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治理難點及對策
——以A縣公安局為例

2023-04-22 20:47劉丹鄅
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反詐詐騙犯罪

劉丹鄅

(中國人民警察大學,河北 廊坊 065000)

當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已成為嚴重侵害群眾財產安全、擾亂經濟秩序、破壞誠信體系、影響社會穩定的毒瘤。其發案增長快、涉案金額大、偵破難度高,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強化治理,筑牢“全民反詐”之墻,遏制案件高發勢頭,成為當前公安機關亟待解決的難題。本文以A 縣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發案為視角,就縣級公安機關如何提高打防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能力,推動全警反詐、全社會反詐作粗淺探析。

一、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現狀和主要特點

(一)案件高發頻發,社會危害大

從近三年數據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發案數量和被騙金額均呈逐年遞增態勢。2020 年至2022年,全縣分別立電信網絡詐騙刑事案件占年度刑事案件的40%左右、45%左右、50%左右,被騙金額分別為800 余萬元、1500 余萬元、1300 余萬元。2023 年1 至9 月,全縣立電信網絡詐騙案100余起,被騙金額800 余萬元,同比分別上升10%左右、15%左右。個案金額從數千上萬到數十萬元甚至數百萬元,案值屢創新高。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已成為左右刑事案件總量、影響群眾安全感指數的高發性新型犯罪,部分被騙群眾因此負債累累、家庭失去和睦,也產生了新的社會風險隱患。

(二)詐騙手法多樣,翻新變化快

在2022 年發生的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中,刷單類詐騙100 余件,占總發案30%左右;貸款類詐騙40 余件,占總發案20%左右;購物退款類詐騙20 余件,占總發案10%左右;投資類詐騙10 余件,占總發案5%左右;網貸類詐騙20 余件,占總發案10%左右;其他類型電信詐騙案件10 余件,占總發案的5%左右。詐騙手法從刮卡中獎發展到冒充公檢法,再發展到網絡刷單、冒充客服、投資理財等多種形式。詐騙話術緊跟群眾生活及社會熱點,充分利用人性弱點,迎合人們心理需求,經過精心設計“對癥下藥”,迷惑性和針對性極強。特別是由于部分公民個人信息泄露,犯罪分子得以準確掌握目標對象具體信息,話術劇本更加逼真,極容易讓人陷入圈套、防不勝防。

(三)被騙人群集中,青壯年居多

隨著近年來反詐宣傳的持續深入,犯罪分子從最初的“廣撒網”逐漸轉變為當前的“私人訂制”,多選擇個體經商、自由職業、務工人員、財務人員、機關企事業單位職工中接觸網絡頻繁、有一定經濟基礎的青壯年群體作為目標,通過從“菜商”(非法獲取并大量倒賣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分子)處非法購買被害人私密性信息,定制話術模板,精準實施詐騙。以2022 年受害人群為例,在網絡刷單類、購物退款類電信詐騙案中,女性受害者比例更是高達70%以上。2022 年以來的被騙人群中,年齡在45 歲及以下200 余人,占比70%左右。由此得出,青壯年和女性是當前電信網絡詐騙的主要侵害目標。

(四)黑灰產業蔓延,追贓挽損難

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最核心的步驟就是轉移資金,而當前跨境洗錢活動、跑分平臺、虛擬貨幣等各類黑灰產滋生蔓延,洗錢方式不斷更新,由初期采用多級銀行卡轉賬到虛擬幣、數字人民幣洗錢,目前POS 機刷卡消費,第三方、第四方平臺購物消費或ATM 直接取現的方式在電信網絡詐騙中占比逐漸增大。在眾多的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中,接警往往滯后于資金交易,再加上詐騙團伙雇傭如同蜘蛛網一般的“車手”轉移資金,受害人資金一旦從銀行賬戶轉出,即可在極短時間內多次轉移,盡管公安機關在接警后第一時間止付,但已錯過最佳時機,相關資金不是轉入海外賬戶就是被人取出。另外,同一涉案銀行賬戶被多家公安機關凍結,被騙資金歸屬協調、溯源返還難,追贓挽損質效不高,也嚴重影響社會穩定和公安打擊犯罪的質量。

二、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面臨的困境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工作,各級黨委政府、公安機關不斷提高政治責任意識,扎實推進各項打擊、宣防舉措,取得了一定成效。A 縣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起步較晚,很多經驗還在摸索之中,在構建群防群治的全社會反詐工作機制等方面,還存在較大的不足,與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可防、可控的目標還有著較大差距。

(一)系統治理尚未形成合力

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多部門聯動合作、整體協作。當前,在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新型違法犯罪工作聯席會議機制下,A 縣公安局由黨政“一把手”擔任聯席會議總召集人,將壓降發案、無詐村(社區)創建、“兩卡”治理納入社會治理現代化、優化營商環境、推進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考核,積極推動各部門及社會力量協同作戰、綜合治理。相關成員單位發揮職能作用,配合公安機關開展工作,在推動形成緊密協作、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從具體實踐看,仍有不少成員單位認為,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是公安機關的主責主業,在開展協作配合、系統整治、宣防教育工作中缺乏主體責任意識、敷衍應付,甚至多次發生反詐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在職人員被騙的情況。公安機關“唱獨角戲”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觀,全社會齊抓共管、協同治理局面尚未真正形成。

