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托瓦》中的身份建構與共同體解構

2023-04-20 04:00羅理浩
樂山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12期
關鍵詞:貝爾身份共同體

羅理浩

(華中師范大學 文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阿納托爾·法朗士(Anatole France,1844—1924)作為享譽世界的法國作家、1921 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其收錄于短篇小說集《克蘭比爾》(Crainquebille,Putois,Riquet et plusieurs autres récits profitables)的代表作《皮托瓦》(“Putois”,1904)在國內外受到一定關注①[1-4]?!镀ね型摺分v述在貝爾熱雷先生的憶述中,他的母親因故謊稱一個名叫皮托瓦的園丁的存在,使親戚科爾努葉太太信以為真,并在小鎮產生一系列效果:皮托瓦先后被當作園丁、短工、小偷、誘奸者等。小說在女仆見到皮托瓦的意外中結束。學界對該小說的研究寥寥無幾。國內僅見數句評述:譯者趙少侯認為小說主題是“闡述唯心主義的后果”[5];吳岳添將其解讀為“借用一個人人都以為存在的虛構人物譏笑了資產階級的習俗”[6]11,察覺到小說批判資產階級的一面,但語焉不詳。國外烏里·馬戈林(Uri Margolin)從語用學角度將《皮托瓦》視作一個沒有確切所指對象的專有名稱的話語實踐,詳述了皮托瓦對于不同主體的意義。[7]117-120喬治·布蘭德斯(George Brandes)認為小說“提出了一個‘假想的存在意味著什么’的問題”,將皮托瓦這種產生真實影響的虛構存在與神話、歷史乃至現實生活相聯系。[8]以上觀點試圖解釋皮托瓦由虛構走向“真實”的意義,卻依舊未能回答皮托瓦多重身份的內涵,掩蓋了其虛構身份建構中的深層意蘊。

皮托瓦的園?。ǘ坦ぃ?、小偷、誘奸者這三種身份并非僅僅淪為闡釋唯心主義后果或真實與虛構問題的形式工具,后兩種身份附有實質性的倫理色彩。同時其身份與圣奧梅爾小鎮居民緊密互動,形成多種共生群體。故要徹底挖掘皮托瓦的倫理身份內涵,需探尋其中產生的共同體(Community)。本文擬從文學倫理學批評與共同體理論出發,并結合敘事判斷理論,分析皮托瓦身份建構和因之產生的共同體及其解構涵旨,重新審視小說主題。皮托瓦的虛構身份起源于貝爾熱雷先生母親的說謊式倫理選擇,形塑于科爾努葉太太的闡釋判斷,其園丁和短工身份分別構成血緣共同體和地緣共同體的線索,小偷、誘奸者身份成為小鎮居民倫理共同體的紐帶,并在虛構中走向共同體的解構,揭露出暗含其中的道德蘊意、有關底層與上層社會的階級寓言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想象。

一、園丁與短工:倫理身份的起源與地緣共同體

皮托瓦作為園丁和短工的倫理身份,形成由血緣共同體轉化為地緣共同體的投射。欲探尋皮托瓦虛構身份的文本意義,首先應廓清其身份生成來源與過程。皮托瓦在小說敘述中本不存在,其倫理身份的建構起源于作為他者而非自我的老貝爾熱雷夫人與科爾努葉太太②的互動過程。周日赴宴事件中,皮托瓦及其園丁身份在老貝爾熱雷夫人的倫理選擇與科爾努葉太太的闡釋判斷中建構而成,明晰了其中血緣共同體的存在,并作為短工在傳播與交流中與圣奧梅爾小鎮居民建立聯系,成為地緣共同體的一部分,以此折射小鎮居民互助關系,打破其身份的形式功能論。

(一)他者眼中皮托瓦的倫理身份起源

皮托瓦的身份首先起源于作為他者的老貝爾熱雷夫人的倫理選擇。細析周日晚宴事件與皮托瓦生成的關系,可追溯至邀請方與被邀請方的倫理身份?!叭说纳矸菔且粋€人在社會中存在的標識,人需要承擔身份所賦予的責任與義務?!盵9]作為邀請方的科爾努葉太太是老貝爾熱雷夫人的姑奶奶也即長輩,她利用長輩身份邀請老貝爾熱雷夫婦聚餐以遵循舊俗聯絡感情。而老貝爾熱雷夫婦作為晚輩應盡尊敬長輩的倫理義務而答應共赴晚餐。但夫婦倆在科爾努葉太太的蒙普萊西爾莊園的煩悶體驗使其不想再次赴約。對于老貝爾熱雷夫人,一方面親戚與晚輩的倫理身份使她難以拂逆主人的好意;另一方面,無聊的宴會使她難以忍受,同時妻子的倫理身份又使她關心老貝爾熱雷先生的感受,雙重身份構成的抵牾使其陷入倫理困境。

