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區26縣跨越式發展戰略中的職教人才高地建設
——以常山縣為例

2023-04-22 13:54邢美玲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常山縣常山人才

邢美玲, 方 俊

(1.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臨海 317000; 2.常山技工學校, 浙江 衢州 324200)

當前,常山縣上下以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目標,以改革、發展、創新為動力,積極提升職業教育整體辦學能力和人才質量,奮力把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大有可為”建設技能型社會的殷殷囑托轉化為職業教育戰線“大有作為”的生動實踐,積極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2019年,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2021年,中辦、國辦聯合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鞏固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服務技能型社會建設”的發展思路;時隔26年之久于2022年首次修訂《職業教育法》,從法律角度明確“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意義重大;同年12月,中辦、國辦再次聯合印發《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今年2月,常山縣人民政府印發了《常山縣打造省際職業教育高地若干政策》,推動縣內職業教育“13820”體系重重落地;5月,衢州市人力社保局出臺了《關于貫徹〈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實施辦法〉的通知》,明確了貫通領域高技能人才和專技人才的對應關系。國家層面、地方政府諸多有利政策的實施對職業教育的發展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對新時期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有著無法估量的影響。在此背景下,常山縣加快培育緊缺高技能人才、打造四省邊際人才生態最優縣和加快構筑常山未來職教人才高地具備有利條件,常山縣內職業教育的發展有著優質的社會環境。

1 常山縣職業教育發展情況

常山縣作為浙江省內的山區縣,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與發展新格局要求仍有差距。常山經濟量小質低,GDP 和人均 GDP 都低于省市平均水平,產業結構偏重,資源消耗較大、要素制約趨緊,產業能耗偏高,人才儲備不足,產業平臺承載力不強,科創成果轉化率較低,高質量發展整體支撐相對不足等問題影響著常山縣產業發展步伐。近年來,在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推動下,以綠色、智能、泛在為主要特征的新技術革命對產品質量、生產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使對于常山縣走在前列的高端軸承、現代紡織等產業來說,核心關鍵環節上的技術薄弱、復合型人才缺口大、數據開放程度低、場景創新領域較窄等問題制約著產業擴容提升與發展。

產業發展困境使得常山縣委、縣政府意識到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將振興教育擺到了縣委、縣政府的“一號工程”。在常山縣“十二五”人才發展規劃中就提出了實施“智匯常山工程”若干意見?!笆濉逼陂g常山縣人民政府進一步健全經濟型人才共享共育機制,提出《關于深化完善“智匯常山工程”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構建最優人才生態洼地,包含優秀人才津貼、優秀人才租房購房補貼、鼓勵人才提升能力素質、鄉村振興人才培養補助、人才繼續教育補助、人才工程補助、工業企業人才培養補助等吸引人才政策。常山縣在“十四五”初期,首開新局,圍繞打造浙西人才生態洼地的工作目標,常山縣進一步完善人才政策體系,發布《人才新政28條》,營造良好的人才生態環境。從十二五到十四五,常山縣堅持實施“智匯常山工程”,體現出常山縣奮力打造區域性人才高地的雄心壯志,也為常山縣跨越式發展職業教育培植了沃土。

2022年是常山縣職業教育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迎來了縣內第三所職業學校,全縣職業教育年招生規模達到近2 000人,是歷史性的突破,在打造四省邊際職業教育新高地的征程中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常山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新《職業教育法》的方針政策,搶抓“四省邊際職教高地”建設、統籌職業教育建設發展。2022年擬定《關于打造省際職業教育高地的實施意見》(常委辦發〔2022〕61號)文件,支持打造職教聯盟示范地、打造產教融合標桿地、打造創業創新先行地,以推動常山縣職業教育“13820”總目標落地生根。2023年3月,常山縣人民政府再次重磅發布關于《常山縣打造省際職業教育高地若干政策》(常政發〔2023〕7號)文件,將整合安排不低于1 000萬元的各類職業教育經費,專項用于職業教育事業發展,以促進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升、教師隊伍建設取得新進步、專業建設達到新水平、社會服務能力邁上新臺階、職業教育體系逐漸成熟。

