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融入視角下勞力型新移民職業培訓的訴求、問題與改進

2023-04-23 07:20朱小艷
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勞力職業培訓移民

朱小艷

(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建筑工程學院, 湖南 長沙 410132)

城市建設需要“金字塔尖”的科技人才,需要服務社會的“大國工匠”,還需要分散于各行各業的普通勞動力。城市融入是流動人口進入城市之后的空間融入、身份融入、心理融入的過程。勞力型新移民是城市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探究該群體的城市融入問題,對穩定勞力型新移民隊伍、保障城市建設用工需求、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深化城鄉一體化進程等有著重要意義。相對于投資型、技能型移民而言,勞力型新移民屬于弱勢群體,在遷入城市之后很容易被邊緣化,難以有效融入城市,也就難以在城市真正“扎根”并長期服務于城市[1]。職業培訓是提升勞力型新移民素質,增強其就業創業能力、職業轉換能力、城市適應能力的重要途徑,但其在促進勞力型新移民城市融入過程中的作用并沒有得到充分挖掘。結合勞力型新移民城市融入的職業培訓訴求,改進職業培訓體系、加快教學改革進程,是做好勞力型新移民培訓服務工作、促進勞力型新移民城市融入的必然選擇和重要途徑。

一、城市融入視角下勞力型新移民職業培訓的訴求

(一)基于空間融入的職業培訓訴求

完成從農村到城市、從“流動者”向“定居者”的轉型,實現“空間融入”是勞力型移民融入城市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凇翱臻g融入”的職業培訓訴求,一是實現“穩定就業”,并通過穩定就業獲得穩定收入。勞力型移民普遍知識水平不高、勞動技能不強,進入城市之后,大多只能從事低技術含量的體力工作,這些崗位就業環境差、勞動報酬低、保障水平低、工作不穩定。通過職業培訓獲得在城市體面就業的知識和技能,是實現“穩定就業”、改變“經濟弱勢”的重要途徑,也是勞力型移民參加職業培訓的關鍵訴求。二是實現在城市“定居”,解決“居無定所”的問題?!凹摇敝趧诹π鸵泼癯鞘腥谌氲闹匾?,在于它提供了城市認同的基礎和動力。真正實現城市融入的“定居”,絕非僅僅是“個體遷入”,更應該是“舉家遷入”,這就需要有相對穩定的收入來維持家庭的日常開支。在收入水平難以承受城市高房價的當今時代,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等政府公共性、福利性住房由于申請條件苛刻,基本上與勞力型移民無緣,絕大多數勞力型移民靠住單位宿舍、自主租房、住工地等方式解決居住問題[2]。在“居無定所”的情況下,勞力型移民的流動性很強,也很難實現城市空間融入,而依靠職業培訓獲得“可持續生計能力”,最終實現從“流動者”向“定居者”轉型,是勞力型移民職業培訓的現實訴求。

(二)基于身份融入的職業培訓訴求

從“流動者”向“定居者”轉變,勞力型新移民完成了從農村到城市的空間轉移,開啟了城市穩定生活,這為勞力型新移民融入城市奠定了基礎。但勞力型新移民要在城市“扎根”,更重要的是從制度上賦予其“市民”待遇,幫助其完成從“移民”向“市民”的轉變,其中最根本的是享有與“市民”同等的權益,包括平等的受教育權、平等的社會保障權、平等的政治權。勞力型新移民難以享受與“市民”同等的權益,固然與其“經濟弱勢”密不可分,但也與其對政策把握不準、維權意識和維權能力不強等息息相關。從這個角度來講,基于身份融入的勞力型新移民的職業培訓訴求有兩條。一是要把握城市移民政策。政府規定勞力型新移民可以享受、應該享受的許多權益和待遇沒有完全落實到位,部分原因是有的城市公共服務部門沒有把勞力型新移民納入服務范圍,造成勞力型新移民不能像市民那樣享受同等的教育、醫療、社保等方面的服務。也有部分原因是勞力型新移民自身認知不足、自身流動性強的原因造成的[3]。事實上,不同城市的移民政策往往是不同的,即使同一城市的移民政策也是動態調整的。通過職業培訓和政策宣講幫助勞力型新移民把握所在城市的實時移民政策,是幫助他們爭取、享受應有權益的前提。二是要提升權益保護能力。主要是通過職業培訓增強勞力型新移民的法律意識,特別是幫助其把握《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援助、勞動仲裁、民事訴訟方面的知識,從而構建起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的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最終擺脫“權益弱勢化、政治邊緣化”的尷尬處境。