倫理困境促使老貝爾熱雷夫人不得不作出倫理選擇,而其倫理選擇的傾向性建立在血緣共同體親疏基礎之上。滕尼斯將作為血緣共同體基本形態的家族由內而外分為主人和妻子—后代—服侍成員三個階層。[10]80老貝爾熱雷夫婦屬于第一層,而老貝爾熱雷夫人與科爾努葉太太的關系大致等同于第二層的后代。故在倫理困境的博弈中,后者作為次一級的血緣共同體逐漸讓位于更為核心的老貝爾熱雷夫婦的血緣共同體利益。這驅使夫妻倆設法拒絕,在因佐埃的百日咳痊愈而使借口失效時,老貝爾熱雷夫人終于謊稱“星期天,我要等園丁”[11],并隨后道出了他的名字——皮托瓦。皮托瓦在老貝爾熱雷夫人的倫理選擇中以園丁的身份誕生。

皮托瓦的倫理身份進一步形塑于作為他者的科爾努葉太太的闡釋判斷中。首先在判斷皮托瓦身份虛實時,科爾努葉太太盡管有所質疑,但她與老貝爾熱雷夫人構成的血緣共同體所存在的默認一致性使她趨于相信后者的說法。其次,皮托瓦平日忙碌且周日仍舊打短工的說法暗示了他的貧困狀態,這與老貝爾熱雷夫人并不富裕的家境所能承擔的雇傭工資相契合,無形中增添了其形象的真實性。最后,科爾努葉太太對離奇事物的接受度與豐富想象力,使其接受了皮托瓦的存在。在她根據信息與想象的闡釋判斷中,皮托瓦被塑造成“一個游手好閑的人,一個流浪漢……一個無賴”[12]515。皮托瓦的存在至此被科爾努葉太太確定。

(二)短工與地緣共同體表達

赴宴與拒宴事件中,皮托瓦的園丁身份瞻顯了老貝爾熱雷夫人分別與其丈夫以及科爾努葉太太構成的兩個血緣(家庭)共同體的聯系和親疏關系,成為血緣共同體的產物。而共同體又處于不斷發展與嬗變中,“血緣共同體作為行為的統一體發展為和分離為地緣共同體……”[10]65,皮托瓦的園丁身份在社會中更為確切的稱呼是短工。正如科爾努葉太太所言:“他打短工。在需要他的時候,讓人到這個人家或那個人家去叫他?!盵12]515皮托瓦的短工身份具有廣泛的社交屬性,這使當地居民普遍相信其存在。隨著皮托瓦短工身份傳播和接受地域范圍的擴大,他由血緣共同體的紐帶轉變為小鎮地緣共同體的紐帶。

科爾努葉太太因欲雇傭皮托瓦而尋找他的過程中,問遍小鎮的熟人,結果是“大部分人都深信曾經見過他”[12]520。從廚娘、養路工人到注冊費征收員,幾乎所有人都確定皮托瓦的真實存在。其原因在于科爾努葉太太與當地居民結構而成的地緣共同體。地緣共同體既具有地域上的緊密聯系性,又具有人際關系的融通性。皮托瓦成為檢驗這一地緣共同體的“試金石”。一方面,地緣共同體中成員之間處于和睦狀態,當科爾努葉太太因事相詢時居民皆樂于相助;另一方面,地緣共同體的緊密聯系使成員間相互信任,故默認以皮托瓦的真實性為前提,這使皮托瓦形象在小鎮廣泛傳播。同時如安德森指出,“它是想象的,因為即便在最小的民族里,每個成員都永遠無法認識大多數同胞,無法與他們相遇,甚至無法聽說他們的故事,不過在每個人的腦海里,存活著自己所在共同體的影像”[13],這對于地緣共同體依舊適用。而皮托瓦正好成為居民們所想象的連接地緣共同體的影像之一。注冊費征收員布萊斯先生所稱的雇傭皮托瓦劈柴的詳細消息,將皮托瓦真正納為科爾努葉太太的熟人乃至圣奧梅爾小鎮的地緣共同體的一員。皮托瓦以短工這一因職業需要與小鎮居民接觸面廣的身份,成為反映這一地緣共同體相互聯系、與鄰為善、彼此信任的紐帶。

