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院制改革背景下育人導師職業發展研究
——以鄭州信息科技職業學院為例

2023-04-23 07:20郝紹菊
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書院導師隊伍

高 君,郝紹菊

(河南開放大學, 河南 鄭州 450046)

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要求“推動‘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依托書院、宿舍等學生生活園區,探索學生組織形式、管理模式、服務機制改革”[1]。自此,書院制改革上升為國家政策,開啟了書院制改革的新篇章。河南省書院制改革2022年全面實施,各高校以試點或全面鋪開的形式持續深入開展書院制育人模式改革。鄭州信息科技職業學院先行先試,是河南省第一所全面推行書院制改革的高職院校,一年來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由于缺乏現成的經驗可供學習借鑒,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育人導師(輔導員)職業發展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探究和思考。

一、育人導師的職責定位

根據教育部2017年10月施行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輔導員承擔著“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黨團和班級建設”“學風建設”“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校園危機事件應對”“職業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理論和實踐研究”九項主要工作職責[2]。結合書院制改革特點,將輔導員職責進行總結歸納,一共包含四個大的方面。

(一)學生思政教育的領航員

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學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2]。書院制育人模式改革后,書院育人導師下沉學生宿舍一線,專職從事育人工作,貼近學生、服務學生,幫助學生扣好大學的第一??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像鹽,但不能光吃鹽,最好的方式是將鹽溶解到各種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3]。在全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僅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線下班會、團學活動等形式,還應當創新工作路徑,加強與學生的網上互動交流,對接學生的喜好和需求,運用“兩微一端”、抖音等新媒體矩陣,開展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育人實效。

(二)學生黨團社區的管理員

實行書院制育人模式改革后,學生管理單元由“班級”變為“社區”,學生在“一站式”社區中組織開展各類學生活動,把黨團建設融入社區的建設和發展中,育人導師依托黨建中心、團學組織,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推進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育人導師把社區管理與宿舍管理緊密結合,在加強社區管理的同時,持續推進宿舍文化建設、學風建設,營造良好的社區環境。

(三)學生成長成才的服務員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明確指出,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2]。在大學階段,育人導師在引導學生健康生活、成長成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是學生遇到困難時的引路人、遇到煩心事的開導者、職業規劃的指導者,具體表現在開展入學教育、畢業生就業教育及相關管理和服務工作,評定各類獎助學金,為學生提供生活指導,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服務,進行危機事件處理,開展安全教育,開展職業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等。

(四)學生管理工作的研究員

育人導師是高校實行書院制育人模式改革后對“輔導員”的統稱,實際上,“育人導師”最根本的身份還是高校教師,因此,育人導師也應當承擔教學和科研工作任務。與普通高校教師不同的是,育人導師專業背景與教學科研內容并不一定完全吻合,育人導師要緊緊圍繞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際,持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論和相關學科知識的學習,聚焦育人工作實際開展教學工作和科學研究。

二、育人導師職業發展的困境

(一)職稱評審機制不順暢

學校實行書院制改革后,育人導師隊伍的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問題成為制約育人導師隊伍建設的瓶頸。在目前全省未出臺輔導員隊伍職稱評審“三單獨”政策的情況下,學校層面關于育人導師專業技術職稱評審體制機制未理順。學校年度職稱評審指標有限,目前執行的職稱評審政策是,每年度根據省人社廳關于高級職稱和中級職稱、初級職稱的申報名額,做好校內高校教師系列、各類輔系列指標分配,此時,各類輔系列指標往往很難保證每年度每個職稱等級分配1個。近年來,學校新進人員較多,高校教師系列競爭激烈程度更是與日俱增,在此情況下,在省級層面未落實輔導員職稱評審“三單獨”的情況下,學校層面推進該項工作的各方阻力較大。

(二)行政晉升通道未打通

為持續提升育人工作實效,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學校近年來以帶編制的身份聘任了大批專職輔導員,他們與學校其他普通教師一樣具備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歷,在近幾年就業壓力持續增大的情況下,這些年招聘的專職輔導員中不乏海內外名校畢業的高材生。學校實行書院制改革后,以專職輔導員身份入校的新進人員和一些具有若干年輔導員工作經驗的人員被劃分到了新成立的三個書院,書院全體育人導師下沉學生宿舍一線,日夜堅守在育人最前沿。但與職稱評審類似的情況是,育人導師的單線行政晉升通道并未打通,與省內一些本科院校設置的“處級輔導員”崗位相比,高職院校在這方面存在滯后性。與在學校黨政群團部門工作的教師相比,育人導師工作量并不亞于他們,但由于育人導師工作主要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這樣不容易量化的內容,更多的是“穩定學生大后方”這樣的角色,工作地點又是在遠離行政部門的學生宿舍,多重不利因素疊加,他們很難享受到黨政群團部門教師在行政職務晉升方面“近水樓臺”的優勢。

(三)職業成就感缺失嚴重

育人導師承載著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任,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落實落細的日常中,他們工作的具體內容很大程度上是學生瑣碎的具體事務,在學校中處于“平時想不到,需要時得頂上”的尷尬境地。書院制改革后,由于學院書院協同機制未理順,一些處于雙院職責劃分模糊地帶的事務性工作被劃分給了書院,一些育人導師每天沉溺于各類學生糾紛的處理、問題學生的處置等學生日常管理的瑣事中,加之雙院協同不順暢帶來的挫敗感和不滿,久而久之,產生疲沓和厭煩情緒,無法在崗位上獲得與學歷身份相匹配的職場成就感。

