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娛樂化思潮對大學生道德觀念的沖擊與應對

2023-04-23 07:20董子涵任鳳琴
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道德觀念道德行為思潮

董子涵,任鳳琴

(山東農業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山東 泰安 271018)

隨著互聯網的深度普及,各種新媒體產品層出不窮,在帶給人們娛樂快感的同時,泛娛樂化現象也隨之而來。泛娛樂化現象背后所反映的正是社會中逐漸形成的以消費主義和享樂主義為核心的泛娛樂化思想潮流。與其他群體相比,大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各種娛樂內容,其道德觀念很容易受到影響而產生偏差。進入到新時期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和公民道德建設,2019年頒布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受不良思想文化侵蝕,道德領域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一些地方、一些領域不同程度存在道德失范現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仍然比較突出”[1]。面對泛娛樂化思潮的侵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當重視對大學生道德觀念的正確引導,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實現。

一、泛娛樂化思潮概述

(一)泛娛樂化思潮的形成

泛娛樂化現象在社會中的長期存在逐漸演變成為泛娛樂化思潮,二者都是消極思想耦合下的產物,其形成的原因主要與享樂主義思潮有關。一方面,消費主義鼓勵人們無節制地進行消費,追求物質享受,將物質消費視作人生的價值追求。在消費主義的不斷刺激之下,各大領域為了吸引人們消費而引入娛樂元素,使人們的娛樂消費需求不斷增加,進而導致娛樂內容和娛樂形式不斷增加。久而久之,娛樂便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最終形成無底線追求娛樂的泛娛樂化思潮。另一方面,享樂主義倡導人們追求身心的快樂,鼓勵人們為了獲得快樂而進行無限制的娛樂,將某些娛樂范圍之外的內容作為娛樂內容。在享樂主義思潮的影響下,人們對娛樂的需求越來越大,娛樂的功能和價值被無限放大,促使娛樂至上的泛娛樂化思潮形成。

(二)泛娛樂化思潮的內涵

“泛娛樂化”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學者尼爾·波茲曼提出的,他認為“一切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并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愿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2]。因此,娛樂至上的思想價值傾向正是泛娛樂化思潮的主要思想內涵。娛樂至上的思想價值傾向主要表現為兩方面,即“一切皆可娛樂”和“一切為了娛樂”?!耙磺薪钥蓨蕵贰钡乃枷胫饕憩F為娛樂內容過度和娛樂界線淡薄,將一些不適合拿來娛樂的領域納入娛樂的范圍當中,導致非娛樂的內容被當作娛樂看待?!耙磺袨榱藠蕵贰钡乃枷胫饕憩F為娛樂行為過度,各種諸如故意扮丑、惡搞等低俗的娛樂行為和娛樂活動,其中所包含的娛樂價值要求對社會中其他價值要求造成一定的沖擊,這無疑是對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挑戰。

(三)泛娛樂化思潮的表現

隨著泛娛樂化思潮的形成與發展,娛樂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泛娛樂化思潮的主要表現就是其娛樂至上價值觀念下的過度娛樂的形成及傳播。一方面,泛娛樂話語過度使用。在泛娛樂化思潮的影響下,人們會抱著一種戲謔、搞笑的態度看待某些嚴肅的社會事件,熱衷于創造和傳播各種流行語,為了娛樂而淡化社會道德要求,忽視了這些事件背后的道德價值思考,使過度娛樂的話語充斥著人們的生活。另一方面,泛娛樂行為時有發生。在泛娛樂化思潮的影響下,面對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各種新型的娛樂形式,人們開始無底線地追求娛樂,將道德和法律的底線拋之腦后,比如挪用公款打賞主播、瀏覽傳播淫穢視頻等等,這都充分反映了泛娛樂化行為時常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