2 常山縣職業教育發展困境

2.1 職業教育環境亟待優化

目前常山縣職業教育貢獻力下降,出現技能人才日漸短缺現象,尤其是高層次技能人才短缺現象較為嚴重,其中,在制造業表現尤為突出,不僅影響企業發展,更重要的是影響縣域內產業轉型升級和未來城市發展。(1)人才需求的頂層設計還不足,發揮區位優勢和區位特點,打造職教聯盟示范地、打造產教融合標桿地、打造創業創新先行地的經驗和啟示不夠。職業教育人才服務縣域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需求等方面,貢獻力不足;人才現實貢獻能力與預期目標仍有差距。常山縣職業教育院校輸出人才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不強。(2)生源結構發展不均衡。從招生計劃角度,常山縣在縣外招生指標較少,特別是在本地生源不足的情況下,實際生源情況與招生計劃目標差距懸殊;在生源質量上也呈現較弱的態勢。(3)職業教育資源統籌不足,管理難度大。資源壁壘較高、界限分明,各部門有限的職業教育項目、教育發展資金分配不集中。同時,縣內職業院校布點,未形成集團化、體系化、規?;瘜е陆逃Y源及資產浪費,學校與學校之間人才培養在產業與專業、實踐與教學、培養與就業等環節連接不緊密、不順暢,難以相互貫通,協同發展。

2.2 人才培養體系待提升

近年來,常山縣人民政府在職業學校規模建設上逐漸做大、做強,但是在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仍然存在薄弱環節,還需要大膽探索、勇于改革。(1)社會認同感有偏差。部分學生、家長對職業教育的不信任,在認知上仍有偏差,對職業教育、職業院校學生的就業情況存有偏見,學生、家長未充分重視職業教育,導致家校協同育人模式受限。(2)常山縣工業產業欠發達,用工需求量少,專業與縣域內產業需求不平衡,企業在人才培養、技能提升方面不能形成規模和體系,學校畢業生的就業優勢不能充分體現。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改革未以行業企業需求、生產崗位需求人員標準為立足點,以致未形成職業人才的規模效應。(3)沒有適配的“技能型”成才道路,職業教育學生無法接受更高層次教育機會。常山縣未形成高等職業教育體系,職業教育總體層次不高,現有的教育形式和層次難以滿足縣內學生進一步升學和個人能力提升的需要,常山縣職業教育在地域吸引力、資源獲取力、人才競爭力等方面存在嚴峻挑戰。

2.3 職教改革路徑不夠多元、產教融合實踐能力薄弱

當前,常山縣校企合作的機制、深度不能完全適應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迫切需求。(1)多元參與職業教育體制機制還不夠健全。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政策文件,如何有效實施,落到實處還需要深度探索實踐。同時,如何調動社會力量、行業企業共同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積極性,建立健全決策、監督、執行、協商等工作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2)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可持續發展機制尚未建立。校企之間合作信息不對稱、企業用人、學校培養人“一頭冷一頭熱”的情況還客觀存在,需要不斷增加與企業的合作方式方法,更多的為學校發展、學生就業提供機會,為企業用人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提供更好的條件。(3)技能人才供給結構還有待調整升級。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稀缺,技能人才中擁有和掌握核心技術的領軍型人才匱乏?,F行的人才政策,對人才的激勵較少,對人才的其他配套服務措施欠缺統籌考慮和精準服務。相較臨縣、臨市來看,常山縣目前對高層次、高水平技能人才產生“擠出”效應,人才政策起不到“搶位”作用,人才管理、人才資源配置作用發揮不充分。

常山縣在創建職業教育人才高地建設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同樣也是浙江省山區26縣,乃至在全國同類型縣、市區在職業教育發展工作中的難處,共性問題普遍純在。人才吸引力不強、資源要素貧瘠、地區發展活力低迷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山區縣”發展動能不足,無法蓄力。為打破這些壁壘,常山縣在職業教育發展創新上闖新路、出新招,在工作中推出一系列有力舉措。

3 常山縣職業教育發展舉措

未來幾年是常山縣職業教育走“快車道”的關鍵時期,《關于進一步加強山區26縣人力社保支撐促進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浙人社發〔2021〕22號)、《衢州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常山縣打造省際職業教育高地若干政策》等制度的出臺,為常山縣職業教育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同時也是檢驗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發展能力的關鍵舉措。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確立新的發展坐標,輸入新的發展動能,融入新的發展格局,力爭常山縣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取得新的突破和跨越,高起點規劃縣域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職業教育“雙高地”,是浙江省山區26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是忠實踐行“八八戰略”的必然要求。