(四)改革后職場失落感明顯

在學校實行書院制育人模式改革后,部分教師是改革后學校招聘的新進人員,還有一些是學校之前以“專職輔導員”身份招聘入校的教師,與新進輔導員相比,他們在書院屬于校齡比較長的輔導員,這類育人導師具有學院工作經歷,在教學、科研和各類學生比賽、技能競賽中享受過學院以及與專職教師類似的紅利。書院制改革后,學院與書院完全劃分為不同的部門,書院育人導師無法繼續享受之前在學院工作時在職稱評定、教學科研等方面的隱形紅利,加之改革后書院人均工作量劇增,在繁重的工作任務下,育人導師看不到職稱評定和職場晉升的希望,因此產生了明顯的職場失落感。

三、育人導師職業困境的成因

(一)頂層設計不完善

在輔導員職稱評審和職務晉升方面,河南省并未出臺相關的配套政策,與遼寧等輔導員隊伍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的省份相比,我省對輔導員隊伍的發展關注不夠。從學校層面來看,作為一所高職院校,書院制改革剛實行一年,很多工作機制還未理順,與省內其他本科高校相比,在輔導員隊伍建設方面的配套制度還不完善,對輔導員隊伍的重視程度還不夠。

(二)職責定位不精準

雖然輔導員承載著做好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任,使命光榮、意義重大,但目前普遍存在對輔導員工作職責定位不清晰、認識不到位的問題。一是對輔導員崗位存在偏見,認為輔導員就是“學生管理員”,做的是高校工作任務中的“邊角料”,與高校其他教師相比,有“低人一等”的感覺。實際上,輔導員承擔著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任,是青年學生的知心人、引路人,輔導員工作的好壞事關學生能否健康成長。二是對輔導員工作內容有偏見,認為輔導員工作內容就是學生日常管理,只有學生在校期間才有工作任務,學生離校后,輔導員就沒有事情做了。實際上,對照教育部規定的輔導員九大職責,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僅僅是九項職責當中最基本的一項,輔導員對學生思想的引領、職業的規劃、就業的指導、心理的疏導、工作的研究等都是輔導員重要的工作任務。三是學院和書院職責劃分不清,實行書院制改革后,雙院協同問題成為書院制改革后非常重要的方面,同時也是存在問題較多的環節。改革后,屬于輔導員工作職責范圍內的任務自然而然劃歸到了書院,一些原本屬于學院職責范疇的工作,由于各種原因學院制時由輔導員來做,書院制改革后,學院認為應當延續慣例,而書院認為不屬于輔導員工作內容,因此出現“踢皮球”現象。

(三)激勵機制不健全

雖然早在2007年汕頭大學就建立了內地第一所書院,然而,河南省全面鋪開書院制改革試點是在2021年。目前,河南省書院制育人模式改革尚處于探索階段,自上而下配套制度還不完善,機制不夠健全,教育部規定的輔導員崗位補貼往往沒有落到實處,各高校輔導員補貼標準參差不齊,一些民辦高校輔導員帶學生沒有任何補助,加之對輔導員崗位的偏見和在職稱職級晉升時的劣勢,輔導員隊伍的積極性很難被完全調動起來。

四、育人導師職業發展的機制構建

(一)加強頂層設計,完善體制機制

按照《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規定,完善高校專職輔導員職業發展體系,建立職級、職稱“雙線”晉升辦法,學校應當結合實際為專職輔導員專設一定比例的正高級專業技術崗位。參照校內管理崗位比例,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完善高校專職輔導員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升制度。對長期從事輔導員工作、表現優秀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獎勵[1]。緊密對接文件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加強輔導員職業發展省級層面制度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輔導員職業發展長效機制,全面提升我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和水平。

(二)明晰職責定位,打造品牌特色

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牽頭,建立輔導員職業發展品牌項目,強化輔導員隊伍素質能力提升,把輔導員隊伍建設成為省內一流、全國出名的過硬團隊,打造標志性成果。緊密結合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際,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打造若干“網紅”輔導員,建設一批有影響力的公眾號,推出一系列有吸引力的網絡文化產品,產出一些高質量的科研成果。通過開展系列卓有成效的品牌活動,持續提升輔導員隊伍的影響力,切實提升我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

(三)構建培訓體系,強化能力提升

輔導員隊伍的職業發展和素質能力提升離不開系統完善的職業培訓,要打造高質量的育人導師隊伍,必須從提升育人導師素質能力抓起。省級層面應建立常態化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機制,以提升輔導員隊伍的綜合能力素質為目標,開展覆蓋輔導員工作職責范圍的多領域、多層次培訓。學校層面要定期組織輔導員隊伍素質能力提升班,結合學校思政工作實際,加強輔導員之間的經驗交流、工作分享,建立“老帶新”“傳幫帶”制度,打造高素質輔導員梯隊,為輔導員隊伍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四)完善激勵機制,推動持續發展

完善的激勵機制是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崗位吸引力、榮譽感,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建設,提升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和水平的重要舉措。省級層面應結合全省各類學校實際,以制度的形式明確規定不同類別學校輔導員帶學生月度補貼標準,把各類學校落實補貼情況納入黨建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進行考核,保障各級各類學校不打折扣地落實補貼標準,持續激發輔導員工作熱情、調動工作積極性。

猜你喜歡
書院導師隊伍
執著創新 堅毅豁達——追憶我的導師郭景坤先生
朵云書院黃巖店
V eraW an g
導師榜
白鹿洞書院記
愛情導師
書院講習一例
向書院學習
還剩多少人?
“五老”隊伍大有可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