二、泛娛樂化思潮對大學生道德觀念的沖擊

(一)導致大學生道德認知膚淺化

道德認知是大學生道德觀念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是人們對一定道德關系的認識以及關于這種關系的理論、原則規范的理解和認識[3]。泛娛樂化思潮所營造的娛樂至上的社會氛圍導致大學生道德認知能力下降,動搖大學生道德觀念形成的基礎。一方面,會弱化大學生的思維能力,這主要是由當下的娛樂內容越發簡單、直接所導致的。以抖音、快手等為代表的短視頻娛樂形式被生產出來,與其他正常的娛樂形式相比,短視頻能夠給大學生最為直接的感官沖擊,導致大學生為了滿足自身的娛樂需求而沉浸在這種簡單直接的快樂之中,長期下來會使他們懶于思考,其思維也會變得簡單而直接。另一方面,隨著大學生思維能力的弱化,其道德認知能力也會相應下降。主要表現為,在面對社會道德現象時不能進行深度思考,其道德認知流于表面,缺乏內涵。例如,在短視頻行業中,為了吸引流量產生各種情色“擦邊”行為、攀比行為等等,這些不良的娛樂行為長期存在于網絡平臺當中,與我們原本的社會道德要求相悖。在長期面對這些娛樂內容的過程中,大學生也會對自身原有的道德要求產生懷疑和動搖,在缺少正確教育與引導的前提下,大學生的道德認知會膚淺化,甚至會被某些錯誤的價值觀念誤導,造成認知偏差。

(二)導致大學生道德情感模糊化

大學生道德情感是其道德觀念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十分重要的內在要素,是建立在其道德認知的基礎上的,需要在長期的道德實踐中養成。面對泛娛樂化思潮所帶來的各種無底線的娛樂行為,大學生的道德情感會逐漸模糊并低俗化。一方面,泛娛樂化思潮下的不道德現象會以娛樂為掩護,大學生在進行娛樂活動的過程中,就會對這些不道德行為或現象逐漸習以為常,不能引起他們對這些不良行為的憎惡。例如,某些“大胃王”吃播,打著“大胃王”的旗號鋪張浪費,博人眼球,而某些喜愛看吃播的大學生往往只會注意到其胃口有多大,而忽略了其中浪費食物的不道德現象。另一方面,在泛娛樂化思潮的影響下,大學生會更在意娛樂的內容和形式,而對社會中的道德事件缺乏關注,這就會對大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道德情感產生不利影響。例如,某些大學生每天關心明星偶像的動態,關心游戲的勝負,而對社會道德模范、先進人物的宣傳視而不見。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大學生的道德情感不能受到社會氛圍的正面熏陶而產生相應的情感共鳴,反而被過度的娛樂氛圍所干擾,最終使其道德情感逐漸模糊和低俗化,甚至將娛樂凌駕于道德和法律之上。

(三)導致大學生道德信念庸俗化

道德信念是道德觀念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因素,在泛娛樂化思潮的影響下,大學生的道德信念逐漸趨于平庸,其道德責任感也隨之淡化。一方面,泛娛樂化思潮所導致的娛樂至上的現象會在無形之中瓦解大學生的道德信念。泛娛樂化思潮在娛樂的掩護下傳播,充斥著各種與社會道德要求相反的價值觀念,導致社會娛樂中魚龍混雜,在這些不良觀念的長期影響之下,其道德信念會不斷受到沖擊而有所動搖。面對娛樂外衣下的個人主義、功利主義、享樂主義的持續沖擊,大學生很有可能會不顧他人和集體的利益而追求個人利益,導致道德信念逐漸物質化、庸俗化。另一方面,伴隨著道德信念的庸俗化,其道德責任感也會隨之降低,這就會使他們不再考慮自己的行為是否對他人和社會的利益造成侵害,是否與道德要求相悖。例如,某些大學生在公共場所大聲播放音樂,在宿舍大呼小叫打游戲,絲毫不體諒正在休息的同學等等,這充分體現了在泛娛樂化思潮的影響下,某些大學生道德信念趨于平庸而只注重自己的娛樂需求,卻忽視了所肩負的道德責任。由此可見,由于泛娛樂化思潮的影響,部分大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信念逐漸被平庸化、世俗化,其所賦予的道德責任也在不斷地被弱化。