(三)基于心理融入的職業培訓訴求

社交訴求是勞力型新移民實現城市心理融入的直接體現。勞力型新移民完成從農村到城市的空間轉移,實現從“移民”向“市民”的身份轉變并不是最終意義上的城市融入。只有得到城市居民的承認和接納,有效融入城市社交圈,才能消除勞力型新移民的心理隔離,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城市融入。社交關系包括基于親緣、地緣而建立的原始社交關系,如親戚、鄰居、同鄉、同事等,以及基于業緣、趣緣而建立的新型社交關系,如客戶、朋友等。勞力型新移民定居城市之后,基于心理融入的職業培訓訴求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發展新型社交關系。進入城市之后,勞力型新移民會努力發展基于業緣、趣緣的新型社交關系,但受其自身快速流動性、城市快節奏生活的影響,以及自身經濟地位、政治地位、社會權益、文化素養等方面的隔閡,勞力型新移民很難深度融入城市社交圈。要通過職業培訓提高自身禮貌待人、文明行事、團結協作、規范做事、愛護公物、遵紀守法的意識和能力,樹立勞力型新移民的新形象,達到改變自我、成就自我的目的。二是力求獲得心理資本的提升。主要是通過職業培訓消除源自農民身份的自卑意識和對城市社會的心理疏遠,從而在基于新緣、地緣的原始社交關系因地理位置隔閡而逐漸淡化之后,能夠及時建立起基于業緣、趣緣的新型社交關系,最終達到去農民化和深度融入城市社交圈的目的。

二、城市融入視角下勞力型新移民職業培訓的問題

技能約束和職業培訓的缺失是影響就業穩定性、制約勞力型新移民城市融入的核心因素[4]。結合勞力型新移民城市融入訴求分析職業培訓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是探尋勞力型新移民職業培訓改革路徑、促進勞力型新移民城市融入的重要前提。

(一)勞力型新移民職業培訓思想認知不足

目前,社會對勞力型新移民職業培訓的思想認知不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在是否參與職業培訓上,認為勞力型新移民從事最簡單的體力活動,只要有“力氣”干苦力就可以,不需要較多的知識和技能,不僅造成社會對勞力型新移民職業培訓的忽視,也會影響勞力型新移民參與職業培訓的意愿,也就難以扭轉勞力型新移民的弱勢性,進而影響其城市融入的能力和進程。二是在參與職業培訓的模式探索上,“以師帶徒”的傳統模式仍然是勞力型新移民職業培訓的重要途徑,盡管現代職業教育規模不斷擴大,但多以職業型“學歷教育”為主要發展目標,尚未形成針對“勞力型新移民”的批量化、專業化、非學歷化的現代學徒制模式,技能培訓的供給偏弱,也就難以發揮職業培訓在促進勞力型新移民技能提升和城市融入中的作用[5]。三是在參與職業培訓的現實條件上,由于缺乏對勞力型新移民職業培訓規律的研究,目前針對勞力型新移民的職業培訓主要有政府支持的農民工學校、承擔繼續教育功能的行業協會,以及數量眾多的民辦培訓機構。而教學資源豐富、設施條件完善、師資力量強大、收費相對低廉的城市職業院校,很少提供針對勞力型新移民的職業培訓服務,這既是對勞力型新移民職業培訓的認知偏見,也是制約勞力型新移民城市融入的重要因素。

