,重視“3+5”策略實施和過程效應,把教學與社會熱點、文化命題與時代思潮結合為契機,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以問題為綱,在大量實證、專題和個案基礎上進行綜合探求。這也要求把“經典”與“基礎”結合起來,進一步推動專業教師強化育人教育,找準育人角度,提高育人效率,確保育人目標的實施落實,使得全程導師課程思政建設牢固樹立德育意識,體現德育職責,從而把課程思政建設融入到當代大學生的理論與實踐中。

General Strategi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Undergraduate Whole-Process Tutorial Courses
——Take College Chinese as an example

LI De-qiang

(College of Literature,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444,China)

Abstract: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ull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in Shanghai University,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its curriculum has also achieved long term development.On this basis,relying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public course "College Chinese"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the general strateg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undergraduate whole-process tutorial course has a new era connotation.This also requires clarifying the new ide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building a echelon of teachers,and deeply understanding the public needs.Take the culti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objectives,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objectives,the improvement of method objectives,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objectives as important objectives,and adopt the "3+5" strategy to dri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with the "classic+classic" idea,explore and innovate the construction mode of "multi-dimensional touch screen",organically combine value shaping,knowledge teaching and ability training,and cultivate all-round development talents for socialist construction.

Keywords:Full-process tutorial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urses;and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hinese

猜你喜歡
大學語文全程本科生
全程“錄像”,寫觀察日記
全程管控在機電工程設備安裝的實施
大學語文創新教學初探
山西省2018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大學語文
大學語文教學模式探析
中醫藥大學本科生流行病學教學改革初探
手工制鞋全程LOOK
全程監控的更多可能性
大學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探索
探索如何提高藥學本科生實習的質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