以皮托瓦為原點建立的人際關系網所反映的倫理身份認同是共同體存在的前提,并以此勾勒出兩類共同體的輪廓與面貌。繼血緣共同體之后,皮托瓦成為圣奧梅爾地緣共同體的表征并納入其中,表達小鎮居民構建和睦友善的風氣與愿景。但這并未滿足居民內心進一步的道德向往,其實現要在皮托瓦隨后的身份變化中尋求新的共同體嬗變得以完成。

二、小偷與誘奸者:身份的倫理指向與倫理共同體

作為園丁或短工身份的皮托瓦在居民的想象中道德色彩并不濃厚,其身份的倫理指向在隨后的偷竊與誘奸事件的敘事判斷中被指認為小偷和誘奸者后才真正奠定。同時,小鎮居民以皮托瓦的罪惡為參照,建構起排斥皮托瓦的倫理共同體,以此實現道德向善的目的,這進一步揭示了主人公身份的主題涵指。

(一)小偷與誘奸者:作為他者的科爾努葉太太的敘事判斷

皮托瓦的倫理指向是在作為他者的科爾努葉太太一系列對偷竊、誘奸事件的闡釋判斷與倫理判斷的交織中形成,而其根源應追溯至科爾努葉太太對皮托瓦的最初印象。皮托瓦(putois)的法語原意為“黃鼠狼”,帶有狡猾、陰險的意味,加之以科爾努葉太太對短工的偏見,一開始他便被冠以游手好閑與無賴的猜測。在隨后科爾努葉太太的堅持尋找中,她發現一個類似皮托瓦的人的蹤跡。疑似者衣衫襤褸的形象與科爾努葉太太對皮托瓦的想象相符,聯合內心對他的較為負面的倫理判斷,她初步確定其人正是皮托瓦。

這一判斷隨著幾天后發生在她家菜園的甜瓜偷竊事件而加深。人物的闡釋判斷與倫理判斷常常相互交融??茽柵~太太對皮托瓦的負面倫理判斷與負責此案的憲兵得出的罪犯作案手法高超的調查結果相疊,這使科爾努葉太太乃至憲兵作出“這個賊只可能是皮托瓦”[12]521的闡釋判斷。皮托瓦小偷身份的確立使其正式披上罪惡色彩。緊隨而來的茶匙被盜事件在科爾努葉太太又一輪主觀性闡釋判斷中加深了對皮托瓦的罪惡想象。

至此,皮托瓦的身份定性并沒有結束,至誘奸事件達到高潮??茽柵~太太的廚娘居迪爾被誘奸事件使她的主人再次懷疑皮托瓦。首先,科爾努葉太太依托地緣共同體詢問當地居民而無任何線索。她詢問居迪爾而后者卻閉口不答。這二者的落空,和皮托瓦線索的中斷與形象的失德相勾連,使科爾努葉太太再次作出無根據的闡釋判斷——誘奸居迪爾者正是皮托瓦。而居迪爾出于保護情夫的考慮所表現的默認,實際為皮托瓦的罪行蓋棺。除小偷身份外,皮托瓦又增添了一個性質更為惡劣的誘奸者身份。

(二)身份的倫理指向與倫理共同體建構

皮托瓦被越來越多人相信其存在,愈走向“真實”的過程,同時是其身份的倫理指向愈清晰與罪惡的過程。這顯然并非唯心主義或真實與虛構的解釋所能容括,而是另有涵指。皮托瓦道德惡劣的轉向與居民對自身與他者的道德期待相契合,成為新共同體建構的契機。