(二)勞力型新移民職業培訓管理機制不健全

思想認知是基礎,制度建設是保障。改進對勞力型新移民的職業培訓服務,關鍵是要將勞力型新移民納入公共職業培訓管理體系,同時強化職業培訓機構內部管理制度建設。從現行的管理機制來看,勞力型新移民職業培訓管理機制不健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政府培訓管理機制不健全。針對勞力型新移民的培訓缺乏統籌安排和有序管理,涉及教育、勞動、人社、工商等多部門。各部門看似責任明確,事實上卻是職能分散,很容易出現多頭管理、重復管理、空缺管理和政出多門,各部門之間在溝通和交流過程中也容易出現信息失效、信息失真、聯系脫節等問題,因而很難形成管理合力,還可能造成教育資源浪費、地方保護、行業保護、條塊分割,從而影響勞力型新移民的職業培訓效率。二是職業院校內部培訓管理機制不健全。目前,職業院校開展技能培訓服務的主體較多,不僅各二級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可以開展培訓服務,有的學院校企合作、招生就業、教務管理等職能部門也提供對外培訓服務,不僅容易形成內部同質化競爭,還可能因培訓不專業、服務不到位、內部管理混亂而影響職業培訓效果。

(三)勞力型新移民職業培訓內容缺乏創新

基于勞力型新移民城市融入視角的職業培訓,既要立足促進勞力型新移民的職業成長,也要符合勞力型新移民的個性化需要,保持課程在促進職業成長、促進城市融入、滿足個性化需要之間的平衡。目前,針對勞力型新移民的職業培訓內容缺乏創新,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表現在職業培訓供給方。長期以來,我國職業教育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的傾向,服務于學歷教育的理論知識傳授在職業教育課程教學、課程考核中始終處于主導地位,而針對勞力型新移民開展職業培訓的課程資源開發沒有得到足夠重視,也很難獲得相應的資金和項目支持,造成職業培訓內容供給陳舊。二是表現在職業培訓需求方。勞力型新移民缺乏獲取信息資源的有效渠道,加上自身能力和職業規劃的缺失,他們對勞動力市場和城市融入的需求缺乏充分認知,難以準確把握自身融入城市的知識和技能,也就難以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難以有針對性地收集教學資源、有針對性地參加職業培訓,造成勞力型新移民職業培訓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四)勞力型新移民職業培訓方法相對傳統

教學方法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教學方法的選取主要取決于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課程特點、學生特征、教學條件、師資水平等因素。對勞力型新移民的職業培訓屬于成人教育的范疇,只有尊重成人教育的教學規律,結合勞力型新移民特征和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趨勢創新職業培訓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職業培訓效果。從施教者的角度來講,目前職業培訓機構和任課教師習慣于統一、固定、班級式的授課模式,較少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交互式學習平臺開展遠程視頻教學、翻轉式教學、游戲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不僅很難體現“互聯網+職業培訓”的交互性、便捷性、實時性和自主性,也很難做到因材施法、因人施教。從受教育者的角度來講,勞力型新移民參加職業培訓容易受投資意愿、知識素養、時間精力、技術條件等因素影響,其自身的弱勢性決定其對職業培訓的投資意愿和能力不強,可以用來學習知識技能的閑暇時間有限,加上工作不穩定、工作時間較長,學習的環境條件和氛圍較差。近年來,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勞力型新移民擁有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硬件設施,但多數對信息化、虛擬化的學習平臺缺乏了解,真正利用智能化設備學習知識、獲取技能的受益者并不多,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新職業培訓任重道遠。

(五)勞力型新移民職業培訓經費分擔不合理

對勞力型新移民的職業培訓是穩定城市就業隊伍、加快城市建設進程、彰顯社會公平的根本途徑,具有較強的社會意義,因而需要構建合理的培訓經費分擔機制。事實上,勞力型新移民的職業培訓并沒有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一是財政資金支持不足:基于對職業教育(尤其是農村職業教育)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近年來國家的職業教育財政投資不斷增加,但財政資金的劃撥主要按職業院校招生人數確定,且主要用于彌補職業院校辦學經費的不足,而職業院校的辦學經費又主要用于學歷教育。對勞力型新移民的職業培訓不屬于學歷教育的范疇,不僅公共財政投入對此缺乏專項支持,一些職業院校還將非學歷的職業培訓當作單位創收手段,抬高了職業培訓的收費標準。二是用人單位投入不足:勞力型新移民的就業并不穩定,對于絕大多數用人單位而言,勞力型新移民只是“臨時工”,用人單位傾向于根據崗位需要直接從勞動力市場招聘,不愿意對臨時雇用的勞力型新移民進行大力度的職業培訓投資。三是勞力型新移民自身投入不足:勞力型新移民屬于弱勢群體,多數缺乏職業規劃意識和人力資本投資能力,難以承擔高額的職業培訓費用,也是影響其職業培訓的重要因素。