(四)導致大學生道德意志薄弱化

道德意志是構成個人道德品質的重要要素,在大學生道德觀念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關系到大學生能否將正確的道德認知轉化為道德行為。泛娛樂化思潮影響下,“一切皆可娛樂”“一切為了娛樂”的思想不斷縈繞在大學生的耳邊,這就使其娛樂的需求越來越多。大學生長期接受低俗的娛樂內容,導致其道德意志不斷受到沖擊和挑戰,使其將正確的道德認知轉化為道德行為的毅力逐漸減弱。面對娛樂的長期誘惑,在缺少正確引導的情況下,大學生極易陷入“娛樂至死”的境地,他們的道德意志會隨著娛樂行為的過度增加而逐漸薄弱,從而失去履行道德義務和道德責任的毅力。正如當前所倡導的校園垃圾分類,一開始,大學生也會積極響應號召進行垃圾分類,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某些學生沉溺于娛樂世界中,雖然能夠認識到應該進行垃圾分類, 卻逐漸喪失垃圾分類的意志和能力,他們不愿意抽出時間來思考什么垃圾該歸為哪一類,不能堅持履行道德義務。這充分反映了某些沉溺于娛樂的大學生的道德意志正在被消解而薄弱化,使其不能將正確的道德認知轉變為相應的道德行為,進而導致其道德觀念不能得到鞏固而影響其形成。

(五)導致大學生道德行為功利化

道德行為即在一定道德意識支配下的行為[4]。道德行為是大學生道德觀念的外在表現,關乎大學生能夠真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因此,泛娛樂化思潮對大學生道德觀念的沖擊還表現在大學生的道德行為中。一方面,在泛娛樂化思潮的影響下,伴隨著大學生道德意志的薄弱化,導致大部分學生為了娛樂而放棄道德行為實踐,相比于道德實踐,部分學生更愿意選擇身心娛樂。比如,某些大學生不愿意參加學校舉行的實踐活動,除了上課、吃飯以外就待在寢室里看手機、打游戲,相對于花費更多時間投身于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實踐活動,他們更愿意獲得短暫的愉悅感。另一方面,在泛娛樂化思潮的影響下,也會使一部分大學生為了獲取自身的一部分利益而投入道德行為的實踐當中,這就導致某些大學生的道德行為帶有功利化色彩。比如,某些大學生為了加學分而去敬老院獻愛心,常常在活動過程中手忙腳亂,并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僅僅是為了加學分,導致一個老人一天可能會被洗好幾次腳,合好幾次影,這些行為并不是道德自覺的結果,而是帶有一定的功利性目的。

三、泛娛樂化思潮沖擊下大學生道德觀念的引導對策

(一)政府:完善公共政策,凸顯道德要求

針對泛娛樂化思潮對大學生道德觀念的沖擊,政府要制定公共政策對大學生的觀念進行一定的引導。為了加強公共政策對大學生道德觀念的引導力,要在娛樂行業的相關政策中凸顯道德要求,在政策制定過程中,要明確對娛樂行為和內容的道德約束,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道德要求。一方面,要專門制定針對娛樂進行道德約束的公共政策,尤其是在當下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娛樂的制造者、傳播者,以及消費者的時代,更需要將娛樂需要遵循的道德要求明確地傳遞給娛樂的制造者、傳播者以及消費者。另一方面,要加強政策的落實,按照公共政策中的道德要求建立相應的法律制度保障,將德與法相結合,以法律來加強道德要求的約束力。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明確娛樂活動的道德底線,不僅可以避免在娛樂生產、傳播和消費的過程中“鉆空子”“打擦邊球”等行為,而且能對娛樂受眾之一的大學生群體進行正確引導,幫助其明確自身的道德認知。