如前所述,圣奧梅爾小鎮居民并不滿足于由地域聯系形成的地緣共同體,他們內心對道德生活的向往使其追求更高形式的精神共同體③[14]。當皮托瓦的身份由園丁、短工轉向因科爾努葉太太的判斷形塑為道德敗壞的小偷和誘奸者時,他們內心的罪惡排斥心理使其不自覺逐漸相信與接受這一事實,并參與皮托瓦的形象建構。甜瓜偷竊案件的新聞報道對皮托瓦的控訴與形象的清晰描畫正是部分居民參與構建的結果,這進一步固化了其罪惡形象,使更多居民認可這一“事實”?!皥蠹埳线€斷言,有充分理由把長長的一連串手法極其高超的竊案都歸咎于他?!盵12]522皮托瓦成為小偷的代名詞,這正順應了小鎮居民對自我的道德期待。他們“發現皮托瓦方便作為無法歸因的罪行和不軌行為的替罪羊”[7]119,而隱隱將自身排除在外,這種罪惡排泄的傾向性暗含居民減少罪惡與保留道德的意圖。當皮托瓦被控訴為居迪爾誘奸案的元兇,“人們根據一些細微的跡象,斷定他是當年出世的其他五六個孩子的父親”[12]524。皮托瓦的罪惡性質進一步加重,他被小鎮居民從地緣共同體中切離,成為共同消滅的對象。共同體中,“禍害和敵人不是占有和享受的對象,不是正面的意志的對象,而是負面的意志、厭惡和憎恨的對象”[10]76。而除皮托瓦之外的小鎮居民以充滿罪惡性質的皮托瓦為參照系形成更高形式的向往道德與善良、遠離罪惡的精神共同體,也即倫理共同體。這一共同體滿足了居民在共同生活層面的道德想象與個體層面的品格期許。

然而,在故事敘述的第三部分,皮托瓦空間瞬移能力的增添與孩子們對皮托瓦惡作劇的童話想象使他在神秘中逐漸走向神化,“但是他仍然是一個半神”[12]525。皮托瓦成為圣奧梅爾小鎮居民信仰的一部分,這使居民構建形成偽宗教共同體(異于以善為導向的宗教共同體,故稱“偽”)。這在加深皮托瓦的神化色彩與居民對其信仰的同時,卻無形中“暴露”了皮托瓦的虛構性,為共同體的解構危機埋下伏筆。小說的深層意蘊需要在對倫理共同體的解構的分析中得到廓清。

三、皮托瓦倫理身份的虛實:倫理共同體解構與階級蘊意

自誕生起始,皮托瓦倫理身份的虛構性使因之產生的倫理共同體走向不可避免的解構,文本細節亦呼應和暗示了這種解構性。而倫理共同體的建構過程本身的真實又使皮托瓦這一虛構身份隱含了實質性的意義。皮托瓦成為折射圣奧梅爾小鎮真實社會道德現狀與階級偏見的鏡像,并在最后的“真實”出場中藏下階級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愿景的密碼。

(一)倫理身份的虛構性與倫理共同體的解構

皮托瓦身份本由人為塑造。其虛構性與圣奧梅爾小鎮居民對皮托瓦存在的普遍信服并集體聯結而成的倫理共同體自始至終產生抵牾,使該共同體走向解構的危機。小說中,當全城的人都信服皮托瓦在各種偷竊案的罪行并聽說其已被抓進監獄,卻發現被抓者是一個并未犯罪的小販而非皮托瓦,這一細節暗示皮托瓦罪行或并不成立,因而想象生成的倫理共同體則亦不成立。這正與南希乃至希利斯·米勒的共同體解構理論相暗合。如南希指出,共同體的實體和神圣基體(hypostase)并不存在。[15]分享與溝通的不可完成性說明個體之間無法深度互通,小鎮居民甚至部分居民也不可能完全做到統一向往道德,皮托瓦的虛構性正是尖銳地點出這一精神想象的“烏托邦”。

同時,正如馬克思·雷?。∕ax Radin)察覺到小說主題的道德指向[16],倫理共同體的解構反映了圣奧梅爾小鎮的居民心態與道德現狀。一方面,倫理共同體表面上反映了小鎮居民良好的集體道德風尚;而另一方面,共同體的解構卻真實地暴露了罪惡的普遍性。原本歸結于皮托瓦的大量盜竊與誘奸案件的罪犯正是潛藏于原來的“倫理共同體”也即小鎮居民中。當聽聞皮托瓦誘奸廚娘居迪爾的消息時,整個小城首先的反應居然是贊賞和稱羨?!捌ね型弑豁灀P成為一個所向無敵的大英雄和見一個女人愛一個女人的多情種子?!盵12]524同時感到驚慌的主要是女人而非整個小鎮。這鮮明地揭示了居民人性中的虛偽。對倫理共同體的向往與以圣奧梅爾小鎮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社會慘淡的現實及道德淪喪真相構成強大的對比張力。