(二)全鏈打擊尚有較大差距

電信網絡詐騙作為近年來爆發式增長的犯罪類型,隨著公安機關破案打擊力度的持續加大,犯罪團伙偽裝掩蓋、規避打擊的能力也越來越強,內部分工愈發精細,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智能化水平不斷迭代升級。受人力、物力、財力和技術制約,A 縣公安機關開展偵查的方式仍以情報線索查詢、人工分析研判等傳統手段為主,工作效率和科技含量不高,偵查模式還不能完全適應反詐工作現實需求。加之電信網絡詐騙行為往往跨區域、跨境實施,作案成員構成復雜,線上線下身份互不交織,詐騙分子真實身份落地難度大,公安機關抓獲的大多是犯罪鏈條末端的“兩卡”及取現等幫信嫌疑人,公安機關全鏈條深度打擊能力不足。同時,檢法部門與公安機關在罪名適用、證據規格等方面還存在分歧,打擊成效與黨委政府要求、人民群眾期盼尚有較大差距。

(三)行業監管仍存在弱項漏洞

電信網絡詐騙涉及金融、通訊、虛擬電信運營商、網絡電商等眾多行業領域,包含詐騙信息收集與傳播、設置套路構建詐騙陷阱、資金流轉整個過程。但長期以來,銀行賬戶和手機卡實名不實人,一些互聯網企業追逐經濟利益而對平臺用戶注冊缺乏審核把關,監管部門監而不管,甚至還有一些虛擬電信運營商為謀取利益,不擇手段為電信詐騙犯罪提供各種通訊服務。根據A 縣案情統計可知,學生、無業青年等群體的部分人員,由于法律意識薄弱,在“卡販子”利誘下辦理多張銀行卡、手機卡或注冊工商執照,再轉賣牟取非法利益,導致買賣公民信息、為詐騙團伙服務等衍生違法犯罪活動日益猖獗。

(四)宣傳防范整體質效不高

近年來,在防范宣傳上側重于“大水漫灌”,對量的要求大于對質的把控,反詐宣傳教育有時形式化,缺乏針對性與時效性。盡管結合實際制作了不少反詐宣傳視頻、語音、微文,張貼懸掛橫幅、標語,設立宣傳展板、宣傳欄,通過網絡媒體、街面道路、入戶宣講等形式開展了大量工作宣傳,但因被騙群體人員寬泛、結構復雜,宣傳效果仍不盡人意。以A 縣為例,自開展“全民反詐”宣傳工作以來,各公共場所滾動播放反詐宣傳音視頻5 萬余次,張貼海報1 萬余張,懸掛橫幅1000 余條,發放宣傳手冊、宣傳單10 萬余份,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推送反詐微文、案例100 余篇次,但發案數量始終在高位徘徊,損失總額及單筆損失數屢創新高。

三、深化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對策建議

聚焦當前打擊、防范、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突出問題和主要癥結,充分發揮制度手段優勢,推動“黨政主導、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綜合治理、標本兼治”的全民反詐工作格局形成,在鏟除窩點、控住源頭和凈化環境等關鍵環節上狠下功夫,才能確保在“打、防、管、控、治”工作中取得全面勝利。

(一)全力構建聯動格局

堅持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打擊治理、防范宣傳作為民生工程來抓,將全民反詐工作上升為黨政“一把手”工程,突出黨政主導地位,切實壓實鄉鎮、單位反詐主體責任。一是強化組織領導。二是完善工作機制。健全完善研判會商制度,A 縣公安局定期召開成員單位聯席會議,調度工作進展,通報發案情況和存在問題,落實掛牌整治,全面壓實相關部門職責任務,聯席辦對涉詐問題突出的重點鄉鎮(街道)和重點運營商、商業銀行進行通報,對因責任不落實、整改不到位導致問題屢禁不止的,要移交紀委監委予以問責。政法委要充分發揮指導協調作用,將打擊治理工作與推進平安建設和社會治理現代化緊密結合,強化分類指導、常態督導,凝聚各方資源力量,有序推進打防管控各項措施落實。三是嚴格責任落實。對近年來案件持續高發、增幅明顯的鄉鎮、單位開展重點整治,采取通報、約談等手段,強力壓實整改責任。對行業監管主體責任不落實、工作不到位的單位、領導及具體責任人強化追責問責,全力推動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合力打防電詐犯罪的工作格局。