(二)媒體:營造良好環境,強化道德引導

網絡傳媒是泛娛樂化思潮傳播的重要載體,也是其形成的重要條件,對大學生道德觀念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要營造良好的傳媒環境,第一,需要各種傳播媒體加強道德自律,尤其是網絡媒體,要嚴格把控傳播內容。大眾傳媒必須確保自身具備良好的道德,才能真正向大學生傳播積極正向的內容,發揮其對大學生道德觀念的正向引領作用。一方面,大眾傳媒要嚴格篩選傳播內容,判斷其是否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否起到正向引領作用。另一方面,大眾傳媒要對傳播內容負責到底,對其中被忽視的不符合道德要求的內容及時更改刪除,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第二,要明確媒體的道德責任,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傳媒要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注重社會效益的實現,不能為了博眼球、提高收視率而報道宣傳一些虛假新聞。面對泛娛樂化思潮對大學生道德觀念的沖擊,大眾媒體要不斷提高傳播內容質量,尤其是娛樂內容質量,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和傳播,使大學生在內的社會公眾在娛樂的同時還能接受正確道德觀念的熏陶,為大學生道德觀念的形成和發展營造良好的傳媒環境,強化社會道德的正面引導。

(三)高校:創新思政教學,提高道德影響

高校是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主要場所,要對大學生進行道德引導,必須發揮好高校的主陣地作用。應對泛娛樂化思潮對大學生道德觀念的沖擊,需要創新思政教學,充分發揮高校思政課對大學生道德觀念應有的引導力。第一,要不斷創新思政課的內容和形式,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話語權。一方面,課程內容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而更新,課程內容如果一成不變,就會脫離社會現實而不能在大學生中產生共鳴。因此,課程內容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道德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不斷增加新的內容。另一方面,思政課的開展形式應該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豐富,理論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方法因為泛娛樂化思潮的影響逐漸被弱化,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借鑒娛樂的呈現形式,比如情景劇等等,增強課程的吸引力。第二,要完善思政教育環節,強化道德教育的實效性。要積極帶領大學生進行道德實踐,將正確的道德觀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使思政教育真正落到實處。要完善道德實踐環節,帶領學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進行社會公益服務,在道德實踐過程中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提高道德影響力,防止其道德觀念被某些不正確的思想觀念侵襲。

(四)家庭:改善家風家教,促進道德養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是大學生道德養成的起點,面對泛娛樂化思潮的沖擊,我們要高度重視家風家教的作用。一方面,要樹立良好家風,防止過度娛樂。家庭環境的道德氛圍對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都具有一定的約束作用,在優良家風的感染下有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和行為。家庭成員,尤其是家長,要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不過度沉溺于娛樂活動,可以通過閱讀書籍或者欣賞音樂、電影等代替平時的打麻將、打撲克牌等其他吃喝玩樂的娛樂行為,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促使大學生的道德觀念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要重視良好的家教,促進道德養成。家風與家教的道德引導形式不同,家風對大學生的道德觀念是一種無形的引導,而家教對大學生的道德觀念則是一種有形的、有意識的引導,這就要求家長要關心子女的成長,有積極教育子女的意識,能夠正視子女思想上和行為上存在的問題并積極加以糾正引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判斷。良好家教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家長要持續關注子女的思想行為,在子女的成長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通過反思和改正自身問題不斷完善自己,與子女相互監督,共同進步。

四、結語

現代社會各種文化思想相互交織碰撞,泛娛樂化思潮只是眾多社會思潮中的一種,雖然娛樂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大學生放松身心,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泛娛樂化思潮娛樂至上的價值觀念與我國所倡導的道德觀念相違背,對大學生道德觀念的形成和發展造成一定的沖擊。因此,為了抵御泛娛樂化思潮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需要政府、媒體、高校和家庭各方面的努力,形成道德引導合力,幫助大學生抵御不良思潮的影響,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

猜你喜歡
道德觀念道德行為思潮
春秋時期重民的社會思潮
從回歸溫柔敦厚到走向天馬行空——當代文藝思潮的一種轉向
論中西方神話創作的異同性及成因
試論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公民教育
論20世紀初年的“興女學”思潮
遠和近
論《三字經》與兒童道德行為的培養
論黑格爾的道德行為歸責理論
“文革” 后期的民間批判思潮(1968~1976)
由傳統禮儀看中英傳統人倫道德觀念異同——以英劇《唐頓莊園》為例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