(二)污名與共同體想象的階級寓言

小說存在另一問題:作為罪惡代表、形成共同體想象的基點為何是皮托瓦?這依舊要回歸皮托瓦的倫理身份。皮托瓦作為園丁和其他短工身份是資產階級社會的底層代表??茽柵~太太懷疑他是“一個游手好閑的人,一個賊”[12]518。這源于以富裕的科爾努葉太太為代表的資產階級上流社會對底層的偏見,后者成為蒙受“污名”者。污名是特征與成見的一種關系,是基于對某種社會身份的成見和異常特征之間的失衡而導致的個人危機,“它有時將基于其他差異的敵意合理化了,比如將基于社會階級差異的敵意合理化了”[17]。故事敘述中,皮托瓦是農民的兒子,做苗木生意失敗后淪為短工,生活落魄??茽柵~太太的底層想象中,隱含了對于下層階級因貧困而導致教育缺失和教養低下的社會認知,階級地位卑賤與道德品質敗壞具有高度統一性。想象中的破舊衣著與丑惡外貌即皮托瓦的污名符號。故皮托瓦在科爾努葉太太的闡釋判斷中由園丁和短工身份走向小偷與誘奸者的罪惡深淵。這也即整個資產階級社會回歸成見,完成對底層工人的污名化過程。而與之相對,資產階級的體面則被賦予正直與善良的倫理色彩。而這正好與小鎮居民心理切合,無形中使科爾努葉太太成為圣奧梅爾小鎮資產階級代言人,推動具有階級色彩的倫理共同體的構建。

但此種階級偏見和污名并不符合事實。皮托瓦本作為小鎮公民的一員?;肌じ?怂怪赋觯骸肮裆矸萑绻哂腥魏螌嵸|意義的話,那就是任何專斷的做法都不符合公民身份的要求:必須依據客觀透明的標準來對待公民”[18]。但皮托瓦卻因底層和弱勢群體的標簽被排斥在公民身份以及相應建構的倫理共同體之外。同時,科爾努葉太太邀宴的原因是瞻顯和維護所謂的“教養”,也即資產階級社會的古老傳統,她認為“只有那些出身不好的人才不遵守這個古老的習俗”[12]514。這種強烈的階級偏見正是資產階級虛偽的表征,與吳岳添所言的“譏笑了資產階級的習俗”[6]11相應和。

如此而視,整篇小說成為一則階級寓言。皮托瓦是工人階級與底層代表,科爾努葉太太與老貝爾熱雷夫婦一家分別代表保守的資產階級上層與更為進步的平民資產階級。勾勒有豐富職業的圣奧梅爾小鎮成為法國資產階級社會的象征與縮影。皮托瓦與老貝爾熱雷夫婦一家及小鎮其他居民通過雇傭與被雇傭相聯系。盡管科爾努葉太太以階級偏見將皮托瓦推向道德對立面,內心卻也試圖將其雇傭為自己蒙普萊西爾莊園的園丁,以更少的代價榨取更多的利益。她認為“富人比窮人付的少,這是慣例”[12]518,這種慣例深刻地表現了資產階級對作為底層的工人階級的壓榨與不公。貝爾熱雷先生看到了這種不公的根深蒂固:“如果所有的不公正在這個世界上都能夠得到糾正,那就絕不會為了這些糾正去想出另外一個世界了?!盵12]520這種階級不公在圣奧梅爾小鎮居民想象的倫理共同體中達到頂端,皮托瓦形象的不斷傳播乃至擴及全世界的趨勢趨于將底層工人階級的倫理印象固化,而暗含于皮托瓦虛構性的共同體解構正表達作者揭露這一真相的意圖。

(三)“曇花一現”的“真實”皮托瓦: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想象

通觀整篇小說,在一系列他者眼中建構的皮托瓦身份之余,卻未見皮托瓦對自我身份的選擇與構建。皮托瓦自述的不在場與他者對其身份的大量定性陳述構成文本隱藏的張力與矛盾,實質上說明皮托瓦作為底層人物以及其所代表階級的話語權缺失。皮托瓦作為現代公民的申辯權的缺失,體現了這一時期“公民權利賦予的合法權力在行使時受到了階級偏見和經濟機會缺乏的嚴重限制”[19]。小說結尾皮托瓦的出現與消失在階級寓言的版圖中,暗涉其打破失語困境的期望以及身份自證的嘗試與失敗。