3.1 全面統籌縣域職業教育事業發展

(1)將職教事業納入常山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之中;打破職業學校部門界限,形成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統一的職業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建立縣域職業教育聯合集團,增強職業教育發展活力和社會服務能力。(2)實施中等職業教育擴容工程。強化中職教育的基礎地位,穩定合理的普職比學位數,引導常山籍貫初中畢業生“留常升學”。建立縣外招生激勵機制,在政策、經費等方面大力支持中職學??h外招生,吸引全國各地尤其是以四省邊際地區為中心的學生到常山縣就讀職業學校,補齊常山生源不足短板,形成“本地學生留下來、外地學生引進來”的良好局面,擴大常山職業教育學生總量。(3)構建共享互助機制??h內明確衢州數字工業學?!案呖忌龑W”為主、常山技工學校以“以技能人才培養、就業創業”為主的培養定位,實現兩校教師資源互享、實訓基地互通、教學相互彌補;縣外以共建“衢繞示范區”“四省邊際”職業教育聯盟等平臺為契機,將“政策共建、生源共享、學籍互通、證書互認”等內容納入職業教育共建工作機制,拓寬常山技工學校省外招生途徑,吸引四省畢業生來常升學,為常山縣打造四省邊際職業教育新高地打下扎實基礎。

3.2 高標準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開拓多元化辦學格局

(1)強化德技并修的育人導向。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職業院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建設,推動思政課創新傳承紅色基因,依托縣市優質紅色資源,建設一批有影響的職業教育紅色文化研學示范基地、思政教育基地和勞動教育實踐基地。(2)優化專業設置符合地方產業的定位。建立健全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加強與哲豐新材料、先導精密、中間軸承等企業的合作辦學,增強專業設置與本地產業發展的適配度,支持各職業學校專業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打造“一校一?!碧厣放?努力形成與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匹配程度高、市場針對性強、專業特色鮮明的職業教育發展新格局。(3)拓寬辦學層次和辦學路徑。加強與優質高職院校甚至職業本科院校的合作,拓寬中本一體化、中高職一體化辦學路徑和辦學質量,實施長學制教育機制;引進省內優質高職、本科院校,以設立分校的形式,穩步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深化中外合作,在中意合作取得多項成果的基礎上,加強對中歐合作新模式的申報和探索,實現專業深度對接產業,在四省邊際起到示范輻射作用,形成“常山范式”,打造具有常山辨識度的中外合作辦學成果。

3.3 高質量推進校企深度合作,打造產教融合“常山模式”

(1)健全合作機制。堅持“政府統籌、部門協作、院校配合”原則,形成行業、企業、協會、學校深度參與的多元辦學格局;制定校企合作政策配套措施,從政策機制上為企業深度參與校企合作提供便利;建立校企合作季度聯席會議制度及“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制度,推動校企合作走深走實。面向優勢主導產業或特色產業集群,通過校企合作、校協協作、校地共建等方式,建設高端裝備零部件、“兩柚一茶”等主導產業的產業學院或企業學院。(2)創新培養模式。實施“學校+工廠”訂單式培養,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尋求產學結合點,深化“校中廠”建設。鼓勵企業與學校聯合辦學,為學校提供具有企業經驗的指導教師、專家,提供與實際工作崗位貼合的教學設備,強化實踐性教學功能。(3)集聚專業人才。引導職業院校畢業生回鄉頂崗實習和就業,在人才津貼、創業貸款貼息、金融扶持等方面享受同等學歷人才優惠政策。設置校企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實行企業助學定向培養、精準訂單培養等制度,落實“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學”政策,打造四省邊際高端技能人才集聚平臺。

常山縣職業教育的發展及相關策略的有效實施將切實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面向產業、結合實際的發展路徑將為常山縣建設技能型社會、打造“四省邊際職教高地”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和技能支持,為山區26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猜你喜歡
常山縣常山人才
人才云
拔野蔥
常山和常山堿的藥理作用及減毒研究進展△
學生作品展
讓評論在縣級紙媒有效落地響亮發聲——以《今日常山》為例
常山縣圖書館推動有聲閱讀的實踐與思考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衢州市常山縣天馬一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