三、城市融入視角下勞力型移民職業培訓的改進策略

(一)加強勞力型新移民職業培訓的宣傳引導

勞力型新移民融入城市是一個系統工程,并不是其身居城市就能有效融入,更需要其具備相應的素質和能力,加強對勞力型新移民的職業培訓,是提升其城市生活適應能力的必然選擇。思想是認知的先導,制約勞力型新移民職業培訓的關鍵因素,是他們自身思想認知不足。因此,強化對勞力型新移民的職業培訓:一是要解決其思想認知問題,主要結合這一群體的習慣和愛好,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微博、微信、抖音等傳播媒介加強宣傳,包括勞力型新移民城市融入的政策解讀、職業培訓的方向引導,以及職業培訓的前景分析,等等。要通過必要的宣傳引導,幫助勞力型新移民理解職業培訓的重要性,明確職業培訓的目的和意義,提高職業培訓的參與度,從而加快其城市融入的進程。二是要強化職業培訓的社會認知。只有增強勞力型新移民的就業創業能力、職業轉換能力和城市適應能力,才能避免其被邊緣化,幫助其長期扎根并服務于城市。因此,加強對勞力型新移民的職業培訓,需要凝聚社會力量、形成支持職業培訓的合力。三是要提高政府部門的思想認知。勞力型新移民是城市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職業培訓是促進勞力型新移民城市融入的重要途徑,加強對勞力型新移民職業培訓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具有特殊的社會意義。

(二)完善勞力型新移民職業培訓的管理制度

職業培訓管理制度的根本作用在于為職業培訓活動提供有效的制度框架,使職業培訓沿著制度化、規范化軌道運行。完善勞力型新移民職業培訓管理機制:一是要針對職業培訓政出多門、多頭管理等問題,在廣泛征求勞力型新移民城市融入過程中職業培訓訴求和建議的基礎上,做好頂層制度設計,關鍵要厘清管理部門的職責,既要避免重復管理、職能交叉,也要避免無序管理、管理缺位,才能形成支持勞力型新移民職業培訓的政策合力;二是要加強培訓教學資源的整合,主要是整合職業院校、行業協會、企業組織等各方面的職業培訓資源,拓展勞力型新移民職業培訓規模、提高勞力型新移民職業培訓質量;三是要結合勞力型新移民的個性特征和實際情況,構建以改善知識結構、提升專業技能為目標的短期輪訓制度,形成長期、中期、短期教育相結合,職前、職中、職后培訓相結合,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相結合、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的職業培訓體系,從而充分滿足勞力型新移民城市融入的經濟訴求、權益訴求、社交訴求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精神文化。

(三)豐富勞力型新移民職業培訓的教學內容

一切教學行為都是從教學目標開始的,圍繞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是教學設計中必須秉承的基本原則。從城市融入視角來講,勞力型新移民的職業培訓訴求可以分解為基于生存弱勢的經濟訴求,基于身份弱勢的權益訴求,以及基于發展弱勢的社交訴求。一是要突出職業培訓的就業導向:生存訴求是勞力型新移民城市融入的基本訴求,提高勞力型新移民城市就業能力、生存能力是職業培訓的首要目標。對勞力型新移民職業培訓的內容要能及時變現,要結合勞動力市場的變化趨勢和就業崗位的實際需要,加強新職業發展的預判和評估,突出職業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并注重培訓內容與專業考證相結合,以此提高勞力型新移民的可持續生計能力,幫助其完成從“進入者”向“定居者”身份的轉變[6]。二是突出職業培訓的社會導向:勞力型新移民融入城市的就業,實質是從第一產業向二、三產業轉移。與農業勞動和農村生活相比,城市就業和生活更加復雜,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對知識和技能要求也更加嚴格。對勞力型新移民的職業培訓不能單純以專業知識學習、專業技能提升為目標,既要利用職業培訓契機加強城市移民政策宣講,也要在職業培訓中加入職業規劃、市場營銷、商務談判、企業管理、法律法規等綜合性內容,以此提升勞力型新移民的城市適應能力和權益保護能力,幫助其完成從“民工”向“市民”身份的轉變。三是突出職業培訓的文化導向:在物質文明日趨豐富的當今時代,勞力型新移民融入城市的精神追求也越來越強烈,對勞力型新移民的職業培訓可以適當增加廣場舞、太極拳、健美操、聲樂表演,以及琴棋書畫等文化藝術內容,以此豐富勞力型新移民的業余文化生活,提高勞力型新移民的文化素養、文明意識和社交能力,幫助其完成從“移居者”向“融入者”身份的轉變。