故事最后,一直不見蹤跡的皮托瓦突然出現在老貝爾熱雷夫人的廚房中,并言要見女主人。這打破了原有的小說敘述邏輯,潛藏著共同體解構視域下的階級蘊意。而小說結尾敘述的不可靠性透露出隱含作者的意圖。在新女傭的描述中,自稱皮托瓦的來人是個穿著工作罩衫的鄉下雇工,他聲稱要面見老貝爾熱雷夫人,卻未透露來意。小說前文中,皮托瓦呈現為一個失語癥患者形象。針對以往小鎮居民對代表底層的皮托瓦的道德偏見,隱含作者所期待的“真實”出現的皮托瓦可以以自身行動與話語展示樸實與善良的真正品德,證實身份冤屈,在話語權的轉變中打破階級偏見。但這一機會卻在老貝爾熱雷夫人的遲疑中錯過,女主人在見到他之前“皮托瓦已經不在了”[12]527。皮托瓦自證道德清白未果的同時,老貝爾熱雷夫人卻在相信皮托瓦的所謂真實存在中無形間加固了他以及所代表的底層工人的罪惡標簽。面見的失敗暗示了階級偏見的根深蒂固。而“真實”出現的皮托瓦卻又表達了隱含作者對打破階級偏見與話語壁壘的期望,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起沒有階級對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但這一共同體始終處于未能真正實現的想象中。

回溯小說的寫作年代,可助于揭開小說的文本密碼?!镀ね型摺穼懹?904 年,此時德雷福斯案件尚未徹底平反。作為法國軍官的德雷福斯上尉因猶太身份被誣陷為叛國罪。聲援德雷福斯的法朗士在《皮托瓦》中亦塑造了因底層身份被冤屈為小偷與誘奸者的皮托瓦,這與寫于同時期并收入同一小說集的《克蘭比爾》一致,影射了德雷福斯案件,表達對資產階級的虛偽與不公的批判。要改變此種不公,需要打破因身份與階級差異帶來的對立,構建道德完善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同時,皮托瓦的虛構性在表露了作者唯理主義思想的同時,在深層的共同體解構中體現了人道主義乃至對無產階級向往的社會主義傾向。

四、結語

小說主題闡釋的關鍵點在于對作者塑造皮托瓦這一虛構主人公意圖的把握,在皮托瓦虛構身份的形式功能分析與共同體內涵的交織中方得完整體認。除關注唯心主義后果以及真實與虛構問題外,小說中皮托瓦園丁、短工、小偷及誘奸者等多重身份成為血緣共同體、小鎮地緣共同體和倫理共同體的紐帶與表征,而身份虛構性所指涉的倫理共同體解構反映了圣奧梅爾小鎮的道德敗壞與階級偏見,皮托瓦最后的出現暗含作者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烏托邦想象。它真實反映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時期資產階級社會的一個剖面。

自德雷福斯案件到《克蘭比爾》《埃米爾》以及《皮托瓦》等諸多作品,法朗士表達出對真理的熱愛與對資產階級虛假面的深惡痛絕。他在《如華之年》后記尖銳地諷刺道:“如果沒有謊言,人類就會在絕望和厭倦中滅亡?!盵6]10具體于《皮托瓦》,老貝爾熱雷先生成為作者維護真理與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的代言人,他并不附和小鎮居民對皮托瓦小偷與誘奸者身份的認定,捍衛了底層的道德真實。1904 年法朗士在自傳中明確表示:“我永遠熱愛窮人和尊重勞動?!盵20]1921 年他加入了法國共產黨,“來到工人之中,設法在階級之間和民族之間進行調解”[21],正可視作這一希冀的延伸。皮托瓦的身份塑造正是法朗士堅持真理與正義、關注底層、渴望階級平等的深刻體現。

注釋:

①一方面體現在《皮托瓦》的國內譯介。另一方面體現在國外論文或短評中,皮托瓦作為不存在的虛構文學形象成為援引典例。參見參考文獻[1]-[4]。

②為便于行文與區別,本文將貝爾熱雷先生講述故事中他的父親和母親稱為老貝爾熱雷先生和老貝爾熱雷夫人,故事中夫妻當時年齡并不年長。

③精神共同體的指涉范圍過廣,故在下文將其稱為更為確切的“倫理共同體”。陳越驊在《倫理共同體何以可能:試論其理論維度上的演變及現代困境》中從共同性、主觀認同性、內部法則、內在性、內生性等方面嘗試探求其概念可立性?!皞惱砉餐w”指涉基于共同道德理想與倫理期待形成的共同生活。參見參考文獻[14]。

猜你喜歡
貝爾身份共同體
愛的共同體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體的戰斗
貝爾和他的朋友
On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in Senior School
跟蹤導練(三)(5)
忘我的貝爾
他們的另一個身份,你知道嗎
互換身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