(二)全面提升打擊質效

堅持以打開路,深入推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幫助網絡信息犯罪等新型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堅決嚴懲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分子,打出聲威、震懾犯罪。一是建強專業隊伍。A 縣公安局立足“團隊打團伙、專業打職業”理念,加強反詐中心警力、裝備和信息資源保障,優化實戰功能,打造最強反詐引擎。選拔熟悉網絡數據、電子證據、通訊、資金等信息分析手段的民警,組建偵辦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專業隊伍,打造高精尖反詐專業隊伍。二是堅持高壓嚴打。充分依托公安部偵辦平臺,對現行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逐起進行資金流、信息流、人員流分析研判,及時獲取犯罪信息、破案線索,快止付、快抓捕。對個案損失大的重點案件,實行領導包案、掛圖作戰、重點攻堅、對賬銷號,以實實在在的戰果回應群眾的期待。本縣發生的“5.18”電信網絡詐騙案中,多警參與,集群拉動,民警輾轉河南、山東等地,成功搗毀詐騙窩點,抓獲嫌疑人5 名,扣押手機10 余臺,扣押資金20 余萬,挽回群眾經濟損失數十萬元。三是強化鏈條打擊。瞄準涉詐App、兩卡、跑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洗錢等黑灰產業群發起攻堅,通過深度偵查研判,大數據全面拓展關聯,全面開展經營偵控、深挖擴線,實現規模打擊,打深打透,從源頭切斷電詐犯罪鏈條。協調檢法部門會商研究,統一認識,切實提升打處質量,確保形成強大震懾。聚合法治力量,充分征求檢法意見,建立辦理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中推行案審工作機制,成立“案審專班”,集中力量攻堅,提升辦案質效,截至目前,A 縣已移送起訴5 人。

(三)強化源頭風險治理

聚焦“上游”犯罪黑灰產,厘清行業主管部門職責,全面加強監管,深化協作配合,徹底鏟除犯罪網絡和產業鏈條。一是把牢源頭監管。針對“兩卡”問題,通信運營企業和銀行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要清存量、控增量,健全源頭技術防控措施,圍繞電話卡、銀行卡的開辦途徑、異常交易、異常通話等關鍵環節,多個維度建立數據模型和預警機制,堵塞行業源頭漏洞。二是嚴查違規經營。金融、網信、通信管理部門強化對電話卡、銀行卡等黑卡販售市場、銀行對公賬戶倒賣、寄遞渠道以及偽基站、黑廣播組裝零售市場的清理整頓和實時管控,加強對互聯網企業的聯合監管,督促其承擔社會責任,完善公民信息安全防護機制,切實堵塞風險漏洞,堅決斬斷電信詐騙的上游犯罪鏈條。三是壓實監管責任。落實“一案雙查”工作,堅持問題導向,補齊執法、司法、普法各環節的短板和不足,公安部門在偵辦案件期間,及時落實各企業單位與相關主管部門的監管責任情況,采取嚴格的責任追究倒逼工作,從而加強各部門合力,落實推動反電詐整治工作在法治軌道上走深走實。

(四)深入推進反詐宣傳

認真研究反詐宣傳不足,補短板、強弱項,奪取反詐宣防制勝高地。一是用好新興媒體。定期收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打防素材,充分利用微博平臺、微信公眾號、快手等新媒體傳播優勢進行反詐宣傳,及時復盤既遂電詐案件,將最新的詐騙手法拍成情景劇、小劇場等通俗易懂的形式,用真實案例警示教育群眾,揭露電詐犯罪新規律、新伎倆,確保反詐宣傳大范圍轉發擴散、高頻次點擊觀看,放大宣傳輻射效應,提升廣大群眾識詐防詐意識和能力。二是聚焦重點人群。以“無詐校園”“無詐企業”“無詐社區”等創建為載體,深入推進反詐宣傳“七進”活動,提高全社會反詐知曉率,推動反詐宣傳由“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全面梳理易受騙群體,結合不同群體量身定制宣傳產品,用形象生動的反詐語言開展沉浸式宣傳,提高宣傳的精準性和實效性。三是做實預警勸阻。建立“反詐中心”、派出所與鄉鎮、村(社區)上下聯動協作、指令流轉順暢、分級分類處置、落地勸阻高效的反詐預警勸阻體系,對下發涉詐信息采取第一時間電話勸防,同步推送派出所民警或村組干部上門見面,確保群眾被騙前得到有效勸阻,最大限度地避免發生電信網絡詐騙案件。

結語

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是人類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發展的產物,減少此類犯罪案件的發生需要公安部門、企業、校園等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打破壁壘,推動反電詐整治工作常抓常新、常態長效,推進全社會群防群治,共同守護好人民群眾的“錢袋子”,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猜你喜歡
反詐詐騙犯罪
反詐公益廣告
“反詐”雞蛋 為何上熱搜
“反詐宣講員被騙18萬元”更具警示性
“反詐宣講員被騙”更具警示性
Televisions
合同詐騙
電信詐騙
擦亮雙眼,謹防招生詐騙
什么是犯罪?
重新檢視犯罪中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