(四)改進勞力型新移民職業培訓的教學方法

教育要遵循客觀規律。教育對象是活生生的個體,不僅特征不同,而且訴求各異,這就需要我們充分考慮受教育對象的實際情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教育方法因人而異。勞力型新移民融入城市是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城鎮化進程中的必然趨勢,基于其城市融入訴求的職業培訓要充分考慮教學時間、教學地點、教學時長等實際情況,盡可能降低勞力型新移民接受職業培訓的機會成本。一是完善“互聯網+”應用支持機制。要結合勞力型新移民的個性特征和興趣愛好,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新媒體等技術,組建官方微博、微信、抖音等網絡學習平臺,便于勞力型新移民學習各種知識技能,減少時間、地點、資金等對其職業技能培訓的制約。要構建基于“互聯網+”的職業培訓聯盟,結合勞力型新移民城市融入訴求和數字化趨勢,強化職業培訓資源的整合、建立職業培訓數字資源庫,形成職業培訓教育資源良性分享機制,幫助更多學習者通過音頻、視頻、文字、圖片等喜聞多見的方式完成知識建構、技能掌握和素質養成[7]。二是要提高職業培訓的系統化水平,主要是利用大數據技術把握勞力型新移民的流動軌跡和培訓訴求,統籌職業院校、用工單位、行業協會、社會培訓機構、政府主管部門、技術支持機構的資源,廣泛開展定向培訓、訂單培訓、定崗培訓,綜合安排針對性強、市場適應能力突出的職業培訓活動,并配合各種資格認證考核和專業證書的發放,讓勞力型新移民循序漸進地增進知識、練就技能、提升素養,為他們順利實現城市融入創造有利條件。

(五)優化勞力型新移民職業培訓的投入機制

增加職業培訓經費投入、優化培訓費用分擔機制,是提高勞力型新移民職業培訓參與度、擴大職業培訓規模、提高職業培訓質量的內在要求。一是構建勞力型新移民職業培訓的專項投入機制,主要是將勞力型新移民職業培訓經費從職業教育財政經費總投入中單列出來,加強對職業培訓專項資金的監督管理,以保證公共財政經費的有效供給、剛性增長和專項使用,形成普惠性人力資本供給機制[8]。二是努力提高財政補貼對社會資金、企業資金的引領作用,主要是在加大公共財政投入的基礎上,整合各項財政補貼資金,督促企業按相關規定及時足額提取教育經費,引導企業加大對勞力型新移民職業培訓的專項投

入,允許企業和社會各界聯合投入資金,廣泛開展形式各異的勞力型新移民職業培訓活動,形成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多方參與的職業培訓經費投入機制。三是優化勞力型新移民職業培訓經費分擔機制,特別是針對這一群體的弱勢性,降低他們參與職業培訓的成本。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為勞力型新移民提供免費職業培訓服務,并出臺相應的助學政策,激發勞力型新移民參與職業培訓的積極性,提升其城市融入能力。

猜你喜歡
勞力職業培訓移民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九成白領認為職業培訓重要
請參加天津萬里路職業培訓學校的培訓!
淺談如何加強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
勞務輸出 職業農民 有序分流勞力 促進鄉村振興
河南:推動職業培訓步入法治軌道
簽證移民
課堂教學的勞心與勞力
Immigration移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